8歲孩子爆粗口,父母是始作俑者,用文明的語言引導孩子成長

2020-11-04 小李廣

一次坐一朋友的車,朋友的孩子也在車上,路上車流有點大,而且街上騎電動車的比較多,朋友有點煩燥的邊開邊抱怨著路況,我連勸朋友開慢點不用急。

在一個十字口號的時候,信號燈是黃燈閃爍的,四面方向的車都可以通行,使路口更加擁堵。在朋友打著方向盤往車流人流裡擠的時候,後座的孩子突然對外面搶道司機爆了句粗口,讓我有點驚訝,這才8歲的孩子。

我跟他說:"小朋友不能說粗話的喲。"他有點不服氣地反駁道:"為什麼大人可以,我們就不行?"

父母是孩子語言行為的引導者。

心是花園,思想為種,即可繁花似錦,也能雜草叢生。

孩子思想、語言的田園種雜草叢生,其實正是父母思想語言問題的寫照。孩子的思想就像是一片未經開墾的處女地,沒有塵染,也沒有汙穢,沒有善良,也沒有邪惡。

可是經過父母的耕耘,經過社會的薰染,孩子擁有了善惡,擁有了真正的思想。

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是他們來到世界的第一個最熟悉的莫陌生人,父母的語言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語言方式和語言習慣,父母呈現出怎樣的姿態,孩子就會跟著去模仿和學習。

文明禮貌是衡量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文化層次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標準之一。

經常會聽到一些去過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國香港等地旅遊回來的朋友,發出感慨最多的,就是看到的這個些國家或地區的人口素質很高。這其實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長期以來的文明禮儀教育、家庭教育的成果體現。

然而讓人憂慮和擔心的是,現在的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學得滿口髒話,粗話,一些大人口中的罵人粗話,孩子之間爭吵時也張口就來。他們之所以會這樣的粗話罵人,與身邊的父母影響是分不開的。

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想讓孩子成為有禮貌的人,自己先要成為有禮貌的人。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和教育學教授,羅伯特·荷斯博士認為,"父母的語言環境將直接影響甚至左右孩子的思想能力和語言習慣。"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裡除了講的遺傳基因外,還有成長的環境因素。"近朱者朱,近墨者黑"也是這個道理。

孩子與父母在一起,他就擁有與父母相似的面貌,以及相同的品德,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言行都會無形中在孩子的心裡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象,最後再反饋給父母和他人。

所以說,父母的好的行為素養,好的語言模式,或者是說話風格,是孩子養成好的語言習慣的重要榜樣。

父母要如何教育和引導孩子講文明、懂禮貌?

1、檢修自己的言行,樹立良好的模範帶頭作用

如果父母說話不顧及對孩子的影響,每天髒話一籮筐,孩子面前說一些汙言穢語,孩子是不可能說出文明禮貌的,所以要讓孩子講文明、懂禮貌,父母首先要注意講文明用語,因為孩子總是首先依照父母的樣子來模仿的。

父母要不斷檢修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父母如果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表現得暴躁刻薄,言語粗魯,愛挑釁,那麼孩子就會在無形中受到影響,使孩子也成為一個沒有禮貌,不講文明的人。

2、耐心解釋,讓孩子明白其中的危害。

讓孩子學會文明禮貌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父母平時的一言一行都決定著孩子是否有禮貌。有些知識可以等孩子長大成人之後才學,但是,如果不在童年時期形成文明禮貌的習慣,以後就很難形成了。

3、冷靜應對,避免用惡言威嚇孩子

現在的孩子所接受的外界信息多而廣,網際網路、電子媒體、遊戲等都會聽到一些粗言穢語,孩子模仿又快。當孩子出現這種問題時,家長要冷靜應對,更不要採用惡言來威嚇孩子,而是教孩子換個表達方式。

家長應該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循循善誘地引導孩子使用好的語言,並且形成習慣。

4、 積極引導讓孩子養成文明的習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語言習慣要靠父母的積極引導,並且以及以身作則。父母可以和孩子定下規矩,不得說髒話,和孩子一起遵守,並讓孩子監督自己。

家庭形成一種文明禮貌的氛圍,並且可以引導孩子對某些不雅行為或者語言改用一種別人語言方式,從而避免說髒話的表達方式。

總之,懂禮貌,講文明是一個人有修養、有素質的體現,家長要從小引導、培養孩子使用好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孩子成為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


(配圖源於網絡,侵聯刪)

本文原創|小李廣|歡迎關注我 ,一起學習更多的育兒及家庭教育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給小李廣點讚並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相關焦點

  • 語言暴力影響孩子?8歲小學生爆「粗口」罵老師
    原標題:8歲小學生爆「粗口」罵老師 被老師摁倒在地掌摑 而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原因則是多方面的,現如今網絡發達,孩子信息的來源途徑多種多樣,八歲的孩子並不能很好的分辨是非對錯。
  • 寶寶「爆粗口」怎麼辦?別著急動手,聰明的家長都會「正面管教」
    家長在平時要多教孩子一些文明用語。如用「你走開」代替「你滾開」。這種也是表達孩子情緒的話,但是說出來會比爆粗口說出的語言聽著舒服、更文明一些。為了幫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我為孩子買了《3-6歲兒童情緒管理繪本》。
  • 0-6歲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父母的語言,是小孩語言發展最好的養分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者,父母的語言也是孩子聽到的第一語言。當爸爸媽媽們用詞量越多、越優質、越是積極向上;那麼對於孩子的語言和人生影響也越大,越重要。特別是在孩子0-6歲的語言敏感期,父母一定得利用自己語言,給孩子進行語言發展的施肥,重視親子間的密切溝通,促進他們的大腦發育和語言發展。0-6歲是孩子語言的敏感期,不要錯過語言發展的規律!孩子從一出生就會受到父母的語言的影響,用自己的哭聲表示自己的飢餓,用笑聲表示開心。
  • 當娃放狠話時,父母第一反應很關鍵,家長應培養孩子好的語言習慣
    而在日常交流中,他能夠發現某些字眼是更能夠引起反饋的,例如臭、噁心、死等詞彙,所以他更傾向於用這類字眼來吸引家長注意力。在他眼裡,這是很有趣的行為,用以驗證語言的力量。當孩子出現這類行為時,可能是陷入了詛咒敏感期,家長就不能過早的給孩子貼上&34;的負面標籤。要積極引導孩子更好的度過詛咒敏感期。
  • 在父母語言暴力下成長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會發現很多在父母的語言暴力下成長的自述者,要麼心懷恐懼;要麼畏首畏尾。在中國,有多少父母,打著「為你好」的旗號,用語言暴力在傷害著孩子?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語言羞辱孩子,或是沒有底線地批評孩子。這些話或許你脫口而出,習以為常,並不認為這樣的說話方式是暴力的,但無形中,你可能就是那個用語言扼殺孩子的劊子手。
  • 3歲寶寶總說髒話,家長別急著打罵,孩子只是進入「詛咒敏感期」
    因為好奇心太重,白白媽會帶著孩子做許多遊戲,去了解一些知識,比如觀察水流的方向,用漏鬥來告訴孩子,一些現象。剛開始的時候白白媽還挺輕鬆了,可是到了後面,不知道是因為孩子沒有了耐心,還是脾氣變得不好了,經常會對白白媽「爆粗口」,有的時候是說媽媽笨,有的時候是說媽媽像豬頭。
  • 0-6歲是「語言敏感期」,做好引導,讓孩子語言能力突飛猛進
    面對孩子的語言學習敏感期,家長應該學會如何更好地引導孩子。其實孩子語言的學習,除了他們本身的天賦之外,更多的還是需要家長的正確的引導,如果方法用對了,就可以讓孩子的語言能力突飛猛進,達到大家意想不到的效果。
  • 0-6歲是「語言敏感期」,做好引導,讓孩子語言能力突飛猛進
    面對孩子的語言學習敏感期,家長應該學會如何更好的引導孩子。其實孩子語言的學習,除了他們本身的天賦之外,更多的還是需要家長的正確的引導,如果方法用對了,就可以讓孩子的語言能力突飛猛進,達到大家意想不到的效果。
  • 3歲前,父母的語言,是塑造孩子更強大腦的有效工具
    前言3歲前的塑造更強大學習型大腦中國人常說一句話叫做,3歲看大,7歲看老。孩子一出生媽媽們關注各種媒體或平臺,學習不同階段孩子應該掌握什麼技能,一旦孩子和平臺老師說的稍有偏差就緊張的不得了,生怕自己孩子發育比別人家差,甚至還有種拔苗助長之趨勢。
  • 天吶,孩子竟然罵媽媽「傻~X」!如何糾正孩子說髒話的壞習慣?
    在電視劇《虎媽貓爸》裡,女兒茜茜因為媽媽讓她多吃幾口青菜,她就爆了幾句「粗口」,而她學習的這些「粗口」,就是從姑姑那兒「學」的。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說話方式,並且用同樣的方式來面對身邊的人。,父母就要做好榜樣,注意日常生活裡說話的語氣和用詞,營造好的語言環境,即使孩子從同齡朋友那裡學到了不善的表達,回到家,他也知道,這些話在家裡是不受歡迎的。
  • 0-6歲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家長做好引導,讓孩子變身語言神童
    文 | 朗姐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語言是我們表達自己的渠道之一,對於孩子來說,隨著年齡增長,語言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孩子們能夠自如表達,這其中少不了父母在「語言敏感期」的引導。
  • 廣州男子常對家人爆粗口,兒子怒言:父母不離婚,我就跳樓!
    根據兩人的微信聊天記錄及三名子女欣欣、濤濤和妍妍的證人證言足以證實阿深的確存在家庭暴力,法院支持了阿葵主張離婚的訴求,但是在14歲龍鳳胎子女的撫養權歸屬上,雙方分歧較大。阿葵認為,濤濤和妍妍應歸其撫養,阿深作為父親經常罵孩子,爆粗口,導致兒子、女兒對阿深產生強烈的不滿,其中兒子明確提出如果父母不離婚,不分開居住,自己要跳樓。
  • 搖滾樂隊主唱演出時改歌詞爆粗口 主辦方被罰8萬
    搖滾樂隊主唱演出時改歌詞爆粗口 主辦方被罰8萬 2017-06-06參與互動    搖滾樂隊主唱在演出時隨意更改歌詞,爆粗口
  • 當孩子罵人傻X後,媽媽應該怎麼辦?戒粗口,媽媽三步走
    我家孩子今年3歲多了,上幼兒園半年了,接觸很多了小朋友。在和小朋友接觸的過程中學習很多新本領,也增加了不少壞習慣。有一天孩子正在看動畫片《熊出沒》,突然間孩子說出一句:媽媽,光頭強是不是傻x啊。我聽到後這句話,嚇了一大跳。
  • 引導孩子探尋語言魅力
    新一代80、90後的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教育越來越重視,市面上教育機構也層出不窮,但是這些教育機構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無法在孩子語言啟蒙階段給到孩子良性的幫助。孔子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學習語言亦是如此。
  • 知愈心理:所謂低情商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的講道理
    孩子的長大是一個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會犯許多的錯誤。如果犯錯的時候,不能正常的引導,就有可能出現適得其反的現象。01飯店裡,一個孩子用勺子舀著他最愛的排骨湯喝,一不小心把湯汁濺到了身上,他緊張的看了看身邊的媽媽。
  • 孩子學會罵人厭人煩,家長學會這3招,幫孩子遠離「語言誤區」
    ,但已經記住,並且會用了。但孩子若多次處於失敗或者焦躁狀態,孩子說髒話、罵人的情況會加劇,久而久之,形成口頭禪。其實,每位家長對於孩子說髒話這件事情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太過著急,也不能不當回事聽之任之,畢竟說髒話也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孩子總是說髒話,在成長中肯定會受到不少非議或者指責,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不利的。
  • 孩子的作業裡出現消極暴力的詞彙該怎麼引導?
    孩子的作業裡出現消極暴力的詞彙該怎麼引導?孩子的作業裡面會充滿一些消極和暴力的詞彙,面對這種情況媽媽該怎麼辦?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他會遇到各種稀奇古怪,各種各樣的語言和詞彙。很多時候,孩子會覺得別人在使用挺好玩的,他也會使用。其實孩子不一定明白是什麼意思。也有可能孩子會發現,和別人爆一個粗口的時候是在表達一種情緒。當下很流行,小朋友之間都會這麼做,他也會這麼做。
  • 寶寶語言敏感期在0-6歲 家長加以正確引導 培養孩子語言能力
    有研究表明,當孩子在2歲左右語言能力發育遲緩的孩子,在7歲的水壺依然有1/5孩子的語言能力不及同類的孩子。現代的社會競爭壓力大,很多父母為了孩子不要落後於他人,早早就給孩子報什麼左右腦開發班,表演口才班等,目的就是不要讓孩子落後於他人 。其實孩子的成長,都是遵循一定的規律的。
  • 0-6歲是寶寶的語言敏感期,家長做好引導,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研究表明:在2歲左右語言能力發育遲緩的孩子,在7歲時,依然有1/5孩子的語言能力不及同齡人。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大,父母也會不自覺的將這種壓力或憂鬱傳導在養育孩子方面。早早的給孩子報類似於左右腦開發、表演口才等早教班,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不落後於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