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要洞察人性的自私,任正非:我們成功是為了給老婆多賺點錢

2020-10-20 老方在網際網路

多年前,任正非在華為銷服體系奮鬥大會上為家屬頒獎並講話,他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

我說過我們奮鬥的目的,主觀上是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客觀上是為了國家和社會。主觀就是通過我們的努力奮鬥,換來他們的幸福生活;客觀上我們給國家交稅,讓國家用這個稅收去關懷愛護其他的人。

這是任正非經營華為的根本邏輯之一,我們常說人性都是自私的,但人性為什麼不能自私呢?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有「本能的自私」,人天然就知道趨利避害,這沒有什麼不好。

就企業來說,我們要正視人的本性,應該是因勢利導,而不是空洞的說教或嚴防死守的抑制。

人最大的能力在於思考,「發明了發明的方法」,能對經驗加以總結和學習,從而不斷進步。

1787年,英國把本國的囚犯運送到澳大利亞拓荒,很多船長因為這筆生意而發財,但其中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船上塞滿了人,航運條件特別差,因此囚犯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但誰在乎呢,反正船長已經拿到了運費。

對此,媒體和民眾呼籲船隊應該對囚犯給予基本的飲食、衛生、醫療保障,畢竟大家都是文明人,不能把人當做牲畜一樣對待。但呼籲是呼籲,船隊依然是我行我素。

直到一個經濟學家提出了建議,他說應該把費用的結算方式從提前支付改為到達後支付,施行後,囚犯的存活率大大提升,有時候一船人竟然奇蹟般地都活著到了澳大利亞。

這個奇蹟的實現就是基於人性的洞察和利益的考量,船長以前之所以不給囚犯提供飲食和醫療等必需品,是因為這些都是成本,而增加成本必然會損害利潤。所以他們沒有動力這麼做,相比成本,死幾個囚犯算什麼呢?

但在改變運費支付方式後,船長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們就必須千方百計照顧好囚犯,因為這些囚犯對他們意味著金錢和財富。

類似的還有二戰時期巴頓將軍讓兵工廠的人跳降落傘的故事——此前傘兵經常因為打不開降落傘而摔死。

這說明了一個真理,那就是人性都是自私的,「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們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利益。給一個支點可以撬動地球,而管理則是找到這個利益點去撬動人的主動性。

任正非就是這麼做的,他想要讓下屬、員工同他一起「共擔責任」,為此,光是勸說、忽悠是不行的,他必須拿出切實的利益來,給員工一個這樣做的動機和理由。

所以,華為從很早就開始施行了「利益分享」的機制:

……如果對待像「農民工」一樣砌一塊磚給1元錢,他們(人才)肯定會離開,我們的技術就沒有積累。我們就發明了一個方法,把股票分給大家,大家認為「長城」每一塊磚都有他的份,走了就沒有啦,所以大家都留下來了,同時公司通過股票認購也積累了一些資本。當時是一個權宜性措施,沒想到後來成為一個機制。

任正非說,華為的內部股份制是在當時沒有環境、沒有條件下產生的機制,經過20多年的完善,現在變成了已經很有戰鬥力的機制。

帶隊伍不能只靠情義和言辭,如果沒有利益的激勵和約束,別說是員工,就是你的好友和兄弟都沒有辦法跟你長久維持下去。

徐小平就曾感慨的表示,「不要用兄弟情義來追求共同利益,這個不長久,一定要用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義,否則很容易上演兄弟式合夥、仇人式散夥的悲劇」。

所以,帶隊伍建班子,一定要對人性、利益有深刻的認知和把握。我們應該順應人性,而不是去考驗、挑戰人性。

員工努力奮鬥的第一源動力肯定是為了自己,你做企業也肯定首先是為了自我的利益和滿足,大家都不要在這點上自欺欺人。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在彼此利益訴求的基礎上求同存異,把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結合起來,儘量擴大彼此的共同利益,這樣商業這個遊戲才能玩下去。

主觀上為自己,客觀上卻幫到了別人。員工在為自己奮鬥的同時,也為企業創造了貢獻和價值。同樣,企業在取得發展和成功的道路上,也給員工帶來了利益和成長,大河有水小河滿嘛。

事實上,合作才能雙贏,而雙贏既需要智慧也需要能力。

「畢竟這世界偉大的人是數量很少的」。任正非告訴員工,先從愛家人、愛同事、愛工作做起。「我們成功是為了給老婆多賺點錢,不是為了當世界領袖」。

其實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也是講先愛自己的真理,如果你自己都不自愛,那又豈能愛別人呢?

不管做任何事,我們還是要尊重人性的規律和社會的規律。

相關焦點

  • 任正非:如果你的收入不能增加你家人的快樂,那就叫做窮快樂
    了解任正非創業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任正非是在生活所迫的境況下走向創業的。 最初,華為不過一二十人,擠在一個民房裡,大家想到的不過是給老婆多賺點錢,都是為了家庭幸福。畢竟只有家庭幸福了,人才能快樂。 當華為開始聚焦通信行業之後,任正非很快意識到這是一個大事業,無論是對華為還是對社會對世界,華為的工作都很有意義。
  • 任正非:華為的成功,與我不自私有一點關係
    本文摘錄自任正非在各種場合的講話。這些講話真實地勾勒出了一個任正非,一個偉大的商業思想家,一個富於洞見的人性大師,一個頑強的奮鬥者。1/ 工兵出身,人生路窄創立華為我小時候生長在貴州的一個少數民族邊緣小鎮(鎮寧縣),在小鎮讀了小學和中學,隨父親工作變動,到了很小一個城市(都勻市)讀中學,然後考上大學。
  • 「學醫並不是為了多賺點錢」 鍾南山為「鍾南山」揭幕
    鍾南山勉勵學生,學醫並不是為了多賺點錢,希望華附能成就更多英豪。走進學校,夾道歡迎的學生沸騰了,熱烈的掌聲響徹校園。在大型追星現場,鍾南山告訴同學們,自己1953年進校、1955年畢業,他感嘆了65年光陰彈指一揮間,華附發展得非常快。
  • 丁克族與我們人性的自私
    人有天性的自私,有這個色身,就有自私。就是天性的我執,也就是人生存的一種本能。但是自私過度,就不行了。所以中國講中庸。這時必須要克制人的弱點。比如孔孟之道,菩薩道,就是克服人的自私。如果一個人什麼都不管,只管自己就好。
  • 成功的企業家都是人性高手,任正非的兩大心法,老闆可直接拿來用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華為的成功主要是因為兩大原因,一個是有任正非這樣的企業家,一個是華為財散人聚的機制。那麼,創業者要想見賢思齊,向任正非學習,應該怎麼辦呢?今天主要就談一談任正非的兩大心法,簡單直接,可以馬上就拿到自己的公司去應用。但前提是你要與任正非的思想達成共識,與他的精神實現同頻共振,不然就是東施效顰,難以達成好的結果。
  • 任正非:要員工感恩企業,是老闆的無能!
    餘勝海有很多企業都在宣傳感恩文化,要求員工要對企業懷有感恩之心,感謝公司領導給員工提供了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和成長的機會。而華為創始人、總裁任正非卻認為:「要員工感恩企業,是老闆的無能!如果員工感謝華為,那我相信華為是做錯了,一定是華為給他多了。華為不需要員工感恩,只需要契約。」
  • 任正非:管理的本質,就是激發人的欲望
    如何做好人性管理,激發員工的善意?才是管理者的必修課。 管理管什麼呢?說到底就是激發和控制人的欲望。一家企業管理的成與敗、好與壞,背後所展示的邏輯,都是人性的邏輯、欲望的邏輯。 任正非曾說:「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叫無欲則剛。
  • 傳奇任正非的成功密碼#F400
    中年39歲的任正非,因失誤丟了工作,還背負了200萬的債務,原配政委老婆也和他離了婚,女兒12歲的孟晚舟要求爸爸承諾:將來我要考不上大學,你要為我的前程負責。從軍16年,聚少離多,任正非覺得對家庭多有虧欠,女兒的無心之言,讓他下了決心,結束軍旅,復員轉業,南下深圳。
  • 華為老總任正非回憶往事:責怪自己太自私
    任正非心痛地說:「當年我穿走父親的皮鞋,沒念及父親是做苦工的,泥裡水裡冰冷潮溼,他更需要皮鞋。現在想起來,自己太自私!」 在大學的前三年裡,任正非廢寢忘食,除了以優異的成績完成通信專業課,還修了3門外語,並孜孜不倦地研讀4本《毛選》。 可是快畢業時,家庭突遭變故,父親被扣上「臭老九」的帽子,遭遇常人難以忍受的折磨和羞辱。為了不影響兒子的學業,任正非被瞞在鼓裡,對家裡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
  • 任正非的灰度管理
    如果我們《基本法》最後產生明確的結論,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那麼我們本身也失敗了。」「我們開放這個討論,目的是為了造就一批懂得《基本法》精髓的人,而不是為了貫徹《基本法》而搞《基本法》。因此我們還是要扎紮實實把華為人調動起來。人們的思想都圍繞著這個主帶,產生一個模糊帶,這模糊帶實際上也是我們的《基本法》。模糊帶的導向性是清晰的,堅定不移的,不模糊的。
  • 任正非:我的思想是灰色的
    如果我們《基本法》最後產生明確的結論,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那麼我們本身也失敗了。」「我們開放這個討論,目的是為了造就一批懂得《基本法》精髓的人,而不是為了貫徹《基本法》而搞《基本法》。因此我們還是要扎紮實實把華為人調動起來。人們的思想都圍繞著這個主帶,產生一個模糊帶,這模糊帶實際上也是我們的《基本法》。模糊帶的導向性是清晰的,堅定不移的,不模糊的。
  •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華為發布了一個「1130 日落法」暫行規定,核心內容是「每增加一個流程節點,要減少兩個流程節點;或每增加一個評審點,要減少兩個評審點」。這是華為在提醒自己,警惕管理過度、管理僵化、追求完美,而忘了管理的本質是為了商業成功。管理應該簡單有效、加法和減法並行。第二個措施是多路徑、多梯次和飽和攻擊。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企業得有戰略定力。
  • 任正非的成長史帶給我們的啟示
    一、父母的影響父母的影響主要造就了任正非不自私的品格。(我的不自私也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華為今天這麼成功,與我不自私有一點關係。)後三個月,媽媽經常早上塞給我一個小小的玉米餅,要我安心複習功課,我能考上大學,小玉米餅功勞巨大。
  • 任正非:我的思想是灰色的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如果我們《基本法》最後產生明確的結論,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那麼我們本身也失敗了。」「我們開放這個討論,目的是為了造就一批懂得《基本法》精髓的人,而不是為了貫徹《基本法》而搞《基本法》。因此我們還是要扎紮實實把華為人調動起來。人們的思想都圍繞著這個主帶,產生一個模糊帶,這模糊帶實際上也是我們的《基本法》。
  • 順人性與逆人性是個偽命題
    對人性的探究不是要在組織中玩厚黑學,而是要儘可能地去激發人性中光明和善意的一面,抑制人性中陰暗和惡意的一面,讓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最終讓讓工作富有成效,讓員工有成就感,讓企業有前途。優秀的企業家都是人性大師。華為的任正非、聯想的柳傳志、阿里巴巴的馬雲、海底撈的張勇等莫不如此。什麼是人性大師?
  • 任正非的經營理念,是當代企業發展的本質,學習任正非的管理模式
    如有創業、企業管理、企業升級、市場營銷、職場困惑方面的問題,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詳細描述問題~華為總裁任正非大家應該相當熟悉了,任正非的經營理念是當下企業經營中,最欠缺的部分,如何理解任正非的經營理念,解讀任正非的經營理念,並且合理地運用到自己的公司當中,首先就要理解任正非經營理念中的精髓。
  • 任正非談教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得到尊重,國家才有希望!
    任正非在採訪中揭開華為的神秘面紗,更反覆提及「基礎教育」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他表示最關心的問題的是基礎科學研究和教育。他認為,把教育做好,國家就有未來。對一個國家來說,重心是要發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礎教育。
  • 在企業你算哪類人?任正非的差異化管理:華為把人員分三類
    華為從幾個人發展到現在十九多萬人,年入數千億的世界級企業,背後必然有一套激勵人的機制在起作用。做企業,從開始就要看到未來,管理企業,不能光靠「人治」。如果說華為一開始是任正非大膽下放權力,那隨著隊伍越來越大,就必然是走向制衡,不然公司就會山頭林立,諸侯割據。
  • 任正非:沒有戰略洞察能力,就會事倍功半!
    不僅如此,行業趨勢變化背後的驅動因素,更是值得我們反覆琢磨。過去,中國大部分的業務都可以在歐美10年前甚至更久遠的市場找到一個成功的案例,企業只要模仿甚至照搬就好了。而如今,大部分業務都處於生命周期中最長的成熟期階段,機會已明顯越來越少。這時你就要去理解歐美市場到這個階段它早期是怎麼做的,通過戰略洞察去構建一個打法,找到新的機會點。
  • 任正非的經營哲學和華為的核心邏輯
    任正非在《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結尾時說,「死亡是會到來的,這是歷史規律,我們的責任是應不斷延長我們的生命。」 眾所周知,我國中小企業的壽命只有3年左右,就是大企業能撐過30年的也不多,三四十年來,不知有多少聞名一時的企業折戟沉沙了。 為什麼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