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華為創始人,前董事長;
2018年10月24日,入選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
2019年被《時代》雜誌(Time)2019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
像這樣的榮譽頭銜一堆,就不在此一一列舉,當深入研究了華為以後,不僅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帶著華為走得這麼高,這麼遠,到底是什麼原因,能夠讓任老如此優秀?比某秀還秀
經過分析,我覺得主要由這麼幾個原因:父母的影響、軍隊經歷以及自身的努力。
父母是我們生來的第一任老師,在我們開始自己人生最初十幾年裡,每天都是和父母一起度過的,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也在潛移默化中無形的影響著我們,並且,孩子都是喜愛模仿的,父母的一個動作、常說的一句話、經常穿的衣服風格等等。
一、父母的影響
父母的影響主要造就了任正非不自私的品格。
在他的文章《我的父親母親中》,他是這麼說的:
我高三快高考時,有時在家複習功課,實在餓得受不了了,用米糠和菜合一下,烙著吃,被爸爸碰上幾次,他心疼了。其實那時我家窮得連一個可上鎖的柜子都沒有,糧食是用瓦缸裝著,我也不敢去隨便抓一把,否則也有一、兩個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的不自私也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華為今天這麼成功,與我不自私有一點關係。)後三個月,媽媽經常早上塞給我一個小小的玉米餅,要我安心複習功課,我能考上大學,小玉米餅功勞巨大。
任正非不自私的品質還體現在他對股權的分配上面,偌大的華為,他的股份只有1.14%,連3%都不到,應該是全世界都極為少見的,把大部分的股份都給了員工,據統計,在華為,員工持股比例大概在99%左右,並且員工非常相信公司,把所有的收入都繼續投入到購買公司的股份當中,長時間下來,複合收益率都在15%以上。
也正是這種不自私的品質,讓任正非團結了越來越多優秀的人才,因為都是為自己幹,華為的向心力也就越來越強悍。
二、軍隊經歷
14年的從軍經歷造就了任正非面對強敵絕不退縮、堅決戰勝一切困難敢打必勝的信心,並且將這種信心注入到任正非的骨頭裡!
從2003年開始,華為開始進入了一個有一個的發展高峰期,但是任正非卻覺得越來越管不住華為,因此華為面臨著考驗和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更別說是後來的內部改革的壓力、美國制裁的壓力等等。
任正非當兵不僅僅是一名士兵,還是一名十分艱苦的基建工程兵。雖然父親在曾經的國民政府當會計的經歷影響了他立功評獎,但是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自己,而是認認真真幹工作、吃苦耐勞,鍛鍊自己的意志。
那個時候的他深深地體會到了科技落後的難處,特別是參加建設一個化纖廠的經歷,讓他非常深刻的體會到了掌握核心技術的意義。
沒有多久,他就利用自己所學,研製出了我國第一臺空氣動力天平,填補了國內的一項技術空白,這一年,他33歲。作為基建工程兵代表,和很多科學家一起參加了科技大會,甚至得到了鄧小平的接見。在那個年代,能夠得到領導人的接見,甚至是一件可以吹牛一輩子的資本。
在《一江春水向東流 》中他寫道:
「我卻無能為力控制這個公司,有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夢醒時常常哭」。
2002年,公司差點崩潰了。IT泡沫的破滅,公司內外矛盾的交集,我卻無能為力控制這個公司,有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夢醒時常常哭。真的,不是公司的骨幹們,在茫茫黑暗中,點燃自己的心,來照亮前進的路程,現在公司早已沒有了。
三、自身的努力
曾經有記者問過任正非:「您是如何從窮孩子成長為中國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的?」
任正非回答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但是我曾經說過,如果我考不上大學,養豬可能也是養豬狀元。我認為自己做什麼事都很認真,無論哪件事都可以做好。」
任正非也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能夠成為企業家的,純屬於偶然,也沒什麼遠大的理想,最初小時候的理想只是想吃一個白面饅頭,因為沒吃過;後來大了一點以後,變成了能夠考上大學,因為能夠離爸媽遠一點,到外省去看一看,因為從來沒有出過省,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很渴望離開這個家鄉。
從他的話語中,其實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做什麼,最關鍵的還是實幹,只有實幹,才能真正產生價值。
因為實幹,他體會到了做事是有做事哲學的,否則就會變得頭破血流;
因為實幹,他從來不需要下屬或者公司安排接送什麼的,到哪裡都是一個人、一個行李箱,才能有更多時間花在思考公司發展上面;
因為實幹,他感悟到與員工分擔責任,分享利益,華為的事業才能夠開放的如此鮮豔,成就了現在的大事業。
最後,做個總結,在筆者看來,任正非的經歷帶給我們的啟示是:
懂得分享,要有著不屈不撓的抗壓能力和實幹的精深,當你學會了這些,或者說,當你懂了其中的一個,並且持續做到,就已經和優秀的人站在了同一水平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