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轉轉,寫公號已經有3年時間。
在這3年裡,我分享了許多自己的陪娃點滴,也收穫了來自天南地北寶媽們育兒時的快樂與苦惱。
前幾天在回復後臺留言時,看到一位關注很久的老讀者留言:
朵媽,我關注你好久啦,看你帶朵朵做好多好多遊戲,就覺得這個媽媽陪娃的方法好有意思啊!
我一邊覺得非常開心,因為我的陪娃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一邊也開始思考,大家原來對我用遊戲「陪娃」這件事印象這麼深。
在跟大家「一起」陪娃的第3年,我做了個決定,從今天開始,我要開始一個陪娃打卡計劃。
用100個親子遊戲,記錄100個陪娃瞬間,回歸我陪娃的初心。
我是朵媽,這是我的第001篇打卡文。
最近跟朋友聊天說到教孩子的問題,朋友給我分享了一個聽到的很值得思考的故事。
原來是朋友的朋友,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最近被孩子的「說謊」行為鬧得煩惱不已。
起因很簡單,孩子在家跑跑跳跳,無意中碰倒了家裡的垃圾桶。
但是孩子並沒有將垃圾桶扶起,也沒有任何表示,只是氣鼓鼓瞪了一眼垃圾桶。
爸媽就覺得孩子不對,想教育孩子主動把撞倒的東西扶起來,結果卻等來一句:是垃圾桶自己把自己推倒的!
一聽這話,爸媽可不樂意了,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說謊推卸責任?
結果夫妻一起上陣進行誠實教育,孩子卻完全不接受,堅持表示「是垃圾桶先動手」,可把孩子爸媽氣了個夠嗆。
我聽完反而有點樂,問朋友:你也覺得是這個孩子撒謊騙人嗎?
朋友理所當然地回答:不然呢,難道垃圾桶還能成精嗎?
那還真不一定。我反問朋友:你撞上東西的時候,其實也會有種東西在撞你的感覺吧?
你不覺得被撞的東西是活的,是因為你長大了,認知已經被塑造了,你無法想像它們是活的。
但是幾歲的孩子不同,他們處在想像力最為發散的階段,像你說的這個孩子,她這麼堅持是垃圾桶撞她,有可能她的感知想像裡,就是垃圾桶撞的她。
那她爸媽讓她認錯,她肯定不接受,因為她確實「沒有撒謊」。
《頭腦特工隊》裡有個角色讓我印象特別深,那就是小女主在幼年時幻想出的「好朋友」冰棒。
它外形奇異,大象的鼻子,浣熊的身子,卻又一身粉嫩,咋咋呼呼。
相信大家一眼都看出來,這是孩子把現實裡或是書本電視上看過的動物糅合在一起,用自己的小腦瓜創造出的朋友。
她堅信這個好朋友是真實存在的,這時候你說這個好朋友是假的,都是她說謊,孩子肯定跟你急。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但又總是在無意間破壞孩子發散想像的過程。
今天我打卡的陪娃遊戲,就跟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有關。
打卡的第一個遊戲,是【月亮是這樣的】,我們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畫月工程」。
朵朵,讓我們來每天畫月亮吧!月亮有時候像餅,有時候就不像了,你想怎麼畫都可以,畫個月餅也行。
一開始朵朵的月亮畫得特別「匠氣」,可以直接當小學繪畫課優秀作業的那種。
直到一個突降大雨的夜晚,朵朵就趴在窗臺看夜雨:媽媽,下雨了月亮肯定被淋成落湯雞啦!」
沒想到當晚朵朵的月亮畫裡,一個溼噠噠的月亮就這麼躍然紙上。
之後朵朵用脫韁的想像力畫出了公主裙月亮、兔子月亮等各種奇奇怪怪的月亮,讓我真的驚訝又驚喜。
於是馬不停蹄又帶她打卡第二個遊戲——【橡皮泥造物主】。
吃貨屬性暴露無遺的朵朵,上手就用橡皮泥做了一個七彩冰淇淋套餐。
不帶朵朵打卡這些遊戲,我都沒發現她的小腦瓜裡裝著這麼大個「宇宙」。
曾經有朋友覺得我這麼早讓朵朵報繪畫班,是用重複的繪畫技巧練習抹殺了她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然而在我看來,孩子不是因為畫畫和手工過程被限制想像力與創造力,而是因為大人給他們的框架影響了他們的創造。
臨摹和參考,只是對技巧的學習與練習,這種模仿本身就是讓孩子能盡情通過想像創造自己作品的基礎。
不知道寶媽們有沒有注意過黃磊女兒多多的畫作,技巧和色彩的運用嫻熟,卻天馬行空,表現力與想像力都極強。
這不正是我們想要孩子擁有的能力嗎?
這是我的第001篇打卡文章
我帶朵朵打卡了兩個陪娃小遊戲
如果你想加入我的陪娃打卡小分隊
關注朵媽陪娃公眾號,搜索同名文章
添加我的個人號,回復遊戲名:
【月亮是這樣的】和【橡皮泥造物主】
獲取遊戲的詳細流程
漫漫陪娃路,點點小記錄
下周一我會準時打卡
也歡迎更多寶媽加入我的打卡小分隊
分享你的陪娃打卡給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