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媽媽被逼哭了!孩子這樣做,太傷家長心|陪娃100件小事

2020-10-12 朵媽陪娃

「我罵孩子哭,我也在哭,太難了!」


陽陽媽跟我講述她家孩子這幾天學拼音的糟心事:


語文老師在課堂上默寫23個聲母,陽陽錯了9個!


國慶放假上課的第一天,陽陽語文老師在班級群裡,發布未完成鼻韻母課堂作業的學生名單,陽陽又排在第二個,當時自己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對於孩子學習拼音知識,上課老師也教過,放學後,我也一遍又一遍地輔導過。


十遍、百遍重複耐心地教,可前一秒教了,後一秒他就忘了,真是心力交瘁。

聲母bdpq根本就分不清楚。

拼讀更是狀況百出,ba最後拼讀成b-a~pa,da拼讀成d-a~ha!

複韻母ui、iu讀音每次搞混,鼻韻母ang、eng、ong讀不準!


我和孩子他爸每晚輪番上陣:我教累了,孩子爸替上;孩子爸有情緒了,我安撫繼續補充。


上小學前,我怎麼看都覺得自家娃聰明又可愛;如今,我都懷疑眼前這個孩子腦子是不是有問題?!


作為一年級新生的媽媽,從沒想到孩子學拼音會這麼難。

記得陽陽在讀大班時,老師說嚴禁「小學化」,本想著拼音也不是很難,孩子上一年級老師也會教,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就這樣抱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態,讓孩子上了小學,也就有了當前輔導孩子學拼音心累的經歷。


不僅僅是陽陽媽,家長群、朋友圈不少寶媽都在吐槽,孩子學拼音累,家長更累!

拼音是學語文的重頭戲,那拼音需要掌握到什麼程度才算好呢?

小學教學課表裡這樣表述:「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

說白了就是:能讀準,能拼讀,能正確書寫,能熟記,能藉助識字。

學好拼音真真真太重要了,黃磊之前就發了一條微博!

圖片中,妹妹寫的字大小不一、歪歪斜斜。


而大女兒多多在後面補充的一個字,並用拼音標註,這個字讀「biang」。

沒有拼音,這個字恐怕大部分人都不認識。


所以要想學好語文,拼音是基礎,必須得過關!


孩子學好拼音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切記不要死記硬背。


製作小工具,用小遊戲進行學習,我結合朵朵學習拼音的一些心得和經驗,今天分享給大家。

磁力拼音卡片


磁力拼音卡片是朵媽團隊針對孩子學拼音難題,研發的一款新學習的產品。


拼音卡片的好處很多:直觀、靈活、可排列、可變換、易於攜帶。

6個單韻母、23個聲母和4個聲調,複韻母、鼻韻母全都有,還用了多種顏色製作,讓孩子更容易區分,方便記憶。


現如今,朵朵覺得學拼音很好玩!


拼音卡裡還有許多的漢字卡片、詞組、成語等綜合性學習,孩子在學習拼音的同時,也能認識生字,增加詞彙量,並且掌握記牢。


每次朵朵學習拼音時,我要提前做好了功課,輔導她學習整體認讀音節、三拼音節。


教她一些口訣,比如:小ü小ü有禮貌,見了jqx就摘帽。

把磁力拼音卡用在朵朵學習拼音,學習效率還真提高不少。


當然這款拼音卡,還能以小遊戲的方式帶著孩子們一起學習,讓孩子在趣味中鞏固學習拼音知識,效果更好。


自製拼音轉盤


拼音轉盤小遊戲也能很好地幫助孩子學習拼音,之前我有發文教大家動手做過拼音轉盤小遊戲。

拼音轉盤,一共有三層:大轉盤(聲母盤)-小轉盤(韻母)-指針。

聲母盤上,可以對應23個聲母:


韻母盤對應24個韻母!


然後我們將聲母和韻母都剪下來,按照字母表的順序,貼在對應的轉盤上的格子裡面。

貼好字母之後,再用圖釘或者回形針,將轉盤和指針中心固定起來,這樣就可以轉動指針來認字母啦!


看看成品,非常實用!

每轉動一次,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大聲把組合成的音節,進行拼讀。

比如,聲母指到了f,韻母指到了a,我會先讀出來!

「朵朵,這個聲母是f(讀音「佛」),韻母是a(讀音「啊」),怎麼讀呢?」


「佛啊——fa!」

在玩拼音轉盤的過程中,剛開始寶媽一定要親自示範,認識聲母、韻母,循序漸進,帶孩子進行拼讀,發音要標準!

轉動轉盤的形式本身就是一個小玩具,很容易吸引3-6歲孩子們的興趣,減少死記硬背學習拼音的枯燥性,還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陪娃學習路上,就像過關斬將,一關一關地過,寶媽需要有耐心!

當我們看到孩子能夠正確的讀拼音、拼拼音,還能很好地分清聲母和韻母,那我們的心血就沒白費!


願寶媽們輔導孩子作業能母慈子孝,享受陪學的親子時光!


寶媽們,你家寶寶在學習拼音時,是怎樣的呢?


這是我的#陪娃100件小事#第005篇打卡文章,我帶朵朵打卡了一個陪娃小遊戲。如果你想加入我的陪娃打卡小分隊,可以私信我~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孩子學會做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陪娃100件小事
    用100個親子遊戲,記錄100個陪娃瞬間,回歸我陪娃的初心。我是朵媽,這是我的#陪娃100件小事#第004篇打卡文。後來豆豆出生,我又覺得自己要做聰明又能幹的媽媽,文能一路從幼兒園輔導孩子到高中畢業,武能搞定倆娃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 「生活再難,也要全職帶娃」,產後媽媽的「被逼無奈」,很戳心
    「生活再難,也要全職帶娃」,產後媽媽的「被逼無奈」,很戳心,可是沒有辦法,如果不是「被逼無奈」,誰不願意陪在孩子身邊呢。,睡覺的時候有沒有哭,心思完全亂了節奏。因為這件事的發生,小雪說:「寧願過窮日子,也要全職帶娃」。為啥不工作非要在家帶娃?全職媽媽的三種無奈,很戳心全職媽媽聽起來是一個不錯的職業,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不用趕時間去擠地鐵,也不用看領導的臉色,似乎讓人羨慕不已,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 | 陪娃100件小事
    用100個親子遊戲,記錄100個陪娃瞬間,回歸我陪娃的初心。我是朵媽,這是我的#陪娃100件小事#第二篇打卡文。:推薦大家帶孩子運動起來,消消食,就像我和兩個寶貝一樣,在一首舒緩又歡快的音樂中做【親子瑜伽】吧。
  • 帶孩子「擺攤」一下午,只賺了16塊錢|陪娃100件小事
    前幾天萱萱媽向我傾訴:沒生娃前,整天都是貌美如花,有了娃後立馬變成老乾媽。,有一個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去體驗賺錢。,擺地攤賣東西真的好累呀,你和爸爸賺錢也太不容易了,以後我不亂花錢了,今天我賺到的錢,要給媽媽買一個禮物!」
  • 寶媽陪娃寫作業,被氣得默默流淚,孩子寫作業到底要不要家長陪?
    ,也引發了不小的爭執,關於家長該不該陪娃寫作業這件事,大家爭議很大。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曾對1980名家長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84%的受訪家長對陪娃寫作業這件事感到頭疼,其中24.4%的家長感到非常頭疼,只有16%的家長感到快樂。
  • 「媽媽,我沒說謊」你的一句話,會毀了孩子|陪娃一百件小事
    ,就覺得這個媽媽陪娃的方法好有意思啊!3年,我做了個決定,從今天開始,我要開始一個陪娃打卡計劃。用100個親子遊戲,記錄100個陪娃瞬間,回歸我陪娃的初心。原來是朋友的朋友,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最近被孩子的「說謊」行為鬧得煩惱不已。
  • 這10件事情看起來是小事,但卻能證明孩子長大了,這娃沒白養
    從孩子出生到現在,孩子在一天天長大,從原來的強抱嬰兒,到會走路,再到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行為,這期間,家長尤其是母親,付出了很多很多,而總是在不經意之間,家長會警覺孩子長大了。下面分享一下我覺得能夠說明孩子長大的10件小事:場景一:一天中午,我在沙發上睡著了,孩子們一個人在玩。
  •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爸爸還是媽媽?這樣帶娃智商會更高
    一個孩子的出生,從來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教育和培養,爸爸應該給予更多的時間去陪伴,比如做親子遊戲,與孩子聊天等等,對孩子的智力發育都是非常有幫助的。美國耶魯大學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用15年的時間來觀察孩子跟媽媽、奶奶和爸爸一起長大,智力發育會有什麼不同。
  • 媽媽陪孩子寫作業母子倆一起哭,陪寫作業太難,要養成作業習慣
    近日,一個視頻引發了很多家長的共鳴。一位媽媽正在教孩子寫作業,因為孩子一直出錯,媽媽把孩子教訓一頓,孩子傷心地哭起來,而媽媽則心疼地跟著一起哭。結果就是,孩子不陪不會寫作業,不監督寫不好作業,這樣反而形成惡性循環。不僅家長覺得累,孩子也沒有進步。
  • 父母陪孩子坐小火車,一個細節暴露家教,孩子:看完很戳心
    因為,同一件事,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對待方式,家長處事方式不同,給孩子帶來的結果也會不同。 比如說,從父母帶孩子坐小火車這件事,就能看出孩子的家教!孩子開開心心地上了小火車,但被安排了和媽媽坐在一起,爸爸坐下後就捧著手機,甚至還戴上耳機玩了起來。孩子的快樂只有媽媽參與! 第三種:父母相談甚歡任由孩子玩耍 都說父母感情好利於孩子的成長,但是有的父母帶娃出門卻「忘」了娃。比如帶娃坐小火車,直接把娃丟在了前排。
  • 這10件事情看起來是小事,但卻能證明孩子長大了,這娃沒白養
    從孩子出生到現在,孩子在一天天長大,從原來的強抱嬰兒,到會走路,再到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行為,這期間,家長尤其是母親,付出了很多很多,而總是在不經意之間,家長會警覺孩子長大了。下面分享一下我覺得能夠說明孩子長大的10件小事:場景一:一天中午,我在沙發上睡著了,孩子們一個人在玩。
  • 不雞娃的爸爸,被雞娃的媽媽氣哭了?
    當內捲成為必然,雞娃成了大勢所趨的事;但即使如此,雞娃的聲浪下,仍然會有很多反對的聲音;這些聲音如果只是在不同家庭間還好,畢竟關起門來都是自己的事;但有些是家庭內部觀念產生了分歧,比如妻子主張雞娃,丈夫主張佛系,這樣的結果,估計就悲劇了。最近就有一條衝上熱搜的新聞。
  • 家長第一天送孩子上幼兒園,最好別做三件事,否則對娃不好
    ,一直也沒離開過媽媽身邊,眼看孩子已經滿三歲,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紀,萱萱老早就開始給娃物色學校了。父母第一天送孩子上幼兒園,最好別做這三件事1、在門外偷看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剛開始不適應陌生環境,把娃送到幼兒園之後,就喜歡在教室或窗戶外面偷看,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
  • 孩子抄襲同學作業,原因竟然在媽媽身上!陪娃寫作業你做對了嗎?
    同事很生氣,準備打電話告訴學生家長。誰知這個學生立刻哭了,邊哭邊說:「老師,別告訴我媽,她會打我的。」原來,這個學生的家長每次陪他寫作業都會發脾氣,孩子寫得慢被罵,寫得不端正被罵,寫錯了就更會被罵甚至被打。孩子被打罵怕了,所以就利用課間時間抄同學的作業,回家給媽媽檢查,才能過關。陪孩子寫作業,已成為很多家長和孩子的噩夢!
  • 「說兩句就哭」,孩子「玻璃心」的背後,是家長這4方面沒做到位
    專家表示孩子「玻璃心」的背後,是家長這4方面沒做好。,久而久之就會變得「玻璃心」,說兩句就哭,有些嚴重的可能會患上抑鬱症。這會導致一個惡性循環,孩子因為恐懼責罵變得「玻璃心」,能力越來越差,家長越來越憤怒。最終的結局多半是兩敗俱傷,孩子一無是處家長身心俱疲。
  • 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
    如果我問你們,做家長,累嗎?很多家長眉毛輕皺,抿嘴微微一笑,想了想,會給出這樣的答案:累,但是累並快樂吧!畢竟愛自己孩子這件事不累!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我認識一位媽媽把她認為對孩子好的教育方式方法都用在孩子身上,早上起床陪孩子洗漱,每天陪孩子做手工或者繪畫,周末更是完全投入到孩子身上,每周一次外出採風。在她眼裡,孩子是睡渣,晚上睡覺前必須做會兒親子遊戲,再讀完睡前故事這一天才算結束!
  • 從打針這件小事開始,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前兩天陪家人去醫院,可能是最近換季的原因,醫院裡的孩子特別的多。,如果不是恐懼到了極點,怎麼會爆發出如此「驚人」的能量,可以想像,這件小事,給女孩帶來了多麼大的心理折磨。 在社區的衛生站,經常能看到5、6歲的孩子去打預防針,家長和孩子之間展開一場「拉鋸戰」,一段時間下來,家長滿頭大汗,孩子撕心裂肺,周圍的孩子哭成一片。所有人都心有靈犀似的選擇視而不見,然後內心默默祈禱,希望自己家孩子能夠順利的打完預防針。
  • 好物分享|「媽媽,他搶走了我的玩具」,笨家長才強迫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
    強迫孩子大方謙讓搶自家孩子玩具的孩子多半是鄰居或親戚的娃,不少家長會因為礙於面子或&34;而要求自家孩子分享。哪怕孩子抗拒,家長也會以&34;&34;為由,強硬要求孩子大方。最後,通常是孩子哇哇大哭、家長尷尬收場,甚至委屈大哭的孩子還會遭到家長的訓斥。
  • 一年級寄宿生初次離家住校,孩子哭著找媽媽,家長焦慮愛「腦補」
    經常是一個孩子哭了,就像點燃了百節炮的引線,其他一個接一個都哭起來。老師就像消防員,到處滅「火」,一個個安慰孩子。&nbsp&nbsp&nbsp&nbsp「不同情況要不同對待,比如孩子在宿舍哭和在教室哭完全不同,在宿舍哭很容易傳染,一個孩子想家,一屋孩子都會哭著找媽媽。」
  • 送娃上幼兒園,一哭二鬧三不要,可能是家長說「再見」的方式不對
    錯誤方式一:一步三回頭面對一個哭的撕心裂肺,或梨花帶雨楚楚動人的娃,呼喊著「媽媽不要走,不要丟下我」,我想媽媽要沒點心理素質估計是走不成的。有的家長不放心,心疼娃,在門口流連忘返,跟孩子道別後又反覆折回,一步三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