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市長袁寶成接受新快報記者專訪時透露:
採寫:新快報特派記者王華平羅仕
攝影:新快報記者寧彪(資料圖)
我一直有個觀點,當深圳、廣州的產業要擴張的時候,東莞是最佳選擇,主要就是因為同城化。」
—袁寶成
新快報訊「去年東莞外貿進出口已超萬億,GDP也取得9.8%的高增長。」昨日,東莞市市長袁寶成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稱,東莞今年將進一步深化改革與創新,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同時,他表示,今後廣州和東莞的合作空間將越來越大,「地鐵規劃都預留了接口,高鐵也通了,未來和廣州合作的空間會越來越廣,接受廣州輻射機會和條件會越來越好」。
●改革探索
商事登記改革取得經驗
新快報:在貫徹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東莞做出了哪些改革和探索?在轉型升級、建設幸福東莞等先行先試的改革上取得哪些成效和經驗?
袁寶成:去年,東莞在經濟發展方面,實現了9.8%的GDP增長,是「十二五」以來年度最高增速。全市外貿進出口實際總額1690.3億美元,首次超萬億元人民幣,穩居全國第五。
相繼啟動了兩批44個總投資588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新引進重大項目65宗、總投資927億元。在轉型發展方面,我們大力推動主體功能區和經濟區規劃建設,啟動了珠江口東岸現代產業集聚區「五鎮一區」統籌發展的論證工作。動工建設大學創新城,引進了清華創新中心等一批創新資源,入圍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市,獲得每年至少4億元、三年12億元以上的中央財政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在改革方面,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創造了在沒有地方立法權情況下率先改革的經驗,改革後全市新增市場主體10.6萬多戶,總量在全省地級市中排名第一。總的來說,過去一年東莞在改革、轉型、發展各方面都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在2014年,東莞將以「攻堅年」為主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的改革部署,紮實開展改革攻堅、項目攻堅、效能攻堅「三大攻堅戰」,著力在經濟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上求突破。
突出抓好項目投資建設審批體制改革、商事登記後續監管改革、城鄉土地生態利用制度綜合改革、政府機構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公交體制、醫藥衛生等民生領域改革,繼續努力增創新的改革紅利。
●深化改革
實現「三舊」改造常態化
新快報:過去30多年,東莞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積累了相當多需要破解的問題,新一輪深化改革如何選好著力點和突破口、如何增創東莞發展新優勢?
袁寶成:2014年伊始,東莞市委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的「2014年1號文件」,提出了90條意見,明確了330多項具體改革任務。其中,今年將力爭在以下幾方面改革取得明顯成效。一是項目投資建設審批體制改革。改革後,一般企業投資項目立項設計、施工許可到竣工驗收全流程的政府審批時間,將從原來的260個工作日優化至60個工作日,實際用時從18個月優化至7個多月。一般政府投資項目從立項設計、施工許可到竣工驗收全流程的政府審批時間,從原來的307個工作日優化至81個工作日,實際用時從24個月優化至10個多月。東莞將成為國內項目審批時間最短的城市之一。
二是商事登記後續監管改革。今年東莞將在後續監管改革上下更大力氣,加快構建「企業自律、部門監管、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市場監管體系,力爭打造商改後續監管「東莞模式」,繼續走在全國全省前列。三是城鄉土地生態利用制度綜合改革。基本實現「三舊」改造常態化「政策通、路徑通」,力爭以較少的土地資源支撐更大規模的經濟增長。四是政府機構改革。結合經濟區統籌發展,在規劃、環保、食品藥品監管等領域開展試點,實施按區域設置相關監管部門工作機構。五是戶籍制度改革。今年我市將實施新的入戶管理辦法,凡符合條件的大專以上應屆畢業生、本市職校技校畢業生等10類人才均可直接入戶。
●爬坡越坎
要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新快報:請談一談東莞市政府未來一年的工作重心,以及您本人在未來一年的工作目標。
袁寶成:今年,東莞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增創新的制度紅利的同時,大力扶持以先進位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發展,加速推動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市財政投入100億元用於扶持企業發展。同時,力爭年內新引進一批投資數十億元的重大項目,新啟動兩批總投資60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迅速掀起項目落戶投產的高潮。
另外,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實施擴容提質工程,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今年將推進總面積30萬畝的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三舊」改造,努力提高城市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同時,還要努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本人希望通過一年時間的努力,推動東莞各項工作再上一個臺階,使東莞能穩步邁過「爬坡越坎」的階段,順利突破轉型升級的「拐點」,加快實現高水平崛起。
●同城發展
接受輻射條件越來越好
新快報:您如何看待目前廣州與東莞的發展關係?
袁寶成:前些年,深圳改革開放比較早,以前東莞挨著深圳的片區,總體發展比較好。而廣州的南部與東莞的北部交界,現在廣州南部發展越來越加強,包括增城撤市設區在內,廣州也已經開始重視南部,合作空間會越來越大。我一直有個觀點,當深圳、廣州的產業要擴張的時候,東莞是最佳選擇,主要就是因為同城化。
目前我們跟深圳、廣州的地鐵規劃都預留了接口,高速鐵路都通了,高速公路也通了,未來和廣州合作的空間會越來越廣,接受廣州「老大哥」輻射機會和條件會越來越好。
改革清單
1.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
2.加快構建「企業自律、部門監管、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市場監管體系,力爭打造商改後續監管「東莞模式」。
3.城鄉土地生態利用制度綜合改革。
4.推進去年已部署的衛生計生、食品藥品監管等領域機構職能整合工作。
5.將實施新的入戶管理辦法,凡符合條件的大專以上應屆畢業生、本市職校技校畢業生等10類人才均可直接入戶。
6.今年將完成國有控股跨鎮公交公司組建,加強社區醫療衛生機構資源配置,落實醫藥分開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