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信息化建設 打造智慧型校園

2021-03-01 蘇州新區五中

    為做好高新區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推動信息化教學常態化應用,聚焦教育信息化與學科的融合,展示豐富多彩的現代課堂教學樣態,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和學習的平臺,蘇州高新區第五初級中學校於12月8日承辦蘇州高新區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會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應用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蘇州高新區教育局局長周經緯,東北師範大學教授遲學為,蘇州高新區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張必華,全區中小學校長、分管校長、教務主任,幼兒園園長以及各校骨幹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由蘇州高新區教育局副局長陸軍主持。

活動伊始,新區五中校長徐文良和新區實小副校長樓琦君介紹各自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經驗。徐文良主要從學校基本情況、學校教育信息化初探、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的階段成果、教育信息化建設智慧校園的思考四大方面介紹相關情況,充分展示了我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作出的努力。樓琦君從完善管理體制,促進持續發展,助推課程研究,實現資源共享四大方面介紹了實小教育信息化的情況。

隨後,蘇州高新區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張必華主要就高新區智慧教育雲平臺一至三期的建設情況和後續建設的總體思考與風險分析兩個方面作了匯報。

會議最後,蘇州高新區教育局局長周經緯講話,他首先肯定了全區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新進展,同時也指出了全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足。最後,他強調全區應聚焦重點,努力開創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會議結束後,各位專家、老師進入課堂進行觀摩。本次課堂觀摩活動共有8位老師精彩亮相,涉及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四大學科。其中我校的蔣守霞老師在報告廳開設了物理直播課《電流的磁場》。蔣老師和學生靈活運用東北師大平臺開發的「智慧雲課堂」和「智慧雲學堂」,把物理實驗的實際操作和虛擬實驗相結合,既體現了物理實驗的趣味性,又把實驗中看不見摸不著的電流方向運用智慧雲平臺的「學科office軟體」直觀地展示出來。同時,蔣老師運用平臺及時反饋學生的練習情況,調整課堂節奏,有針對性地突破難點,體現了信息技術與學科的高度融合。

蔣守霞物理直播課《電流的磁場》

新區一初中蔣麗豔《電流的磁場》

嵇康《鄉愁》

陳勇奇《漢字—中國魂》

劉志昂《幾何中的角平分線與平行線問題》

陸一《一次函數圖像下的三角形面積》

陳景俠《9A Unit7 Task》

新區一初中陳曉豔《7A Unit6 Reading Keeping Fit》

摩活動結束後,各學科專家和老師針對本學科展示課進行了精彩點評。他們高度評價了展示課合理的教學設計,層次清晰的課堂結構以及對現代化設備的輕鬆駕馭。同時高度讚揚了新區五中教師勇於創新和不懈探索的可貴精神!

物理學科評課

語文學科評課

數學學科評課

英語學科評課

最後,教育部數位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東北師範大學理想信息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遲學為教授為大家作了題為《智慧教育成就每個生命的精彩》的講座。遲教授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讓大家看到了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的六大變革:讓知識的獲取更便捷、讓知識的呈現方式更多元、讓優質資源得以積澱和共享、讓共同體溝通更順暢、讓教與學的手段更智能、讓管理更高效更規範。「智慧教育」不只是技術手段,更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

從2017年5月起,我校與東北師範大學合作的「百城百校」項目正式啟動。東北師範大學專家組多次來校進行「理想智慧教育一體化」理論實踐指導,全校掀起「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學習熱潮。

經過專家的培訓、輔導,教師的實踐操作,我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目前,我校所有一線教師均能熟練操作雲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的上傳、共享,課後作業的布置,自動化批改以及個人空間的布置。信息技術的運用極大地方便了教師的教學,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成績的提高。

吳曉東老師為大家講解智慧雲平臺

楊曉俠老師為大家講解智慧雲平臺

學生為大家講解智慧雲平臺

顧蘊藕老師講解運河文化基地

張翌老師講解運河文化基地

科技助力,教育生花。相信在區教育局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雲平臺的有力支撐下,東北師大專家的專業指導下,各兄弟學校優質資源的共享下,我校能儘快實現打造智慧課堂、培養智慧學生,建設智慧校園的目標!

(撰稿:仲朱穎 攝影:沈萍萍 舒丹)

相關焦點

  • 教育信息化2.0智慧校園建設網絡安全的重要性
    校園網絡的安全當前,雲計算、區塊鏈、人臉識別、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移動計算等新技術逐步廣泛應用,經濟社會各行業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社會整體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日趨明顯。網絡高質量安全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必要前提。對於促進教師和學生儘快提高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促進學校教學改革,推行素質教育,促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學校現代化管理水平,加強學校與外界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建設智慧校園中網絡建設是基礎和支撐,網絡的暢通和安全運行是保障智慧校園運載能力的前提。
  • 廣州泛亞攜手金蝶 打造智慧型總部
    近幾年來中國聚酯市場趨勢主要表現:出產能增速放緩,供需關係不斷改善;盈利狀況大幅改善;加強市場、研發與生產各環節緊密協調。因此聚酯行業集中度將持續提升,產品創新+渠道建設+客戶體驗將成為企業發展重點!集團董事李晉頤指出,未來集團的方向、願景非常明確,在這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下,應推動架構調整以及規範管理等工作,讓泛亞成為世界一流的石油化工企業。
  •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創新智慧校園建設 信息化建設為「應用型」轉型...
    「公有雲」智慧校園建設案例,受到了廣泛關注和熱議。 該校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主任王智勇介紹:「近年來,學校用數位化轉型的新思想、新眼光開啟了智慧校園建設的新篇章。不斷創造新的價值空間,信息化建設賦能高質量發展;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重塑信息化體系;精準投入、務求實效,適度引領信息化建設。」
  • 上海交通大學加強信息化建設服務學校改革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加強信息化建設服務學校改革發展 2019-08-09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主動適應信息化環境下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統籌各方資源,大力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
  • 「一網通辦」推動效能提升,復旦大學信息化建設致力打造智慧校園
    eHall以師生需求為根本出發點,以審批服務標準化建設為基石,依託服務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平臺,推動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打通信息壁壘,打造智能融合體系,加快eHall和線下綜合服務窗口建設,最大限度減少審批事項,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行政效能,提高服務水平,著力打造「審批最簡、流程最優、效率最高」的師生服務體驗。
  • 百寶雲-助力校園信息化管理系統打造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校園信息化管理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發展趨勢。目前,除了全國各大高校實施了信息化的管理外,其他大大小小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都依託校園信息化系統將學校的教學、行政管理、師生管理等組成了一個管理體系,從而助力學校管理者進行高效管理。
  • 山東科技大學打造綠色生態校園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近幾年,山東科技大學多維度踐行資源循環理念,積極探索綠色生態校園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當前,學校統籌開展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和杜絕餐飲浪費行為等,由校黨委統領、各部門齊抓共管、全員參與的厲行節約、杜絕浪費的良好工作機制,已經呈現出立足山東科大特色,打造綠色生態大學校園的良好態勢。
  • 中車四方所:以數位化手段打造「智慧型企業」
    在核心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中車四方所注重研發能力與生產能力建設,涵蓋技術研究、產品開發、試驗驗證和標準化、信息化體系的技術創新平臺日趨完善。當前,新一輪全球工業革命浪潮早已興起,數字中國建設方興未艾。在此深厚的背景下,中車四方所也積極跟進數位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未來技術發展趨勢,全面布局數位化轉型升級,謀求企業未來的長遠發展,打造受人尊敬的有價值的「智慧型企業」。
  •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彰顯裡仁學院辦學特色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這種群體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獨立學院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支新興力量,一方面擴大了高等教育的資源,另一方面也為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尤其是獨立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
  • 校寶智慧校園攜手七天網絡閱卷平臺 推動校園信息化建設升級
    據悉,雙方的合作形式,包括但不限於通過校寶智慧校園開放平臺,連結七天網絡的網絡閱卷、在線作業、題庫資源等功能,並在渠道、市場等更多維度聯手展開合作。決勝之年 學校信息化建設挑戰加劇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印發,標誌著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正式從1.0時代向2.0時代跨越。
  • 德州學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精心打造文化校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磊6月11日,德州學院校長趙勝村,副校長徐靜到德州學院博文樓檢查指導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趙勝村對博文樓一層文化裝飾建設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強調,校園文化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是營造濃鬱育人氛圍的主要載體,是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以此為抓手,將會強力推進我校教書育人工作的發展。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各單位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創新形式,豐富校園文化內容,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他進一步強調,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充分發揮本校優秀人才的優勢,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挖掘他們的潛能,體現出我們德院人高尚的人文情懷。
  •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打造一流育人環境
    受訪者供圖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校園文化環境與學生素質培養密切相關。近年來,梅縣區大力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建設新學校、增加新學位滿足社會需求,並逐步縮小城市與農村的教育資源差距,使得梅縣區教育的硬體條件得到改善。
  • 坊子區理想小學:打造智慧型未來學校
    濰坊市坊子區理想小學,是坊子區委區政府著眼全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投資4000餘萬元建設的一所區直小學。  學校建成於2019年8月8日,佔地面積18684平方米,包括1座4層的教學樓,2個籃球場、2個排球場和1個200米塑膠跑道等。
  • 常德郡德學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打造特色品牌學校
    通過科學系統規劃學校文化建設內容,讓班主任、生活老師、學生、家長深度參與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使班級文化、寢室文化建設有亮點、有特色。學校每周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宿舍」評比,多渠道對學生開展綜合素質評價,通過「班級周刊」、「郡德之星」等方式,進行創新性全程激勵評價,規範學生全面發展。
  • 常德郡德學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打造特色品牌學校
    通過科學系統規劃學校文化建設內容,讓班主任、生活老師、學生、家長深度參與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使班級文化、寢室文化建設有亮點、有特色。學校每周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宿舍」評比,多渠道對學生開展綜合素質評價,通過「班級周刊」、「郡德之星」等方式,進行創新性全程激勵評價,規範學生全面發展。
  • 國騰信息助力智慧幼兒園建設 打造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樣本
    「數字福建」建設又一成果落地!福建省首批智慧幼兒園將在年內相繼落成,近日,福州市蓓蕾幼兒園智慧校園項目成功驗收,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正式投用。王蓉表示,希望通過蓓蕾幼兒園智慧校園的探索,促進數字福建的智慧幼兒園建設,能起到示範引領作用,助力學前教育信息化升級。福州市蓓蕾智慧幼兒園整體解決方案由福建省國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建設。
  • 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數字助手:深耕校園數位化服務
    「中國高校信息化迎來高速發展的風口,騰訊微校致力於成為數字助手,攜手合作夥伴共建數字校園新生態。目前,我們已經超過300家合作夥伴達成戰略合作,為400多所高校提供了覆蓋校園全場景的智慧化服務。」騰訊微校總經理餘斐表示。
  • 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智慧校園」建設方向
    中國教育後勤展覽會2020年11月10-12日「智慧校園」是近年來校園信息化建設中最火的一個詞,在和一些學校的深入溝通中,發現很多學校理解的概念還是停留在「三通兩平臺」等基礎建設方向上,教育理念稍微前沿一些的學校則更關注:綜合素質發展、德育考評、特長培養、教師研訓等事項,但這些和我們所定義的「智慧校園」還有一定的距離。
  • 浙江大學信息中心主任陳文智:釘釘未來校園用數據驅動校園信息化
    踐行教育信息化2.0 數位化服務成校園信息化建設新目標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讓「資源管理轉變為數位化服務」成為了校園信息化建設的新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構建一個泛在學習環境,整合智慧教學、智慧科研、智慧管理、智慧校園資源,支撐人才培養的終身學習體系。以數據驅動校園信息化 實現高校數位化保障、治理、人才培養陳文智重點強調了高校信息化應當實現從傳統逐層管理系統建設到數據驅動的全新轉變。然而,當前校園信息化卻面臨著數據面窄、運維困難、數據孤島、管理困難、重複開發等一系列的挑戰。
  • 教育行業推動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越來越多的學校網絡信息中心已充分認識到校園雲盤應用在解決存儲和數據備份應用中的重要價值,校園雲盤已經逐漸成為中等、高等教育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標配,許多中小學也開始探索校園雲盤在教育系統中的應用,另外,近幾年勒索病毒的不斷變種蔓延,導致大量高校的學生畢業論文,作業,教師教案,科研成果丟失,通過部署校園雲盤,對學院科研、文件成果進行統一安全存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