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秋,「六月立秋,兩頭不收」,這到底是啥意思?

2020-12-20 種田的人

大家好!《種田的人》帶大家了解更多的農村新鮮事,請點擊右上方「關注」按鈕!今天要分享的話題是:今天立秋,「六月立秋,兩頭不收」,這到底是啥意思?

雖然今天立秋了,但氣溫依然較高,關於今年立秋有一些不同的說法,尤其是農村一些老人有一些這樣的傳言,說是六月立秋,兩頭不收,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農民朋友知道,今年立秋和往年不同,往年立秋的時間一般在農曆七月份,但今年剛剛進入三伏天不久就立秋了,在農曆節氣上也早了,也就是6月18號,也就是陽曆8月7號,24個節氣當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季開始的第一個節氣。

立秋節氣的來臨,也意味著進入到了秋天,天氣情況也會慢慢發生一些變化,比如大風大雨天氣會逐步的出現下降態勢,而部分農作物的生長也緩慢下來,進入成熟期,逐漸向成熟的階段發展,尤其是今年,農曆6月份就立秋了,六月立秋,兩頭不收,甚至有更誇張的說法,顆粒無收,這些都是真的嗎?

部分網友認為:這些是農村的傳統的認知觀念導致的,立秋節氣如果趕在了農曆六月份,那麼就預示著會對農作物造成不良影響,可能會導致產量下降,因為每種農作物的生長規律不一樣,它們所需要的時間周期以及溫度也不一樣,換句話說,立秋節氣過早,也就意味著農作物的生長的周期會被縮短,農作物過早進入秋季,其籽粒澱粉的沉積減少,從而對農作物的產量造成一定影響。

大家知道,農曆六月份本來就是很炎熱的,如果過早立秋,氣溫就可以降低,對於夏季的農作物來說,它們需要有足夠的熱量,才能成熟得更好,如果過早成熟糧食不太飽滿,顯得幹煸,如果是七月份立秋的話,農作物的生長剛好適應熱期,農作物的生長中熱量均勻,此時收成可能就不錯,

那麼為什麼2020年立秋會早呢?

2020年立秋節氣之所以趕在了農曆六月份,就是因為今年閏4月,如果按照往年的計算方式來看,農曆六月份也就相當於是七月份了,更何況,立秋節氣之後,還處在三伏天之內,氣溫依然很高,再加上前期農作物的種植時間有所提前,立秋節氣到來後,農作物短時間內還會繼續生長。

除此之外,由於現在的農業耕作模式和過去的傳統耕作模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有些農作物可以提前下種,通過科技的種植技術,也能延長農作物的成長周期,促進農作物提前成熟,在農村,有不少關於農業生產上的老俗話,雖然有一些參考價值,但還是要結合科學耕作方法,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所以,以前流傳下來的老俗語,農民可以借鑑,但不能完全依賴,所以「六月立秋,兩頭不收」,說的就是夏收和秋收,你咋看?

相關焦點

  • 多一個閏四月,「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今年莊稼要欠收?
    今天和張大伯聊起了未來的年景,他和我說「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種啥啥收」,意思很簡單,如果一年裡是6月份立秋的話,那兩頭都沒有收穫,也就是夏收和秋收都不是太好;如果一年裡是7月份立秋的話,那就意味著今年的莊稼生產比較穩定,種植什麼都會有收成。
  • 「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俗語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中有關立秋的俗話有很多,例如今日說起到的俗話「六月立秋兩邊免收,七月立秋早中晚都收」,這句話俗話代表什麼意思呢?今年是六月立秋還是七月立秋呢?六月立秋兩邊免收,七月立秋早中晚都收:六月和七月指的是農曆的六月和七月,兩邊指的是夏收和豐收。
  • 俗語「七月立秋,種啥啥收」,2019年幾月立秋,莊稼收成如何?
    文/豬友巴巴俗語「七月立秋,種啥啥收」,2019年幾月立秋,莊稼收成如何?時光飛逝,2019年已經進入下半程,隨著小暑節氣的到來,一年中最為炎熱的季節也將到來,翻看日曆表,忽然之間發現,2019年夏日的節氣快要走完,在小暑、大暑節氣後,也將迎來立秋的節氣,雖然立秋節氣的到來,不能改變「秋老虎」的炎熱,但是,這也是夏日炎炎時,人們的一種期盼吧!
  • 農諺說,「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這是什麼意思
    農村中真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小編覺得最難懂的就是農村的諺語了,不好好揣摩,真的是看不太懂啊。今天我們就來了了解一下農村的諺語,「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現在大暑季節已經過去了一半了,過不了多久就要立秋了,立秋了就代表了秋天的的到來,一般來說立秋的時間在八月上旬,看了今年的日曆,立秋在八月七號,但是農曆上立秋出現的時間差別很大,這也是區分立秋早晚得標準。
  • 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
    導讀: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在三伏中又分為頭伏、中伏和末伏,其中中伏是最熱的一段時間。如今中伏已經到了有一段時間了,馬上就要進入8月份了。
  • 俗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是早是晚?
    那麼,俗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首先如果這一年裡面,立秋的時間是在早上或者是相對來說比較早的時候,就算是早立秋,如果這立秋的時間是在晚上或者比較晚的時間,那就算是晚立秋。同時,如果立秋時間早的話,那麼在接下來幾個月的天氣就會比較涼爽;反之如果立秋的時間比較的晚,立秋之後天氣就會比較熱,那麼這樣一句話到底有什麼根據呢?是否有相應的科學依據呢?
  • 農曆6月立秋,有什麼說法?有哪些關於立秋的俗語?
    農曆6月立秋,有什麼說法?我國古代實施陰曆,然而為了指導農業生產而發明了二十四節氣,然而十分奇妙的是,二十四節氣跟今天通行的公曆居然是一致的,這一點十分了不起。所以每年二十四節氣的公曆時間基本是固定的。
  • 俗語「六月立秋,顆粒無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有道理嗎?
    今天是大暑節氣,24節氣中的第12個,大暑過後,就到了立秋節氣。以前總以為立秋就是到秋天了,天氣慢慢涼快了,等到長大才知道,原來並不是這樣,即便立秋了,天氣還是會熱一段時間,甚至會出現「秋老虎」。立秋,一般都在每年的陽曆8月7或8號左右。
  • 農村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具體啥意思?
    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具體啥意思?在農村生活當中,人們根據平時的氣候現象,總結了很多的農村諺語。而且通過這些農村諺語來指導農業生產,為應對後期農業生產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可以說,作為農村的人們來說,智慧是無窮的。
  • 立秋將至,農諺:「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今年是啥秋?
    導讀:立秋將至,農諺:「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今年是啥秋立秋越來越近了,距離現在還不到十天的時間,我們就能夠迎來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立秋到來之後,天氣畫風突變,雖然白天還會依然的炎熱,但在早晨和晚上,已經能夠感受到了習習涼風。
  • 農村俗語:「七月立秋、種啥啥收」,今年啥時候立秋?收成怎樣?
    農村俗語:「七月立秋,種啥啥收」,今年啥時候立秋?收成怎樣?現在正值夏天,相信大家都盼望著秋天能夠快點兒到來,這樣天氣就可以漸漸轉涼了。今年的氣溫又比以往高了不少,反正筆者是覺得高溫天氣讓人相當煩躁。因此每年夏天都希望這段時間快點過去,可是偏偏天不遂人願,這一年中最熱的天氣還沒到來。其實相比於我們,務農的人更加喜歡秋天,因為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在以往那個以農業為主的年代更是如此。因此也流傳下來了很多和收成有關的俗語,其中有很多都和我們的24節氣有關,就比如這句「七月立秋,種啥收啥」。
  • 民間俗語:「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由來半邊收」,啥意思?
    比如俗語「立秋無雨是空秋」,其實還有下半句,那就是「萬物從來僅半收」,意思指的是,立秋期間倘若沒有降雨,那麼,地裡的莊稼會歉收!當然,對於這句俗語的解讀,很多人認為,只要立秋這天有雨,意味著莊稼能豐收! 立秋無雨是空秋 「立秋無雨是空秋」啥意義,立秋下雨不好?
  • 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嗎?
    摘要: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嗎?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進入大暑節氣了,「暑」就是熱的意思,而大暑就是 指大熱,也就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一個節氣就要到來了。今年大暑節氣是在7月23日,農曆六月二十一日。大暑節氣以後,就是24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那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是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呢?在解釋這句俗語意思之前,很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何謂「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農諺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說的就是這個三伏。
  • 8月7日立秋,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立秋後還會熱嗎?
    立秋後還會熱嗎? 不知不覺,7月份成為了過去式,如今已經進入到8月份了。而在八月份的上旬,將要迎來一個對於農民來說十分關注的日子——立秋。在公曆8月7日(農曆六月十八日),就迎來了二十日節氣中第13個節氣——立秋了。
  • 農村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啥意思?
    對於立秋,農村有句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說的是立秋早晚對之後天氣的影響,如果是立秋早的話,說明這年秋天的天氣是比較涼爽的;如果是立秋晚的話,那沒立秋之前就是酷熱的夏天,肯定會熱上好長一段時間的。於是農村俗語就用「熱死牛」這樣誇張的比喻來形容天氣的炎熱。
  • 立秋到了,立秋無雨是空秋是什麼意思?下雨對農業有什麼影響?
    立秋到了,「立秋無雨是空秋」是什麼意思?立秋下雨對農業有啥影響?今天是8月7號,立秋到了,今天就是立秋節氣了,具體立秋入秋時間是在今天上午的9點06分,也就是說,這個時間之後就正式進入氣候學上的秋季了。我還是比較喜歡秋季的,喜歡秋季的涼爽,喜歡秋天的萬裡無雲。
  • 立秋將至,俗語「早立秋緊溜溜,晚立秋秋後油」,是什麼意思?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間距立秋也有五天的時間。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令,是秋天的第一個節令。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關鍵的一個節令,對農活有非常大的危害,因此在農村中有關立秋的俗話有很多,例如今日說起到的俗話「早立秋緊溜溜,晚立秋立秋後油」的叫法,那麼這句話俗話代表什麼意思呢?
  • 8月7日立秋,俗語「立秋無雨是空秋」,是啥意思?立秋下雨好不好
    例如,村內的劉大爺,村內的老支書,最善於廣為流傳出來的俗語,現如今立秋節氣到來,劉大爺嘴中免不了有關立秋的俗語,例如,「立秋無雨是空秋」啥實際意義,立秋雨天不太好?許多父老鄉親煩擾夏季的酷熱,也盼望立秋後天性能涼爽出來,那麼,立秋後啥時能涼爽呢?
  • 農村俗語:「晚立秋熱死牛,早立秋冷颼颼」,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晚立秋熱死牛,早立秋冷颼颼」,啥意思?在農村流行著很多俗語,這往往是前人通過總結日常生活的經驗,帶給後人的一些具有指導性的話語,因為過去都是用農曆計時,因此在這個方面大多數情況都是和農曆有關,同時在農耕和節氣方面的俗語要展整體很大一部分,這也是因為農民的生活多數情況下是圍繞著這兩個方面展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有著很多這方面的俗語,在老農口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晚立秋熱死牛,早立秋冷颼颼」,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 2020立秋什麼時間幾點幾分 2020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於是,想從每個人的記憶中去多了解了解立秋,看看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節氣。  立秋這天要「啃秋」  今年62歲的常女士一說起立秋,就有講不完的故事。年輕時下鄉,她最喜歡的就是立秋時節。「那時候有些鄉裡的學校一入立秋,就有兩三周不給學生留作業了,因為大家都得回家去秋收。等稻子割完了,學校的操場就成了打穀場,熱鬧得很。一個學期結束,大家的臉都明顯曬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