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醫院的自助掛號機,方便患者掛號。
大洋網訊 看病最愁什麼?掛不上號!近日,廣州多家三甲醫院調整預約掛號規則。記者調查發現,順應國家衛計委的要求,廣州三甲醫院都在加大預約掛號比例,不少醫院預約掛號號源達到80%以上,個別醫院甚至達到90%。
這能讓看病掛號更容易一些嗎?各大三甲醫院均表示,掛號比例增加後,中層醫生號更容易掛,但熱門專家號依舊難掛。建議初診患者先掛中層醫生,分流普通病、常見病,讓專家看真正的疑難雜症。
記者調查
廣東省人民醫院
視患者需求適當放寬部分號源預約期限
作為廣東省大型綜合性醫療機構之一,廣東省人民醫院每天都吸引上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前來就醫。能否順利掛到號,是患者最關心的問題。記者了解到,為了滿足此部分患者的需求,醫院現已經將各預約掛號渠道號源的預約期限由原來的7天,全部統一為14天。
「我們發現,『提前7天預約』的號源不能滿足大部分患者預約就診的需求,而適當放寬期限,他們預約掛號的成功率反而會高一些。」該院前臺服務科主任梁敏介紹:「未來,醫院還會根據異地患者的就診需求,進行信息系統改造,適當地放寬部分專科號源的預約期限,有望將部分號源提前『一個月』釋放。」
不少患者曾提出,為何廣東省人民醫院沒有正式對外公開具體每天的放號時間?對此,該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嚴防炒號醫院不會長期相對固定一個時間放號。據悉,該院也有設「黑名單」、「封號」等治「黃牛黨」的方法。
年門診量高峰值達460萬人次的廣東省人民醫院近年嚴格執行國家和省衛生計生委的「分級診療」要求,早已開始對門診量進行主動調控。記者了解到,該院的門診量調控逐步見成效,2017年總門診量不超過360萬人次。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預約周期延長至4周 預約時段縮短至30分鐘
2017年11月11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預約掛號服務升級,其公號稱這一舉措是「賦予患者自主選擇權,『精準預約』提升就醫體驗」。其措施包括兩項。一是預約周期從以往的2周延長至4周,預約選擇更方便、更自由。第二是縮短預約時段,預約時段從每小時縮短到30分鐘,讓候診時間更精準、更高效。
該院門診辦主任陳超解釋稱,延長預約周期的原因是「一是有的疾病回診周期長,例如口腔疾病,兩周不夠需要適當延長預約時間;有的病人短時間掛不上,搶不到號,也希望延長預約時間。」
縮短預約時段則是希望縮短病人等待的時間,「比如通知病人預約時間是9點到10點,病人通常都要提前一點來,等待時間可能會比較長,縮短到半小時,病人等待時間會縮短,就醫體驗也更好。」
陳超透露,今後該院預約號將佔八成以上的號源,有的科室甚至全預約。「對於病人,不必擔心白跑一趟;對於醫院,萬一預約爆棚也能及時知道,及時調整工作安排。」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各類門診號源放開預約,逐步減少窗口掛號量
日前,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多次在官網掛出通知,將逐步減少窗口掛號量,各類門診號源(含專家、專科和普通門診)放開預約;就診的患者可提前通過APP、微信、電話、現場預約等方式進行預約。每天上午11點可開始預約第14天的號,開診前一天下午4時停止預約,期間13天均可預約,約滿為止。另外,如果病人爽約、退號,退回來的號會立即重新進入預約池,以保障所有號源都能被充分利用。
中山眼科中心醫務科負責人介紹,改革之前,網上預約的號源大約佔總號源的50%,通過網上預約掛號就診的患者約佔40%。眼科中心今後將把80%以上的號源放出預約,希望預約掛號率提升至70%左右。提高預約率、引導網上支付,可以減少患者排隊,提高就醫效率。
調查結果
現狀
難掛的只是部分專家號
多家醫院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其實難掛的、一放號就被「秒殺」的主要是專家級醫生的號,中層醫生和青年醫生的號,並不難掛。
根據中山眼科中心號源預約分析:一方面,總體號源充足,每天約有2000個專家號,1000個專科號(10年以上經驗的主治級別專科醫生),2000個普通號(年輕住院醫師);而另一方面,依然出現「一號難求」現象,專家號往往供不應求,專科號基本能滿足需求,而每天的約2000個的普通號則總體預約率偏低。
中山六院客戶服務中心主任葉新梅也表示,主治醫生的號並不難約,「只有少數知名專家比較難約而已。」
尷尬
年輕住院醫生「極少人預約」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多數醫院都存在患者較少掛年輕住院醫生號的情況。某全國知名三甲醫院每天有約2000個年輕住院醫生的普通號,「極少人預約」,該院負責人無奈說,一些病人就盯著專家號,「專家就那些,只盯著專家當然難掛到號。其實初診患者不妨先掛住院醫生或中層醫生的號,小病這些醫生完全能解決,真是大病,醫生們也會協助推薦專家和轉診的。」
專家常常看常見病、普通病
中山一院、中山腫瘤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均表示,人人都看專家其實是對醫療資源的巨大浪費,「專家應該看的是疑難雜症」。
中山眼科院長劉奕志是全國知名的白內障專家,但有搶到他號的患者,看的只是一個社區醫生都能解決的結膜炎,典型的「殺雞用牛刀」。
廣醫三院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黃青是個「大忙人」,很多外地患者慕名而來,為了不讓患者白跑一趟,黃主任總是不斷地加號,一天看100多個號是常態。黃青告訴記者,這100多個患者裡大多數其實不需要他的輔助生殖技術,他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了開具檢查單等重複性工作上。
趨勢
預約掛號是大勢所趨
關於預約診療,國家衛生計生委在2015年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下發的文件中明確規定,2017年,三級醫院預約診療率大於等於50%,複診的預約診療率大於等於80%。
根據相關規定,三級醫院80%以上號源要用於預約,因此,預約掛號看診是大勢所趨。
目前,廣州各大醫院都在採取措施增加預約號,提高預約率。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院目前除了一些專科的複診號因診療需要未放開預約外,超過98%的號源全部放出預約;就診群眾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進行預約,預約途徑包括醫院官方微信服務號、醫程通APP,以及廣州市統一預約平臺等5家合作預約平臺。
中山六院客戶服務中心主任葉新梅介紹,該院每天號源2500個左右,基本100%都放出預約。
醫院管理者們都表示:未來預約掛號將會是主要的掛號方式。患者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和自主權。患者根據自己的時間,有計劃有選擇地按不同時間點來院就診,從而實現錯峰就診,緩解了門診就醫患者扎堆的擁堵現象。時點精確的優點,將大大減少患者就醫等候時間,直接提升患者就醫體驗。醫院門診資源的合理配置,進一步理順了就醫流程,更精確、更有針對性地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統籌/信時記者蔣雋
撰文/信時記者蔣雋、張秀麗
通訊員邰夢雲、張燦城、簡文揚、戴希安、江瀾、潘英媛、宋莉萍、陳昊、白恬
攝影/信時記者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