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海道興起農業觀光新業態 農田邊傳遞農業健康理念

2020-12-27 人民網

人民網東京11月13日電 綜合日本SANKEIBIZ網站的報導,北海道作為日本的糧食基地之一,農業觀光活動正成為一種新型旅遊形態。其中,包括酒店自家栽培蔬菜以及導遊帶領參觀農場等。農業觀光活動能立刻吃到採摘的蔬菜是其魅力之一,也是一個傳達農民「種植有益健康蔬菜」理念的機會。農業體驗旅遊活動在劇增的訪日外國遊客中也頗有人氣。

自然栽培蔬菜將用於東京奧運會

札幌公園酒店在市內山區的約500平方米的自家農園中自然栽培了西紅柿、土豆等蔬菜,由酒店負責營業和烹飪等多種部門的工作人員管理。

農園向指導培育不使用農藥、肥料、除草劑等蔬菜的「盤溪Natures」公司租借了約500平方米的農田。去年有多位外國遊客來到該公司的農田,在該公司餐廳烹飪品嘗採摘的蔬菜。

收穫的蔬菜以早餐自助形式提供給食客。東京奧運會的馬拉松和競走比賽將在札幌舉行,該酒店的市場營銷部科長澤田幸和幹勁十足地說:「當相關人員和觀眾從國內外來到這裡時正是豐收時期。作為款待顧客的形式之一,我們要好好培育蔬菜。」

北海道農場觀光興起 農田邊向遊客傳遞農業理念

北海道十勝平原是能感受到北海道遼闊的屈指可數的旱作農業地帶,由農田導遊帶領下在農場散步的農場旅遊受到廣泛好評。

在廣闊的農田中,有一排巨大的自動駕駛拖拉機,那便是北海道帶廣市的農場。

在北海道,隨著遊客的劇增,擅自進入農田破壞農田等問題顯著。鞋子上的害蟲等有可能被帶進農場,原則上禁止遊客進入農場。隨著農場旅遊的興起,農場為遊客準備了專用長靴,以農場旅遊的身份則允許遊客進入農場。

在北海道率先開展農業觀光的是2013年在帶廣市成立的「Itadakimasu Company」旅遊公司。農田導遊代替忙碌的農民,向遊客解說農作物和農戶的理念。觀光者每年約2千人,來自新加坡、中國臺灣地區等地的外國遊客約佔30%。

該公司的岡野香子表示,在農田裡走動本身就不多見,在冷暖溫差顯著的十勝平原培育的蔬菜生長得十分飽滿,農場觀光活動並不只是讓遊客體驗蔬菜豐收,而是要讓遊客了解真正的生產現場,向遊客傳達擅自進入農田有可能帶去害蟲等風險。(編譯:蔡晴 校對:劉戈)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業觀光旅遊在大中城市迅速興起!
    中國農業觀光旅遊在大中城市迅速興起。觀光農業作為新興的行業,像火箭一樣飛入尋常百姓家。從十五年前起,旅遊觀光農業就已經在大眾的視野中出現。大眾對農業旅遊和新興旅遊業的關注熱情不斷加溫。全市道路發展觀光農業發展加快,一級觀光農業的市場需求要迅速發展。面對規模化施工和旅遊客流的衝擊,旅遊觀光農業產業發展將處於生長發育期。觀光農業將開啟新的發展機遇,享受新機遇的發展紅利。觀光農業像火箭一樣飛入尋常百姓家。製造業迅速發展,大學生就業率增加,服物業發展迅速,城鎮化加快。
  • 日本休閒農業好在哪?五個考察案例讓你get到休閒農業的精髓!
    日本農業被稱作為精耕細作的農業,一直走在世界農業的前列。隨著城市面積的不斷擴大,耕地面積逐漸減少,伴隨著日本農業現代化和體驗經濟的發展,日本都市農業、休閒農業呈現多業態蓬勃發展的態勢。從民宿農莊、市民農園、觀光農園、各種農業公園再到「一村一品」等等各種業態模式,為市民提供了新鮮的農副產品又創造了綠色生存環境和休閒體驗空間。尤其是近幾年日本全面推進「六次產業」發展戰略,注重在農業的基礎上充分開發農業的多功能與多重價值,在各方面有很多好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 南寧市:「美麗南方」已初步形成現代農業新業態
    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24日訊(記者 胡瑞陽 實習生 蔡禎)23日,記者從南寧市西鄉塘區召開2020年「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獲悉,自「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建設以來,西鄉塘區深入實施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美麗南方」已初步形成集觀光農業
  • 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創建現代農業莊園
    立泰山靈巖茶生態園位於濟南和長清主推的農業旅遊線路齊魯8 號風情路的最南端,在泰山和靈巖寺之間,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加上園區獨有的茶葉種植這一特色農業經濟,園區內採用現代化園林自然風格與傳統民俗風情一體化的設計理念,日漸成為旅遊觀光、體驗採茶、親手炒茶、觀看茶藝表演、吃農家飯、體驗農家生活的近郊旅遊首選景點。近幾年由政府牽頭,立泰山靈巖茶生態園連續舉辦了三屆長清茶文化節。
  • 宿遷休閒觀光農業成鄉村振興新引擎
    江蘇金海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慶告訴記者,「海棠節不僅提升了基地的知名度、帶來了客戶,更為這裡的百姓帶來了致富機遇。」一株海棠給劉集鎮的鄉村振興帶來了新機遇,這也是宿遷休閒觀光農業蓬勃發展的縮影。目前宿遷休閒觀光農業經營主體達407個,去年接待遊客445萬人次,營業收入達17.6億元。
  • 什麼是觀光生態農業模式?觀光生態農業模式還具有這幾種特點!
    生態觀光農業主要由以下四種類型組成:觀光漁業、觀光農園、觀光畜牧、觀光園藝等,其主要開發形式為:漁業捕撈垂釣、生態農業觀賞、農業生產模擬、農業科學教育、畜牧養殖模擬、畜牧產業觀賞、森林野營度假、野生植物觀賞、休閒生態農業等多種生態農業觀光形式
  • 你見過北海道最人氣特產「白色戀人」的觀光工廠嗎?
    「白色戀人」是日本北海道地區特產的一種巧克力夾心薄餅,由石屋制果生產,象徵了北海道的一種人氣特產,至今已經誕生
  • 廣西欽臺農農業生態觀光休閒基地開園
    中國臺灣網10月4日欽州消息 日前,落戶廣西欽州欽南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欽臺農農業生態觀光休閒基地正式開園,國慶假期,免費向欽州市民和各地遊客開放,同時舉辦多項主題活動,讓遊客體驗別樣的臺灣風情。  欽南臺灣農民創業園位於廣西欽州欽南區久隆,2011年經國臺辦和農業部聯合批覆成立。
  • 休閒農業的10種業態和9個模式
    採——吸引遊客和盈利的抓手 採摘作為近年迅速興起的新型休閒業態,以參與性、趣味性、娛樂性強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已成為現代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一大特色。採摘聚人氣、帶財氣、成本低、收益高,是休閒農業園吸引遊客和贏利的抓手。
  • 建設高標準農田 實現農業現代化
    近年來,市農業局大力實施農田質量提升工作,積極爭取上級建設資金,深入開展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墾造耕地後續管護、中低產田改造和耕地質量調查監測等工作,全力提升農田生產能力,為藏糧於地、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 [分享]生態農田觀光資料下載
    瀏覽數:5872 關鍵詞: 特色農業景觀 景觀規劃設計
  • 哈爾濱農科院觀光農業成旅遊新去處
    走進佔地面積4070平方米的現代化觀光溫室園區內,鬱鬱蔥蔥的不知名的花草珍奇植物盡收眼底,一派南園風光撲面而來,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數字農業、垂直農業、無土栽培技術、太陽能植物工廠技術、休閒養生農業、蔬菜技術、園藝療法等現代農業技術及具有較強觀賞性的寒帶
  • 現代觀光休閒農業園區運營模式的研究—以洋河農業嘉年華為例
    對農業而言,它增加了農業的觀光旅遊價值為社會提供了一個新的旅遊形態,豐富了農業結構;對觀光旅遊業來言,擴大了觀光旅遊的空間,豐富了觀光旅遊的內容,現代觀光休閒農業又界定了觀光旅遊和農業必須滿足現代化的要求。旅遊的現代性體現在食住行方面的方便性、舒適性、安全性和衛生性。
  • 黃山市休閒農業結碩果
    全市692個行政村有一半以上的村從事休閒農業,有188個村以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為主導產業。B農旅融合開發休閒農業新業態在我市休閒農業中,謝裕大的茶博園是頗具代表性的茶旅結合休閒農莊型的代表。作為一家以茶為載體,集歷史傳承、名茶展示、生態旅遊、觀光度假、休閒娛樂、民俗風情、文化交流、茶宴茶食於一體的綜合性交互式主題園區,謝裕大茶博園在文茶旅結合的道路上,打造出別樣特色。近年來,民宿的興起為我市休閒農業注入了新生力量。在徽州區西溪南鎮杜春平的民宿「清溪涵月」裡,除了精緻而又溫馨的室內裝飾,更讓人欣喜的是窗外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
  • 初好實業集團打造連鎖農業觀光旅遊工廠 首站落戶峨邊
    近日,初好實業(集團)與四川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正式籤約,將投資數千萬元在峨邊打造全國第一家薯產品深加工的觀光旅遊工廠。這也是初好實業集團打造連鎖觀光旅遊工廠的第一站。通過農副產品集約化種植、產品深加工以及鄉村旅遊和觀光工廠的建設,對當地的一二三產業進行優化重組、整合集成、交叉互滲,使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範圍不斷拓展,產業功能不斷增多,產業層次不斷提升,從而實現發展方式的創新,不斷生成新業態、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新空間布局。同時,初好實業集團控股下的重慶初好食品研究院將對工廠的農產品深加工的技術升級進行全面指導和監督。
  • 【長泰】發展文化旅遊新業態——「農業+旅遊」篇
    近年來,長泰縣按照「全域旅遊、全域景區、全域發展」理念,通過政策引導、機制創新、產業融合和創意助推新業態等舉措,推進提質增效,加快全域發展,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長泰縣堅持以文創理念豐富旅遊產品供給體系,著力推動生態、文化、鄉村、地產、農業、教育、體育等產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開闢一系列豐富多元的新業態模式。
  • 懷遠縣:統籌推進農田建設「通經活絡」助農業
    今年以來,懷遠縣主動順應農田建設管理職能整合新形勢,認真落實國家和省農田建設新部署、新要求,聚焦農田建設質量,有序高效推進農田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全縣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支撐。進入冬季,河流進入枯水期,是興修水利的大好時機。
  • 叢臺區農業科技園區被評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
    長城網邯鄲訊(記者霍文龍 通訊員宋會娛 門宏偉)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構築城鄉整合發展新格局,叢臺區強力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努力建成科技要素集聚高地、文化引領示範帶動高地、綠色健康食品供給高地、休閒養生幸福需求保障高地,成為冀中南地區都市農業先進技術集成、示範、輻射帶動的樣板和園村一體化體制機制創新發展的旗艦。
  • 臨沂:創新發展理念 助推現代農業發展
    齊魯網4月17日訊日前,在山東綠沃川智慧農業示範園草莓智能化溫室大棚裡,鋼質種植管一線排開、高低錯落,一株株草莓懸吊在半空中,紅豔豔的果實惹人喜愛。作為一家集智能化草莓、水培蔬菜生產、高科技展示和三產融合等為一體的現代化高科技示範產業園。
  • 「稻漁空間」融出農業新天地
    一日,幾個在田埂邊拍婚紗照的年輕人給了趙建文啟發,是不是可以把3000畝稻田變成景區,把遊客吸引到基地?說幹就幹,趙建文整合這些年學習觀光農業的先進經驗,隨即投資800多萬元打造「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一時間,觀景塔、玻璃棧道、科普教育長廊、燒烤小木屋等景致在田野中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