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叮噹」微信群助力社區治理

2020-12-20 新法制報

修復居民反映的破損護欄

    本報訊 嚴偉 記者陳利光攝影報導:近年來,南昌市青雲譜區徐家坊街道以擴大社會參與、提升網格化水平為方向,開發了「小叮噹」微信公眾平臺。「小叮噹」取名自微信消息的通知鈴聲,通過智慧型手機,群眾可直接報告發現的問題,共同關注身邊的治安狀況,成為參與社會治理的管理員。

    「大數據」為綜治工作提供科學預測

    青雲譜區在徐家坊街道先行試點,應用網際網路新思維,在南昌市綜治信息平臺的基礎上,建立了「網格+微信」工作模式,設立「小叮噹」網格微信群,號召居民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此外,每個「小叮噹」網格微信群都設立臨時黨支部,建立規範性管理群規,發動黨員線上、線下積極投身到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中去。

    目前,「小叮噹」各微信群中主動亮明身份的黨員有1682人,他們在線上和線下都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127個微信群、20000多戶居民,源源不斷地給「小叮噹」後臺傳送數據。

    「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建立預警機制,準確掌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存在的問題,為綜治工作提供科學預測。」青雲譜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

    居民可隨時隨地在線上反映問題

    7月17日上午,洪都南大道334號機務段宿舍的居民在解西東社區「小叮噹」群內反映:「機務段鐵路沿線護欄有破損的地方,存在安全隱患,希望相關部門及時處理維修。」

    群管理員得知情況後,立即聯繫相關部門趕往現場排查,找到破損處後馬上進行維修加固。從居民反映問題到解決問題只用了不到30分鐘時間,較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居民點讚。

    徐家坊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網格為單位建立微信群,由網格員擔任「微信長」,邀請轄區居民和市政、園林、城管工作人員入群,居民遇到環境衛生、治安隱患等問題,可隨時在微信群裡反映,相關工作人員迅速介入處理,「微信長」負責督促並及時反饋。

    在徐家坊街道,每個社區網格都有自己的「小叮噹」微信群。目前,徐家坊街道組建了127個網格微信群,設立17個網格管理站、127名網格員、537名樓棟長、1611名單元長,約600名平安志願者參與其中。居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微信、QQ、簡訊等在線上反映問題。

    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治理

    「鈴聲就是民生。」徐家坊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群眾反映問題的實際情況,社區能解決的會立即去解決,並在一個工作日內給居民回復。若是需要多部門協調解決的複雜問題,也會在三到七個工作日內給出回復。

    據了解,目前社區居民反映較多的是政策諮詢、矛盾糾紛、環境衛生等方面的問題。「很多問題在群裡發布就能得到及時回復,讓群眾不跑腿或少跑腿,而且反映的問題在群裡能查到完整解決流程。」

    不僅如此,「小叮噹」微信群的建立一改過去小區治理僅靠政府作為,百姓多是旁觀者的尷尬局面。「我們通過推廣此項工作機制,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青雲譜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靠一兩個人去發現問題,力量還是太小了。發動大家一起去發現問題,人人都是「啄木鳥」,相信我們這個城市會越來越美好。

    截至目前,徐家坊街道通過「小叮噹」微信群,共收集到環境問題3789個,其中,已結案處理3762個問題,正在整改的問題有27個。

相關焦點

  • 石門寶峰街道:小小網格微信群助推基層社會治理
    近年來,石門寶峰街道在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管理中,依託大數據建設網格微信群,實現「居民發個微信就能解決問題」,及時把握社情民意,第一時間回應群眾呼聲,在各社區形成互動互通、快捷溝通的群眾微信網絡,並廣泛應用到預防化解矛盾、防範社會風險、排除安全隱患、促進平安建設等各項工作平穩發展。
  • 耄耋之年初心仍在 為民服務助力社區治理
    紅網時刻長沙12月1日訊(通訊員 李丹)在社區治理中,不少黨員志願者積極發揮餘熱,或投身垃圾分類宣傳、或參與環境整治,成為了社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長沙縣湘龍街道湘貿社區的王明道就是其中的一位,他雖已88歲高齡,卻仍發揮餘熱,積極投身社區治理。
  • 貴陽高新區:小叮噹貼心「小」服務收穫「大」訂單
    3月5日,筆者從貴陽高新區獲悉,疫情期間,該區的貴州小叮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高效搭建政企互通橋,利用政企通平臺、微信、電話等線上方式,幫助企業一站式獲取各類政務信息,助力企業平穩發展。貼心的服務,讓小叮噹在正式復工一周內的時間,就收到20多家中大型企業拋來的「橄欖枝」。  「你好,我想了解一下通行證怎麼辦理,我們現在很多貨送不出去,全部是一些生活必需品。」
  • 鎮江市京口區「江東大媽」助力社區網格化治理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鎮江市公安局京口分局四牌樓派出所多年來堅持群眾路線、堅持防範為主、堅持源頭治理打造新時期楓橋經驗。近2年,四牌樓街道48位參加義務巡防的江東大媽已協助公安機關破獲盜竊、傳銷等案件30餘起,直接或協助抓獲犯罪嫌疑人60餘名,收集各類治安隱患信息300餘條,使區域可防性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49.5%。
  • 企業微信召開2020年度大會:升級500人客戶群、上線客戶群紅包
    12月23日,企業微信在廣州召開2020年度大會。大會上,企業微信宣布與微信互通的能力再次升級:客戶群人數上限提升至500人,並支持發放客戶群紅包,離職、在職繼承和互通開放能力進一步優化。正式啟動企航計劃,提供12億元數位化扶持基金,助力教育、政務和中小企業轉型數位化。客戶群上限提至500人,豐富「人即服務」的能力為了幫助企業更高效地沉澱和服務客戶,企業微信宣布客戶群全面升級,人數上限提升至500人。
  • 【六級組織治理體系】中安在線報導寧國市社區治理直通車 服務居民...
    【六級組織治理體系】中安在線報導寧國市社區治理直通車 服務居民零距離 2020-06-05 0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正東路街道積極引領老幹部助力社區治理
    今年,京口區委老幹部局承接了全市老幹部工作創新項目——引領老幹部融入社區治理大格局,正東路街道焦頂山社區作為試點。    劃定身份,給離退休幹部「布置作業」    焦頂山社區工作人員在走訪中發現,許多離退休幹部都有發揮餘熱、奉獻居民的意願,但是多數人不知道該如何參與社區治理。於是社區採取了給離退休幹部定崗位的方式,給他們布置好「作業」,引導他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如擔任社區「兩委」委員、業委會委員、支委委員、黨小組長、網格志願者等。
  • 武漢中城助力社區「三化黨建」 服務基層治理顯擔當
    ,參與社區治理,得到社區幹部和廣大群眾的點讚。助力社區「三化黨建」工作,鞏固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在充分了解馮家畈社區黨建工作難處後,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主動對接社區,投入近5萬餘元用於對繁華裡小區的陣地打造。同時做好做實繁華裡小區小區黨組織建設,積極投身到「紅色工作隊」活動中來,和社區開展「三方聯動」會議五次,開展志願服務8次,著力幫助社區解決在治理和服務居民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 微信互動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社會治理作用
    在對新冠肺炎的抗疫過程中,社會治理及基層治理的基礎和重心在於醫院、社區、大學實驗室、疾控中心、火車站、飛機場、菜市場、賓館、派出所、保潔公司和快遞公司等現實空間的基層單位或組織。與此同時,也涵蓋了微信社群、微博社區和在線教學場域等虛擬社會的基層社區或社群。這些網絡社會工作如果做不好,就打不好基礎,甚至出現大量網絡社會心態方面的戾氣、撕裂和漏洞。
  • 社區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研究
    此外,結對黨組織杭州市社科院機關黨委以及社區智庫聯盟專家也高度重視小區防控疫情阻擊戰,通過會議、微信等各種方式發出倡議:「請大家廣泛發動,向天新社區伸出援手,守望相助,共克時艱」。他們克服自身防疫物資緊缺的困難,緊急調撥1000多隻口罩支援社區,並派出黨員幹部到社區站崗,為天新社區疫情防控雪中送炭。
  • 騰訊推出微信小程序社區產品「和群」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騰訊最新資訊 > 正文 騰訊推出微信小程序社區產品「和群」
  • 城市社區智慧治理 助力「數智杭州」
    日前,由杭州市社會治理現代化研究中心、杭州市社會科學院、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城市社區智慧治理論壇上,20多位高校和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圍繞「城市社區智慧治理」這個主題,探討相關話題,為「數智」貢獻力量。
  • 蚌山區:加強本地社會工作人才培養,助力基層社區治理創新
    為加快本地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不斷提升社區和社會工作者服務於社區、服務於群眾的能力和水平,助推全市社會工作和社區治理創新發展,蚌埠市蚌山區黃莊街道朝陽社區「三社聯動」社區治理學院以開展「三社聯動」試點為契機,在市、區民政局的指導下,吸收借鑑先進省市的先進經驗
  • 打通村社監督「最後一米」丨蕭山南陽街道:讓社區治理多些「火辣味...
    ……在杭州市蕭山區南陽街道潮都社區微信監督交辦群裡,老百姓問題細小繁瑣、五花八門。「我們24小時關注群裡問題,線上答覆,方便快捷。」潮都社區工作人員高林楓總是拿著手機,他笑言:「除非睡著了,不然一個小時內肯定答覆。」高林楓是潮都社區的監督員。幾年前,該社區成立了「微信監督交辦群」,暢通反饋渠道,及時高效處理,讓社區治理多了許多「火辣味」。
  • 社區微治理 民生大文章
    在老舊小區推進社區微治理,更考驗社區治理的「繡花功夫」。自2014年1月民政部批覆上海市楊浦區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以來,楊浦區以「增強社會協同、創新社區治理」為實驗主題,加大社區服務投入,建成60家社區睦鄰中心,培育居民自組織,讓冷漠的「陌鄰」變身為溫暖的「睦鄰」,居民自治從「文化娛樂型」向「事務治理型」轉變。
  • 微信一個群為什麼限500人?
    11月29日,在騰訊社會研究中心、騰訊NEXT IDEA創新平臺和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新融合:走向日常的科技與人文暨騰雲峰會」上,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羅家德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大柵欄社區5萬人,如果說換成比特社群的話包括兩層甚至三層,如果面對面,它的好處是什麼,熟人社會,這個規模不超過五百人。騰訊微信諮詢過專家後設置的,一個群不能超過五百人。
  • 社區民警 巧用微信群織密「防疫網」
    隨著一聲微信提示音響起,接到群眾舉報後5分鐘趕到現場,將4名涉賭人員帶回派出所……這是響水縣公安局社區民警馬越巧用防疫微信警務群,破獲的第六起聚眾賭博案件。馬越是響水縣公安局老舍派出所第二警務區社區民警。疫情發生後,為摸清轄區人員情況,從正月初一起,他就協同村居幹部進行地毯式排查工作,確保「不漏房、不漏戶、不漏人」。
  • 2020寧夏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社區治理連著千家萬戶
    【背景連結】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不少社區通過微信群發布防疫通知、普及科學知識,建立社區幹部、志願者和居民互助群,幫助解決生活難題……小小微信群,發揮了大作用。
  • 「一村一警」助力平安建設 福建創新基層治理
    柘榮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19日表示,「一村一警」進一步築牢鄉村治安防控基礎,精準助力平安建設,加快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圖為為民警發放警務背包。柘榮縣公安局 供圖「網際網路+警務」打造「指尖上的派出所」12月15日,柘榮縣黃柏鄉上黃柏村一「村組微信群」內,有村民向掛村民警反映稱,其接到自稱一銀行工作人員電話通知其存款有問題,需要凍結個人銀行存款,如需解凍需網上配合提供個人資料。
  • 【社會治理案例】獅山鎮:鏈條式培育高校社團,下沉式參與社區治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例如:《「美化之行」—群崗社區環境美化行動》項目,是華南師範大學軟體學院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經過走訪和與社區工作人員溝通,了解到社區內堆放垃圾的區域部分存在垃圾桶不足、髒亂差的現狀,群崗社區居民對環境衛生方面有較大的需求,團隊成員在項目設計過程中緊緊圍繞群崗社區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居民需求,在項目內容設計中,充分挖掘和發揮社區黨員、社區骨幹志願者、骨幹居民等社區內生力量的帶領作用,組建成立社區環境巡查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