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引領柴達木「枸杞經濟」發展

2020-12-20 中國網財經

  □ 張大川

  近年來,「枸杞經濟」為青海柴達木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隨著政府、企業、果農意識的逐步提升,當地已經不滿足於通過銷售枸杞鮮果、乾果等簡單方式獲利,而是希望通過創新生產加工方式、研發新產品、延伸產業鏈,將枸杞的經濟效益「吃幹榨淨」,尋求更大的市場利潤。

  「野生黑枸杞芽茶是逼出來的產品。」創業者他維虎這樣介紹野生黑枸杞芽茶。

  他維虎與愛人李文花一手創建了格爾木文花枸杞有限責任公司,從事青藏高原特色農產品的開發、包裝和銷售。他們對特色農產品行業的發展和趨勢有著自己獨到的認識和理解。

  「近些年來,柴達木地區的枸杞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但不少種植戶甚至是企業只注重枸杞數量,不注重質量,且品牌意識薄弱。」他維虎說,如果一直憑銷售枸杞原果謀利,那麼市場最終會將其淘汰。

  他維虎將眼光投向了野生黑枸杞嫩芽。「我把黑枸杞嫩芽拿去檢測,其中含有的胺基酸、蛋白質等微量元素成分高得讓人驚奇,這麼有營養的葉子,在國內甚至國際市場上還是很少見的。」他維虎說,只要能把黑枸杞芽茶做出來,那必然是茶行業的「黑馬」。

  他維虎帶著黑枸杞嫩芽找到浙江衢州一位老茶師,進行了3年的炒制實驗,炒廢了500多公斤嫩芽。2015年7月,野生黑枸杞芽茶終於炒製成功。

  「去年7月份,我們共炒制了500公斤左右的黑枸杞芽茶,目前已經銷售出去250公斤,主要銷售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如果按每公斤枸杞芽茶市場價3760元算,利潤可觀。」他維虎說。

  與他維虎的想法一致,青海大漠紅枸杞有限公司和青海諾藍杞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也都認為,僅通過售賣枸杞原果獲利,準入門檻太低,大家相互壓價會造成市場混亂,枸杞附加值難以體現。

  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高純度、功能性的植物萃取物,能夠發揮更大效果。作為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重點扶持企業之一的青海大漠紅枸杞有限公司,是枸杞深加工企業的代表。該企業革新傳統枸杞食用方式,以枸杞藥用價值為突破口,打造100%枸杞汁,目前已形成枸杞培育種植、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

  「大漠紅100%枸杞汁上市以來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認可,已登陸北京、上海、廣州數百家保健品、參茸滋補品、名煙名酒、高端餐飲等高端銷售門店。」青海大漠紅枸杞有限公司董事長邱雪梅說。

  據了解,黑枸杞中富含花青素、枸杞多糖、胺基酸等多種營養成分,其中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比胡蘿蔔素強10倍以上,對人體抗氧化、新陳代謝和排毒十分有利。這便是青海諾藍杞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突破口。

  據介紹,近年來,青海諾藍杞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已經投入近10億元資金,布局黑枸杞種植基地、自動化深加工生產線、精細化深加工產品等多元化發展,打造出集種植、生產、加工、零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條。

  「目前我們開發出原果系列、深加工系列、化妝品系列、飲品系列、高純度的花青素中間體系列、保健品系列等6個系列30多個品種。」青海諾藍杞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藝霖說,其中原果和深加工產品去年一年銷售額達7000萬元以上,今年將超過1個億。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柴達木盆地:紅火枸杞紅火年
    新華社西寧1月12日電題:柴達木盆地:紅火枸杞紅火年新華社記者王金金、張子琪、史彧「今年枸杞收成好、收入高,要把家裡好好布置一番,過個好年。」2008年開始,在以乾旱著稱的柴達木盆地,兼具經濟價值與生態效益的枸杞被廣泛種植,近50萬畝枸杞承載了海西州農牧民脫貧致富的美好願望。莊稼地裡種枸杞?10多年前,對當地農牧民是個不小的挑戰。大格勒鄉菊花村村民韓正金說:「過去,大家都不敢相信種枸杞能脫貧致富,幹部引導、政府補貼,這樣莊稼地裡才慢慢插上了『木棒棒』。」
  • 大漠紅枸杞汁來源柴達木有機枸杞鮮果
    伴隨著青海柴達木盆地有機枸杞全球種植基地的落成,柴達木有機枸杞的地域品牌美譽度正悄然的在市場上形成。青海積極扶持枸杞深加工企業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打造枸杞循環產業鏈,使枸杞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作為當地枸杞產業龍頭企業的青海大漠紅枸杞有限公司不僅提前布局「有機枸杞」園地建設,更是圍繞著這顆小小的紅色枸杞果實,打造完成了枸杞汁產品全產業鏈的布局。
  • 青海枸杞:開啟轉型升級路
    在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環境下,枸杞和藜麥作為青海省柴達木盆地的主要經濟作物,以其特有的生物學特性,經過多年發展,產生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青海枸杞的主要種植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從枸杞生產全程機械化,到創新標準化生產模式,開啟了枸杞產業從「產量」到「品牌品質」的轉型升級模式。
  • 青海省海西州柴達木綠色食品保健品基地
    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柴達木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和旅遊景觀,舉世聞名的聚寶盆--柴達木盆地蘊含豐富的礦產資源,已發現礦產103種,探明儲量的礦產60種,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約80.5萬億元。還有獨具高原特色的農牧業資源、中藏藥等豐富的生物資源,為海西發展綠色產業,爭取出口創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中國新聞網:青海「聚寶盆」柴達木盆地諾木洪水庫開工 24萬畝枸杞...
    水庫建成後將有效增強諾木洪河流域防洪能力,同時24萬畝枸杞將得到灌溉,有力提升當地農田灌溉保障水平。青海省海西州地處中國「聚寶盆」之稱的柴達木盆地,當地礦產資源富集,但水資源短缺、生態系統脆弱,每平方公裡產水量1.99萬立方米,僅為中國平均水平的1/16。
  • 擴張迅速、產能過剩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青海枸杞產業面臨三大發展...
    枸杞種植因兼具生態與經濟價值、對帶動農民脫貧致富作用明顯而備受柴達木盆地農民的青睞,尤其「十二五」以來,青海枸杞種植面積翻了好幾番。記者調研了解到,隨著擴張迅速、產能過剩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共性問題日益凸現,近兩年,這一產業遭遇發展困境。業內專家認為,深化種植業結構,延伸農產品產業鏈刻不容緩。
  • 有一個地方叫柴達木
    「柴達木」是蒙古語「鹽澤」的意思,它位於青海湖西邊,海拔2600-3000米,面積24萬多平方公裡,是我國第二大盆地.柴達木盆地有33個鹽湖,其中察爾汗、茶卡、柯柯、大柴旦、東臺吉乃爾、馬海六大鹽湖為重點開發區.這裡地面有鹽、地下有鹽、水中有鹽、土裡有鹽,甚至公路也是用鹽鋪的。
  • 創新引領發展和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作用分析
    [摘 要]本文以十九大報告的精神為指南,深入分析創新引領發展和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作用。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動力和重要內涵。我國在創新引領發展方面的改革經驗,主要體現在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引進、產學研合作等體制上。新形勢下創新引領發展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創新產業化」和「產業創新化」把科學技術導入現代化經濟體系,與實體經濟相結合。
  • 科技創新大會再亮寧夏中寧枸杞「紅色名片」
    大會以「創新驅動、合作共贏」為主題,來自國內枸杞產業專家、行業翹楚、社會精英共聚一堂,通過學術交流、成果發布、科企對接、項目籤約等形式,為枸杞產業綠色、健康、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以生態之美、科技之力、創新之勢,再造寧夏枸杞產業發展新優勢。枸杞是中寧的地域符號、特色產業、文化名牌,也是寧夏對外開放的一張「紅色名片」。
  • 青海科技創新論壇關注高原特色農牧產業化發展
    2012年起,青海省實施的「大型網箱鮭鱒魚綠色養殖技術集成創新與產業化示範推廣」項目成了產業化發展的助推器。目前,青海省已成為國內最重要的鮭鱒魚網箱養殖基地,帶動了沿黃庫區周邊1500多農牧民增收致富。後勁十足的枸杞枸杞是青海的「紅色名片」。
  • 喜歡用保溫杯泡枸杞?其實這樣吃枸杞才有效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近年來,枸杞泡水引領了中國養生新風尚。不僅如此,擁有「東方長壽果」美譽的枸杞在國外也是時尚健康的寵兒。
  • 張玉利:堅持創新,引領發展
    他就是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張玉利教授,他見證了南開大學MBA20年的精彩變遷,他堅持引領南開MBA學生不斷創新,做經濟發展的推動者。  目前南開大學的專業碩士研究生和學術型研究生學生的比例大概為1:1,專業碩士的發展正在增速階段,南開大學MBA也隨著經濟的發展過程定位更加清晰和明朗,例如南開在1999年成立MBA中心,當時的目標是讓MBA擺脫盈利和培訓項目的思維方式,將它和學術研究生區分開來,更好地體現專業學位研究生高級應用人才的培養目標。
  • 柴達木盆地何以如此重要?
    在宋朝之前,由於河西走廊的長期的發展,使得柴達木地區,在很長一段時間是少數民族政權輪流執政或者中原政權的最為邊疆的地區,而並沒有自身所具有的核心地區的意義。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於柴達木盆地的利用主要就在於西域和中原通道方面,而並沒有把它真正的意義,尋找出來。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柴達木盆地的各方面的價值逐漸的顯露,這片地區的工業價值開始受到國家的重視,出現了許多礦區和鹽湖,各種油田等,現今依然是柴達木地區經濟方面最主要的支柱性產業。
  • 突出制度創新 深化差別化改革 引領和促進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持續深化差別化改革試驗,引領和促進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會議研究了《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2019年工作要點》《關於支持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的實施意見》《四川自貿試驗區2019年專項協調「10+10」攻堅清單》《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入選名單建議及〈總體方案〉》《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評價管理辦法》等文件。
  • 四川新聞 | 達州:創新賦能 引領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作為傳統老工業城市的達州,如何落實全會精神,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來看達州發展背後的「創新密碼」。達州如何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我們將鏡頭首先對準了達州的傳統產業——能源化工。
  • 中石油稱柴達木盆地油砂具備經濟開發前景
    ., 簡稱CNPC)周一表示,初步試驗表明,柴達木盆地的油砂具備經濟開發前景。中石油附屬青海油田鑽採工藝研究院(PetroChina Qinghai Oilfield Co.)進行的試驗顯示,柴達木盆地的油砂平均重量含油率為5.2%,比重為0.9克/立方釐米。中石油表示,該地區油砂所含輕質油佔比很高,屬優質原油,煉油費用較低。
  • 柴達木裡觀星河 冷湖天文邁新高
    圖片來源:西海都市報人民網西寧7月24日電(楊玥)7月23日青洽會上,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舉行籤約儀式,此舉旨在使天文大科學裝置建設與青海自然資源和產業優勢形成良性互動,實現科技、旅遊、文化、經濟的深度融合,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的創新動力
  • ...主編麥克納特時強調 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不僅關乎經濟社會發展,而且事關民生改善。希望《科學》雜誌繼續支持中國科技事業進步,促進基礎科學研究,向國際社會積極傳播中國科學界的聲音,擴大中外科研成果交流互鑑。    李克強指出,科技發展對於促進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至關重要。過去的一年,中國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克服諸多困難和挑戰,實現經濟穩中向好,其中科技創新發揮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 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發展掃描
    原標題: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發展掃描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17日訊 (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坤 何龍)從深圳建市之初整個城市僅有兩名工程師到如今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
  • 人民日報:增強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增強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重要講話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就「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聽取意見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深刻闡述加快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勉勵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