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建設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矛盾糾紛湧入法院。然而,就在全國法院案件大幅上升、人案矛盾突出的普遍情況下,曲靖市麒麟區人民法院的收案數卻出現下降「拐點」!
2019年收案總數較2018年同期下降2.09%,收案數量十年來首次實現負增長,而且2019年訴前調解案件佔一審民商事、行政案件的40.27%,調撤率達66.96%。
2020年1-7月與去年同期相比,再降6.51%。
收案數減少的背後,是這些糾紛得到了及時化解。麒麟區法院積極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機制建設,主動融入黨委領導的社會治理體制,推動構建以「院、庭、站、點、員」網格化多元解紛機制為基礎的「麒麟解紛」模式。
創新設立私密立案窗口
為當事人提供一對一訴訟服務
走進麒麟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寬敞明亮的辦案大廳內,處處透露著井然有序。
大廳裡設置了專門的自助服務區,能說會走的智能導訴機器人「麒麟小法」,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當事人提供趣味普法、解決常見法律問題等導訴服務。同時,智能訴狀自助終端、訴訟服務自助終端、訴訟風險評估自助終端等智能化訴訟輔助設備也是一應俱全。
通過科技助力,讓訴訟服務「e」起來,打造「智慧訴訟服務」新模式,推動導訴、立案、交退費、保全、庭審等全部訴訟事務網上辦、掌上辦,努力實現當事人訴訟「零跑腿」。
「這間就是『私密立案窗口』,我們通過空間隔斷創新設立了『私密立案窗口』,為家事案件、涉個人隱私、商業秘密等糾紛當事人提供無打擾、信息安全的一對一訴訟服務。」麒麟區法院立案庭副庭長鍾旋說。
同時,麒麟區法院積極應用電子訴訟服務平臺,引導當事人充分利用雲南法院訴訟服務網、雲南移動微法院、訴訟服務智慧終端(「一體機」),實現網上立案、案件信息查詢、自主聯服務等功能,提高自助立案效率,減少當事人排隊等候時間。
據介紹,2020年1月至今,法院審查網上申請民商事立案案件5828件,其中通過「微法院」立案1046件、「雲南司法信息網」立案222件、「雲解紛」轉立案3158件、「訴服一體機」立案1387件、「跨域立案」25件。自2020年3月起,全面實現訴訟費網上、自助交退費。
另外,進一步完善集約化訴訟服務機制,將全部對外服務工作、影響訴訟進程和審判效率的輔助性、事務性工作以及多元解紛工作集約在訴訟服務中心,方便當事人「一次辦好」各類訴訟事務。2019年4月,訴訟服務中心設立了集約保全窗口,截至目前,共對符合條件的2230件案件出具保全裁定,極大地提高了執行標的到位率。建立集約送達中心,設置電子送達辦公室,健全文書送達流程、明確送達操作規範、分離司法輔助事務、提升審判質效。
加大程序分流力度
實現糾紛「快慢分道」
8月27日下午,在麒麟區法院訴調裁「三合一」法庭裡,麒麟區法院立案庭庭長溫玉瓊法官正在調解一起信用卡糾紛案件。
這是一間功能獨特的「三合一」法庭,法庭內除了審判區域,還設置了專屬調解區域和速裁區域,是速裁團隊的專屬法庭。
「本著『能調則調、當判則判』的原則,速裁團隊對部分民事案件快速調解、快速裁判。對於案件事實清楚、法律關係明確的案件,在雙方當事人都到場的情況下,我們會先組織雙方到調解區域進行進行前期調解,爭取以調解的形式成功化解糾紛。如果實在無法調解,則可以當場開庭,方便當事人『一次辦好』各類訴訟事務。」溫玉瓊法官說。
為提升速裁訴調中心效能,麒麟區法院加大程序分流力度,實現糾紛「快慢分道」,速裁團隊2019年結案3343件,佔比為全院結案總數38.15%,其中三個團隊為2019年9月新增,平均結案周期12天,36.8%的案件實現當天立案、當天審結。2020年至今,六個速裁團隊已受理案件2685件。
越州中心法庭
積極探索訴源治理「無訟社區」
越州歷史上就是滇東有名的古鎮,商賈聚散地和文化繁榮地,晉代有名的爨(cuàn)寶子碑就出土於此。
越州中心法庭是麒麟區人民法院唯一的一個派出法庭,轄越州 、東山 、茨營三個鎮,轄區面積887.43平方公裡,轄區人口近23萬人,轄區內有國有企業、私營企業等千餘家。
8月28日上午,在曲靖市麒麟區東山鎮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張四友老兵調解室正在對一起糾紛進行調解。
今年4月,海師傅承包了富源縣一戶村民家房屋建築施工工程,並僱傭東山鎮的胡師傅作為施工工人。在施工過程中,胡師傅因建築跳板斷裂導致其摔傷左腳,經診斷為跟骨骨折。經鑑定,胡師傅此次損傷構成十級傷殘。
因為多次協商未果,胡師傅向東山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8月28日這天,人民調解員張四友組織雙方進行調解。現場經過調解員釋法說理、耐心疏導,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由海師傅一次性賠償胡師傅治療費、傷殘費、誤工費等費用合計3.8萬餘元,並約定分兩筆支付。
協議籤訂後,雙方當事人通過「雲解紛」平臺在線進行了司法確認,既省時省力,又減輕了來回奔波的訴累。胡師傅也當即收到了海師傅給付的2萬元款項。
麒麟區法院越州中心法庭庭長張崛介紹,近年來,越州中心法庭不斷發展「楓橋經驗」,在轄區3個鎮設立了便民訴訟服務站、在38個行政村設立了訴訟服務點、在248個自然村聘請了「四員」(人民陪審員、訴訟信息聯絡員、執行聯絡員和特邀調解員),實現了矛盾糾紛的就地化解,從訴訟的源頭減案分流。
同時,堅持進村、進企業指導調解、提供常態化法律服務,集中力量搭建大調解網絡,與轄區內12家共治單位建立起委託、委派調解長效合作機制,自2019年以來,越州中心法庭共委派、委託調解成功案件175件。
另外,越州法庭充分弘揚厚植於本土的和諧理念、爨陶文化,積極探索在轄區內創建訴源治理「無訟社區」,主要依託與東山鎮法色村委會的「鄉賢理事會」、水井村委會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互動、聯動來實現鄉村矛盾糾紛防範在先、化解在早、處置在小。將發動和依靠群眾,就地解決糾紛,發展為從訴訟的源頭治理糾紛。
據了解,自2017年至2020年8月,越州法庭共審結各類案件2092件,其中,以調撤方式結案1421件,調撤率為68%,巡迴審判率為90%以上。
構建「院、庭、站、點、員」
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麒麟區法院堅持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主動融入黨委領導的社會治理體制,推動構建以「院、庭、站、點、員」網格化多元解紛機制為基礎的『麒麟解紛』 模式。」麒麟區法院院長高紅麗介紹。
「院、庭、站、點、員」機制就是以院庭為基點,以站點為紐帶,以四員為輻射點不斷向基層延伸解紛網絡。
「院」,院機關訴訟服務中心下設兩個解紛中心——訴調對接中心、速裁訴調中心,以解紛中心為輻射,橫向到庭,縱向到鄉到村,夯實多元解紛制度基礎,完善訴調對接中心職能。在法院建立代表委員、輕微交通事故、保險糾紛、檢察官、律師等訴調對接工作室。
「庭」,即越州中心法庭,作為唯一的派出法庭,主動參與社會管理綜合治理。
「站」,即訴訟服務站,在轄區各鄉鎮街道建立16個便民訴訟服務站,延伸服務觸角,安排固定的員額法官團隊每月一周定時定點到對應服務站提供訴訟服務,「有案辦案、無案答疑」,將糾紛化解在第一線。
「點」,即訴訟服務點,在全區252個村居委會實現訴訟服務點全覆蓋,涵蓋法律諮詢、立案、調解、開庭、視頻接訪等功能,解決群眾最後一公裡難題,搭建人民法院與群眾的「連心橋」。
「員」,即在站點處選聘的人民陪審員、訴訟信息聯絡員、執行聯絡員和特邀調解員,共計312人,利用「四員」來自群眾熟悉社情民意的優勢,配合法官發揮「四員合一」訴調對接聯動機制的作用。
據介紹,通過「站、點」聯動築牢糾紛防控體,2019年至今,越州法庭委託調解案件145件,收案354件,同期相比下降2.75%,調撤率80.8%,同比上升15%。標準化訴訟服務點——珠街墩子村委會,2019年至今訴前調解成功化解31起矛盾糾紛,遠程接訪當事人15人次,無一糾紛進入訴訟程序,實現了矛盾進站點,糾紛不出村的社會治理目標。
橫向織密解紛外網
共建網格化多元解紛機制
與此同時,麒麟區法院與麒麟區委政法委、區司法局聯發司法協助聯絡工作辦法。充分發揮基層綜治中心、司法所、社區(村)人民調解委員會、法律服務所等基層群眾組織的司法協助和基層聯絡作用。與區司法局、律師行業協會加強合作,促進資源整合、拓寬服務格局,與司法局聯發《關於開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的意見》,升級13家律所在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功能,融入律師參與調解、代理申訴等多元解紛職能。
法院通過協商共建的方式與轄區95家共治單位建立司法協助合作機制,完善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糾紛解決程序。
通過外網匯集合力,內網縱深推進,兩網交織共建網格化多元解紛機制。2019年向行政部門、行業協會委派調解案件998件,各訴調對接工作室調處糾紛613起;近三年共受理請求確認人民調解協議效力案件1496件。
來源:雲南省高級人法院、春城晚報-開屏新聞
編輯:王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