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外帶火的無接觸經濟能走多遠?探索後疫情時代經濟新模式

2021-01-10 騰訊網

時值年關,回望2020,這是不尋常的一年,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改變。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徹底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節奏,疫情伊始,全國進入嚴格防疫狀態,許多行業按下了暫停鍵。人們被迫賦閒在家,實體行業陷入生存困境,企業缺少了現金流,很多人沒有了收入,這都是一場不小的打擊。

然而「亂世出英雄」,疫情「黑天鵝」攪動線下行業的同時,無接觸經濟逆勢上漲,數位化服務成為消費新趨勢。

「疫」外點燃的無接觸經濟

新冠疫情之下,為了避免人傳人,人們儘可能的待在家裡自我隔離,然而,吃穿用度要解決,工作也需要完成,怎麼辦?無接觸服務需求在疫情催化下爆發了。基於人們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企業微信、騰訊會議、社區電商等APP、小程序火了。

疫情對線下餐飲業打擊無疑是巨大的,餐飲企業西貝,在疫情初期,面對堂食關閉的現狀內心是絕望的。好在企業及時將業務轉移到線上,通過企業微信,西貝在疫情最嚴重的1月份,添加了3萬多名線上客戶,全國每天200多家門店客戶經理連接著9萬多名顧客,並提供線上送餐和食材訂購服務,線上營收佔到了總營收的80%以上。

除了餐飲店鋪,服裝企業歌莉婭靠企業微信實現現金周轉。據悉,歌莉婭利用企業微信和顧客進行線上銷售。10天內,每天的GMV都超過120萬,最高一天將近300萬。

據了解,今年一月份,企業微信活躍用戶是6000萬,服務企業250萬家,一年過去了,企業微信活躍用戶數達1.3億實現翻倍增長,企業和組織數超過550萬家。

這一數據代表什麼?代表著疫情影響下,遠程辦公和辦公數位化服務的需求在提升,即使在後疫情時代,這一方便快捷的辦公方式,也影響改變了許多人。

去年聖誕節上線的騰訊會議,本是一個TO B 的產品。後來有了疫情,騰訊會議為了幫助社區各界做好應急指揮工作,將此前收費功能改為免費。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騰訊會議就達到1000萬的日活量。在教育部下發了「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後,騰訊會議8天擴容10萬臺雲主機,助力學生教師線上教學。便捷實用的特性,讓騰訊會議上線8個月,就實現了用戶破億的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12月25日,騰訊會議發布的2020年度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有超過3億場會在騰訊會議上舉行,其中,武漢作為今年上半年抗擊疫情的一線,第一時間通過騰訊會議進行線上協同以及復工復產。數據顯示,每2個武漢人就有1個用過騰訊會議,大大方便人們在特殊時期的工作。

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帶給人們改變,也能帶來新的機遇。

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是企業剛需

當遠程辦公,社區電商,在線教育等線上行業快速擴張的同時,產業數位化、智能化的趨勢也更加明顯,數位化技術紅利展現出強大的生機與活力,它帶來的「非接觸式」服務顯著改變了大眾的消費習慣,同時助推了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步伐。

隨著國家大力發展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新基建的興起對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起到極大的助推作用。今年9月底,我國5G基站超過69萬個,5G用戶數已接近2億,5G用戶佔全球85%。同時,中國也是物聯網應用實踐和創新開發最多的國家。

大環境助力企業數位化升級,企業利用數位化技術尋求發展新陣地,而網際網路平臺也利用自身技術優勢,迅速推出適合當下環境的應用,助力我們各行各業實現數位化轉型。

時至今日,國內疫情陰影已經散去,但是數位化服務已經深入到生活的各方各面,中國企業數位化程度已領先於全球其它國家及地區,尤其體現在數位化業務創新、數位化客戶體驗以及數位化企業運營等前端領域的探索。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成為行業轉型的突破口,隨著「非接觸式」服務的發展浪潮,數位化服務將成為我們未來的消費常態。

相關焦點

  • 美團攜手鎮江市場監管部門,為後疫情時代新餐飲經濟更添一把火
    8月11日,「美團外賣2020年新餐飲中國行研討會」走進鎮江,研討會以「安心商家 放心美食」為主題,共同探討了「後疫情時代」的食品安全管理問題,為鎮江市新餐飲經濟發展更添了一把火。
  • 研究習近平法治思想 探索法商管理學科—— 「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
    研究習近平法治思想 探索法商管理學科——「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發展」論壇側記文、圖/商學院新聞中心11月29日,由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承辦,北京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主辦的2020年度學術前沿論壇「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在學院路校區科研樓二層學術報告廳成功舉行。
  • 「帶貨經濟」不是「網紅經濟」,也不應是帶「禍」經濟
    在疫情期間,對拉動消費、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帶動進出口等重要民生事業,直播帶貨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帶貨經濟屬於「品牌娛樂化消費」或「品牌娛樂化購物」(shoppertainment),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商業格局,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在短視頻平臺上觀看直播且購物的消費者數量有超越傳統電商平臺的趨勢。
  • 中金:後疫情時代科技如何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在後疫情時代,我們看好,5G/雲計算等新基建,遠程辦公、遠程醫療、配送機器人等無接觸經濟催生的新需求,以及中國加速半導體進口替代和核心技術研髮帶來的發展機遇。根據我們測算,新基建、新需求、新技術在未來十年將為我國數字經濟新增近4.3萬億元的產業空間。
  • 甌江夜遊:探索出文旅融合的夜間經濟新模式
    大力發展夜間文旅經濟,能滿足大眾多元化、個性化、高品質的消費選擇,進而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2  溫州發力夜遊經濟新模式  近年來,溫州全面發力布局月光經濟產業帶,讓月光經濟照亮溫州城,助力溫州打造國際化休閒旅遊度假城市。
  • 彰顯中國企業硬核底氣,《經濟戰疫·雲起》揭秘「逆生長」新經濟布局
    在外界對「中國經濟崩潰論」甚囂塵上的時候,3月12日,央視網製作推出的「抗疫」特別節目《經濟戰疫·復工》於央視網多終端平臺上線,節目從具體案例入手,特別選取了徐工集團、光明乳業、京東集團、長安汽車、眉州東坡這五家在所屬行業極具代表性的企業,通過回溯他們疫情防控期間的經歷和應對,分享他們迎難而上「危」中求「機」的勇氣與探索,展示與疫情賽跑的中國效率、中國智慧和中國擔當。
  • 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高校聯盟探索國際合作新模式
    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方式,國內外59所聯盟高校相聚雲端,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新發展。高校聯盟秘書長單位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高校聯盟瀋陽分盟牽頭單位、東北大學副校長孫雷在開幕式上致辭。論壇開幕式由甘肅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光亞主持。蘭州大學嚴純華校長在致辭中表示,高校聯盟始終關注並致力於通過高校間的合作和分享,解決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
  • 寧波政企聯動 探索內部循環經濟新模式|小港街道|寧波|北侖區|貝發...
    小港街道裝備產業園區航拍 (王金忠 攝)編者按鄉鎮(街道)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年初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衝擊,以及全球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嚴峻考驗,我市鄉鎮(街道)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發展,奮力實現「兩手硬,兩戰贏」。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好轉,逐步進入後疫情時代。
  • 時代催生少林多元廟宇經濟 商業化能走多遠
    隨著時代的發展,千百年來一直一蹶不振的少林寺廟宇經濟突然開始枯木逢春、絕處逢生,昔日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千年古剎」也開始變得門庭若市、車水馬龍。雖然,一部分人對少林寺走商業化之路、發展廟宇經濟的行為持反對態度,但是,站在發展旅遊、提高地方經濟效益的角度,這一舉措無疑是少林寺自力更生、少林文化發揚光大的最佳手段。
  • 科技添柴 「非接觸經濟」升溫
    周牧攝(新華社發)  疫情之下,「非接觸」的需求愈發強烈。小到點外賣、上網課、雲辦公,大到公共場所的測溫、徵稅等政務的辦理、製造企業的無人生產……一系列「非接觸式」的場景和應用,推動了「非接觸經濟」的升溫,讓相關產業的數位化升級發展火了一把。
  • 後疫情時代 商業經濟開啟時空變陣!
    △消費被視作疫情後經濟重振的重要引擎而在「實現經濟由降轉升,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的過程中,連續4個月降幅收窄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拉出了一條向上的曲線,呈現出消費復甦之勢,拉動經濟增長的消費「頭馬」由此備受矚目
  • 疫情期間撐就業、擴規模、促經濟 微信生態打出數字戰「疫」組合拳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各行各業都受到波及,線下經濟幾近「停擺」。穩存量、促增量、提質量 微信打出數字戰「疫」組合拳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微信作為數字經濟的代表,緊跟國家積極布局新基建、數據要素培育,以「上雲用數賦智」等舉措助力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大趨勢,憑藉生態能力及數位化工具打出的
  • 「無接觸經濟」時代傳統企業如何破局? 中國獨角獸大會提供創新樣本
    「無接觸經濟」時代傳統企業如何破局? 中國獨角獸大會提供創新樣本 「無接觸經濟」時代傳統企業如何破局? 中國獨角獸大會提供創新樣本 2020-12-08 11:21:56  來源:網際網路
  • 資訊:打出「組合拳」 北京銀行助力後疫情時代經濟發展
    今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的滋擾、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在疫情之下,中國的實體經濟正在面臨關鍵時刻。而實體經濟與銀行息息相關,這對銀行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銀行業因為疫情緣故,普遍淨利潤出現同比下滑、不良上升的情況;但另一方面,後疫情時代已經來臨,創新與更好的服務,正在銀行業內上線,將疫情的陰霾轉化為助力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助力中國"六穩六保"。
  • 七星聯盟在滬召開理事會 探索後疫情時代的食安管理新模式
    上海2020年6月7日 /美通社/ -- 6月4日,中國食品健康七星公約聯盟於上海召開了本年度第一次常務理事會,就新經濟和食品安全新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主要圍繞深化創新、加強風險管控、擔當企業社會責任三大方面,為後疫情時代的食品安全建設和管理建言獻策。
  • 只見美食少見人—— 「無接觸經濟」站上風口
    新華社發疫情防控期間,在有序復工復產的同時如何最大限度降低用餐風險,餐飲行業從業者通力合作,餐飲經營新模式「無接觸餐廳」應運而生。近期,中國飯店協會與多家餐飲品牌聯合推出的首批「無接觸餐廳」在北京、上海等地相繼開業,不少中式正餐、西式快餐的典型代表都位列其中,餐廳營業後得到外界廣泛關注。
  • 八大突破點,破題疫後旅遊振興!
    突破點:智慧賦能移動商業場景、智慧管理,疫後實現多元化自主旅遊。智慧賦能是今年雲經濟下最重要的發展結構,是疫後旅遊重要的振興板塊。吳美星:疫後如何尋找新的旅遊經濟增長點李南:景區開展低空旅遊項目解決方案張亞龍:免費模式,從遊戲產業探索主題樂園經營新模式嚴少傑:如何打造文旅型商業街區賈軻:後疫情時代中國旅遊景區投資運營思考......突破點:夜間突破點亮夜間經濟,延長消費時間。
  • 長沙社區生鮮店「疫」外火起來(經濟觀察)
    新冠疫情令不少零售業態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但危中有機,生鮮消費激增,令社區生鮮店「疫」不小心火起來。外來品牌、本地品牌紛紛搶點布局,一場「近身肉搏」在長沙悄然上演。  走訪 小區三家生鮮店挨著開,居民貨比三家  3日上午9時許,雖然已過了買菜早高峰,但位於鑫科明珠的錢大媽生鮮店裡,小區居民依然絡繹不絕。
  • 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將無人工廠、工業網際網路、遠程辦公、在線金融、在線文娛、在線展覽展示、生鮮電商零售、「無接觸」配送、新型移動出行、在線教育、在線研發設計、在線醫療等12個重點發展領域,是這次疫情經濟的爆發點。若能進行合理布局,這些行業能出現騰籠換鳥的效果。
  • 探索「網際網路+雲組隊」新模式,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子今年「三下鄉」有些不一樣
    在秋季即將開學之際,星辰全媒體記者從該校校團委收悉,2020年湖南財政經濟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也取得了圓滿成功。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2020年湖南財政經濟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線上為主、低風險地區線下為輔,探索「網際網路+社會實踐」的新模式,鼓勵採取「雲組隊」或個人實踐的形式,在家鄉就近開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