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社交網絡的流行,社會上出現了很多新生事物,比如所謂的打卡。我們可以通俗的解釋,所謂的打卡,無非是「到此一遊」的變種,將照片或者短視頻發到網絡上,向大家證明「我來過」。
一些不知名的景點,因為網紅宣傳而成為了打卡聖地,以至於人滿為患。如此,很多地方開始「操作」,「勾引」人們打卡,成為了新旅遊宣傳的技巧。
也有一些地方,本來不應該成為打卡地,卻在某種思潮的影響下被推紅,甚至影響了公眾安全與便捷,那就是不應該了。
根據媒體的報導,在「十一」長假中,來大興機場觀光的市民遠超航空旅客,已經成為北京新的熱門打卡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發布消息,10月3日統計,大興機場過檢旅客4513人次,遊客101748人次,12時到13時為航站樓進場高峰期。遊客與過檢旅客的比例接近23:1。因此,首都機場公安局發出警示:切勿因為「打卡」留念行為,影響機場安全出行。
大興機場剛剛正式運營,還主要是中聯航的飛機,每天的航班數量並不多,其實主要的飛行線路也多是北京飛往「老少邊窮」地區。按理說,至少要在半個月之後才會迎來旅客第一個出行高峰,看很多人忍不住了,非要讓朋友們看到,「自己是經常坐飛機的」那個「有錢人」。
不得不說,去大興機場打卡拍照的一部分人是持有這樣的心理的,自己去了機場,而且比別人去的早,證明自己「比較中產階級」。實際上,在這個國慶節期間需要在大興機場出行的旅客目的地,紅色旅遊的地方多一些,但多數都是欠發達地區。如果你的老家在對應的機場,大概率是「北漂」。
除去這一部分人,還有一些是北京人,老的景點都去過了,什麼頤和園故宮北海鳥巢,反正沒啥新地方可去,大興機場剛開門,至少是沒去過,值得到此一遊。
其實,真正有錢的北京人多數去了歐美旅遊了,沒時間這個國慶假期在大興打卡拍照。這兩天,北京城裡開車都是一路暢通,足以證明人流出去了多少。
我們也看到,此前的奧運會結束後,鳥巢水立方的奧林匹克花園也經常是人滿為患,甚至現在人也不少,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後來研究一下才明白,很多旅行社為了耗掉參團遊客的時間,還不需要花費門票,會刻意的將鳥巢、廣場和包子鋪列入行程,大概要佔遊客一天半時長,又掙錢又省心,何樂不為?
網絡社會裡,很多人是盲從的。看到人家說這個機場多麼的高大上,就會跟著去,自己沒去過覺得沒面子,上了當也還高高興興的幫著人數錢。所以,在大興機場裡打卡的,估計少不了很多短視頻達人、微博博主或者網紅直播紅人,然後他們也促成更多人到來。
大興機場很不錯,設計也好,建設也很好,值得看值得參觀,但是,它終歸是一個公共運輸設施,主要的亮點在於實用。如果你走遍全世界,就會發現,各地的機場都很有特色,難說誰比誰高級多少。
大興機場要服務京津冀,更要服務兩年之後的冬奧會,很多功能還要陸續完善。當年的選址就充滿了爭議,也耗費了太多時間。未來如何與首都機場協調,也絕非是輕鬆的商業平衡。
我們也需要思考一個很多人沒有關注過的細節。在全國各地的高鐵站中,北方各個城市的高鐵站個個都威風凜凜豪氣十足,甚至像宮殿一樣宏偉,裡面更是氣派,空間大設施好,就是不太適合旅客出行,可是去江浙等地看那裡的高鐵站,不是借用老站進行改造,就是空間狹小,設施夠用但卻簡單,這體現了怎樣不同的理念呢?
我們需要關心的是,大興機場的人文關懷到底做到了什麼程度?
在首都機場,如果你深夜飛回北京,飛機停在遠機位,甚至停在D樓,那麼,你會坐上擺渡車搖晃30分鐘,然後一樣會被放在T3那個長長的走廊盡頭,走啊走,走啊走,15分鐘才能出來。希望大興機場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