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漢風美文:現代性帶給了我們什麼?

2020-12-18 上官文露讀書會

文:張華丨 主播 小禾

上一次我們提到了何為現代性——「現代性」是用來指稱社會現代化和文化現代主義背後所共有的哲學或形上學基礎理念,是一種精神的或意識形態的力量。那麼現代性和我們的日常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北京語言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博士,張華先生,給予了進一步的闡釋。

現代性問題,看似學術問題,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係不大,其實不然。

現代性帶給了我們什麼呢?讀過一本美國作家託馬斯品欽所著的長篇小說《萬有引力之虹》,這也是品欽的代表作,曾獲提名授予普利茲小說獎。

小說用虛幻和懸疑手法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使用一種威力強大的火箭對倫敦進行大規模襲擊的事件。在戰爭中,社會和生活的意義不斷降格,人們開始對科技日益依賴,主人公斯洛索普的荒誕命運,揭示出西方病態和瘋狂的社會狀況。作者隱喻式地表達了科學技術造就的現代世界終將走向滅亡的思想。

因為,對現代科技的依賴必然導致技術對個體生命的殘害以及機械對人的異化。

提及現代性,必然令人聯想到現代文明。而提及現代文明,我們所指的其實就是西方文明。西方文明帶來了科學的發展、科技的發達,這一點不容否認,但同時也帶來了科技和機械對人的剝削和壓榨,對人性的傾軋,對人心的顛覆。拜物教,拜金主義,都是在這樣的現代性基礎上產生的。

提及現代文明,必然令人聯想到古代文明。今天,古代的四大文明——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恆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和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前三個要麼支離破碎,要麼徹底消失或蕩然無存。只有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雖歷經坎坷磨難卻綿延至今,永續不斷。不難判定,西方所謂現代文明,對前三大古代文明的消失是「難辭其咎」的。

中國在接觸西方之前,被稱為「前現代」。前現代的中國若非遭受西方所謂現代文明「堅船利炮」的侵略和蹂躪,若非遭遇被現代化裝備武裝起來的現代戰爭,興許也還可以自給自足、樂在其中,興許也還可以有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興許也還可以保留著對「土地平曠,房屋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平靜狀態的嚮往。

這一切,都被以工具理性之擴張為特徵的現代性所吞沒 ……

現代性問題和現代性危機,帶來了價值的崩潰、精神的坍塌,碎片化的「秩序」、被毀的「三觀」,希望被解構、理想被消解 ……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優秀文明,就是要讓人民有「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的新生活。

本文作者簡介

張華,文學博士,北京語言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教指委委員,《中美比較文學》雜誌主編,《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雜誌副主編。曾出版《閱讀哈佛》《全球倫理讀本》《跨學科研究與跨文化詮釋》等多部專著。

本期插圖

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張華·漢風美文:文化、文字與文明
    文:張華丨 主播:小禾文化、文明、文字,這些只有一字之差的詞語區別何在,它們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繫呢?今天來分享北京語言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博士,張華先生的一些看法。我認為,這個說法太具文學性,如果米蒂教授有機會到我們考察的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去看看,也許會改變看法。以文字為標誌,是楊富學老師的觀點,我很贊同。其實,因為學科的不同,在我看來,不管以什麼為標誌,只要能區別原始和野蠻就都是可以的。比如,對我這樣一個比較文學的研究者來說,似乎也可以以是否形成了文學藝術作品作為標誌。
  • 張華·漢風美文:略談想像——如果機器人擁有比人豐富的想像力
    文:張華丨 主播:小禾近年來我們難免隱約地有這樣一個感受,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還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夠代替人類去完成的?今天來分享北京語言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博士,張華先生關於人工智慧和想像力的一些看法。
  • 哲普 / 什麼是「現代性」?
    特別地,這種現代性的「態度」或「精神氣質」,福柯把它解讀為一種「哲學的質疑」,亦即對時代進行「批判性質詢」的品格。在論述啟蒙的意義的時候,他特別強調,我們應當從啟蒙中繼承下來的精神財富,或者說能夠連接起我們與啟蒙的共同的態度,正是這種對時代進行永恆批判的哲學氣質,而不是去忠實於某種信條。因此,對於福柯來說,現代性從根本上意味著一種批判的精神。
  • 劉紹華:要對現代性的兩面保持警醒
    現代性是把雙刃劍解璽璋:順著這個問題,幾百年以來,大家追求所謂的現代性,現代化。不管是現代性也好還是現代化也好,它究竟給人類帶來福祉還是帶來禍患?劉紹華:我先簡單區分一下現代化和現代性的差異,一般大家比較熟悉的詞彙是現代化。人們一般會將現代化和傳統決裂開來;而我們認為現代性則是邁向現代化過程當中的一種心理狀態。
  • 心靈治癒師——東營市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張華
    下班後張華查閱資料、諮詢同行,確診孩子屬於兒童情緒障礙。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孩子康復了。但這件事帶給張華的觸動很大,也讓她對兒童心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都說孩子是天使,他們也有受傷的時候,張華想幫助這些天使。2012年,張華克服困難去北京安定醫院兒科進修兒童心理專業,學成歸來的她每次看到孩子們的症狀有了好轉,父母臉上露出笑容,就知道自己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
  • 福柯對「現代性」的實踐性闡釋
    與其他後現代哲學家反思「現代性」的路徑不同,福柯並不將「現代性」視作一段歷史時期或者現代社會的某種屬性,拒絕將「現代性」作為反思的對象並對其呈現方式加以靜態描述,即對「現代性是什麼」做出回答,而是將「現代性」看成一種「態度」,一項介入性實踐。1984年,福柯發表康德同名文章《什麼是啟蒙》,集中表達了自己對「啟蒙」「批判」以及「現代性」等問題的理解。
  • 現代性的神學起源
    那些作案者之所以反對現代性,似乎並非因為現代性沒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或是其明顯的好處沒有得到公平分配,而是因為那些抱負和好處本身就是有缺陷的,甚至是邪惡的。9·11事件以一種特別尖銳的方式迫使我們必須面對這些說法,現代性的許多擁護者對此都感到難以置信。
  • 尋找日照最美醫生|中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張華
    初見日照市中醫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張華,一身運動裝格外惹眼,「這不僅是為了生活,更多也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張華說,工作中,將休閒的感受帶給患者,希望讓患者面對疾病不要緊張。張華說,患者就醫時情緒有些絕望,在詳細了解病情後,基於檢查結果仔細分析,確診是胸膜下肺大皰反覆破例漏氣,最終採用內科胸腔鏡下的氬氣刀電燒灼技術,將氣胸治癒,直到現在還一直沒有復發。
  • 石元康:我們的大問題是要了解現代性
    他很有名的書叫《資本主義與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甘迺迪不是講了一句有名的話「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什麼。」他就馬上批評:甘迺迪對國家和個人的理解完全是錯誤的。他說國家就是服務個人,我們才將它設立起來的,有什麼理由說要我服務國家,我當然要問國家能夠為我做什麼。知識分子多多少少持一些批判的態度是沒有錯的,這我完全贊成。
  • 康德的現代性哲學
    僅從福柯與利奧塔的這兩個提法,我們就可意識到康德現代性哲學的重要性。今天,在康德逝世200周年的時候,我們從「現代性」這一角度來認識康德哲學的現代意義,從康德哲學這一豐富而又深邃的思想資源中汲取有益的東西,當是對這位哲人的一種紀念。 康德的墓志銘上鐫刻的是這樣一句雋永的名言:「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它概括了康德一生關注的兩大對象領域:一是自然,一是道德。
  • 現代性概念與烏託邦思想
    那很遺憾,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我們已經沒有能與之共鳴心靈了,藝術若是脫離了心靈,就只剩下對精準描繪的外形和技藝的欣賞。回想下,我們觀看一幅畫,唯一能讓我感到有心跳的是什麼,畫裡的人我不認識,技藝的精湛早就沒什麼好驚奇的了,歷史的片段我們也沒那麼關心——因為與我們沒有建立對話。現代在新與舊,更新與革新,模仿與創造,連續與斷裂,進化與革命的行徑當中浮現自身。
  • 沃格林論現代性及其起源
    而且,沃格林在《政治觀念史》中提出的對現代性本質特徵的認識,與後來的《秩序與歷史》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可以說,《政治觀念史》的分析為《秩序與歷史》的系統重構準備了充分的材料。因此,《宗教與現代性的起源》不僅對我們研究沃格林的思想發展具有參考意義,而且對我們理解現代性的實質及其起源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洞見。
  • 國家一級美術師、河北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漢風先生來校講學
    近日,河北外國語學院燕趙歷史文物美術研究院邀請河北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漢風先生來校講學。在學校五樓大教室,漢風教授為大家帶來了以「藝術創造的秘密」為主題的精彩講座,傳媒學院、涉外建築工程學院的同學們積極到場聆聽講座,傳媒學院李金輝院長主持。
  • 恩格斯對現代性批判思想研究,以及哈貝馬斯等人對現代性的看法
    秉持執著與徹底的批判精神,我們不禁追問:造成「現代社會各種病症的根源的人為性動因何在安東尼·吉登斯從資本主義、工業主義、監控和軍事暴力四個維度展開其現代性批判。他認為:「現代性指社會生活和組織模式,大約17世紀出現在歐洲,並且在後來的歲月裡,程度不同地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影響」「在其最筒單的形式中,現代性是現代社會或工業社會的縮略語」。
  • [加拿大]沈清松 ‖ 探索與展望:從西方現代性到中華現代性
    如此說來,我們有必要界定到底什麼是現代?之所以為現代,其特性何在?換言之,「現代性」(modernity)究竟何在?可見,「現代性」(modernity)一詞,一方面是針對著現代化作為歷史過程所追求的目標所做的學術省思;但同時,該詞作為對於現代世界根本特質的反省概念,也是在「後現代」的批判與反思之下才興起的。
  • 專訪|杜贊奇:我們不應再緊盯那個全盤西方的現代性概念
    現在隨著川普上臺,一切都不確定,沒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東協也不知道美國會不會加入進來,不然它們肯定希望美國和中國兩方可以制衡。這個狀況是在變的。通常我不做國際政治的研究,因為變化太快了。澎湃新聞:說到「泛亞洲」話語或亞洲一體化這種話語,我們怎麼定位中亞這些地方呢?這些地方也在這套話語裡嗎?
  • 溫馨平安夜,溫都水城漢風唐韻上演大型自助餐主題派對
    平安夜當晚,溫都水城漢風唐韻主題生態餐廳的舞臺上響起了「jingle bell」的旋律,明月增輝,群星閃耀。主題派對在6點45分正式開場,著名歌唱家拉齊率先獻唱,帶來他的代表作《祖國,我是你生命的延續》,瞬間點燃了現場氣氛。
  • 基於唯物史觀的現代性書寫
    在新的歷史語境中,我們的現代性話語創製必須站在中國立場上,書寫當代中國的現代性話語。  中國新現代性和中國道路的歷史坐標  儘管複雜現代性語境中包含後現代對現代性的反思批判和話語遮蔽、馬克思對資本現代性的批判向度,但是中國發展的主線、人民的主要期盼依然是現代性,學界對中國道路也更多地從現代化角度來加以研究。
  • 現代性的張力——現代主義的一種解讀
    第二種方法則是共時的方法,即在邏輯的層面上來分析現代性的內在矛盾和張力。從前一種歷史(歷時)的方法出發,我們把現代區分為前期現代性和後期現代性;從邏輯的方法出發,我們把現代性區分為社會的現代化(性)和文化的現代性。無論採用哪一種方法,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兩種現代性處於一種對抗的緊張狀態。而這恰恰就是現代主義藝術出現和存在的歷史和邏輯的根據。
  • 作業幫「新匠師」張華:高效學習探究數學本質
    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只有是不是我想做的事。大概這就是那隻孤獨的羊。」張華老師回憶剛剛上直播課的情景,「那時上課經常唱獨角戲,如果時間安排不合適就會出現直播時沒有學生的情況。我講過沒有人的課,因為報名的學生會看回放,就好像我們的時空剛好錯開了,並不是沒有人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