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央視新聞有個報導——抑鬱症成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如今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而其中,少於25%的患者會尋求有效的治療。中國約有9000萬人患有抑鬱症,抑鬱症患者接受治療的大概只有8%。中國每年有20多萬人因抑鬱症自sha。
究竟什麼是抑鬱症?它為什麼這麼可怕?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常見的狀態是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sha企圖或行為……
與大多數人一樣,我曾經對抑鬱症也有過偏見,覺得患者是心理脆弱,不夠堅強,甚至有些「矯情」。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患上這種病,也有越來越多的科學解釋和專家認證,讓我明白了,抑鬱症原來真的只是他(她)生病了,就如同感冒、胃痛、闌尾炎……一樣,是一種病。
當然,得病一定是有原因的,我們需要的是幫他們找到病因再去解決病症,而不是一味地埋怨他們「為什麼不堅強些,為什麼不看開些」,諸如此類的偏見看法。
如果換成另一種情況,一個人感冒了,我們通常不太會浪費時間去埋怨他:因為你不注意保暖,才感冒的;你呀,肯定是體質太差了,我們都沒有感冒;你就不能堅強一點兒,感冒了為什麼就不去上班(學)了?……之類的「廢話」。而是會簡單粗暴地給他一包「感冒藥」。
同樣是「生病了」,為什麼對抑鬱症,我們就不寬容了呢?也許因為它太「小眾」了,或者說,我們對於精神上的疾病忽略得太久。
大家最熟知的抑鬱症代表,大概就是張國榮了。他在拍完電影《異度空間》之後,據說是有些難以抽離角色,加之之前就已經存在的抑鬱症傾向,在某一時刻徹底爆發,終致無法挽回的悲劇。
我們並不知道在他的人生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而導致他選擇結束生命,但我們能夠想像,他的內心有多麼絕望,才會做出這樣極端的行為。我們普通人沒有他那樣好的容貌,沒有他那樣大的名氣,也沒有他那樣多的財富……明明從外在條件看來,他優於絕大多數人,但他卻放棄了讓我們羨慕的人生,走上一條不歸路,實在讓人不解和唏噓。
也許外在的一切都是「看起來很美好」,但他內在的心境卻糟糕於絕大多數人,他的精神世界已然崩塌,完全不足以讓他再留戀那些外人看到的「光鮮」。
人的精神世界就是很複雜的,可能瞬間喜悅,也可能剎那悲傷,實在是非常敏感、脆弱的。但這樣敏感又脆弱的精神狀況,又恰恰被我們一直忽視著。我們更多地是關注身體上的疾病,很少去在意精神層面,所以也導致了很多悲劇的發生。
迄今為之,我們對抑鬱症的真正病因並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
其中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都是源於外部條件的刺激,從而導致了腦部及心理發生了病變,進而影響到情緒的各種起伏。
關於抑鬱症,邱吉爾有一句名言:「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可見,抑鬱症是多麼「難纏」,完全不被控制,當它撲向你的時候,你幾乎是毫無防備的。
《心理學評論》發表的一篇文章提到,抑鬱事實上是一種適應,一種既帶來代價,同時也帶來好處的思維狀態。
這讓我想到了美國華爾街投資大神,瑞•達利歐所著《原則》這本書裡的話。
「把生活想像為一場遊戲,我面臨的每個問題都是一個需要破解的謎。我通過解謎獲得一塊寶石,即一項原則,它能幫助我在未來避免同樣的問題。」
我們每個人在人生這場長途旅行,都會遇到無數的疑難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讓我們十分痛苦,甚至亂了我們的情緒,從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
我們為什麼不學習一下瑞•達利歐的做法,把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當作一場遊戲,以遊戲的心態面對人生,把解決問題當作闖關,每解決一個問題(謎),自己就能獲得一塊寶石。當你第一次成功了,以後再遇到同樣的問題,就可以大而化之了。
那麼如果再遇到另一種類型的問題也是一樣的,我們仍然把它當作遊戲,當作上一個遊戲的升級版,或者另一個全新的遊戲。我們在被問題打敗之前,先找到解決它的辦法,解決了它,我們就可以再獲得一塊寶石。
眾所周知,最會把問題當作遊戲的人裡面,蘇軾一定會擁有姓名,他的「遊戲人生」態度,讓人嘆為觀止。如果換做別人遭遇他的處境,估計有八成的人都會「抑鬱」了,但蘇軾不但不抑鬱,還把這些問題活成了詩,過成了詞,給我們留下一篇篇膾炙人口的好作品,同時展現了他積極樂觀的人生境界。
被貶黃州,他寫下: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被貶嶺南,他寫下: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被貶邊疆,他寫下: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
寫這樣的詩句並不代表他對於自己的遭遇不感到難過,而是他懂得去「擁抱現實,應對現實」,化悲憤為食量或者用「豪言壯語」來給自己增加力量。如果沒有這種心態,他恐怕早就抑鬱了,還有人比他更有資格患病嗎?但是,他沒有。
前不久在抖音看到這樣一段視頻,遭遇戰爭的敘利亞的一位父親告訴女兒:炸彈是煙花和玩具槍,我們聽到轟炸聲就要大笑……
這是我看到的把「問題」當作「遊戲」的典範了。現實無疑是讓人心酸的,已經「陷於泥淖」,除了笑著面對,他們自然也有權利去痛苦、恐懼和怨恨,可這些情緒對境況的改善有一絲一毫地作用嗎?答案很明顯,根本沒有任何作用。當然,「大笑」也改變不了現狀,但最起碼,那一刻他們是快樂的。
其實人生本來就像一場遊戲,只是我們沒有參透它的本質。把它想得過於可怕了,便會選擇逃避或者被它擊垮。但這些負面的做法,又怎能實質性地解決問題呢?!
學會「擁抱現實,應對現實」並不是一句簡單的雞湯,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應用於生活中的原則和法規。跟整個宇宙比起來,我們渺小如蟻,輕浮如塵,能夠讓我們左右的事情並不多。想過好這一生,就要學會與自己和解,與現實和解,否則只能走向抑鬱的邊緣,同時也走向了人生的邊緣。
學學落葉,既然被風吹起,那就在風中飛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