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長沙7月3日電 創意十足的「人工假山」,綠意盎然的家庭院落,古典雅致的小憩茶亭在文星鎮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自嶽陽湘陰文星鎮開展村莊清潔運動、進行人居環境整治以來,鎮裡的變化日新月異。
示範引 確保典型示範全面鋪開
以「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為工作思路,文星鎮堅持居民自管自治的原則,結合各屋場原有特色風貌,不搞大拆大建,全鎮已修建休閒小廣場、美麗小花園21 個,發動群眾全面啟動32個示範屋場,街巷、院落建設,立足城外社區實際因地制宜全力打造了「南泉—金湖—瓦窯灣—東山—望濱」人居環境整治示範片區,助推全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由「要我建、要我改」向「我要建、我要改」轉變。
同時以打造示範道路、示範屋場、美麗庭院示範戶為抓手,完善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對主幹道實行白改黑,打造示範南泉路1700米,白改黑道路4.5公裡;全面實施「廁所革命」,帶動了當地居民三格池汙水處理安裝,房前屋後分類垃圾桶配備到位,修建三格池205個,安裝分類垃圾桶672個;新修建水泥路、瀝青路;安裝防護欄、竹籬笆2800多米,大量運用花卉、風景樹、紅葉石楠、叢竹等元素進行裝飾。一幅山青水秀、村美路暢的美麗畫卷在這文星鎮土地上徐徐舒展開來。
環境美 促推難點問題有效整治
文星鎮黨委書記介紹,文星鎮以「點線面體」打造一流示範片區,以打造「三宜」南泉示範點為抓手,引領串聯周邊的東山社區、金湖社區、瓦窯灣社區、望濱社區的一條精品線,立足社區實際因地制宜建設一流的「南泉—金湖—瓦窯灣—東山—望濱」人居環境整治示範輻射面,形成連片帶動效應。
「我們採取『社區、部門單位聯管聯治』,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葉瑞和告訴筆者,金湖社區充分利用網格化平臺,深度摸底調查,結合各戶實際情況上門入戶宣傳,並制定街道精細化管理計劃,對道路兩側房屋進行立面改造。同時,組織開展美麗庭院評選、環境衛生光榮榜等活動,提高群眾積極性。短短一個月時間,金湖社區拆除棚亭101個、面積5701平方米,統一製作門店招牌94個,居民皆拍手稱快。
截至目前,全鎮共拆除「四房」96000m2、近300棟,各類棚亭近22000m2,、近700個,共計118000m2。
瓦窯灣社區從垃圾分類處理著手,利用村村響、微信等方式宣傳發動群眾,發揮網格管理員作用,建立任務清單、責任清單,逐戶監督整改到位。社區每月為每戶發放40個垃圾袋,並在每棟樓梯口放置3個分類垃圾桶。同時,組織專業工作人員在試點小區現場示範、分類指導、加強巡視、重點看管,幫助居民正確、合理、有序投放分類垃圾。實現了社區全域「保障無害化、加強資源化、促進減量化」環境整治目標。
東山社區在狠抓落實上做文章,實現網格化平臺與人居環境整治深度融合,各網格管理員聯合網格支部全面深入摸清轄區內人居環境情況,針對各類問題等進行摸牌建冊,落實掛號銷號制。對社區沿街的棚亭進行合法拆除、對社區主次幹道沿線建築物牆體進行清理、對戶外廣告和宣傳平臺進行統一規範。目前,社區人居環境顏值氣質大幅提升,片區全域達到了「移步換景,一戶一景」的「精緻庭院」效果。
百業興 助力鄉村振興蓬勃發展
環境美,百業興,「美麗」先行,「產業」更要緊隨其後。文星鎮立足社區實際,以茶葉種植為特色產業,因地制宜,以建設規範化、集約化、標準化現代農業生態茶園基地為目標,在原有茶園600畝的基礎上連片加種200畝,帶動52戶居民發展茶葉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發展「綠色」產業。
依託毗鄰洋沙湖旅遊度假區的地理優勢,打造了經濟實體,本地美食特色得到不斷發展,吸引了近百名居民回家創業,進一步助推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助力產業興鎮。主動與縣勞動就業部門聯繫,開辦技術技能培訓班,拓寬居民群眾脫貧致富渠道。藉助洋沙湖旅遊度假區、南泉寺、「湘陰烈士紀念碑」的遊客吸引力,大力發展茶園觀光、魚蝦垂釣等旅遊景點和觀光產業,吸引了大批外來遊客,實現旅遊業蓬勃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過去,村民們靠「一畝三分地」營生,渴望走出鄉村,現在也紛紛返鄉,開起了農家樂、辦起了茶園。如今的南泉,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一幅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的美麗畫卷盡情鋪展,「歸園田居」成為一股新熱潮。(實習生 王佳雯)
(責編:羅帥、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