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推介 |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新世紀文學的日常生活詩學研究」獲結項優秀

2020-08-27 浙江社科

【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中國新世紀文學的日常生活詩學研究

項目類別: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項目批准號:14AZW002

所在學科:中國文學

項目負責人及單位:洪治綱(杭州師範大學)

項目進行時間:2014年–2020年

最終成果:專著《中國新世紀文學的日常生活詩學研究》(35萬字);論文集《俗世不俗,日常不常》(25萬字)。中期成果共發表論文20餘篇,散見《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爭鳴》等刊,其中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轉載,《論新世紀文學的「同質化」傾向》一文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

1.主要內容

本成果共分五個部分:「概念梳理與日常生活詩學的傳統流變」、「新世紀作家主體精神中的日常生活詩學觀」、「日常生活詩學在新世紀文學中的主要特徵」、「新世紀文學在日常生活詩學追求上的表達策略與文本形態」、「新世紀文學在日常生活詩學追求中的重要意義與內在局限」等,試圖系統地梳理中國新世紀文學中的日常生活詩學特徵及其內在的局限。

除了辨析日常生活詩學概念的主要內涵及中國傳統文學在日常生活詩學追求上主要軌跡等,本成果著重探討了中國當代作家主體精神中所體現出來的日常生活詩學觀念,包括辯證而多元的價值觀、平等而質樸的生命觀、自由而精細的文本形態以及感性而豐盈的話語表達等。從第三部分開始,著重闡述了中國新世紀文學中日常生活詩學的主要特徵。一是宏大理想的微觀化呈現。日常生活詩學並不拒斥宏大理想,也不排斥重大的社會歷史書寫,因為日常生活內部就隱含了各種重大社會歷史變革的基因。二是個體生存的自由體驗。日常生活總是以不同個體的生存方式呈現出來的,新世紀文學在邊緣個體關注、內心鏡像書寫、日常交往中的自我意識等方面,有效展示了個體日常生存的獨特內涵。三是物質時代的世俗情懷。這既體現了現代人對日常生活內在需要的急劇擴容,也折射了功利主義已成為日常生活的合法性準則。四是日常生活中的倫理文化。在全球化的生存境域中,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流動性已變得空前頻繁,個體的日常生活空間也變得愈來愈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變得尤為複雜,人們所面臨的各種倫理衝突也愈加尖銳。

第四部分著重分析了新世紀文學在日常生活詩學追求上的表達策略及其具體的文本形態。從表達策略上看,輕逸化的美學趣味、反自律性的藝術表達和對作品內在「意味」的追求是其主要特點。從具體的文本形態來看,多元混雜的文本形態、碎片化的隱喻性結構和感性豐盈的話語,都是其最為顯著的特徵。這種表達策略和文本形態,從文本形式上與日常生活日趨繁複的形態構成了緊密的共振關係。第五部分重點闡述了日常生活詩學的重要意義及其內在局限。

2.主要觀點

(1)日常生活詩學的建構是新世紀文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特質。這一詩學追求既有社會發展與文化變遷的客觀性,又有作家價值觀念與美學趣味的主觀性和相對性;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潛在局限。

(2)日常生活詩學的建構體現了中國新世紀作家對人的「完整生活」的理性追求。完整的人類生活,應該既包括集體性的「宏大生活」,也包括個人化、碎片化甚至是非理性的「私人生活」。通過日常生活詩學的追求,中國當代作家體現出對變動不居而又豐富駁雜的現代生活的深入關注,對人的生命本體的全面理解和尊重,反映了某種樸素的人本主義思想。

(3)日常生活詩學的建構是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重要趨勢。中國新世紀文學的健康發展,應該是既有理性啟蒙和宏闊史詩的美學追求,又有日常生活的詩學建構。深入探究日常生活書寫中理性價值的缺失、俗世主義的膨脹、感官欲求的突顯、個人經驗的迷戀等潛在局限,使「小生活」真正地體現出作家藝術上的「大手筆」,對於中國文學重建本土經驗的獨特魅力,並與世界文學進行平等對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一是確立了中國新世紀文學在「日常生活詩學」建構中的發生肌理及其具體的審美特徵,提出從個體的日常生存出發,在多元繁複的日常生活境域中,探討文學對於人本主義的現代思考。這既是「文學即人學」所面臨的新的歷史任務,也是中國當代作家書寫「中國經驗」、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審美策略。

二是把日常生活詩學放置於當代文學的總體格局中進行分析,重新釐定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整體觀。這種整體觀是:創作主體不僅要密切關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生存困境,以及人性之變,也要捕捉那些困境背後的生命之光,在探討並反省人類與自然、歷史、社會之間的複雜關係中,既寫出人性內在的豐富和繁雜,又展示人類靈魂的神聖與高貴。

三是有效彌補了當代文學研究過於推崇宏大生活、強調史詩性寫作的不足,對於深化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提供一種更寬闊的文化研究視野,具有重要的學理價值。


【項目負責人簡介】

洪治綱,1965年10月生,文學博士,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近300萬字;出版有《守望先鋒》《餘華評傳》《中國新時期作家代際差別研究》等個人專著十餘部,以及《國學大師經典文存》《年度中國短篇小說選》等編著三十餘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及一般項目多項。曾獲第四屆全國魯迅文學獎、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多種獎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浙江省首批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浙江省高校「錢江學者」特聘教授。

相關焦點

  • 我院三項成果獲評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項優秀!
    2020年3月,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共驗收764個年度項目、青年項目和西部項目結項申請。經同行專家鑑定,在610個予以結項的項目中,優秀項目共50項,佔比8.1%,其中浙江大學獲評優秀項目共3項,均為我院參評項目!
  • 我校馮勝利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獲優秀等級結項
    本站訊(通訊員 李君怡)近日,我校外國語言與文學學院馮勝利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乾嘉學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王念孫<廣雅疏證>中科學方法和理念研究》(項目號:15AYY009),經過專家匿名評審鑑定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審批,順利完成結題,評定等級為「優秀」,這是我校第二個獲得優秀結項等級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湘大法學院·智慧財產權學院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順利結項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2日訊(通訊員 吳勇)近日,從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獲悉,湘潭大學法學院·智慧財產權學院廖永安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研究」以免於鑑定的方式順利結項,吳建雄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監察制度研究
  • 首師大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召開結項鑑定會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1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張志忠)7月30日上午,由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張志忠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世界性與本土性交匯:莫言文學道路與中國文學的變革研究」(13&ZD122)結項鑑定會以網絡會議形式順利召開。
  • 2020年9月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結項名單
    2020年9月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結項名單 2020-10-25 1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川大分析/ 古代文學導師簡介
    2008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歷代民俗詩歌與民俗文化研究 」,2013年結項合格。同年擔任博士生指導教師。2011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宋代唱和詩歌文化研究」,2017年底獲得優秀結題證書。
  • 武漢大學獲批18項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近期,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暨優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立項名單正式公布,武漢大學獲批18項後期資助項目,立項數同四川大學並列第一。  其中,武漢大學獲重點項目5項,學科覆蓋中國歷史、世界歷史、考古學、哲學、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獲一般項目13項,涉及法學、中國文學、理論經濟、語言學等優勢學科。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文化軟實力評估及增進方略研究」順利結項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文化軟實力評估及增進方略研究」順利結項由上海社會科學院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胡鍵研究員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文化軟實力評估及增進方略研究」(14BKS064)於2019年10月正式結項,該項目研究歷時四年。
  • 天津大學這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揭示了蘊藏數百年的一大科學理念,獲評優秀!
    近日,天津大學外國語言與文學學院語言科學研究中心首席特聘教授馮勝利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乾嘉學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王念孫<廣雅疏證>中科學方法和理念研究》,經過專家匿名評審鑑定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審批,順利完成結題,評定等級為&34;,這是天津大學第二個獲得優秀結項等級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北語喜獲5項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評審結果日前揭曉,我校共投標8項,中標5項。其中,中標的項目2項屬語言學範疇,為施春宏研究員的「基於漢語特徵的多元語法理論探索(多卷本)」和黃曉東研究員的「近40年來兩代大規模北京口語調查的多模態語料庫建設及應用研究」;1項屬於外國文學和藝術學交叉學科範疇,為陳戎女教授的「中外戲劇經典的跨文化闡釋與傳播研究」;1項屬語言學和教育學的交叉範疇,為張黎教授的「新時代孔子學院轉型升級的策略、路徑研究與支撐平臺建設」;1項屬中國文學和新聞學與傳播學的交叉範疇
  • 學術好項目,我們來推薦,歡迎來約「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三、項目類別與資助額度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分為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重點項目主要資助學術分量厚重、創新性強、對學科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的研究成果,每項資助金額為35萬元左右。5.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報:(1)申請人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其他國家級科研項目尚未結項;(2)屬於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其他國家級科研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各類項目的研究成果;(3)已出版著作的修訂本,或與申請人本人出版著作重複10%以上;(4)成果內容涉及國家秘密。
  • 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研究的有效途徑
    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研究的有效途徑 2018年04月03日 07:4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蘇新寧 謝靖 字號 內容摘要:
  • 河南大學41項研究成果獲重要表彰!
    河南大學共有41項優秀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18項、三等獎19項,分別佔比27%、16%、14%,獲獎總數在河南省高校和社科研究部門中繼續位居第一。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每年度評選一次,是對河南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最高評價。
  •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2020年度獲得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立項
    李建發教授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名稱為《績效管理導向下的中國政府成本體系研究》。同年度,李建發教授申報的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重點項目《公共產權視角下的政府資產治理與財務會計問題研究》也獲得了立項。杜興強教授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名稱為《「一帶一路」沿線國中國企業審計治理研究》。
  • 廣西師範大學獲14項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的年度項目及教育學、藝術學單列學科評審結果已全部公布,廣西師範大學共獲國家社科基金各類項目14項,其中年度項目6項,西部項目6項,教育學單列學科項目1項、藝術學單列學科項目1項;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項,第一次實現了同一年度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中三個類別均同時獲得立項,也是全區高校中唯一在三個項目類別中均有收穫的高校。
  • 202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後期資助暨優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申報公告
    三、項目類別與資助額度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分為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重點項目主要資助學術分量厚重、創新性強、對學科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的研究成果,每項資助金額為35萬元左右。一般項目主要資助學術價值較高、具有一定創新性的研究成果,每項資助金額為25萬元左右。
  • 一級學科博士點:中國語言文學薪火相傳 有容乃大 再續輝煌
    近6年來本學科承擔國家社科(含藝術)基金項目6項、教育部重點教改項目1項、人文社科規劃基金1項、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項目重點項目1項、高校古委會直接資助項目10項以及國家人事部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4項、省教育廳A、B類項目共14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有近20項、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以及《文學遺產》「優秀論文獎」及「提名獎」各1項、《文學評論》「優秀論文」提名獎1項。
  • 南開大學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近世書畫文學文獻整理和研究...
    10月23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近世書畫文學文獻整理和研究」開題暨學術研討會在南開大學範孫樓章閣廳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天津市文聯主席、南開大學講席教授陳洪和校社科部、文學院負責人出席會議。
  • 濟南大學獲批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7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尹明亮 通訊員 劉珂珂近日,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立項名單公布,濟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劉福才博士的「治理現代化視域下我國教育改革的制度困境及優化路徑研究」,文學院代亮博士的「清初博學鴻儒心態與詩學思想研究
  • 山西大學獲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資助
    近日,2020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立項名單公布,山西大學獲得2項重大項目資助,分別是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殷傑教授申報的「人類道德行為的進化與社會文化心理機制研究」(立項編號:20&ZD039),歷史文化學院孟偉教授申報的「山西票號原始文獻整理與遺產保護資料庫建設」(立項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