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中國新世紀文學的日常生活詩學研究
項目類別: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項目批准號:14AZW002
所在學科:中國文學
項目負責人及單位:洪治綱(杭州師範大學)
項目進行時間:2014年–2020年
最終成果:專著《中國新世紀文學的日常生活詩學研究》(35萬字);論文集《俗世不俗,日常不常》(25萬字)。中期成果共發表論文20餘篇,散見《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爭鳴》等刊,其中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轉載,《論新世紀文學的「同質化」傾向》一文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
1.主要內容
本成果共分五個部分:「概念梳理與日常生活詩學的傳統流變」、「新世紀作家主體精神中的日常生活詩學觀」、「日常生活詩學在新世紀文學中的主要特徵」、「新世紀文學在日常生活詩學追求上的表達策略與文本形態」、「新世紀文學在日常生活詩學追求中的重要意義與內在局限」等,試圖系統地梳理中國新世紀文學中的日常生活詩學特徵及其內在的局限。
除了辨析日常生活詩學概念的主要內涵及中國傳統文學在日常生活詩學追求上主要軌跡等,本成果著重探討了中國當代作家主體精神中所體現出來的日常生活詩學觀念,包括辯證而多元的價值觀、平等而質樸的生命觀、自由而精細的文本形態以及感性而豐盈的話語表達等。從第三部分開始,著重闡述了中國新世紀文學中日常生活詩學的主要特徵。一是宏大理想的微觀化呈現。日常生活詩學並不拒斥宏大理想,也不排斥重大的社會歷史書寫,因為日常生活內部就隱含了各種重大社會歷史變革的基因。二是個體生存的自由體驗。日常生活總是以不同個體的生存方式呈現出來的,新世紀文學在邊緣個體關注、內心鏡像書寫、日常交往中的自我意識等方面,有效展示了個體日常生存的獨特內涵。三是物質時代的世俗情懷。這既體現了現代人對日常生活內在需要的急劇擴容,也折射了功利主義已成為日常生活的合法性準則。四是日常生活中的倫理文化。在全球化的生存境域中,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流動性已變得空前頻繁,個體的日常生活空間也變得愈來愈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變得尤為複雜,人們所面臨的各種倫理衝突也愈加尖銳。
第四部分著重分析了新世紀文學在日常生活詩學追求上的表達策略及其具體的文本形態。從表達策略上看,輕逸化的美學趣味、反自律性的藝術表達和對作品內在「意味」的追求是其主要特點。從具體的文本形態來看,多元混雜的文本形態、碎片化的隱喻性結構和感性豐盈的話語,都是其最為顯著的特徵。這種表達策略和文本形態,從文本形式上與日常生活日趨繁複的形態構成了緊密的共振關係。第五部分重點闡述了日常生活詩學的重要意義及其內在局限。
2.主要觀點
(1)日常生活詩學的建構是新世紀文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特質。這一詩學追求既有社會發展與文化變遷的客觀性,又有作家價值觀念與美學趣味的主觀性和相對性;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潛在局限。
(2)日常生活詩學的建構體現了中國新世紀作家對人的「完整生活」的理性追求。完整的人類生活,應該既包括集體性的「宏大生活」,也包括個人化、碎片化甚至是非理性的「私人生活」。通過日常生活詩學的追求,中國當代作家體現出對變動不居而又豐富駁雜的現代生活的深入關注,對人的生命本體的全面理解和尊重,反映了某種樸素的人本主義思想。
(3)日常生活詩學的建構是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重要趨勢。中國新世紀文學的健康發展,應該是既有理性啟蒙和宏闊史詩的美學追求,又有日常生活的詩學建構。深入探究日常生活書寫中理性價值的缺失、俗世主義的膨脹、感官欲求的突顯、個人經驗的迷戀等潛在局限,使「小生活」真正地體現出作家藝術上的「大手筆」,對於中國文學重建本土經驗的獨特魅力,並與世界文學進行平等對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一是確立了中國新世紀文學在「日常生活詩學」建構中的發生肌理及其具體的審美特徵,提出從個體的日常生存出發,在多元繁複的日常生活境域中,探討文學對於人本主義的現代思考。這既是「文學即人學」所面臨的新的歷史任務,也是中國當代作家書寫「中國經驗」、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審美策略。
二是把日常生活詩學放置於當代文學的總體格局中進行分析,重新釐定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整體觀。這種整體觀是:創作主體不僅要密切關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生存困境,以及人性之變,也要捕捉那些困境背後的生命之光,在探討並反省人類與自然、歷史、社會之間的複雜關係中,既寫出人性內在的豐富和繁雜,又展示人類靈魂的神聖與高貴。
三是有效彌補了當代文學研究過於推崇宏大生活、強調史詩性寫作的不足,對於深化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提供一種更寬闊的文化研究視野,具有重要的學理價值。
【項目負責人簡介】
洪治綱,1965年10月生,文學博士,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近300萬字;出版有《守望先鋒》《餘華評傳》《中國新時期作家代際差別研究》等個人專著十餘部,以及《國學大師經典文存》《年度中國短篇小說選》等編著三十餘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及一般項目多項。曾獲第四屆全國魯迅文學獎、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多種獎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浙江省首批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浙江省高校「錢江學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