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越讀越厚,日子越讀越薄,生命越讀越輕。
經歷了一周繁重的工作,是時候卸下一些擔子來,回歸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好好放鬆放鬆。都說勞逸結合很重要,的確,只有在經過周末短暫的修復後,下一個工作日來臨時,才能原地滿血復活。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這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惆悵。相信每一個奔走在生活邊緣的人,都是為了更加靠近自由的中心,越自由,越自我。而理想生活,不就是活在每個人心中最自由自在的那一片藍天。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雖然理想生活這個概念很抽象,沒有確切的定義,卻是我們心之所向的世界。每個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不同,而小月在詩詞中,逐漸找到了對理想生活的清晰界定。
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宋·蘇軾《行香子·述懷》
此時的蘇軾正為政治紛爭所困擾,心情苦悶,可他並沒有「把酒問青天」,也沒有「起舞弄清影」,而是嚴肅地思索人生的意義。月夜的空闊神秘,闃寂無人,正好冷靜地來思索人生,以求解脫。
他曾在以往的詩作中多次表達過「人生如夢」的主題思想,但在這首詞裡卻表達得更明白、更集中。他想說明:人們追求名利是徒然勞神費力的,萬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暫的,人的一生只不過是「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一樣地須臾即逝,而最好的解脫方法莫過於遠離官場,歸隱田園。
田園生活是令人嚮往的,素日裡彈琴、飲酒,賞玩山水、吟風弄月,閒情逸緻,足以忘掉了人生中的種種煩惱。
雖然這樣的生活看似恬淡寡慾,並無奢望,但沒有了期望,就不會失望了呀!歸根到底,我們只需要大自然的一點賞賜便能滿足,「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就足夠了。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這樣的日子,才是我們在經過一番折騰之後,最嚮往的生活!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唐·於良史《春山夜月》
春天的山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在這大好的時節裡,詩人隨心所欲地到處遊玩。詩人只顧迷戀玩賞,天黑了,竟然忘了歸去。罷了罷了,盡興而歸最是重要!
你看詩人他,一會兒捧起山泉,看月影在手掌中瑩瑩閃爍;一會兒撥弄山花,讓花的香氣滲透著全身衣衫。如此看來,詩人他是完完全全沉醉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了。
也是,能夠在應時的季節裡享受到美妙的風景,實乃人生一大幸事,怪不得詩人他對這山中的一花一草如此眷戀~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元·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
山中有何事?
明天有明天的飛花,後天有後天的落葉。反正這山中沒個忙人,反正這山中也沒個閒人。
蓄了一春的露,簷前的小瓴也該滿個七八分了。日頭下端進新壘的紅泥小爐,用去歲曬乾的花屍燃火,才不會把水煎老。今日就寵自己一回,那把不曾捨得用的養得釉亮的晚唐小壺拿出來,一盞香茗、一柱檀香,一人獨對一山,一心靜面一世。往日的塵緣都不得記不起來了,就喝眼前的茶吧!
酒需共酌,茶要獨品。在人來人往的塵世中,煮上一壺清茶,獨享山中樂事。
我們一路馬不停蹄,只是為了更加靠近理想的生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