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大美崑曲|第七講 崑曲的表演之美

2020-12-15 晨娛碼頭

崑曲之美,除了文本藝術和聲腔特點之外,還有豐富的表演技法之美。在「領略大美崑曲」系列第七講中,著名崑劇丑角表演藝術家、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李鴻良將為同學們介紹戲曲表演中的「四功五法」。

所謂「四功」,即戲曲表演中的「唱念做表」。「唱」是指唱功,「念」指念白,「做」指做功,強調的是演員的表演才能,而「打」則是指武功,如武打、毯子功等。「五法」分為手、眼、身、步、法,分別對應著手勢、眼神、身段、臺步以及幾種技藝的規格和法度,比如女演員的臺步不能邁得過大,男演員的身段不能過於扭捏等。李老師介紹,在崑劇藝術裡,每個演員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四功」入門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而學習、掌握「五法」,融會貫通,使所學技藝爐火純青,才有可能成為技壓群芳的優秀演員。

「中國的戲曲表演是大雅和大美,大到舞臺上的聲嘶力竭,小到手指動作的細節,都體現出藝術創作者的匠心。」李鴻良老師表示,中國的戲曲與西方的戲劇不同,一齣好戲不僅能讓觀眾為劇情感動,表演者的「四功五法」表演藝術同樣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雪瑞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張軍:聽崑曲睡著了,也是好事
    2015年,張軍在上海大劇院舉辦過「當代崑曲藝術周」,「上次崑曲周以個人專場為主,這次展現崑曲不同行當,將有4堂小生、小旦、小丑傳統折子戲專場、近20出戲碼。」 張軍領銜、新生代小生演員共同獻演的「亦俊亦美小生專場」為崑曲周開鑼。《琵琶記·書館》中,崑山當代崑劇院旦角新秀張冉、鄒美玲將與張軍同臺。
  • 這本書帶你走進崑曲世界
    一曲廣為傳唱、百聽不厭的「皂羅袍」,讓觀眾仿佛置身於那座春光燦爛卻寂寥落寞的大花園,體會杜麗娘身上的人性光輝。12月20日,崑曲澎派藝術傳人趙津羽新書《我的崑曲+:津羽講崑曲》在上海書城首發,崑曲藝術家張洵澎、作家王小鷹、上海戲曲中心總裁谷好好、上海非遺文化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秦來來等嘉賓,與發布會現場的崑曲愛好者及讀者共享一場新書盛會。
  • 視頻| 蔡正仁、張軍師徒對話 暢談崑曲從瀕死到復生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3月25日報導:「看到那麼多人來聽我們講崑曲,是件非常高興的事情。」上周日下午的思南公館,舉辦了一場特別雅致的讀書會。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蔡正仁和「崑曲王子」張軍,兩代崑曲人攜手講述崑曲傳承和創新中的故事,帶大家領略被譽為「百戲之祖」的崑曲之美。  65年的甜酸苦辣  崑曲是最能表現中國傳統美學抒情、寫意、象徵、詩化的一種藝術,能夠把歌、舞、詩、戲糅合成那樣精緻優美的一種表演形式。2001年,崑曲成為中國第一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王芳:崑曲是我心中的「戀人」
    王芳,她兩度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還獲得了文華表演獎,是當代崑曲藝術的代表性人物,同時還頭頂全國勞模、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等諸多光環。在數十年的堅持與守望中,她見證了崑曲藝術的衰微、復甦與再度繁榮。(資料圖片)【走近文藝家】記者眼前的王芳,說起話來柔聲細語,不疾不徐,時而微微蹙額,時而莞爾一笑,一如她在崑曲《牡丹亭》中塑造的杜麗娘,渾身散發著雅、秀、美。日前,江蘇省文藝名家進京展演王芳崑劇蘇劇專場亮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演出間隙,記者在劇院後臺見到了這位崑曲名家。
  • 上海華僑口譯工作者協會開啟首場崑曲雅集活動
    (左)與崑曲表演藝術家嶽美緹(中)和上海崑劇團團長谷好好共同出席上海市華僑口譯工作者協會主辦的首次「廳堂版」崑曲雅集活動開幕式。 許婧 攝    圖為年逾七十的崑曲「第一女小生」向觀眾講述她的「巾生藝術」,受到熱烈歡迎。 許婧 攝圖為上海崑劇團團長谷好好在活動現場介紹上海崑劇團現狀。
  • 「百戲之祖」引人遐想,中國崑曲的半壁江山都在這裡!
    講 • 座 • 簡 • 介崑曲講座《蘭韻千秋》:「百戲之祖」引發的無限遐想主講人: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張富光先生此次由海外交流協會主辦、湖南省政府新聞辦承辦,法國歐洲時報傳媒集團、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協辦的「文化中國·名家講壇」活動將邀請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張富光先生和團隊赴德國杜塞道夫、保加利亞索非亞、法國巴黎, 進行名為《蘭韻千秋》的崑曲講座。
  • 《猛蟲過江》路演笑出江蘇 小瀋陽剪蘇繡唱崑曲
    小瀋陽大潘互贊東北才子黑幫動作喜劇電影《猛蟲過江》是小瀋陽的第一部導演作品,講述兩位東北農村青年,機緣巧合來到臺北,大鬧臺灣幫派社團的喜劇故事。蘇州路演現場,小瀋陽被表白變瘦了變帥了,當被問到減肥秘訣時,他傲嬌地說:「我從來沒胖過」。
  • 田園街巷裡 崑曲聲聲慢(解碼·城市味道)
    在古老崑曲藝術的滋養下,崑山的崑劇院團得到發展、觀眾群體日益年輕化、政策規劃逐漸完善。這座古老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城市愈發「入戲」,崑山人的生活也更加「有戲」。江蘇崑山,「百戲之祖」崑曲的發源地。這座城市,處處有戲:在燈光璀璨的劇院裡,在粉牆黛瓦的崑曲小鎮上,在風景如畫的田園鄉村中……古老的戲曲藝術如何滋養這座古老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城市?看戲與學戲,融入人們生活日常文辭美、聲腔美、身段美、服飾美、水袖舞蹈美……說起崑曲之美,崑山玉山鎮58歲的唐美珍如數家珍。
  • 600歲的崑曲,要像流行音樂一樣在上海開萬人演唱會
    張軍記得,一次分享會之後,一個女孩紅著眼睛走到他面前,告訴他,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崑曲,以前從未聽過。「不知道為什麼,《懶畫眉》一開始唱起來的時候就忍不住哭,一直哭到現在。」這番話觸動張軍初識崑曲的記憶,他也是學會了這段唱詞之後,才真正領悟崑曲之美:「一個農家孩子來到這個天地,一開始什麼都找不到。直到我學會了《懶畫眉》,它是如此柔綿、靜謐、浪漫。」
  • 聆聽崑曲之美……小長假來草堂品文化大餐
    昨日,成都崑曲社在杜甫草堂內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崑曲清唱雅集,其演唱曲目有《鐵冠圖·刺虎》《邯鄲記·度世》《長生殿·哭像》和《西樓記·玩箋》。仲夏草堂日復長,浣花溪邊曲繞梁,曲友們用自然簡單的方式,向廣大遊客觀眾呈現中華傳統文化——崑曲之美。  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都百家姓氏博物館主辦的「家譜收藏」文化展在杜甫草堂博物館中國書法館展出。
  • 有「中國戲曲之母」雅稱的崑曲,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如今的豫劇、湘劇、晉劇、川劇、越劇等都接受過崑曲多方面的哺育,因此崑曲又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又有 「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一、崑曲的起源元朝文化興盛,百姓受藝術薰陶良久,對藝術的追求不單單是其故事性和新穎性,而是藝術本身具有的文學價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崑曲的出現則有了必然性。
  • 三分鐘細品600年崑曲之美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百戲之祖,600年崑曲她從600年前走來,在江南水榭中,於良辰美景時,演繹一出絕美的愛情故事。聽崑曲,品江蘇,看中國Listen to Kunqu Opera, taste Jiangsu, see China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出品、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江蘇中心製作的《江蘇文化名片》系列微視頻於今日正式推出。首個篇章《崑曲》通過光影與聲畫的有機結合,展現「百戲之祖」在水鄉風韻滋養中所透出的綽約風姿。
  • 600年後百戲齊聚崑曲發源地,餘音繞梁,共賞江南!
    在崑山舉行, 通過微博大V的影響力和文化傳播力, 將崑山和戲曲文化呈現在大家面前, 進一步打響了「戲曲百戲(崑山)盛典」 的文化品牌, 也展現了中國戲曲繁榮中不可或缺的「崑山力量」。
  • 張軍談為什麼堅持做崑曲
    自打小時候被媽媽送去學崑曲,張軍踏進崑曲行業已經32年了,吃過很多苦,做出了不少成績,也收穫了不少讚美。日前,在文化論壇《大家說》上,張軍便講了講他這些年來的一些經歷、一些感受。什麼是崑曲「崑曲被稱為『百戲之祖』,所有中國傳統戲劇幾乎都脫胎於崑曲,所以今天我們談論的是媽媽,不是子孫萬代。」每當有朋友問,崑曲是不是和昆明或崑崙山有關,張軍總要從崑曲的起源講起——崑曲600年前發源於元末明初的崑山,是南戲流傳到江南的四大聲腔之一。
  • 「百戲之祖」崑曲在希臘演繹《白蛇傳》
    「百戲之祖」崑曲在希臘演繹《白蛇傳》 2017年09月04日 17:14   來源:文匯報
  • 張軍:崑曲,終於遇見了它「最好的樣子」
    新華社上海3月23日電(記者孫麗萍)從美國紐約演出歸來,「崑曲王子」張軍又將走進上海大戲院。4月7日至16日,他將和國內崑曲界一批著名演員一起,在這裡進行「2017當代崑曲周」的演出。  此次崑曲周演出曲目中,有久已無緣舞臺的崑曲經典《琵琶記·書館》,還有集結全國實力派崑曲女旦共同演出的散軼折子戲。
  • 木偶崑曲今何在?
    太湖東南岸的江蘇吳江七都鎮開弦弓村,這裡是費孝通研究中國農村社會的「樣本」,不為人知的是,這裡還「藏」著一門古老的藝術——木偶崑曲。這種木偶與崑曲相結合的表演藝術,至今已流傳三百年。因其獨特的表演方式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它已被列入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 2020年貴陽收官大劇:28日晚白先勇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就問你來不...
    2020年貴陽收官大劇:28日晚白先勇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就問你來不來看?文學巨匠湯顯祖這部驚豔400年之久的傳世之作,實乃不能錯過的精彩。  作為我國古老的劇種之一,擁有6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中國戲曲之母」。崑曲精美的服飾裝扮,美妙的唱腔和唱詞,都有著動人心魄的魅力。我們不需要擔心自己看不懂崑曲,因為這種美深深吸引著每一個中國人。
  • 怎樣用崑曲表演荒誕派戲劇《椅子》?這樣的戲太危險
    導演就給她說,這個戲的女主角是一個老太婆,但是戲裡面有很多扮年輕的地方,很美的。」《椅子》的編劇俞霞婷「揭發」。沈昳麗欣然接受,卻發現自己大部分戲份都戴著老婦人的頭巾和霜鬢。崑劇版《椅子》在日本首演大獲成功。2017年,沈昳麗獲得中國戲曲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這一年,除參演上海崑劇團的傳統大戲《長生殿》《牡丹亭》,她也帶著崑劇版《椅子》去世界各地巡演。
  • 中國戲曲崑曲答案選修題庫
    A、舞蹈B、武打C、表演D、雜耍3【單選題】崑曲表演藝術的五種技法「手、眼、身、法、步」,其中「法」是指(B)。A、政治見解B、門第C、切身利益D、生死3【單選題】《牡丹亭》在表演時有兩大群場,一是出現在《驚夢》中,還有一個出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