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奶粉本身含有難溶於水的營養成份
嬰幼兒配方奶粉主要成分中,蛋白質和脂肪都難溶或微溶於水。
我們常見的附在奶瓶上的白點,一般是乳清蛋白、DHA等物質。製作奶粉時為了保持這些物質的活性,一般會選擇幹法混合,所以會比較難溶解。
而在奶粉完全溶解冷卻時,會有部分脂肪營養物質析出並附著在奶瓶壁上,這是奶粉中的脂肪物質。
這些成分都是奶粉本身所帶的營養成分,就算不溶解也不會對寶寶產生任何健康與安全的危險。
2、水質、水溫不合適
有些地區的水質較硬,裡面的礦物質比較多,就不容易使奶粉溶解。
此外,水溫對奶粉溶解度的影響也非常大。
水溫偏高:高溫的水易使奶粉中的脂肪析出,形成脂肪膜,吸附其他的奶粉顆粒,變成「疙瘩」狀的奶粉團。同時還易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產生凝塊,無法溶解。
水溫偏低:奶粉本身就是以液體奶為原料做成,有一定的親水性,水溫過低時,奶粉的溶解度也就下降了。
過度沸騰:過度沸騰的水沉澱較多,衝調奶粉容易造成掛壁。
3、衝泡方法不對
順序不對:先加奶粉後加水,奶粉就很容易結塊,不易溶解。
比例不對:奶粉和水的比例不按照官方推薦來,擅自添加更多奶粉,水不夠自然溶解不了。
手法不恰當:搖晃奶瓶方法不對、攪拌不充分都會導致奶粉溶解不夠好。
4、奶粉受潮
奶粉保存不當容易使奶粉受潮、結塊甚至變質,這種情況下也容易造成奶粉難溶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