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讓恆山黃芪成為「中華之寶」

2020-12-18 中國食品報社融媒體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 (孟小平 崔立新 馬靜波)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恆山黃芪的關注度驟然提升。在國家第七版診療方案裡,含有黃芪成分的「益氣祛毒顆粒」「補肺健脾顆粒」等位列其中,一時間,從中藥企業到南北藥商,從專家學者到普通百姓,紛紛把目光聚焦深藏北嶽恆山的奇珍,訂貨電話、購買諮詢接二連三。

面對市場急需,作為道地黃芪原產地的渾源各部門緊急行動,保障供給。這份底氣緣自近年來全縣對黃芪產業的堅守與壯大。通過固守傳統、擴大種植、強化品質、科學管理,渾源縣不斷在黃芪產業化的道路上交出亮眼成績單,一步步推進恆山黃芪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華之寶」。

人種天養 廣育「百本草」

春分前後,天氣尚有寒意,但恆山南麓不少陽坡草已泛青。和煦的陽光灑滿山路,趙貴富面帶笑容,作為渾源縣一名黃芪經紀人,他要去走訪農戶,商談今年「刨黃芪」的事。「咱這都是6年生的,品質絕對保證。」常年與藥商打交道,趙貴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都很豐富。他說,黃芪被稱作「補藥之長』」,已有2000餘年的入藥史,民間有「百本草」之稱。渾源縣被譽為「中國黃芪之鄉」,恆山黃芪從明代大面積栽培,清代成為皇家直供藥材,守護了無數人的健康。如今,它仍被廣泛應用在藥用保健領域,現有200餘個製劑中含有黃芪藥材。

需求刺激產出。目前,國內種植黃芪的地方較多,甘肅隴南、山東、河北、四川等地均有,但科學研究表明,論品種與品質,恆山黃芪屬一流。渾源縣中小藥材管理中心主任張久英介紹,黃芪是典型的「人種天養」型藥材,對土壤、地形、氣象等條件要求嚴苛,渾源的地理條件、自然稟賦恰恰接近滿分,給予恆山黃芪成為國寶的天生資質。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恆山黃芪可施行仿野生種植,採刨期均在6年以上。從2016年起,全縣擴大種植面積,本著宜種皆種的原則,集中聯片打造精品黃芪產地,其中南山重點的5個鄉鎮,黃芪種植面積約21萬畝。

種在宜播地,熟在足年期,保證恆山黃芪成為同類中的上品。如今恆山黃芪遠銷東南亞、日本、韓國、加拿大、英國、美國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東麗珠集團、天津賽諾等知名藥企常年訂貨;通過國家中藥材協會種植養殖專業委員會「優質道地藥材基地認證,通過國家級中藥材GAP認證;2014年「恆山黃芪」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7 年4月渾源「國家黃芪種植和加工標準化示範區」被正式列入第九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這些都是恆山黃芪的金色名片,彰顯出它獨一無二的地位與價值。」張久英說。

統管立規 種出真品質

登臨恆山主鋒,南望群山莽莽,如行如奔,景色蔚為壯觀。外地遊人沉浸無限壯美風光時,不會想到這片群山便是恆山黃芪的主產區。

「截至2019年底,全縣黃芪種植面積28萬畝,其中規範仿野生種植面積16萬畝,野生撫育面積12萬畝,主要分布在恆山山脈的官兒、千佛嶺、青磁窯、東坊城、裴村、大磁窯、黃花灘、大仁莊、沙圪坨,王莊堡十個鄉鎮,近100個自然村,年產黃芪140萬公斤。」近幾年,隨著省、市中藥材崛起項目的實施和政策性資金的注入,黃芪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今後的黃芪產量還將進一步加大。渾源縣農業農村局 承擔全縣黃芪種植的推廣與管理工作,局長張瑰暉對相關數字稔熟於心。

種植量逐年擴大,保品質成為重中之重。渾源縣的做法是「標準先行、管建結合」。為避免芪農受經濟利益左右,在種植方面「縮水」,縣裡專門成立了渾源縣中小藥材發展中心、渾源縣黃芪合作協會、國家資源中藥材檢測中心渾源站,共同承擔黃芪產業的技術、管理服務,並先後與山西大學中醫藥現代研究中心、山西中醫學院、山西農業大學等十一家確立長期合作關係,共同制定了《恆山黃芪地方標準》,從耕作、養護、收穫等各個環節,細化考量指標,確保恆山黃芪品質始終如一。幾年間,由專家和技術員組織的黃芪流動課堂走遍各種植鄉鎮的田間地頭,手把手示範,面對面監管。

「育出優質黃芪,種子最關鍵。」張瑰暉介紹,在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縣裡實施了道地黃芪良種選育繁育及種子種苗基地建設工程,在官兒、千佛嶺、青磁窯3個鄉鎮,發展黃芪良種繁育與優質種子種苗供給基地3000畝以上,保證黃芪等中藥材生產種源純正、品質優良。同時,還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山西農業大學等院校的藥學、農學專家合作,組建「恆山黃芪」種子種苗技術攻關團隊,進一步以野生撫育的模式培育特優等級的大黃芪。

數字最有說服力。2019年,渾源全縣黃芪產業總產值已達1.8億元,佔農業產值的5%,這背後是對黃芪品質不懈的堅守。

一廣一高 培植厚產業

2015年夏,央視《遠方的家》「長城內外」攝製組來到渾源,記錄恆山的物華天寶。以黃芪下腳料為主生產的北芪菇、北芪耳走進鏡頭的同時,黃芪產業多元化發展的信號也在悄然釋放。

「條長而順,皮光色亮,粉性大,空心小」,每當遇到新客戶,趙貴富總以這句話開場,語氣裡有難掩的驕傲。渾源黃芪生產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目前有衝正芪、炮臺芪、紅藍芪、正白芪、付白芪等多個品種,主產原芪和飲片,截至2019年底,已有黃芪加工企業24家,產品種類達50種。

「成績是喜人的,但如果放在『中國黃芪之鄉』大背景下,仍有許多不足。」張久英坦言,從2019年起,全縣在「高」「廣」兩方面謀突破,做強做厚黃芪產業。

遵循食藥同源之理,一批衍生產品出爐,黃芪粉、黃芪蜜、黃芪羊肉、黃芪雞蛋、黃芪葉茶、黃芪花茶、黃芪普洱茶、黃芪枸杞茶、黃芪紅棗茶、黃芪酒等紛紛上市或試投產,受到消費者的好評。一批新型研發課題立項,對黃芪現代科學藥理研究持續展開,保護心肌細胞,保護神經細胞,改善人體血液微循環,調節人體免功能,延緩人體衰老……圍繞研究新成果,當地企業正加大生產投入,進行黃芪的精、深加工,搶佔黃芪中醫藥產業的「新高地」。

「發展催生活力,實幹凝聚自信。為把恆山黃芪打造成名聞海內外的『中華之寶』,我們的努力一直是加速度。」渾源縣政府主要負責人說。2019年5月,渾源黃芪產業園啟動建設,預計到今年10月完成,建成後將成為集種植、育種、加工、科研、營銷為一體的高質量綠色生態產業基地,「恆山黃芪」將呈現更加振奮人心的新景象。

興農富民 振興新力量

只有不遺餘力,才能行穩致遠。為保障黃芪產業向著高端化、規模化邁進,當地陸續出臺《渾源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渾源縣金融服務「三個發展計劃」實施方案》《渾源縣建設「優質中藥材產業縣」實施方案》《渾源縣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補助標準》《渾源縣中藥材產業技術人才管理辦法》等,為發展提供資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保障。

今天,黃芪已不單純是渾源的特色產業,而是發展縣域經濟、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關鍵新力量。據介紹,到2019年底,全縣從事黃芪種植、加工、銷售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企業共424個,三分之一的農戶從產業發展中受益。2287戶貧困戶種植黃芪面積3.2萬餘畝,5200餘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入股分紅等實現增收。

「去年,俺村又新種黃芪300多畝,村民們一致舉手同意。為啥,見到效益了。」渾源縣沙圪坨鎮亂嶺關村黨支部書記兼中太黃芪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許中太的帳本上透著喜悅,不久前賣黃芪籽,共收入6萬元。前幾年種下的黃芪也快到採收期了,每畝純收入達8000元左右,趕上好行情,每畝純收入可達1.3萬元。

今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少種植戶、合作社「歇工不歇人」, 在家中學習種芪知識,有的村民還開起網店,他們說,要讓更多人了解恆山黃芪,感受「中華之寶」的美好。

相關焦點

  • 山西特產之恆山黃芪,盛產金井玉欄的黃芪之鄉,恆山三寶排名第一
    北嶽恆山有三寶:黃芪、蠶豆、靈芝草,本期的地標產品是山西著名特產恆山黃芪。恆山黃芪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中藥材,屬膜莢黃芪,因盛產於中國北方,故名正北芪,主要產於山西省渾源縣北嶽恆山等地。2014年04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恆山黃芪」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 黃芪藥茶出恆山
    他說,「黃芪被稱作『補藥之長』,已有2000餘年的入藥史,在民間有『百本草』之稱。渾源縣被譽為『中國黃芪之鄉』,恆山黃芪從明代大面積栽培,清代成為皇家直供藥材,以產地北嶽恆山取名北芪,守護了無數人的健康。如今,它仍被廣泛應用在藥用保健領域,現有200餘個製劑中含有黃芪藥材。」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恆山黃芪可施行仿野生種植,採刨期均在6年以上。
  • 「野生黃芪」生態原產地保育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山西大同召開
    央廣網大同8月25日消息(記者賀威通 通訊員賈凌田 王堯)秋風送爽農家忙,恆山腳下黃芪香。近日,「野生黃芪」生態原產地保育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山西省大同市召開,來自中科院、中國中藥協會、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院校、協會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行業嘉賓齊聚大同,共話黃芪產業發展之路。大同黃芪具有條長而直、皮光纖細、色澤黃亮、粉性大、空心小的特點。
  • 北嶽恆山在山西大同,為何古代北嶽卻在河北?
    泰山雖然海拔只有1545米,卻是五嶽之首,被稱為「五嶽獨尊」,緣於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尊崇地位,因歷代天子將泰山作為祭天、封禪之地。相比之下,北嶽恆山的名氣要小些。恆山之所以能成為五嶽之一,則在於它歷史地位。我們都知道如今的恆山在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境內,海拔比泰山要高,在五嶽之中僅次於西嶽華山。
  • 山西大同旅遊——北嶽恆山風景區
    恆山之美,有一種陽剛的氣魄,一石激起千層浪,似乎都有不凡的正氣。恆山與泰山、衡山、華山、満山並稱五嶽,位於大同的渾源縣,名副其實。史上有記載,四百多年前,舜帝北巡,見恆山奇峰聳立,山勢險峻,遂封為北嶽,為北國萬山之王。恆山108峰,綿延數百裡,奔騰起伏,橫貫塞上。西邊是雁門關,南面是三晉,北面是燕雲,其怪石幽洞被稱為「十八絕」。恆山古剎,山川秀麗,大字灣刻有「恆宗」二字高達13米,會仙崖上摩崖題句琳琅滿目,果老嶺上仙驢蹄印傳為美談。
  • 親身遊記:山西大同上篇,恆山和懸空寺風景區1天遊
    本文主要內容:1,介紹山西大同遊記第一天:懸空寺和恆山風景區。2,記錄親身遊記,為你提供貼心tip,避坑省錢。2017年的元旦,我們臨時決定去山西大同,主要是跟著一個公司內部的旅行團,人均不到500塊。便宜但是不太適合我這種玩法的人。這是第一次跟團,全程覺得節奏太緊湊,到一個地方,就規定多長時間一定得回來,否則發車不等人。所以每個地方只能跟搶險似的,連走馬觀花都算不上。一通拍照,連pose都沒擺完的,就該撤了。所以對於慢性子的人不適合跟團。
  • 山西大同,從鼓樓到懸空寺
    大同,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地方。據記載,在舊石器時代(約十萬年前),這裡就有人類居住。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晉冀蒙交界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是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來山西旅遊,大同是一個必去之處。
  • 大同集大原鐵路先行段(雁門關恆山隧道)開工
    6月30日,備受山西和內蒙古人民熱盼的新建集寧經大同至原平鐵路先行段(雁門關恆山隧道)正式開工建設,這是繼大西、大張、太焦之後,又一個重點鐵路項目,也是穿越我市境內的第二條高鐵線路。該項目全長269公裡,其中大同境內線路長50公裡,預計年內全線工程陸續開工。
  • 走進山西,大同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大同刀削麵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麵中,尤以大同刀削麵最為出名,可稱為「麵食王中王」。很多到過大同的遊客,在品嘗過後,都讚不絕口。相傳,元朝的蒙古韃靼,為防止漢人造反,規定每十戶用一把廚刀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完後再交回韃靼保管。一天,大同的一戶人家已將面和成麵團,準備做麵條,家中老漢去借刀,結果刀被別人取走了。
  • 山西大同的天下之絕
    ,古稱雲中、平城,地處山西省北部,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大同歷史悠久,這裡不僅有著大同銅器、廣靈剪紙(中國民間剪紙三大流派之一),這樣優秀的藝術品,還匯聚了很多低調而又特點鮮明的美食。
  • 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山西大同
    今天帶大家走進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山西大同。要想知道大同有什麼好玩的,首先得了解它的歷史。大同山西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運動休閒城市。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幾個比較好的遊玩景點。
  • 中國特產美食——山西——大同
    「北魏帝都」、「遼金京華」、「明清重鎮」,大同,這座低調的城市,卻蘊含著無限的能量,當古老的氣息和異域般的塞外風情在此交匯之時,大同的面紗被逐漸揭開,從北魏時期氣勢恢宏的雲岡石窟到遼金時期的華嚴寺和善化寺,從神秘而佛道儒交融的懸空寺再到先至今仍仙氣繚繞的道教名山恆山,這座塞外之城將多民族的文化完美地雜糅到自己的血液中
  • 山西景點—大同篇
    大同,古稱平城,隸屬山西省,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九大古都之一,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被列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有「北方鎖鑰」,「中國煤都」之稱。北以外長城為界,與內蒙古興和縣,豐鎮市,涼城縣毗鄰,西、南與本省朔州市及忻州市的相連,東與河北省張家口市及保定市相接。
  • 應縣雖然不隸屬於大同,但我依舊將應縣木塔納入大同必去景點之列
    提到山西,你可能首先想到的城市是太原,因為太原是省會。但是作為一個文青(我是偽文青),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大同。大同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一名錄產生於1982年。作為省會城市的太原直到2011年(第十批)才成為「歷史文化名城」。兩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內涵之差距可見一斑。
  • 你認為山西太原,山西大同,這兩個城市更有旅遊前景呢
    我覺得山西太原、山西大同這兩個城市有更多的旅遊前景,大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證明,旅遊資源大同有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在1961年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在各地,分為雲岡石窟,分為華嚴寺現存的最大佛殿、遼代彩塑和天宮樓閣,善化寺應有盡有,國家保存最完整的遼金寺,還有一處是靈丘平型關戰役遺址這個地方計算革命遺蹟
  • 古都大同和你邂逅……
    >擇一處客棧小憩,體驗一番非遺製作抑或跨過御河感受「一軸雙城」另一方現代大同之美……最「火」線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西坪鎮坊城新村雲岡石窟不僅成為我市幹部群眾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現場
  • 山西境內最「隱蔽」景點,可容納3000人,堪比大同恆山懸空寺
    山西作為一個旅遊大省,自然有很多出名的景點,平遙古城算是頭一個了,很多遊客來山西遊玩的第一個景點就是它了。但是一直來平遙古城未免有些乏味。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山西最隱蔽的景點,雲丘山的玉蓮洞。玉蓮洞的位置很特殊,它的位置是在懸崖峭壁上,有點像大同恆山的懸空寺。玉蓮洞位於一個古村落的上方,從景區的一線天進去就可以看到一座建築在懸崖上,再往深探去還可以看到幾座道觀,可是我們仔細觀察發現這裡並沒有山洞?據當地人說,玉蓮洞其實不是一個山洞,而是一面懸崖,因為懸崖上的峭壁的形狀很像一朵蓮花,所以才叫玉蓮洞。
  • 山西大同土林、雲岡石窟、懸空寺旅遊景點介紹
    一、山西大同土林旅遊景點推薦大同土林被當地農民稱為石板溝或狐溝,大同土林不是孤立於荒野,而是在地平線以下,這是它的特性。兩岸森林的長度和寬度超過1公裡,相對密集的峰森林斑塊分布,其中補丁是開放的平原。大同土林區植被稀疏,部分耐鹽鹼和抗旱性強的植物能夠生長,當地人稱之為陸地森林中的蒲公英和黃芪補片,當地的狐狸仙女傳說給大同土林增添了神秘和新鮮的活力。
  • 山西藥茶:終將成為中國第七大茶系
    山西藥茶是什麼茶?「山西藥茶」聚藥性之精華,傳茶道之神韻,兼具藥的功效、茶的味道。「山西藥茶」為千年本草賦予了茶品的清香,借悠然品茶體驗著保健的功效,成為獨具山西原創特色的優勢品牌。全省以連翹、沙棘、毛建草、桑葉、棗葉、槐米等為主的山西藥茶,已註冊品牌92個,上市產品220餘種。山西發展藥茶勝在哪裡?一是歷史悠久。
  • 大同市第一學府,山西大同大學,誰與爭鋒!
    山西大同大學,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市,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境內古蹟眾多,如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等,都是著名的文物古蹟。大同市,人口346萬,GDP1318億元,在山西省內來講,算是比較大的城市。全市共有4所高校,1所本科高校,3所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