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問老西山西有什麼特產?送禮送咱山西的什麼最好?山西作為華夏的「表裡山河」,物產豐饒,數不勝數,地標產品系列就是介紹咱山西的著名特產,如果你是山西人,一定要多多了解咱們山西的特產,如果你不是山西人,這是你了解山西的第一步,本篇文章為山西地標產品23期中的第三期。北嶽恆山有三寶:黃芪、蠶豆、靈芝草,本期的地標產品是山西著名特產恆山黃芪。
恆山黃芪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中藥材,屬膜莢黃芪,因盛產於中國北方,故名正北芪,主要產於山西省渾源縣北嶽恆山等地。2014年04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恆山黃芪」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黃芪有悠久的歷史,以「黃耆」入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黃芪產地最早記載於南北朝《渾源縣誌》記載,早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即有上恆山採黃芪入藥的歷史。恆山黃芪已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
在種植地方面,國內種植黃芪的地方較多,甘肅隴南、山東、河北、四川等地均有,但科學研究表明,論品種與品質,恆山黃芪屬一流。截至2019年底,渾源縣全縣黃芪種植面積28萬畝,18個鄉鎮中有9個鄉鎮種植黃芪,其中規範仿野生種植面積16萬畝,野生撫育面積12萬畝,主要分布在恆山山脈的官兒、千佛嶺、青磁窯、東坊城、裴村、大磁窯、黃花灘、大仁莊、沙圪坨、王莊堡十個鄉鎮,其中的官兒鄉面積最大,數量最多,質量最優,系恆山黃芪主產地。近100個自然村,年產黃芪140萬公斤,有「中國黃芪之鄉」之譽。
黃芪對產地有嚴格的要求,產地要求範圍在海拔高度1200米至1800米,土壤為花崗片麻巖為成土母質的粗骨性砂質壤土,耕作土層≥30釐米,坡度≤25度,土壤pH值7.0至8.0,有機質含量≥2.0%。播種上選擇上年採收、籽粒飽滿、種皮黃褐色或棕黑色、發芽率為60%以上的當地種子播種。黃芪生長5年或5年以上均可採收。採收時間選擇在9月中旬至11月上旬或4月上旬至5月上旬。除去鬚根和根頭,曬乾。
那黃芪有什麼作用呢?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家第七版診療方案中,含有黃芪成分的「益氣祛毒顆粒」「補肺健脾顆粒」等位列其中,根入藥,味甜,性溫和,具有瀉陰火、益正氣、壯脾胃、去肌熱、排膿止痛、活血醫瘡等功能,主治表虛自汗、氣虛內傷、脾虛洩瀉、浮腫及痛疽等症。黃芪除藥用之外,還可食用,用來烹肉、泡酒、做菜、煮湯,做出各種富有營養的風味小吃。恆山農民燉豬、羊、雞、牛肉時,都要放一些黃芪,這樣可以去除肉的腥氣,熟得快、營養高,黃芪羊肉湯是渾源一帶款待貴客必不可少的佳餚。
我們如何挑選黃芪,只要遵循以下特點就可以挑選到好黃芪,恆山黃芪的特點是條長而直,皮光纖細,色澤黃亮,粉性大,空心小。恆山黃芪條勻順直,長35—100釐米,有的可達100釐米以上,直徑1.2—3釐米,分叉少或無。質柔韌,斷面纖維性強,粉性足,有明顯的縱皺紋。橫切面上,外圈(皮部)黃白色,中心(木部)黃色或淡黃色,中間有一棕色的形成層環,俗稱金井玉欄。據老西查詢,現在山西渾源恆山黃芪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有地理標誌產品認證,如果選購,一定要認準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的標籤
所以看到現在你對恆山黃芪有了解了嗎?下次送人一定記得挑選正宗的「恆山黃芪」,給咱山西的特產揚名,自己吃可以不講究,但是送咱山西的特產就要送好的,您有面,咱山西也有面不是?漲芝士了記得點讚和轉發哦!後續會陸陸續續發布其他的地標產品,歡迎關注,揚名山西於中華,吾輩當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