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江蘇這個縣撤銷,原名泰縣改為縣級市時改了名

2021-01-21 騰訊網

江蘇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東濱黃海,與山東、安徽、浙江、上海等四省市相鄰,自古就為「魚米之鄉」,不僅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也是我國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均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現在也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現在,江蘇省省會為南京市。

江蘇歷史悠久,有著我國最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但江蘇作為獨立政區出現的很晚,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才同屬南直隸,清康熙六年東西分置設江蘇、安徽兩省,江蘇省名就以當時省內江寧、蘇州兩府首字得名。現在,江蘇共有十三地級市,進入新世紀以來各市發展均十分迅速,為擴充市區面積,各地市紛紛撤縣為市轄區,其中泰州市撤銷的縣為縣級姜堰市。

姜堰原為泰州市泰縣的一個鎮,相傳北宋時大水為患,當地富商姜仁惠、姜諤父子仗義疏財,率領民眾築堰抗洪,為紀念此事得名「姜堰」。上世紀九十年代,泰縣改為縣級市時以駐地姜堰為市名,稱姜堰市,而泰州市最初為建國前夕以泰縣城區所設,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姜堰市為泰州市的「母縣」,2012年12月縣級姜堰市撤銷後,又合為一體。

春秋戰國時,姜堰先後為吳、越、楚所轄,當時地近海邊稱海陽邑,秦統一六國後屬東海郡,西漢初置海陵縣(今泰州),以其地高阜而又傍海得名,此為今泰州建制的開端。海陵縣西漢時隸屬於臨淮郡,東漢改屬廣陵郡,魏晉南北朝時期海陵縣曾短暫撤銷,後為海陵郡治。

隋及唐初州逐漸取代郡,海陵隸屬也多變,曾於唐初改稱吳陵縣並為吳州治,後為揚州所轄,五代南唐時於海陵縣置泰州,兩宋時泰州均屬淮南東路,元朝時曾升為泰州路,後為揚州路所轄散州。明初,海陵縣省入泰州,其地由泰州直領,海陵作為政區名消失於歷史舞臺,明清時泰州均為揚州府所轄散州。

民國初,泰州廢為泰縣,1949年初泰縣解放後以縣城設泰州市,泰縣則移治姜堰鎮,市、縣開始分置。1949年4月,泰州市成為蘇北行署區駐地,泰縣則隸屬於泰州專區。1950年初,蘇北行署區移治揚州市,揚州專區併入泰州專區,泰州市、泰縣均為泰州專區所轄,泰州市為其駐地,同年泰州市短暫併入泰縣。

1953年蘇南、蘇北兩行署區合併成立江蘇省,泰州專區撤銷,泰縣、縣級泰州市隸屬於江蘇省揚州專區。1959年至1962年,泰州市、泰縣曾合併為泰州縣,1983年揚州地區撤銷後均隸屬於揚州市。

1994年,泰縣改為縣級市,由於已有泰州市而改以駐地姜堰為名,縣級泰州市、姜堰市均為揚州市代管。1996年「揚泰分設」後,姜堰市由泰州市代管,直至2012年12月17日縣級姜堰市撤銷,其原行政區域設為泰州市姜堰區,自建國前夕市縣分置後又再次合一。

相關焦點

  • 解放後,江蘇省共有十一個市被撤銷,看看哪個最可惜
    清江這個名字來源於古名清江浦,說起清江浦,那是明清時著名的運河口岸,發展成一個繁華的都市。只是到了近代,鐵路興起,運河衰落,清江浦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1983年,淮陰地區徹地設市,成立地級淮陰市,而縣級清江市被撤銷,以運河為界,劃分為淮陰市清河區與青浦區。2016年,清河、青浦又合併為清江浦區。
  • 新世紀,四川這個縣撤銷,歷史悠久且一分為二
    四川歷史悠久,古為巴蜀之地,因兩宋設「川峽四路」而得名,元朝正式建省。建國後,四川行政區劃變化頻繁,上世紀末重慶升為直轄市,「川渝分治」後今四川省域形成,進入新世紀以來四川發展迅速,多縣撤銷設為城區或改為縣級市,其中就有這個千年古縣。
  • 新世紀,福建這個縣撤銷,隸屬於莆田
    福建歷史悠久,古為閩越之地,秦漢時開始納入華夏版圖,經過兩千多年的移民、開發,現在已經成為我國最為富裕的地區之一。福建之名最早出現於唐代,因福州、建州而得名,兩宋時設有福建路且分為八個府州軍,因此又有「八閩」之稱,到元代時福建建省。
  • 近年來,我國設立或撤銷了哪些縣級市,為何各地熱衷於撤縣設市?
    一直以來,「撤縣設市」是網絡上以及人們的現實生活中永遠關注的話題,並且一些稍具實力的縣級主官也把在自己任期內實現「撤縣設市」作為追求的目標。撤縣設市之後,不僅僅是行政區域名字由「縣」向「市」的轉變,更有區域經濟發展從農業經濟社會向城市型經濟社會的轉變,成為「市」之後實現從農業農村為主向工商業或者是服務業為主的城市發展。
  • 全國唯一的名字中帶縣的縣級市,可能是黃山恢復徽州的最大障礙?
    金庸也意識到這個錯誤,在新修版中改為郭靖鎮守青州,黃蓉生下雙胞胎。 於是有人愛玩笑說,郭襄應該改名郭青了。 (三) 還有一種現象,也會引起地名的更改,就是撤縣劃市,或撤縣設區。 在中部地區,有一些古老的地名,都是單字的。
  • 安徽一個60萬人口縣級市,被江蘇省三面包圍
    到了公元742年即天寶元年,為了與「千秋節」相應,朝廷新設置千秋縣。結果到了公元748年,皇宮內出現祥瑞,大臣們認為「千秋萬代」已經不足以表示對朝廷的祝福了,應該將「千秋節」改為「天長節」,寓意大唐江山社稷「天長地久」。玄宗皇帝龍顏大悅欣然同意,迅速頒下聖旨昭告天下,將「千秋節」改為「天長節」,與此同時,千秋縣也改為天長縣。
  • 國務院批准2017年撤縣設市名單:撤縣設市有什麼好處
    ­  日前,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湖南省撤銷寧鄉縣,設立縣級寧鄉市。此外,陝西神木縣撤銷,設立縣級神木市;浙江玉環縣撤銷,設立縣級玉環市;河北平泉縣撤銷,設立縣級平泉市;四川隆昌縣撤銷,設立縣級隆昌市。­  這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撤縣設市」。雖說這個詞常聽到,但是上一波動靜這麼大的集中撤縣設市,還是20年前的事。
  • 山東這五個縣原為單字縣,建國後改了名,歷史上僅一不曾為州
    單字縣為縣名僅一個字的縣,全國現有不到一百個,由於這個獨特的特徵且稀少的數量,單字縣在我國近兩千個縣中有著比較高的辨識度,其還具有建制史普遍悠久、歷史上多層為州的特點。山東作為我國自古以來的核心區域,省內現有單字縣六個,但其實在新中國後曾隸屬於山東的單字縣曾多達二十餘個,消失的原因眾多,或劃出、或撤銷、或改了名,其中山東現有的這五個縣原就為單字縣,改為縣級市時改了名。掖縣、黃縣是兩個曾隸屬於煙臺市的單字縣,現在分別為縣級萊州市、龍口市,也均由煙臺市代管。
  • 安徽省巢湖市,算不算從地級市降到縣級市
    安徽省巢湖市,算不算從地級市降到縣級市?一種觀點認為,巢湖市由原先管轄四縣一區的地級巢湖市,變為只有原先居巢區地域大小的縣級巢湖市,巢湖市的管轄範圍縮小了,行政級別也降低了,當然是從地級市降到縣級市了。
  • 「縣改市」主事者掙了面子,但別讓市民丟了「裡子」
    近日有消息稱,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撤縣設市」獲批,撤銷潛山縣,設立縣級潛山市。幾乎是同一時間,貴州興仁縣也宣布「撤縣設市」。而據澎湃新聞梳理,今年全國已有7地成功「撤縣設市」,超越去年一年獲批的總數6個,包括陝西彬縣、江蘇海安、湖北京山、黑龍江漠河、山西懷仁等。此外,至少還有7省12縣正在積極推進「撤縣設市」工作。
  • 建國後,淮安政區變化極大,是江蘇改名的兩個地級市之一
    淮安歷史悠久,秦代時今市域分屬泗水郡和東海郡,當時就有淮陰、盱眙、東陽等縣,淮安作為政區名始自南朝齊時,由淮陰縣析設。淮陰、淮安歷史關係複雜,南朝齊所設淮安縣存在時間很短,今淮安實際傳承自東晉所設山陽縣。
  • 山東這六個縣市區,建國後曾是地級行政區,看看哪個降級最可惜
    山東1949年剛建國時,共轄濟南、青島、徐州、濰坊(1950年降為縣級市)四個地級市,和16個地級專區。1950年,將革命年代設立的尼山、臺棗兩個專區合併,成立地級滕縣專區,駐地在滕縣,管轄縣級濟寧市、梁山縣、華山縣(1953年撤銷)、臨城縣(今河北臨城)、鄒縣(鄒城)、鳧山縣(1956年撤銷)、銅北縣(今徐州銅山區)、平邑縣、滋陽縣(今濟寧兗州區)、豐縣(今江蘇豐縣)、嶧縣(今棗莊市區)、曲阜縣、白彥縣(1953年撤銷)、沛縣(今江蘇沛縣)。
  • 整縣改市多成全國百強 撤縣並區做大中心城市 ·都市快報
    製圖 於佳岐 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衢州恢復設市。 解讀 切塊設市 吳興、嘉興、紹興、金華、衢縣5個縣被撤銷,行政區域分別併入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衢州市。 海門特區改為椒江市。 蒼南從平陽劃出,單獨設縣。
  • 江蘇繼海安之後,這三個縣也有望「撤縣改市」,有你的家鄉嗎?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中國各地都有城市崛起,其中必須提到的是江蘇省這個省, 這幾年,江蘇省的發展也可謂日新月異, 速度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的, 而且現在登上全國第二省,而且增速超過第一廣東省,也許不久就能超過廣東省, 其中,江蘇省能發展得這麼快,多虧了其下經濟爆炸的小縣城,如崑山、
  • 「鎮改市」路徑探索:縣轄市還是縣級市
    比如,浙江、山東、廣東等地,都在有條件的重點鎮開展小城市培育,更多的是類似縣轄市的模式;而福建石獅則是為數極少的,在1987年改縣級市的鎮。  21世紀宏觀研究院發現,「縣轄市」和「縣級市」個案在GDP、財政收入、人口、城市化率、市(鎮)區面積都存在相當差距,鎮改「縣級市」後上述項目增長迅猛。不過,「縣轄市」和「縣級市」儘管各有其優勢,但在在改革成本和效果方面也存在著各自的問題。
  • 我國含「樂」字的縣市分布及地名的多種讀法
    轄4區6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2720.03平方公裡,截至2018年底,戶籍人口350.68萬人。樂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樂山大佛而聞名,有「海棠香國」的美譽。縣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地名含「樂」字的城市共有20個,其中讀lào的地名有兩個,讀yuè的地名有一個,其餘地名均讀lè。包括6個縣級市,2個市轄區,11個縣,1個自治縣。
  • 四川這三個縣,解放後曾經是地級專區,其中一個現已成為市轄區
    溫江地區被撤銷。南北朝時置溫江縣,此為溫江建置之始。隋代曾將溫江改名為萬春,唐代又復名溫江。明清時,溫江屬四川省成都府管轄。1950年四川撤省後,溫江縣屬川西行署(行署駐成都),並成立溫江專區,管轄溫江、郫縣、雙流等12個縣,專署駐溫江縣。1952年,川西行署併入新恢復的四川省,繼續設立溫江專區。
  • 漲知識|成都20個區(市)縣名字的由來!簡陽市竟然是這樣的...
    那麼,本著愛成都愛家鄉的原則為大家科普一哈成都11區4縣5縣級市名字的來歷以及這些名字後頭的趣事摘取簡州和陽安之首字,命名簡陽縣,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簡陽市,為省轄縣級市,由地級內江市代管。1998年2月,簡陽市改由資陽市(資陽地區)代管。2016年5月,經國務院及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
  • 江蘇和浙江的兩個地名,讀音接近,一個是區一個卻是地級市
    江蘇,簡稱「蘇」,省會南京,在中國歷史上,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江寧府」與「蘇州府」之首字,浙江,簡稱「浙」,省會杭州,因為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折江,又稱浙江得名。咱們今天說一下江蘇和浙江的兩個地名,讀音接近,一個是區一個卻是地級市!
  • 特大鎮改市開閘在即,浙江這個鎮有望開跑
    在大規模「縣改市」暫停20年後,2017年縣改市重新「開閘」。兩年內已有18個縣撤縣設市獲批。另外一種途徑是特大鎮改市。此間的一大背景是,在江蘇、浙江、廣東的一些特大鎮,如龍港、虎門、盛澤等地,人口規模往往在50萬以上,工業產值遠遠超過中西部很多縣甚至地級市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