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這六個縣市區,建國後曾是地級行政區,看看哪個降級最可惜

2020-12-17 王之野

山東1949年剛建國時,共轄濟南、青島、徐州、濰坊(1950年降為縣級市)四個地級市,和16個地級專區。這些專區是革命年代建立的,因此到了1950年,根據發展的需要,山東進行了一次區劃大調整,共轄濟南、青島、徐州(1953年1月劃歸江蘇)、煙臺(1950年升級為地級市,1958年又降為縣級市)四個地級市和11個地級專區。這11個專區中,現在有6個已經降為縣市區,今天盤點如下,看看哪個降級最可惜。

11952年惠民專區駐地由惠民城關遷到濱縣北鎮

明代改樂安州為武定州,屬濟南府。清代,武定州升武定府,治所惠民縣(因惠民溝得名)。1950年,成立地級惠民專區,駐地惠民,管轄無棣、陽信、齊東(1958年撤銷)、高青、霑化、濱縣、蒲臺(1956年撤銷)、廣饒、博興、墾利、利津。1952年惠民專區駐地由惠民遷到濱縣北鎮,雖然專區沒有改名,但惠民從此成為了一個普通縣城。1984年,濱縣北鎮改為縣級濱州市。1992年,惠民地區改為濱州地區,2000年,濱州地區改為地級濱州市,惠民縣屬之。

惠民縣老照片

21953年撤銷沂水專區

隋代置沂水縣,明代屬青州府,清代改屬沂州府。抗戰年代成立沂蒙專區,沂水為駐地。1950年,沂蒙專區改為地級沂水專區,駐地在沂水,管轄沂源、蒙陰、沂南、莒沂(馬站)、莒縣、莒南、日照。1953年,沂水專區被撤銷,除日照劃歸膠州,其餘全部併入臨沂專區。

31953年,滕縣專區改為濟寧專區

秦代置滕縣,金代改滕州,明代又改為滕縣,屬兗州府,民國時屬濟寧道,革命年代成立尼山專區,駐地滕縣。1950年,將革命年代設立的尼山、臺棗兩個專區合併,成立地級滕縣專區,駐地在滕縣,管轄縣級濟寧市、梁山縣、華山縣(1953年撤銷)、臨城縣(今河北臨城)、鄒縣(鄒城)、鳧山縣(1956年撤銷)、銅北縣(今徐州銅山區)、平邑縣、滋陽縣(今濟寧兗州區)、豐縣(今江蘇豐縣)、嶧縣(今棗莊市區)、曲阜縣、白彥縣(1953年撤銷)、沛縣(今江蘇沛縣)。

1953年,滕縣專區改名為濟寧專區,專區駐地也由滕縣遷往濟寧,滕縣從此成為普通縣城。1979年,滕縣改屬棗莊,1988年,滕縣撤縣設市,成立縣級滕州市,由棗莊代管。

上世紀30年代的滕州一中

41956年撤銷文登專區

南北朝年間,置文登郡,因境內有文登山得名。明清時為文登縣,屬登州府寧海州(州治在牟平)。革命年代為東海專區駐地,1950年,東海專區改為地級文登專區,駐地在文登,管轄福山、牟平、威海、榮成、崑嵛(1956年併入文登)、乳山、海陽。1956年,文登專區被撤銷,轄地併入萊陽專區。1958年,萊陽專區改為煙臺專區,文登屬之。1987年,威海升為地級市,文登改屬威海。2014年,文登撤市設區,成為威海市文登區。

51956年撤銷膠州專區

膠州宋代為北方最大貿易港口。明清膠州轄高密、即墨,屬登州府。1905年,膠州成為直隸州(直屬省)。1913年,降為膠縣。1939年,日本將膠州劃歸青島,1940年,設立偽青島特別市膠州區。1945年,又改為膠縣,成為濱北專區駐地。1950年,改為地級膠州專區,駐地在膠縣,轄膠南、藏馬(今泊裡)、膠河(今鋪集)、五蓮、諸城、高密、即墨、即東(店集)、嶗山辦事處(1951年劃歸青島)、日照(1953年由沂水劃入)。1956年,膠州專區被撤銷,轄地分屬昌濰、萊陽、臨沂。膠縣1978年劃歸青島,1987年,撤縣設市,成立縣級膠州市,由青島代管。

清末膠州老照片

61958年萊陽專區改為煙臺專區

西漢置昌陽。923年,後唐莊宗為避諱祖名,改昌陽為萊陽。1950年,成立地級萊陽專區,駐地在萊陽,管轄招遠、掖縣(萊州)、黃縣(龍口)、棲霞、掖南(1956年併入掖縣)、棲東(1953年併入棲霞)、蓬萊、平東(南村)、平度、萊西、平西(店子)、平南(蓼蘭)13縣和長山島。

1956年,原文登專區六縣和縣級威海市、原膠州專區的即墨併入萊陽專區,萊陽專區可謂盛極一時。1958年,地級煙臺市降為縣級煙臺市,劃入萊陽專區,萊陽專區駐地由萊陽遷到煙臺,萊陽專區因此改名煙臺專區,萊陽從此成為普通縣城。1987年,萊陽撤縣設市,成立縣級萊陽市,由煙臺代管。

在解放前的革命年代,山東還曾成立過墾利專區(駐地陽信)、濼北專區(駐地臨邑)、清河專區(駐地桓臺)、泰西專區(駐地肥城)、臺棗專區(駐地嶧縣)、南海專區(駐地即墨)、西海專區(駐地平度)、北海專區(駐地黃縣),因是革命鬥爭需要設立,1950年就撤銷了,本文不再詳細提及。

相關焦點

  • 建國後,山東曾存在一個萊陽專區,轄有哪些縣?
    萊陽市,位於山東省東部、膠東半島腹地,東南瀕臨黃海,為山東省縣級市,由地級煙臺市代管。萊陽地處膠東丘陵,區位優越、物產豐富,是我國著名的「梨鄉」「花生油之鄉」,歷史上也素為「半島陸路旱碼頭」,不僅歷史悠久,西漢時就已置縣,也歷為膠東重鎮。
  • 建國後,山東這個縣撤銷,曾與觀城合為一縣
    山東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地處黃河下遊,自古就為富饒之地,現在也是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山東歷史悠久,先秦時境內城邑就眾多,到秦代時縣治密布,如今山東也是我國古縣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當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山東境內消失的古縣也有很多,其中不乏曾家喻戶曉的縣,其中在建國後消失的古縣就有長山、齊東、蒲臺、博平、堂邑、清平、恩縣、德平、觀城等,以及建國後曾與觀城合併的朝城縣。朝城縣,山東省舊縣名,也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千年古縣。
  • 山東這五個縣原為單字縣,建國後改了名,歷史上僅一不曾為州
    山東作為我國自古以來的核心區域,省內現有單字縣六個,但其實在新中國後曾隸屬於山東的單字縣曾多達二十餘個,消失的原因眾多,或劃出、或撤銷、或改了名,其中山東現有的這五個縣原就為單字縣,改為縣級市時改了名。掖縣、黃縣是兩個曾隸屬於煙臺市的單字縣,現在分別為縣級萊州市、龍口市,也均由煙臺市代管。
  • 建國後,山東、河北省界調整,快來看看哪個省佔了便宜
    山東、河北兩省都是我國北方重要省份,其中河北明清時期為直隸,是全國最重要的省份之一,現在也環抱京津,山東自古為經濟、文化發達省份,現在是北方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河北、山東兩省元朝時期都屬中書省,稱為「腹裡」,明朝時期才設省,兩省之間省界比較穩定,但也有調整,建國後,兩省之間省界是如何調整的呢?
  • 建國後,開封市境內撤銷了四個縣,一縣與開封同名,一縣曾設專區
    開封,位於河南省中東部,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現為河南省地級市,歷史悠久,是我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開封歷史悠久,市境為華夏先民自古繁衍生息之地,古縣眾多,建國後市境內先後撤銷了四個縣,全都歷史悠久,其中一縣以開封為名,一縣建國初曾設專區,兩縣撤銷後合併。
  • 「最二」地級市:有2個區、2個縣、2個自治縣、2個縣級市
    目前,中國已有近300個地級市,其中,僅有一個縣級行政區的數量是非常巧合的。這座縣級市既有市轄區、縣、自治縣,又有縣級市,且各區縣市都有兩個,這就是廣東省清遠市。有2個市轄區:清城區、清新區;2個縣:佛岡縣、陽山縣;2個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2個縣:英德市、連州市。2的組合如此多,難怪網友們都以清遠為「最多」地級市。清遠建市的歷史不長,在未成為地級市前,清遠轄區為清遠縣,曾屬韶關、廣州兩市管轄。眾所周知,廣東省有許多地級市,其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以前粵西北地級市不多,所以有必要設一個。
  • 山東有望「合併」的兩個縣市,一旦成功,或將升為「地級市」
    這裡是著名的風箏之都,也是遠近聞名的旅遊大市,在2018年的中國大陸地級市的排名中,濰坊就拿到了第六名的好成績。如今的濰坊,有五個區、兩個縣,代管六個縣級市。其中的青州市和壽光市就是濰坊代管的兩個縣級市。
  • 山東最特殊的兩個縣,一個一縣連三省,一個一縣連四省
    山東地域歷史悠久,自古為華夏先民繁衍生息之地,哺育了孔子、孫子、孟子、墨子、諸葛亮、戚繼光等先賢,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山東省地處黃河下遊,東臨渤海、黃海,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相接,但僅有兩座縣與兩個及以上省相鄰,一個一縣連三省,一個一縣連四省,分別為莘縣和單縣。
  • 山西區劃調整建議:晉中歸入太原,3縣市並為地級市,陽泉降級
    行政區劃是一個很嚴肅的事情,我國目前一共有省級、市級、縣級以及鎮級4級行政機構。我國省份和城市的區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承。一般來說,行政區劃要考慮人口因素、民族分布、經濟發展狀況以及自然資源分布和地理條件等,其中地理條件和經濟狀況所佔比重較大。
  • 建國後,淮安政區變化極大,是江蘇改名的兩個地級市之一
    淮安市,位於江蘇省中北部,處於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歷史上曾是漕運樞紐、鹽運要衝,明清時因京杭大運河而極度興盛,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現在,淮安為江蘇省地級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3年江蘇開始施行「市管縣」體制,淮陰地區、縣級清江市撤銷,設地級淮陰市及淮陰市清河、青浦兩區,原屬淮陰地區的十二個縣除灌雲縣劃歸連雲港市管轄外,其餘十一縣仍由淮陰市管轄,淮陰市轄二區十一縣。1987年,宿遷、淮安兩縣改為縣級市,均為江蘇省直轄,淮陰市代管。
  • 1949年後的河南地圖上,這23個縣為啥消失了? 豫記
    毛亨 | 文豫記微信號:yjhltxdjm粗略統計,1949年後在河南地圖上消失的縣名一共有23個。最近的是在2015年2月,陝縣撤縣設為三門峽市陝州區,最早的發生在1949年新中國建國前後。這其中,有2個縣降級為鎮,併入臨近的縣;有3個縣劃歸河北省管轄,徹底離開了河南省的版圖;有7個縣由於合併而使得「縣名」消失;有4個縣,重新更名,在新縣名獲得後,舊縣名消失;有7個縣,因為城市框架的拉大和自身獨特的地理位置,撤縣劃區而消失。建國初期洧川仍設縣,1954年6月21日政務院批准,撤銷洧川縣,併入長葛縣。
  • 建國初,川東行署區轄有哪些地方,僅這幾個縣現屬四川?
    建國初,西康省並未撤銷,今四川當時分屬四大行署區及西康省共五個省級行政區,1952年川東、川西、川南四大行署區撤銷設四川省,1955年西康省撤銷。1997年,重慶升為直轄市,川渝分治。川東行署區正式成立於1950年1月8日,最初專署駐重慶市黃桷埡,1951年遷駐北碚,1952年8月撤銷。
  • 山東三地,地名簡單但讀音不簡單,很容易讀錯,你讀對了嗎?
    山東省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複雜的地名文化,許多地名很不好認,非常容易讀錯,比如山東這三個區,其名字你讀對了嗎?牟平,位於山東半島東部,隸屬於山東煙臺市,現為煙臺市轄區。牟平總面積1513.32平方公裡,因位於牟山之陽平川地而得名,西北瀕臨黃海,有「南山北海」之稱。牟平中的牟讀音為[ mù ],漢初置縣,稱東牟縣,後併入牟平縣(治所在今福山境內),後牟平縣廢,唐朝時於今牟平復置牟平縣。金時於牟平縣置寧海軍,不久升為寧海州,明初時牟平縣廢,其地屬寧海州,清襲明制,民國初年廢州改縣,設寧海縣,不久因與浙江寧海同名,改稱牟平縣。
  • 四川這三個縣,解放後曾經是地級專區,其中一個現已成為市轄區
    新恢復的四川省在1952年共轄兩個省轄市、16個地級專區,這裡面有3個後來被撤銷,並且再也沒恢復地級建制,專署駐地也就此變成了單一的縣城(其中一個現在已被劃為市轄區)。今天筆者就帶大家重溫這段歷史,看看哪個被撤銷最可惜。當然,在正文開始前,筆者還需說明,本文就不再論述曾經屬於四川省、現在已是重慶管轄的縣市了(如江津等地)。
  • 廣東部分寒冷預警降級,但下一波冷空氣……
    1月2日10時57分,廣州市南沙區將寒冷橙色預警信號由橙色降級為黃色當天11時47分,番禺區的寒冷預警信號也「橙變黃」。截至當天12時,該市11個行政區中從化依然發出寒冷紅色預警除南沙和番禺外其他區仍發出寒冷橙色預警。
  • 中國行政區劃分為幾級,你知道嗎?
    中國有數量龐大且級別不同的各級行政區,大家知道具體情況嗎?今天筆者統計了一下中國各級行政區的數量,感興趣的快來看看吧。目前。中國共有四種級別的行政區,分別是省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和鄉級行政區。按照憲法規定,中國實行省-縣-鄉三級管理體制。
  • 山東最小的四個地級市,面積之和僅相當於臨沂市
    山東省,地處我國華東沿海,黃河下遊,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總面積15.79萬平方公裡,下轄17個地市。在山東十七地市中,萊蕪市、棗莊市、日照市、威海市四市是山東面積最小的四座地級市,面積之和僅相當於臨沂市(1.72萬平方公裡)。
  • 盤點已撤銷的上海34個行政區,只有老上海人才曉得
    上海市劃分為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1958年,江蘇省上海、寶山、嘉定、松江、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崇明等10縣先後劃入上海市,上海市有14個區、11個縣。1960年,浙江省舟山縣嵊泗人民公社劃屬上海市。1962年嵊泗又劃歸浙江省。
  • 觀察丨河南和山東之間的「平原省」為什麼被撤銷了?
    這塞北四省成為了之後內蒙古的重要組成部分(底圖來自《中國行政區劃沿革地圖集》)除了塞北四省和東北相關省份,還有一個省份也被撤銷了。但和民國舊有塞北四省的情況有所不同,它始建於建國前夕,撤銷於建國初期。這就是由今天山東和河南部分地區組成的平原省。
  • 請問您對地級市與縣級市的行政級別共用一字有何建議?把...
    請問您對地級市與縣級市的行政級別共用一字有何建議?把地級市改為府,從法律角度確立其地位可行嗎?我國法律中,並無地級市的合法地位,應該是省縣鎮三級架構。這一奇怪現象存在了幾十年,是否有必要為其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