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村民變居民 昭覺沐恩邸社區的「成長」之路

2020-12-18 涼山日報

彝繡培訓。

「基層治理是個棘手活,群眾滿意度是試金石」。

涼山州昭覺縣沐恩邸社區積極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通過線上線下,上下聯動,聚焦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優化服務解難題,著力「雙聯四包」提振信心、黨群聯動群眾安心、三治融合群眾放心、七化服務溫暖人心的「四心工程」,讓搬遷群眾的身心「安」下來,居住環境「優」起來,腰包「鼓」起來,日子「好」起來,著實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沐恩邸」,顧名思義,就是「沐浴在黨恩下的府邸」,正如其名,沐恩邸社區是在黨恩之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的社區,共安置全縣28個鄉鎮81個村1428戶6258人。面對遷徙帶來的生產生活、文化習俗、社會關係等新事物新變化,諸多「水土不服」接踵而至。對此,沐恩邸社區多級聯動,積極探索「1357」治理工作模式,助力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融得進、能致富」,真正實現「搬出大山挪窮窩,闊步邁向新生活」。

「黨員作表率,方法我來教」,黨員志願者教入住居民整理床鋪。

融不進?黨員幹部來幫忙

「新房子是很好住,但以前在山上,燒火做飯,手洗衣服都習慣了,現在都用「機器」,啥子都不會用,老火哦。」對於易地搬遷,貧困戶古比爾日既有喬遷新居的喜悅,又對生活方式的變化無所適從,這不是古比爾日一家的特例,而是從偏遠山區搬遷而來的群眾共同的「煩心事」。

為幫助群眾儘快適應新環境,切實讓搬遷群眾「融得進」,構建「雙聯四包」工作機制,明確1名縣級領導聯繫沐恩邸社區,聯繫縣領導任點長,幫鄉單位、28個鄉鎮、社區聯動;3個總支包社區、27支部包樓棟、32黨小組包單元、362名黨員幹部包住戶,整體聯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每名機關黨員幹部幫扶2—4戶,全覆蓋幫扶搬遷農戶,入戶開展宣傳培訓,手把手教會農戶使用居家設施,引導搬遷農戶樹立感恩意識,轉變生活習俗。

「一戶一檔」建立。

習慣差?「一戶一檔」來激勵

「這些居民本來就來自偏遠山區,都是大雜居、小聚居的居住形態,公共意識不強,習慣自然就差了點,確實是社區治理中的難題」。社區黨支部書記石一阿西如是說。生活習慣上的差異,確實是最讓社區幹部「頭疼」的問題,怎麼辦?

為進一步激發居民內生動力,沐恩邸開展「3579」工作法、彝族傳統道德教育等培訓,實施「一戶一檔」積分管理法,為社區1428戶居民建立「檔案」,將社區治理重要事務量化為積分指標,民主形成評價辦法,對居民日常行為進行積分評價。

同時,建立壹基金愛心、青年先鋒、裡魯博三家超市,用好紅黑榜,強化積分管理結果運用,激勵居民趕學比超,推進移風易俗。

廚師培訓。

彝繡培訓。

腰包空?「八個一批」來解決

「沒有解決好搬遷後的收入問題,老百姓的心就永遠『安』不下來。」昭覺縣委基層治理辦副主任劉鵬浩說道。

為了把群眾的心「安」下來,解決搬遷群眾後顧之憂,構建園區企業吸納就業一批、通過勞務協作轉移就業一批、創辦扶貧車間就業一批、鼓勵自主創業就業一批、依託重大項目建設就業一批、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一批、採用靈活方式就業一批、發展傳統種養殖就業一批「八個一批」就業保障體系,著力「多一項技能、多一個選擇、多一個就業」目標,嚴抓就業培訓。

自群眾入住以來,共開展4次培訓專班,達13330人次,依託「兩新聯萬村·黨建助振興」涼山行(昭覺分會場)現場招聘、產業園區、東西部協作勞務輸出、彝繡居家就業、設立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多渠道解決就業難題。截至目前,已實現2854名搬遷群眾就業,切實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

文/圖 馬特合 涼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宗萍

編輯/李潔

相關焦點

  • 涼山沐恩邸社區:『「彝」 針「彝」繡 織出家園新生活
    8月22日,涼山昭覺縣城郊一處社區內,30多位彝家婦女正在寬敞的活動室內做手工藝,笑容布滿了每個人的臉上。居民們守著家、抱著娃,足不出戶就能掙錢,這裡是昭覺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沐恩邸社區。正如其名,在政策幫扶下,從附近村落陸續搬遷到這裡的1428戶6258居民,過上了火火紅紅的新生活。
  • 蹲點新家園·昭覺縣沐恩邸社區③丨昭覺縣城集中安置點首個超市...
    7月27日上午,涼山州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沐恩邸社區超市,不斷有居民進入買東西,店長沙小麗反覆提醒大家購物流程。這是該安置點5個社區中開設的第一家超市,7月20日開始正式營業。進入超市,徑直走到第二個貨架前取了三袋方便麵,轉身到收銀臺掃了微信,不到3分鐘,社區居民阿的伍沙就完成了此次購物。
  • 搬出大山 新家名叫「沐恩邸」
    村民變居民 巾幗撐起「半邊天」彝族有句諺語,「火塘在,媽媽在,家就在」。8月底,在涼山州昭覺縣沐恩邸社區的彝繡培訓班教室內,繡娘古比金牛正飛針走線,十指翻飛間,一朵彝族特有的太陽圖騰出現在她手中的白襪上。28歲的古比金牛原先住在哈甘鄉,由於家庭貧困,她讀到初三就輟學了。
  • 「決勝2020」搬出大山 新生活從「沐恩邸」開始
    12月3日,「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最後一站來到了位於涼山州昭覺縣城北鄉谷都村村域內的沐恩邸社區「沐恩邸」,顧名思義,就是「沐浴在黨恩下的府邸」,正如其名,沐恩邸社區是在黨恩之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的社區,共安置全縣28個鄉鎮81個村1428戶6258人。
  • ...為4600餘戶新居民發放清潔禮盒丨蹲點新家園·昭覺縣沐恩邸社區①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王代強 文/圖)「沐恩邸社區,1428戶;轎頂山社區,708戶……」7月24日上午,涼山州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沐恩邸社區廣場熱鬧非凡,工作人員們將一輛貨車上的紙箱、紙盒卸下來,清點、分發。
  • 通路、安居、樂業,涼山彝家村寨唱響「卡莎莎」
    當濃霧從門縫鑽入,當火塘燃盡了炭火,我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鑽入破敗的床裡取暖……」 身在涼山,民心要暖。「怎樣才能讓昭覺的百姓安居涼山?」2018年,昭覺縣副縣長吉色方森每天奔走不停,滿心都是如何推動彝區老鄉易地搬遷,讓村民住上遮風擋雨的新房、好房。
  • 州婦聯黨組書記張曉文赴昭覺、布拖調研樹新風.助脫貧、巾幗行動...
    州婦聯黨組書記張曉文赴昭覺、布拖調研樹新風.助脫貧、巾幗行動計劃、兩綱工作 2020-12-17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涼山「懸崖村」變景區 村裡已經開起農家樂
    當地村民和外來人在去往懸崖村的路途中,短暫休息。張浪 攝  「懸崖村」變景區 放羊娃變嚮導  投資6.3億開發山地旅遊 打造石頭酒店等引領村民致富  1月13日,四川涼山「懸崖村」——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啟動懸崖村古裡大峽谷景區項目。
  • 四川省昭覺縣沐恩邸社區:「舞」與倫比新生活|督戰未摘帽貧困縣⑥
    四川在線記者 侯衝 丁寧 華小峰8月29日早9點,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沐恩邸社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主題採訪團剛走進社區,就遠遠聽見有音樂聲傳來。循歌聲而去,大家來到了社區中心廣場。跳了一會兒,趁著休息的間隙,記者與以為居民聊了起來。她叫阿牛阿呷,今年28歲,5月中旬從拉一鄉搬到了安置點裡。「每天晚上晚飯後都來跳舞。」阿牛阿呷說,之前在村裡,都是土路和泥壩子,走路都費勁,更別說跳舞。村裡沒有路燈,到了晚上黑漆漆的一片,跳舞成了奢求。
  • 央視美女記者王冰冰,穿上彝族服裝,涼山人看了都愛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村莊11月28日央視新聞「你好新時代」系列融媒體直播《我和我的村莊》走進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帶你感受「懸崖村」村民的新生活昭覺縣阿土列爾村位於海拔1300米的懸崖之上也被稱為「懸崖村」屬於國家「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隨著四川「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如今的「懸崖村」已經擺脫貧困換了模樣
  • 傳遞黨的恩情 鼓舞群眾脫貧 昭覺宣講報告隊在行動
    傳遞黨的恩情 鼓舞群眾脫貧 昭覺宣講報告隊在行動   昭覺宣講報告隊在雷波縣八寨鄉甲谷村開展宣講活動現場。  他們用群眾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親身經歷,把習總書記對涼山的深深牽掛、殷殷關愛和諄諄囑託傳達給現場每一個人。□本報記者何勤華傳遞關懷銘記黨的恩情  「我從未想過總書記會來我家,從未想過他會和我握手。」
  • 涼山彝族教授:貧窮因自然環境惡劣 非村民懶惰
    涼山彝族教授:貧窮因自然環境惡劣 非村民懶惰   侯遠高是中央民族大學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從涼山走出的為數不多的彝族知識分子,常年關注並研究涼山社會問題。  最近10年,他暫別大學講臺,有七八年時間扎在涼山,欲為解決涼山鄉村社會問題探索一條出路。
  • 讓搬遷群眾更好適應新生活 「彝路相伴」三年行動計劃開啟新型社區...
    未來3年,行動計劃將在涼山州布拖、金陽、越西、美姑、昭覺、喜德等6縣6個大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新型社區,推動創建「黨建引領+綜合服務+綜治保障」的城鄉社區治理新模式,促進社區公共服務保障日臻完備,居民社區融入度、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