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香港老人自創無火煲仔飯 戰爭教會他:吃得上飯就是幸福

2021-01-10 我在短視頻

「人呢,一定要有個目標,你喜歡做你的目標,就要立志去做,成功與失敗都是自己的事情,那麼我這麼大年紀都能做到,我非常開心。

朱 紹基

港福樓 老闆

二戰是歷史上一道慘痛的傷疤。1941年,日本軍隊開始進攻香港,僅僅十八天的攻防戰,就迫使港英政府向日軍投降。投影到朱老身上,作為戰爭年代出生的他,只是生存,都艱難無比。雖得以讀書,條件和環境卻都是惡劣難言,「我們只有藤籃,現在都有書包,價錢都不同,我們以前就是用藤籃拿東西去上學,跟現在不一樣。以前上學我們都是光著腳,沒有鞋子穿,下雨也沒傘,都是這麼去上學的。大家都很喜歡學,但環境不同。」那時許多的孩子與家人或被迫分離,或成為孤兒。

即便勝利最後降臨香港,朱老也從未有一刻忘記過讀書時老師的教導,「愛國是每個中國人都要做的。抗日時期,我們在鄉下讀書,老師就說你們沒有機會報效國家,只有當你們在這片子彈裡沒死,將來養大你們的子女來報國。」

作為地道的香港人,朱老對煲仔飯的熱愛同其他廣東人一樣強烈,但煲仔飯的做法卻並未像大多數人想像的那般容易,「以前做煲仔飯的時候要抓著砂鍋的把手,來調整火候,如果一邊火旺,一邊火少的話,它就一邊焦,不好吃,而且做的時候很辛苦。」

為了保留腊味飯香,摒棄舊時出煲易涼的缺點,朱老費盡心思將其改良。在一次不經意間,他從孩子們的遊戲中找到了靈感,「看到小朋友拼命敲石頭底部,那麼大力地敲下去石頭都沒爛,我就嘗試將這些石頭燒熱,看看它們能不能煮飯,就有了這個構思。以前石頭也很流行,但沒人能做到,這次我就特意去研究,看看石頭能不能傳熱。」

沒想到在一次次嘗試後,功夫不負有心人,朱老成功找到了一種特殊的石頭,定製成用來煲飯的石頭鍋,無火煲仔飯就這樣誕生了。

腊味煲仔飯極其講究腊味和鍋巴,而無火煲仔飯的手法比普通的砂鍋更能溫存腊味的餘香與鍋巴的口感。預先將石鍋高溫加熱至350°,後熱火一關,抹一層油,撒一把米,鋪滿廣式臘腸,蓋上石蓋。待8分鐘後,晶瑩剔透的米飯汲取了臘肉的精華,飽含湯汁的濃鬱鹹香又不失米飯應有的脆甜,一碗難得的腊味煲仔飯便呈現眼前。喜愛臘腸與鍋巴的食客,定不能錯過這場舌尖的盛宴。

另一道菜,逢人朱老必盛情推薦,那就是無火石鍋煲出來的絲瓜瑤柱湯。同樣的手法,將新鮮的絲瓜混合濃縮鮮味的幹瑤柱倒入煲中,趁著水分存留之際,敲一顆雞蛋滑入沸騰的水中,用竹筷簡單攪散後迅速撈出,既保有幹瑤柱的鮮美,又存有絲瓜的清香。在炎熱尚未消逝的廣東,來一碗清熱解毒又美容養顏的絲瓜湯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與朱老交談的途中,這位經歷過戰爭年代的八旬老人幾度哽咽淚下。在最難捱的時期熬過了最苦的日子,作為採訪者,我也常常幾乎落淚,不忍去揭開老人的回憶。但是提及港福記的開業和無火煲仔飯的創造,又不得不將其與老伯的個人經歷聯繫起來。

由於年少時未曾吃飽過一頓飯,朱老只為「想讓每個人都有熱飯吃」,而走上了廚師之路。「現在的少年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而我們以前是『含著黃連出生』的,很痛苦,沒飯吃。」

可能也正是因為經歷過失去的滋味,所以更懂得珍惜,朱紹基的愛國情懷無與倫比。在香港的早年經歷,令這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對深圳著迷。」深圳這個地方比香港富裕一點,同時環境比較適合我們老人家生活,香港的地方太小了,俗話說『留食不留宿。』,這句話很真實,不是開玩笑的。我們做長輩的,已經年紀大了,就要退出把位置留給兒女在那裡生存、掙錢。回到大陸幾乎是香港人必要的。」

說起港福樓這個店名,朱老破涕為笑,「這個名字,第一是因為我是香港人,第二是當時我在的村叫福光村,那時候我懷念這條村,所以改的名字就叫港福樓,這個樓字呢,是我始終想在這裡買一棟,但沒成功,失敗了。」

看來,樓價的飆升,也沒對這位飽含愛國情懷的老人,手下留情呢。

相關焦點

  • 香腸煲仔飯~牛肉煲仔飯
    因為疫情,開學延遲,孩子們在家上網課,媽媽們的後勤工作也要保障好,別的不說,在吃的上面絕不拖後腿。每天變著花樣給孩子做飯。當然也有人覺得,不就是個飯麼,能填飽肚子就行。有必要浪費那麼多的時間嗎?在我看來,好好做飯,做好飯,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 香腸煲仔飯,方便又簡單,怎麼做都好吃
    香腸煲仔飯,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它具有減肥,抗衰老,軟化血管,強身健體等食療功效。最主要的營養物質就是蛋白質,適合我們絕大多數人群食用。而且烹製過程也非常簡單方便。絕對是我們這種懶人的福音哦。每當我工作一天,非常疲憊的時候,回到家,但是還需要做飯的時候,我總會做這道香腸煲仔飯,全家人吃的也非常的開心。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道方便又簡單,怎麼做都好吃的香腸煲仔飯,是如何製作的呢?
  • 他在臺山四九煮出美味柴火煲仔飯!一做就是20年!
    甄榮軍介紹,這是他父親親手做的,用的是當地的竹子,選取一截破開一分為二,中間削去部分,之後用火烤,邊烤邊拗彎,定型後用尼龍繩綁在一起,就成了現在的竹夾子。用竹夾子來夾煲仔飯瓦煲的蓋子,方便好用。他見過一些同行,揭蓋子時為避免燙手用布塊或戴手套,非常不方便,有時候還是會燙到。
  • 電飯鍋臘腸煲仔飯,超好吃,香噴噴
    電飯鍋臘腸煲仔飯By 小呀小太陽吖電飯煲也能做煲仔飯,簡單還不用看火候,不用擔心糊底,這個夏天在家做懶人一鍋端的臘腸煲仔飯。超好吃,香噴噴。第5步、蓋上蓋子,小熊微電腦智能電飯煲啟動煮飯鍵。第6步、上海青洗淨焯水。第7步、胡蘿蔔我切成了片,然後用的果蔬壓模器壓了形狀,把胡蘿蔔也焯水煮熟。第8步、臘腸飯快要好的時候我們來調醬汁,把2勺生抽半勺蠔油和半勺細砂糖放碗裡攪拌均勻備用。
  • 做臘腸煲仔飯,想要有鍋巴方法也簡單,做好了香味濃鬱一份吃不夠
    那是平生第一次吃到煲仔飯,別的記憶已經模糊,只有那塊鍋巴的香味,至今還讓我記憶深刻。按照慣例,這裡依舊來一張成品圖。檢驗煲仔飯做好的標準,就是在煲仔底,會有一層金黃酥脆的鍋巴形成,這層鍋巴則完全是火候把控好的結果,怎麼樣?看著還是很香的吧?做臘腸煲仔飯,想要有鍋巴方法也簡單,做好了香味濃鬱一份吃不夠。
  • 廣式臘腸煲仔飯,吃的是一種情懷
    一煲仔飯的由來煲仔飯是源於廣東廣州地區的特色美食,是以砂鍋作為器皿煮米飯,而廣東稱砂鍋為煲仔,故稱煲仔飯。煲仔飯的米是要求比較嚴格的,通常使用泰國香米,需要提前泡2個小時,瀝乾水分後拌人食用油再放入涮上食用油的砂鍋中,加入沒過大米並高出一指節的水,加蓋,把米飯煲至七成熟時加入配料,再轉用慢火煲熟。
  • 流傳世界的地方特色美食,腊味十足的廣式香腸煲仔飯,不吃會後悔
    北方鍋包肉也是前不久才吃到,迫不及待的一大口咬下去,濃重的芥末味直衝整個頭腦,整的我是滿臉的淚流,感覺這個美食簡直是「哇,這麼濃重的芥末味並不好吃」,但總不能浪費吧,此刻我的心態已經放緩,慢慢的咬了一小口下去,嗯……芥末味不濃了,而且咀嚼兩口之後,能夠清晰的感受到來自北方麵食的嚼勁,是脆脆的外殼沒錯,而從肉裡面傳來的絲甜和芥末一起傳來,有點像可樂的那種恰好衝鼻,然後又不過分,一個感覺就是爽,咽下之後芥末味會殘留的比較長時間但是並不濃重
  • 學校食堂沒有出現過的飯菜,香氣撲鼻的香腸煲仔飯,好吃到爆炸
    但是他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便宜。但是對於一個吃貨來說,這無疑是致命的,尤其是對於一個有追求的吃貨來說。學校食堂沒有出現過的飯菜,香氣撲鼻的香腸煲仔飯,好吃到爆炸。香腸煲仔飯,聽起來無比麻煩的一種菜品,但是並沒有,它的味道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高大上,但是他它的做卻恰恰相反,一起來學習下。
  • 廣式臘腸煲仔飯是這樣做的,只要注意技巧,你在家也能做,試試吧
    廣式臘腸煲仔飯是這樣做的,只要注意技巧,你在家也能做,試試吧!過節的香腸臘腸該怎麼處理?最快銷路就是做燉飯,想吃香脆鍋巴飯就要靠鑄鐵鍋的幫忙了。過年過節家裡少不了會有香腸臘腸肝腸一大堆,高鹽分高油脂實在不是我的菜但是沒有這些腸來加分年味確實會失色的。
  • 四種電飯鍋煲飯,紅燒肉煲飯汁香味美,還有簡單的懶人煲飯!
    四種電飯鍋煲飯,紅燒肉煲飯汁香味美,還有簡單的懶人煲飯!現在這個社會大家都喜歡沒事在家做做飯,外賣的吃多了,飯館去多了,感覺都是千篇一律的,大家可以沒事在家動動自己的小手了,做些簡單好吃的電飯鍋煲飯。畢竟自己在家做起來乾淨衛生,吃起來放心,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四種電飯鍋煲飯。1、紅燒肉電飯煲飯紅燒肉煲飯汁香味美,裡面的肉肥而不膩。為什麼推薦這個?
  • 來到廣東,沒人能抵擋得住一煲煲仔飯的誘惑,尤其是經典的腊味飯
    這時他家的貓剛好叼著一根臘腸回來,於是他把那根臘腸搶了過來放到飯裡面一起焗熟,沒想到的是這鍋飯居然香氣撲鼻,因此這種做法就一直流傳到今天了。 >「煲仔」,其實就是粵語裡的「砂鍋」。
  • 瓦煲飯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連鍋巴都不想放過!
    瓦煲飯在兩廣的名頭可是響噹噹,它是兩廣的傳統美食。瓦煲飯也叫煲仔飯,它源於廣東廣州地區,屬於粵菜系,在廣東地區,人們以砂鍋作為器皿煮米飯,而廣東話裡「砂鍋」一般叫「煲仔」,所以用砂鍋煮的飯在廣州都叫「煲仔飯」。
  • 黯然銷魂飯究竟哪兒銷魂了?香港地處處效仿,它的原型從何而來?
    香港追本溯源現在香港不少茶餐廳、高級酒家、酒店都有以「黯然銷魂飯」命名的碟頭飯(蓋澆飯),究竟是從何處來?黯然銷魂飯,其實就是廣式叉燒飯,用雞蛋、叉燒肉、青江菜做成,青江菜,在四川方言中又叫「瓢兒白」。
  • 對廣東人來說,好吃到令人落淚的黯然銷魂飯不過就是一碗煲仔飯!
    「廣東人不吃福建人!不過我們吃煲仔.....飯!吃老婆....餅!」每次被問到「廣東人是不是什麼都吃」的時候,都只能「幽默」地搬出這些梗。但無論是煲仔飯還是老婆餅,這些名字雖然聽起來駭人驚聞的食物,在廣東人眼裡,卻是一些牽絆著思鄉魂的嶺南美食。
  • 炳勝公館的黃鱔煲飯
    炳勝公館吃了幾個菜,送流水帳一篇。湯是羊肚菌花膠鴿子,所以上圖的白骨,是鴿子的。料足的,一煲盛出人均四碗滿滿花膠。湯好的,清甜,不過分濃鬱,花膠火候也剛好,不會太爛,還保留適口的咀嚼感。蝸牛在旁邊看了心急:「羊肚菌你沒拍出來!」
  • 中央部委食堂吃什麼 真正的機關飯長啥樣?
    這就是中央部委的內部食堂,怎麼樣,心動了吧?  春節剛過,國家廣電總局等十餘家中央部委禮堂食堂對居民開放的消息就被各大媒體瘋狂轉載。一條新聞之所以引起人們關注,是因為部委長期以來給人們的感覺是高高在上、嚴肅、有點神秘的,如今他打開大門歡迎居民去自家食堂吃飯,讓人們都覺得很新鮮。大家都很好奇,這外界盛傳的機關飯到底有什麼特別的?
  • 南寧:一個開了33年的瓦煲飯小店伴著食客長大(圖)
    當時在南棉菜市開店的人不多,南棉廠的不少職工和家屬,喜歡去陸景雲的店裡吃瓦煲飯、喝糖水。一些職工的孩子放學以後會來她的店裡吃飯,等到父母下班了再來把飯錢補上,有時候工人沒有到發工資的時間,就先吃飯,等發工資了再給。因為廠區裡人多,加上手藝好,陸景雲生意日漸紅火。
  • 政協頭條丨壽光:「兩頓飯」讓農村老人幸福滿滿!
    12月7日,在壽光市臺頭鎮南兵村「幸福餐廳」窗口,該市政協主席武治強與前來就餐的老人們親切交談,仔細詢問吃得好不好、飯菜做得香不香。他走進「幸福餐廳」,認真查看就餐環境、飲食搭配,詳細了解資金來源、服務配置、就餐費用等情況,並就探索新型優質服務模式、破解養老難題與相關負責人進行了交流探討。
  • 香港這幾家煲仔飯實在太太太好吃了!
    今天帶你親探四家香港人氣煲仔飯,品嘗暖胃暖手又暖心的地道好味~永合成最能吃出幸福味道的當然首選腊味飯!而永合成的腊味飯,堪稱極品!滿滿的香港人文情懷的味道,這也許就是老店的傳承給與我們最寶貴的東西,記憶中美好的事物,一直都在這裡。
  • 輕鬆做出有飯焦的「煲仔飯」,就這麼簡單
    絕大多數鍾情煲仔飯的人,都是摯愛那一鍋要最後才吃的「飯焦」(其他地方應該叫鍋巴),金黃帶點黑色,焦脆可口還帶點甘香,飯焦的另一半還殘留著飯面一直往下流的肉汁和豉油香。一塊飯焦送進嘴巴,脆脆的聲音還有焦香的味道的不僅是味蕾與聽覺的享受,更是對煲仔飯的至高讚賞。煲仔飯,靈魂就是飯焦,沒有飯焦的煲仔飯是不完整的煲仔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