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學校門口,有南方人開的小飯館,其中就有煲仔飯賣。那是平生第一次吃到煲仔飯,別的記憶已經模糊,只有那塊鍋巴的香味,至今還讓我記憶深刻。
按照慣例,這裡依舊來一張成品圖。檢驗煲仔飯做好的標準,就是在煲仔底,會有一層金黃酥脆的鍋巴形成,這層鍋巴則完全是火候把控好的結果,怎麼樣?看著還是很香的吧?做臘腸煲仔飯,想要有鍋巴方法也簡單,做好了香味濃鬱一份吃不夠。下邊,我就和朋友們分享一下,臘腸煲仔飯的做法吧。
製作一份臘腸煲仔飯,需要粳米150克,臘腸100克,雞蛋1個,油白菜一顆,醬油、蠔油、芝麻油、白胡椒粉、食用油適量即可。製作煲仔飯,需要的食材比較簡單好尋,所以煲仔飯也很接地氣。我覺得,粳米要多洗幾次,這樣做出來的煲仔飯,米會是一粒一粒的;洗好的米需要浸泡1小時左右,這樣會讓每一粒米都吸飽水分,煮出的米,粒粒晶瑩,富有彈性。
備好了製作臘腸煲仔飯的食材,也將米泡好,就可以進行製作了。為了防止煮好的米飯粘鍋,可以在煲仔內底刷一層淡淡的食用油,刷好油後將粳米均勻鋪入裡邊,加入高過米約5毫米的水,中火燒開,微火上蓋慢煮。煮米的時候,可以將蒸好的臘腸切片,油白菜剝片焯水備用。
微火煮約10分鐘後,已經能聞到濃鬱的米香,這個時候輕輕打開煲仔蓋,再順著煲仔內壁邊沿,輕輕淋入少許食用油,將切好片的臘腸擺個造型鋪在米上邊,再打入一個雞蛋上蓋繼續燜煮,繼續燜煮的時間約為5分鐘左右。除了對火候的掌控,淋油也是形成鍋巴的關鍵所在。燜煮5分鐘左右後,米香更為濃鬱,揭開煲仔蓋,將焯過水的油白菜,鋪在一邊,微火上蓋繼續燜幾分鐘,如果這個時候側起耳朵聽一聽,會聽見「嗞啦嗞啦」的輕微聲響,就是鍋巴正在形成。
在燜煮的最後這幾分鐘裡,可以帶著愜意去調製一小碗醬汁。這個醬汁我使用了醬油、蠔油、芝麻油、白胡椒粉和適量涼開水,攪拌均勻即可備用。將調好的醬汁,淋在已經燜好的臘腸煲仔飯上,會感到濃鬱的香氣撲面而來,這一刻,我的建議是,請稍微將嘴巴離煲仔遠一點,以防口水掉進去,哈哈……
一份臘腸煲仔飯,色彩好看,香氣濃鬱,有臘腸、有蒸蛋、有菜,有筋彈的米粒,也有金黃酥脆的鍋巴,那種混合起來的口感,簡直讓人著迷。剛端上桌的煲仔飯,還是有一定溫度的,建議大家稍具耐心,慢慢食用,防止被燙到。
時至今日,我依然很喜歡吃煲仔飯,而且能在家裡做出很美味的煲仔飯,臘腸煲仔飯只是其中的一種而已。很多朋友也會在家裡做煲仔飯,可能出現最多的問題,就是做好的煲仔飯,沒有鍋巴。我覺得:其實煲仔飯想要做出鍋巴來,也很簡單:1、第一次煮米的時候,煲仔內底刷油;2;煮米中途,開蓋加配料時,淋油的步驟不要忘記;3、最後燜煮的5分鐘很關鍵,可以聽一聽,有輕微「嗞啦嗞啦」的聲音,就是有鍋巴已經形成。您看完我的製作方法,也學會做這道臘腸煲仔飯了嗎?希望本文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