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廣東要說人人愛吃的美食,那非煲仔飯莫屬了。
一
煲仔飯的由來
煲仔飯是源於廣東廣州地區的特色美食,是以砂鍋作為器皿煮米飯,而廣東稱砂鍋為煲仔,故稱煲仔飯。
二
煲仔飯的歷史典故
煲仔飯歷史悠久,2000多年前《禮記註疏》等書記載,周代八珍中的第一珍、第二珍和煲仔飯做法一樣,只不過改用黃米作原料罷了,可見在當時是很名貴的。按韋巨源的《食譜》上所記,到了唐代叫【御黃王母飯】,是編縷(肉絲)卵脂(蛋)蓋飯面表雜味做的,因而更具風味。
三
煲仔飯的種類
煲仔飯種類主要有腊味煲仔飯、香菇滑雞、豆豉排骨煲仔飯、豬肝、燒鴨、白切雞等,比較經典的還是腊味煲仔飯。
由於其鹹鮮焦的口感,廣受大眾喜愛。
四
煲仔飯的做法
煲仔飯的做法很考驗廚藝,據說有人專門研究幾十年才能做出好吃的煲仔飯。
煲仔飯的米是要求比較嚴格的,通常使用泰國香米,需要提前泡2個小時,瀝乾水分後拌人食用油再放入涮上食用油的砂鍋中,加入沒過大米並高出一指節的水,加蓋,把米飯煲至七成熟時加入配料,再轉用慢火煲熟。
廣式臘腸煲仔飯做法
主料:廣式臘腸、大米
輔料:雞蛋、小油菜、姜、涼開水、香油、生抽、蠔油、白糖
1、把臘腸切片,姜切成絲。
2、把小油菜洗淨,鍋中水燒開,放點鹽,滴幾滴油,放入小油菜燙熟。撈出瀝乾水份。
3、做調味汁:1湯匙蠔油、1湯匙涼開水、2湯匙生抽、0.5湯匙白糖、0.5湯匙香麻油攪拌均勻。
4、在砂鍋底抹一層薄薄的油。
5、把大米洗淨放入鍋中,倒入水,米和水的比例為1:1.5,浸泡一個小時。
6、浸泡好的大米,加入半湯匙色拉油拌勻。
7、用大火煮開後立即轉小火,蓋上蓋燜煮。將米飯煮至8成熟。
8、鍋中水份快幹時,在米飯表面鋪上臘腸和薑絲,再打個雞蛋進去。蓋上蓋子再小火煮五分鐘後關火,不要開蓋,繼續燜15分鐘。
9、燜好的米飯開蓋,加入小油菜,澆上調味汁,拌勻即可食用。
製作小竅門
1、好的煲仔飯,用米十分講究,一般選用泰國香米。大米浸泡之後再煮製,做好的米飯口感更有彈性,顆粒也飽滿漂亮。
2、選用搭配的材料將決定煲仔飯的口味。比如腊味飯,晶瑩剔透的米飯吸取了臘肉的精華後,飽含湯汁的濃鬱鹹香,肥而不膩,溫潤可口,假如採用肥瘦相間的腊味肉,香味會更加濃鬱。
3、做煲仔飯,最好選用淺一點的平口砂鍋。
4、料汁,是煲仔飯的香味魔法師。煲仔飯的調味很簡單,在煲制時不加任何調料,因此料汁的味道非常重要。在食用前直接淋在飯上就可以了。
5、一般來說,腊味煲仔飯都會配一些青菜,西蘭花,芥藍,小青菜等。這些菜都需要提前焯水燙熟,在焯燙的水中放一些油和鹽,除了會給蔬菜增加味道,也會使顏色更鮮亮,記得還要用過一下涼水,否則綠綠的蔬菜就會變黃。
6、喜歡吃煲仔飯底部鍋巴的人,可以在放入臘腸臘肉後,再沿著鍋邊淋入一些油,用小火煲制,這樣就會在做好時,底部形成一層脆香的鍋巴。
7、如果你用的臘肉和臘腸味道已經很鹹,那麼調料汁時,就不要加鹽,並減少2茶匙生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