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詐屍喪偶更可恨的教育模式來了!候鳥式、死屍式,你聽過嗎?

2020-12-13 陪寶寶寫日記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在中國,許多家庭都是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十分和諧,其內在早已經瓦解、腐朽和枯爛。為何這麼說呢?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我國還是存在大量的留守兒童,分居夫妻以及空巢老人,在這些現實的問題的背後也引發了許多網友的討論。其中特別是在兒童問題上,著重突出的就是隨著我國離婚率的增加,「單身媽媽」帶孩子的現象越來越多,導致了孩子長期不和父親生活在一起,這勢必會對孩子的成長環境帶來不好的影響。

追究到底,就是一個非常基礎的家庭的相處和教育出了毛病,而這些毛病常見的被分為以下幾種:

01「詐屍式」的育兒模式

「孩子,爸爸想你了」

「爸你被盜號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一個朋友的父親突然發來一條簡訊,那位朋友竟然懷疑父親被盜號,一般只有在對方問自己借錢時我們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何父親發來對自己的想念卻引來朋友這樣的神回復呢?這源於他們家特殊的「詐屍式」育兒模式,所謂「詐屍式」就是父母從未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只是在偶爾突然發現自己「好像」有個孩子時突然一下的「關心」,這就像你正好好的睡著覺呢,才五點不到就被吵醒一樣讓你錯愕又驚嚇同時還帶點不知名的怒火。

這位朋友的父母就是如此,從小就很少對他的生活上心,在他記事起就再也沒有和父母一起有過所謂的親子時光。所以預料之中的是父母對他漠不關心,預料之外的反而是突然來的思念。

02「喪偶式」的夫妻模式

教育孩子對於父母來說,首當其衝的就是「以身作則」,對於擁有「喪偶式」夫妻觀的父母,孩子的成長環境可以說是糟糕透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所謂喪偶式的夫妻模式就是說,婚後的生活不如婚前的生活,兩個人形同陌路,男方認為自己只要負責掙錢就可以,女方在家中全職主婦,反之亦然。夫妻雙方忙於自己的工作或者其他而沒有注意到彼此的存在,不僅讓這段婚姻搖搖欲墜,也讓孩子深受其害。一想到自己的父母之間連起碼的親密互動都沒有,孩子只會覺得自己的家一點也不溫暖,性格從而孤僻又缺愛。

03「候鳥式」的分居模式

我們都知道,候鳥是一種有遷徙行為的飛鳥,每年在春秋兩個季節往返於繁殖與避寒之地,並且總是沿著固定的路線,這麼一看,似乎便不難理解「候鳥式」的分居模式了。曾經看過一則新聞,「一對夫婦竟然有長達8年的時間未曾見面一直保持著分居的狀態」,不得不說這樣的婚姻比「網戀」還更加的虛幻縹緲。對於這種長時間不見面的父母,孩子肯定會對不在身邊的一方產生距離和牴觸的情緒,同時也會導致父愛或者母愛一方的極度缺失,養成極端或者缺陷的心理性格。

04「死屍式」的父母模式

相比之下,「死屍式」的父母模式可以說簡直是以上內部腐朽的家庭模式中最為常見又最為「致命」的一種類型了。

該狀態下的父母雙方都在孩子的身邊,而且很有可能距離不到1米的地方。舉個例子說,一個小孩在房間學習完後,竟然習慣性地發簡訊問他在客廳的爸爸,「我可以出去看電視嗎?」。是的,這並不是孩子的突發奇想,而是父子之間的慣性溝通方式!你可能會想了,「兩個人呢就隔著一堵牆有必要這麼繞彎子嗎?」。

有必要,因為在孩子的心理,客廳裡的那位更像是會下命令的機器人,或者說廚房裡的那位更像是會炒菜的機器人,而機器人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麼得感情」!這種就在身邊卻不聞不問的,沒有感情的「機器人爸媽」,長此以往,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嚴重的會產生「交流障礙」、「社交恐懼」等心理疾病。

看完以上,你有哪些看法呢?或者說你認為這些奇葩的家庭模式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影響呢?歡迎你的分享。

相關焦點

  • 這樣育兒,比「喪偶式育兒」更過分、更可恨、更扎心的
    跟幾個寶媽聊天,當一個寶媽說他老公每天一下班就是跟朋友去聚會、喝酒,要麼就是去打牌,就算回到家也是抱著手機看,家裡什麼事都不管,孩子的教育更是躲得遠遠的,從不過問!這時另一位寶媽憤恨地,可以說是咬牙切齒地說她老公才是更可恨!平時根本不管孩子,可是每次孩子沒有守規矩、不完成計劃,正按耐住煩躁的性子教育孩子時,她老公突然詐屍似的,跳出來說道:孩子還小呢,別一直逼著孩子了,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
  • 持續性裝死,間歇性詐屍,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怕的是.....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經常有媽媽們抱怨:孩子的爸爸什麼都不管倒是好了,可是持續性裝死,間歇性詐屍,這我怎麼教育孩子?這些年,社會上已經不再是討論當年大火詞彙喪偶式育兒,而是新詞彙——讓人哭笑不得的「詐屍式育兒」……
  • 中年女人的崩潰:躲過喪偶婚姻,躲不過詐屍育兒
    繼喪偶式育兒後,最近又熱傳的一個說法叫「詐屍式育兒」。歸根到底,說的都是家庭教育中失衡且不夠理想的一種狀態。夫妻倆,共同面對生活這場戰鬥,養育孩子健康成長,通力合作才最重要。
  • 比「喪偶式爸爸」更可恨100倍的「詐屍式爸爸」,到底怎麼治?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說「喪偶式爸爸」讓人窒息又崩潰,那「詐屍式爸爸」再次刷新了媽媽們的下限,據說它比「喪偶式爸爸」更可恨100倍!!!詐屍式爸爸: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習慣性缺席,但是又會偶爾出來詐屍,在媽媽教育孩子時橫加幹預
  • 「寧願你死下去也別詐屍」,「詐屍式育兒」,傷了妻子,害了孩子
    男性則在育兒中長時間「潛水」,偶爾出現也如閃電一般,在一聲響雷後消失得無影無蹤,於是網絡上繼「喪偶式育兒」之後出現了「詐屍式育兒」。「詐屍式育兒」橫空出世,刺傷多少寶媽的心,看哭無數女人。「更可恨,在育兒上寶爸還是」死「了吧!
  • 被冠上「喪偶式」育兒帽子的眾爹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被冠上「喪偶式」育兒帽子的眾爹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因為,最近育兒鄙視鏈又有了新底線:詐屍式育兒橫空出世,據說扎了不少中年老母的心。喪偶育兒VS詐屍育兒之前我說娃爹是喪偶式育兒,他不服。我心裡也覺得這個詞安到他身上不太精準,他並沒有完全撒手不管,他還是時不時出來刷一波當爹的存在感。
  • 比喪偶式教育更可怕的是什麼你知道嗎?看完該反思了
    今天我們不說什麼新事件了,來談一下我們的教育方式問題吧,這是我一直所重視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現在學生的學習壓力真的是越來越大了,當然了,學校的素質教育確實也發展的不錯,什麼手工課音樂課之內的也都蠻好的,但是學生的學習上真的到了素質教育的層次了嗎?並沒有吧。
  • 「喪偶式育兒」,僅僅是爸爸們的錯嗎?
    從教育專家到微博大V,從抖音短視頻到微信長文章,關於「隱形爸爸」「喪偶式育兒」的討論儼然已經成為教育的主流話題,說到家庭教育,好像只有討伐爸爸這一種論調,但是爸爸們真的沒救了嗎?●什麼都不管的爸爸,經常被吐槽「光知道工作掙錢,從來不關心家裡」;●幫忙做點小事的爸爸,通常被抱怨「你怎麼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偶爾想表達自己看法的爸爸,接受的差不多都是指責:「你知道些什麼,孩子都是我在管……」從隱藏式爸爸到喪偶式爸爸再到詐屍式爸爸,爸爸們好像是一屆不如一屆......
  • 「喪偶式育兒」,你家中招了嗎?
    &34;,你家中招了嗎?這裡說的&34;不是真的&34;,而是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把重擔只交由一方完全承擔,另一方卻長期缺位,這種不平等的教育方式被稱為&34;。這種現象的普遍情況是,媽媽管家,管孩子,而爸爸卻從不參與。
  • 「喪偶式教育」你中招了嗎?這樣的教育正在迫害孩子和另一半
    喪偶式教育讓孩子無法和家長形成親密的關係,缺失的關愛也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影響。家長應該了解喪偶式教育,並且提前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在自家。什麼是喪偶式教育?喪偶式教育的形成是父母雙方共同造成的,並不能只怪其中一人。大家應儘早改正教育方法,;杜絕喪偶式教育。
  • 「喪偶式」教育
    喪偶式教育:是指父母一方在教育孩子中嚴重缺席,據專家介紹,這將直接對孩子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長期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與健康家庭孩子相比,會表現出自信心不足,意志力薄弱等現象。喪偶式教育有三種情況,一:爸爸不在家,二:在家和不在家沒有什麼區別,在家也不管孩子,只顧做自己的事。三:在家不如不在家,在家不但不管孩子,還會影響孩子。
  • "喪偶式教育"存在你發現了嗎?這種教育正在迫害孩子和另一半
    喪偶式教育讓孩子無法和家長形成親密的關係,缺失的關愛也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影響。家長應該了解喪偶式教育,並且提前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在自家。什麼是喪偶式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主要是指家中只有一方照顧孩子,而另一個人消失在孩子的成長中,導致孩子被迫缺失父母的關愛。這種&34;極大程度的影響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育,對其危害大。
  • 你的寒假輔導班,是解決他媽的焦慮,還是提升孩子的?!詐屍式和喪偶式育兒是偽概念!
    我:報班就不焦慮了嗎?家長:能減輕一下焦慮。我:那你報班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孩子提升,還是為了自己不焦慮。……特徵包括:1、沒事各種瞎指揮,坐等驗收育兒成果2、說風涼話,站著說話不腰疼3、扯後腿,幫不了忙還拖後腿4、強行植入,沒事刷一刷存在感5、自己是親爹,你是後媽這種可怕的「詐屍式育兒」不但與「喪偶式育兒」一樣,會對孩子造成「父愛缺失」的影響。而且,它還容易造成夫妻爭吵,影響家庭和諧。
  • 你知道「喪偶式」婚姻嗎?
    男生緊張的給女生發過去第一條消息「哈嘍,我是xx,聚會上玩遊戲我們一起組隊來著」,女生回復到「哈嘍,原來是你呀....」慢慢的男生開始走進女生的生活,兩個人一起吃飯、一起看電影、一起做女生喜歡的事情。原以為男生和女生結婚以後會更加幸福,但沒想到的是幸福的婚姻變成了「喪偶式婚姻」。「喪偶式婚姻」就是夫妻兩人,其中一方對待家庭非常冷漠,不會承擔家庭義務,對家庭莫不關心。雖然名義上是兩個人,但實際上的婚後生活全靠一個人。在生活中夫妻總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也會因為一些生活瑣事吵架,嚴重的還會動手。
  • 機智的父母,在孕期,就開始預防「喪偶式」育兒
    「上門拜訪的時候,準家翁對待其妻子的模式,大概就是婚後丈夫對待你的模式。」這句話在心理學上是有據可依的:男孩子最初從父親身上學會如何成為一個丈夫,學會如何對待妻子。當然這並非絕對,其中影響因素還有很多。但在另一件事情上,則幾乎是絕對:自己育後會否遭遇「喪偶式育兒」。
  • 喪偶式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大忌,父親們,你的孩子需要你
    而教育更突出開發和引導。家庭教育是女人的事兒:錯了,真正的家庭教育源自父親的教育實際上佔比應當更大。家庭教育忌諱「單親式」、「喪偶式」教育結合上述的三點,很多男人覺得養家是最重要的,畢竟家庭的主要開銷主要是靠男人的收入來支撐。
  • 你的家庭是否也在承受喪偶式育兒?
    本來就不常在家的老公,回來也不再往孩子旁邊湊,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他游離般的存在,自此開始了他們家的喪偶式育兒。這是他們家的喪偶式育兒。3、大男子主義式育兒我的爸爸在我有記憶以來的童年教育上,一直是命令式、強迫式、否定式和大男子主義式教育。在他不委婉、不溫柔、不鼓勵的語氣中長大的我,性格有點畏縮,做事不果斷,遇人遇事總有一種自卑感。我不能否定他在我的成長教育上的缺席,但也不能承認他在這個過程中起到的正向激勵作用。
  • 比喪偶式育兒更讓人怕的是「詐屍式育兒」,這些你中招了嗎?
    近兩年大家討論的最多、最頻繁的詞彙是:喪偶式育兒。指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共同參與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大前提,喪偶式育兒便是直接指出了當下社會上許多家庭存在的一個共同現象:孩子教育過程中父親的缺席。 同時由此延伸出另一個詞彙,詐屍式育兒。具體是指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經常缺位,卻又偶爾在某些看不慣的事情上指責孩子和媽媽。
  • 中國式婚姻現「新暗傷」,比喪偶式育兒更讓人頭疼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還記得結婚時的宣誓詞嗎?代代相傳下去,就逐漸衍生了「喪偶式育兒」教育。婚姻生活原本需要夫妻倆共同的經營,孩子的養育更需要父母都負起責任,如果一方缺失,必然會導致另一方不堪重負。有人說,母親就是天生就該去照顧孩子,24小時待崗,全年無休,隨叫隨到,而父親就是一個擺設,只要提供一顆精子,從此就能高枕無憂,對孩子不管不顧。雖說上面這句話有些誇張,可實際生活中,深陷喪偶式育兒的媽媽們每天過得日子,未必好得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