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讀經典——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2020-12-16 騰訊網

1929年4月1日,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出生,捷克-法國小說家。

米蘭·昆德拉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1975年流亡法國,獲得法國國籍。2019年11月,米蘭·昆德拉重新獲得捷克共和國政府的公民身份。

2011年,米蘭·昆德拉入選七星文庫(被譽為法國的諾貝爾文學獎)。

簡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作家米蘭·昆德拉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84年。1988年,美國導演菲利浦·考夫曼將其改編成電影《布拉格之戀》。

該小說描寫了託馬斯與特麗莎、薩麗娜之間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三角性愛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說,小說從「永恆輪迴」的討論開始,把讀者帶入了對一系列問題的思考中,比如輕與重、靈與肉。

5分鐘速讀

相關焦點

  • 米蘭·昆德拉十句經典語錄,句句耐人尋味,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昆德拉的父親是一位鋼琴家,昆德拉小時候基本都是在父親的書房裡面度過的,父親給學生上課,在書房中彈鋼琴,他耳濡目染這一切,並開始讀父親的書,這都對他今後走向文學之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昆德拉在童年和少年時期就飽讀群書,他閱讀了大量的文學名著以及文學作品,這些優質的精神食糧都被他廣泛吸收。
  • 佳句欣賞|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05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06壓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 翻譯家高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譯名並不恰當
    日前,他應邀來到寧波市圖書館「天一講堂」作題為《孤獨深處的文學之光———漫談東歐文學》的講座,並接受記者專訪。  昆德拉  世界文壇不可忽略的作家  對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文學青年來說,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兩個人,一個是南美的馬爾克斯,另一個是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被稱為流亡者的米蘭·昆德拉。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Es muss sein!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米蘭·昆德拉的作品,該小說通過描寫託馬斯與特蕾莎、薩比娜之間的感情生活,把我們帶入了對一系列問題的思考中,比如輕與重、靈與肉 、愛與恨以及生與死等的哲學問題。託馬斯生命中有兩個最重要的女人。第一個女人是特蕾莎,她是託馬斯生命中的「重」。她讓託馬斯違背了自己的原則,再次讓他走進婚姻的圍城。第二個女人是薩比娜,她比託馬斯還要「輕」! 薩比娜也有許多情人,對她來說,每個情人都不過是過客,當然也包括託馬斯。 薩比娜,有自己的工作畫室,獨立自主,不依賴,不抱怨。
  • 稱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內容提示:電影《布拉格之春》就是以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與中國
    時間:2011年3月19日  地點:廣東科學館  主講人:深圳大學副校長 李鳳亮  一、錯位的人生——米蘭·昆德拉  在90年代末,在中國讀書界有一場「昆德拉、哈維爾之爭」。余杰當時寫《我們選擇什麼?我們承擔什麼?》,認為哈維爾比昆德拉更有承擔意識,更有犧牲精神,更沒有犬儒主義,換句話講昆德拉是一個逃避的犬儒主義者。這就掀起了一場公案,許多著名的文化界人士都參加了這個討論。
  • 重慶小升初語文名著經典語錄積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重慶小升初語文名著經典語錄積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16.從現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裡。我心中已經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心身後的種種是非與議論。我已無暇顧及過去,我要向前走.
  • 5本書,走進文學大家米蘭·昆德拉的世界
    【精讀君曰】米蘭·昆德拉,捷克裔小說家。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獲得巨大成功。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獎,並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代表作品有《小說的藝術》、《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不朽》、《身份》等。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作文經典語句
    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就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實存在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她是一個被人放在塗了樹脂的籃子裡順水漂來的孩子。從現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裡。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但絕不是真的愚昧,也就是說,你可以假裝糊塗的面對生活,但是不能真的庸俗愚昧的去度過人生。百年來,中國的哲學家們逐漸成了西方哲學的奴僕和「名牌產品」並不高明的仿造者,至今還在受著西方傳統的束縛之苦。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既不能把它與我們以前的生活相比較,也無法使其完美之後再來復活。那麼我們將如何選擇生命的過程呢?沉重還是輕鬆?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慘?而輕鬆便真的輝煌嗎?輕與重的對立最為神秘,也是模稜兩難。沒有比較的基點,因此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檢驗何種選擇會更好些。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為了他人的目光活著
    米蘭·昆德拉的書充滿了機智,幽默,深奧的語言,還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也是如此。這本小說描繪了託馬斯和特裡薩和莎莉娜之間的情感生活。不過,這不是一男二女那種俗氣的三角戀愛故事,而是一部哲學小說。「託馬斯」她在舞池裡對他說,"你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我的錯。因為我的錯誤,你的句號打在這裡,低得不可能再低了」「低?「如果我們留在蘇黎世,你還會是個外科醫生,」「如果我們留在蘇黎世,你還會是個攝影師。」那是個愚蠢的比較,」特麗莎說,「你的工作在你看來就是意昧一切;我不關心我做什麼,也不關心我能做什麼。「我失去的只是一樣東西,而你失去了一切。」
  • 試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Friday- 置頂【英語共讀】▲點擊秒搶,享受訂閱Yasi800詞彙量讀原著 立減100元Bill: Hi, Lisa, how ——節選自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重點掌握:survive [sɚ'vaɪv] v.生存compare [kəm'pɛr] v.比較previous ['privɪəs] a.以前的;早先的thankful ['θæŋkfl] a.心存感激的90後美女學霸,當過安娜蘇的翻譯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除了布拉格之戀,還剩下什麼?
    不知道怎麼,語文老師跟我們談起了壓力是好是壞的問題,她就說起了輕鬆未必是什麼好事,有一本書就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應該是韓少功譯本),後來看到的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許鈞譯本),譯者不同,後者更容易讀到。
  •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高中作文升格指導與實例訓練)
    【升格】生命不能承受之輕①有人說:人生是自己擁有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會好好利用,這實在可惜。人生就像是一年四季,稍縱即逝。但花謝了可以再開,青春過去了還會再來嗎?人生上路的時候,一定要準備好行囊。因為人生之路都是直播,沒有彩排。②物質的東西是必備的。
  • 小鞋子|天堂孩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現實主義鏡頭下的美麗人生
    很多時候,生命甚至不能承受一雙鞋子的重量。《美麗人生》講述的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一舉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大獎。在同年同獎項的角逐中,另一部與孩子有關的電影,講述的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它就是《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
  • 米蘭·昆德拉:「復調」藝術需要講究「對位法」
    米蘭·昆德拉 小說家,1929年4月1日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代表作長篇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生活在別處》《告別圓舞曲》《笑忘錄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節選】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If eternal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愛情裡不可享受之重
    ,大家或許更熟悉原著的名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布拉格之戀》中,導演的拍攝手法也十分直白,對「欲」的展現信手拈來,毫不遮掩。飾演女主特蕾莎的是文藝女皇朱麗葉·比諾什,電影史上為數不多的歐洲三大電影節影后大滿貫得主。
  • 不能承受生命之輕,憤怒的布拉格;吸菸的姑娘、扔石頭的老人
    不能承受生命之輕,憤怒的布拉格;吸菸的姑娘、扔石頭的老人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開始了一次波及全國的政治民主化運動,改革自1月5日開始,直到8月20日才結束,史稱「布拉格之春」。
  • 歐洲文學地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布拉格
    布拉格,這座位於歐陸中心的城市,歷史和遺產之豐富自不必提。它一度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在15世紀到17世紀,它是宗教變革的核心地帶。二十世紀下半葉,它又成為了冷戰雙方的頡頏之地。雖然布拉格被歷史的偶然性塗抹成它幾乎無所適從的樣子,但它同時也幾乎是全球最具文學性的城市之一。布拉格城市的文學歷史起源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