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為了他人的目光活著

2020-12-14 經緯傳

米蘭·昆德拉的書充滿了機智,幽默,深奧的語言,還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也是如此。

這本小說描繪了託馬斯和特裡薩和莎莉娜之間的情感生活。不過,這不是一男二女那種俗氣的三角戀愛故事,而是一部哲學小說。這部小說以「永恆輪迴」的論述為開端,引導讀者思考諸如輕與重、靈與肉等一系列問題。這本小說是昆德拉的暢銷書,也是他的成名作。發表前,他只有微名,發表後,他開始聲名大噪。

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託馬斯和特裡薩在小鎮上的酒店裡跳舞時的一段對話,這段對話是關於「事業」的,也是整本書的「書核」。

「託馬斯」她在舞池裡對他說,"你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我的錯。因為我的錯誤,你的句號打在這裡,低得不可能再低了」「低?「如果我們留在蘇黎世,你還會是個外科醫生,」「如果我們留在蘇黎世,你還會是個攝影師。」那是個愚蠢的比較,」特麗莎說,「你的工作在你看來就是意昧一切;我不關心我做什麼,也不關心我能做什麼。「我失去的只是一樣東西,而你失去了一切。」「你沒有注意到我在這很開心嗎?託瑪斯說:「麗莎?手術是你的職業,」她說。尋找職業是件愚蠢的事,特麗莎,我沒有職業。誰都沒有。承認自己是自由的,不受一切事業的束縛,才是最大的解脫,」他直截了當地說,毫不懷疑。

這個段落值得一看。特別是託馬斯最後的幾句話,驚世駭俗。

也許是因為書中有很多類似的文字,所以這段文字似乎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託馬斯最後的這段話,在我看來,不僅僅是整部小說的「核心」,同時也表達了作家昆德拉對世俗事業的思考。

借著託馬斯的口吻,昆德拉不但否定了人們對事業的追求,也徹底否定了所謂世俗事業的存在。「媚俗」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了昆德拉的作品中,他把「媚俗」定義為:「凝視鏡子以美化謊言,被鏡子中的自己的形象所感動,快樂地流淚。」媚俗在他眼裡是「藝術的頭號敵人」。另一個人的眼睛好像是一面鏡子——當然是一面哈哈鏡,而「媚俗」就是在這面鏡子前搔首弄姿,扭曲動作,欣賞著鏡子中的自己,並把它當成真實的自己。

在痛恨人類的媚俗的同時,也清醒地指出,「媚俗」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生存狀態,與人類社會固有的血脈相通,是不可根治的。媚俗首先是因為俗人世代已不再重要,而有了可媚的價值。誰活在社會裡就必然媚俗,在這個意義上說,人人都是媚俗者。

其關鍵不是「俗」,而是「媚」,它不是源於大眾文化,而是源於「精英文化」中個體的缺失。人類對事業的追求,是典型的人類媚俗。每個人都在為別人的眼光而奮鬥,渴望名利,渴望聲望,渴望成為大眾心中的明星,渴望被人談論,被人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渴望被人羨慕,渴望被人尊敬,渴望被人崇拜。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通常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投入到一個特定的目標中,並且儘可能地獲得成功。

追求名望就是追尋謊言,就是捨棄生命的真諦去換取虛偽的東西。

託馬斯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原本是一位傑出的外科醫生,他從事外科工作。能為像特麗莎這樣偶然闖進他生活的女人,她放棄了事業,落到了社會底層。託馬斯在作出這種選擇時,沒有更多的權衡和考慮,他覺得自己「有必要」,就這麼做了。這時,託馬斯堅定地服從了他自己生活的真正需要,從不為這種選擇而後悔。

託馬斯不追求事業,只追求真實的生活。追尋生命的本來面目需要極大的勇氣,意味著對媚俗的反抗,意味著拒絕,意味著抗議,因此也便意味著放棄那些被世俗視為最寶貴的東西——這需要非凡的勇氣。作為勇者,他無愧。

在社會中,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是人,特別是男人,活著就應該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說到原因:人生只有一次,這唯一的一次是要珍惜生命,而珍惜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某種事業中,否則就是白活。米蘭昆德拉認為,活著,就應該活在真實的世界裡,應該忠實於自己的感受,而不應該愚蠢地把唯一的生命投入到所謂的事業中去,不應該讓生命被任何事情所束縛。就是: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這唯一的一次生命,最好的珍惜方法就是順應生命本身的需要,其實生命並沒有被任何外部事物所束縛。

相關焦點

  • 稱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名著,名作家的名著,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好傢夥,這本書的名字起的拗口,就算拿起來念很多人都念不下來,但是用這本書做藍本的第一步電影就好了,就叫《布拉格之春》,你看這一聽就知道,是1968年蘇軍野蠻的侵略捷克這件事情。
  • 佳句欣賞|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04人一旦迷醉於自身的軟弱之中,便會一味軟弱下去,會在眾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05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Es muss sein!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米蘭·昆德拉的作品,該小說通過描寫託馬斯與特蕾莎、薩比娜之間的感情生活,把我們帶入了對一系列問題的思考中,比如輕與重、靈與肉 、愛與恨以及生與死等的哲學問題。直到遇到了託馬斯,讓她感受到生命帶給她的奧妙。而對託馬斯而言,她「是一個被人放在塗了樹脂的籃子裡順水漂來的孩子。河水洶湧,怎麼就能把這個放著孩子的籃子往水裡放,任它漂呢!」於是,他收留了她,並娶了她。他們對愛的理解是不同的,託馬斯可以把愛和性分離。他愛她,但還是擁有很多情人。而特蕾莎,身體和靈魂都只屬於他。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既不能把它與我們以前的生活相比較,也無法使其完美之後再來復活。那麼我們將如何選擇生命的過程呢?沉重還是輕鬆?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慘?而輕鬆便真的輝煌嗎?輕與重的對立最為神秘,也是模稜兩難。沒有比較的基點,因此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檢驗何種選擇會更好些。
  • 承受著不該承受的句子和說說 那些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只要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總是要背負著一些東西前行的,那些無法放下的包袱和不該承受的的痛苦總是讓我們疲憊不堪。   我們都在時光流逝裡承受著不該承受的功過是非,痛心於不屬於自己的喜怒哀懼,淹沒於所謂人情冷暖之中。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節選】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If eternal
  • 翻譯家高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譯名並不恰當
    尤其是昆德拉,他的作品在中國的銷售可以說是個奇蹟,據說所有昆德拉的作品在中國的銷量,加起來有上千萬冊,僅韓少功最初翻譯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後譯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一部就高達數百萬冊。中國文學思想界言必稱昆德拉。後來,昆德拉的所有作品幾乎都被翻譯到中國來了,「昆德拉熱」持續的時間非常長。  曾經創作過《米蘭·昆德拉傳》的高興對於昆德拉,無疑是最熟悉的。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除了布拉格之戀,還剩下什麼?
    不知道怎麼,語文老師跟我們談起了壓力是好是壞的問題,她就說起了輕鬆未必是什麼好事,有一本書就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應該是韓少功譯本),後來看到的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許鈞譯本),譯者不同,後者更容易讀到。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作文經典語句
    史書上所談及的是一樁不會重複的往事,血腥的歲月於是化成了文字、理論和研討,變得比一片鴻毛還輕,不在讓人懼怕。橘黃色的落日給一切帶上一絲懷舊的溫情,哪怕是斷頭臺。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都預先被諒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的許可了。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就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實存在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
  • 重慶小升初語文名著經典語錄積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重慶小升初語文名著經典語錄積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16.從現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裡。我心中已經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心身後的種種是非與議論。我已無暇顧及過去,我要向前走.
  •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高中作文升格指導與實例訓練)
    【升格】生命不能承受之輕①有人說:人生是自己擁有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會好好利用,這實在可惜。人生就像是一年四季,稍縱即逝。但花謝了可以再開,青春過去了還會再來嗎?人生上路的時候,一定要準備好行囊。因為人生之路都是直播,沒有彩排。②物質的東西是必備的。
  • 米蘭·昆德拉十句經典語錄,句句耐人尋味,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昆德拉的父親是一位鋼琴家,昆德拉小時候基本都是在父親的書房裡面度過的,父親給學生上課,在書房中彈鋼琴,他耳濡目染這一切,並開始讀父親的書,這都對他今後走向文學之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昆德拉在童年和少年時期就飽讀群書,他閱讀了大量的文學名著以及文學作品,這些優質的精神食糧都被他廣泛吸收。
  • 5分鐘讀經典——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簡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作家米蘭·昆德拉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84年。1988年,美國導演菲利浦·考夫曼將其改編成電影《布拉格之戀》。但它不是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三角性愛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說,小說從「永恆輪迴」的討論開始,把讀者帶入了對一系列問題的思考中,比如輕與重、靈與肉。
  • 小鞋子|天堂孩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現實主義鏡頭下的美麗人生
    很多時候,生命甚至不能承受一雙鞋子的重量。《美麗人生》講述的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一舉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大獎。在同年同獎項的角逐中,另一部與孩子有關的電影,講述的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它就是《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
  • 餘華《活著》:人為什麼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
    往往都是禍不單行,真正的悲劇才剛開始。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有慶給縣長媳婦獻血被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因難產大出血死在手術臺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苦根發燒,由於吃多了豆子被撐死,從此生命裡唯一與他有血親的人也分開……一個孤苦的福貴,一頭老黃牛是最後的陪伴。
  •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致杭州女子失蹤案
    文 | 綠水啊綠水周一美文 |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致杭州女子失蹤案7月5日,杭州的來女士凌晨在家中無故失蹤。連日來,警方警察也將來女士所在小區,天台、景觀河、下水道、化糞池等地方通通查了個邊,還有小區住戶家中冰箱,床底下,均未發現屍體。
  • 歐洲文學地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布拉格
    為了回應和德語/奧地利的矛盾,斯拉夫主義幾乎成為每個作家的信仰,作家群體在布拉格組成了愛國軍團。鮑日娜·聶姆佐娃(Bozena Nemcova)與布拉格接觸不多,她的作品很溫情,作品《外祖母》回顧了農村生活經驗,刻畫了樂觀的捷克人形象。1848年,奧地利的專制將曾經的夢想都粉碎了,新聞事業也沒落了。
  • 「疫」亂美國: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中新網6月22日電 題:「疫」亂美國: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作者:李弘宇 何路曼「不幸的是,美國所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部分人因為某些原因,存在反科學的傾向……他們不相信科學,不相信權威。」對於美國長期位列全球疫情最嚴重地區的原因,美國頂級傳染病學家安東尼·福奇指出,該國存在「反科學偏見」現象。
  • 致彼得潘綜合症患者:成年人的百無聊賴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四季輪迴更替,自然之道。多麼有愛心的人也不會是你愛的永動機。沒有誰能夠拯救誰,更別想依靠。人只能自己長大,這個誰也無法替代!所以任何人最終只能通過自我實現救贖。不過不要把這種巨嬰症等同於天真,赤子之心,這有著天壤之別。最主要的區別就是一個心靈西遊過,一個沒有。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愛情裡不可享受之重
    ,大家或許更熟悉原著的名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比諾什不屬於第一眼就讓人驚豔的歐洲美女,甚至可以說對比歐洲那些美到骨子裡的女明星,比諾什的長相太過於平淡了。但正是這種「平淡」的美,讓她演繹的角色充滿了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