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林市場有4個免費修鞋點

2020-12-17 洛陽網

最近,關林市場一帶出現了4個便民修鞋點,每天為走進關林市場的消費者和附近的群眾義務修鞋,分文不取。

今年,關林商貿城工商所開展多項活動引導商戶誠信經營,並提出了一些體現誠信經營的具體設想,得到一些商戶和商家的積極響應。該市場較大的商戶「根深鞋業」率先推出了義務修鞋服務,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義務修鞋隊為許多消費者和附近居民解決了「行路難」的問題,受到遠道消費者和居民的好評。

昨天,該商戶正式向社會承諾,每年將拿出6萬元長期開展這項服務,聘請8個下崗職工組成4個「根深鞋業」服務小組,每天在市場和周邊群眾居住區為大家提供免費修鞋服務。

特別提醒:無論您在哪兒買的鞋,到此都可享受免費修理服務。

(居彬 光輝 瑞明)

返回洛陽網首頁>>

相關焦點

  • 關林市場要搬遷?洛陽10個市場將疏解外遷
    說起關林市場洛陽人似乎有種特別的情愫那兒的東西多還便宜在童年美好記憶中關林是全家老小的購物天堂最近,有網友在後臺留言關林市場是不是要搬遷了?>打造新的商品市場集聚區建設豫西北批發交易中心其中,最讓人關心的當然就是關林市場的改造提升疏散問題!
  • 免費傳手藝還管飯 修鞋老闆:好日子大家分享
    修鞋老闆打出招牌,免費傳授皮具護理的技能,還管飯。此外,凡是小孩子修鞋,從不收費。這背後有著怎樣溫暖的故事? 免費傳授皮具護理手藝還管飯 在西安市東門外東方星苑C座東邊的小巷子裡,有一家羲彤皮具護理店,走進門,鞋架上擺滿鞋,架子上掛著皮衣。最顯眼的是一張「敬告」海報,「轉過身,伸出手,拉一把徘徊在小康門外的貧困者!
  • 修拉鎖、修鞋 鄭州這些消失老行業現在咋樣了?
    「我兩年前在商場買了一件兩千多的羽絨服,最近拉鏈頭壞了,也不知道現在哪裡有得修?」家住鄭州的周女士感嘆到,記得小時候,縫縫補補的小攤並不難找,可如今商場扎堆、寫字樓林立,想找個縫縫補補的地兒倒不是件容易的事了。隨著社會日益發展,一些老行當逐漸從我們視線中消失。
  • 關林電商產業園引領流通轉型
    從中國·關林電子商務產業園身上能看到中國流通行業發展的歷史。從原始的集市,到現代批發市場,再到如今的電商華麗轉型,洛陽這個九朝古都裡,蘊藏著流通行業從古至今發展的脈絡和痕跡。如今,關林電商園希望在這條歷史的長河中點綴上更絢麗的色彩。
  • 磨刀、修鞋、配鑰匙、換拉鏈……
    服務項目定時定點方便居民 街道/供圖11月17日,中關村街道東南小區「果蔬易購便利店」便民維修點免費磨刀志願服務活動吸引了不少有需求的居民前來。經過中關村街道多方協調,解決磨刀、修鞋、換拉鏈這些生活中的小問題有了固定的去處,居民無需再走街串巷四處尋找。攤點設置:「四統一」標準規範管理修鎖、配鑰匙、修自行車、換拉鏈……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便民服務,在居民生活中卻必不可少。
  • 修鞋老人孫靖:默默捐款十幾載 只為還一筆「人情債」
    今年68歲的孫靖,4年前來到西安開了一家修鞋店。修鞋掙的是辛苦錢,老人除去基本的生活開銷外,既不花錢也不攢錢,而是全都捐了出去,只是為還一筆「人情債」。 孫靖開的這家修鞋店,在西安東門外的一個小巷子裡,在老人放修鞋釘子的抽屜裡,有大大小小10多張捐款收據、證書,其中日期最近的一張,是老人10月24號向西安市慈善會捐款1萬元。
  • 溫小光: 幫母親修鞋賺學費
    溫小光: 幫母親修鞋賺學費 ——溫小光畢業學校:雙城市鐵路中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他正在聚精會神地幫著以修鞋為生的媽媽銼鞋底。談到自己艱難求學的經歷,這個高個子男孩有些羞澀。他說,他的父母都是農民,三年前哥哥考上蘭州交通大學,在高興之餘,全家人都沉默了,哥哥每年幾千元的學費對於他們每年只有兩三千元收入的家庭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母親做出了驚人之舉,把家裡的房子賣了8000元錢,給哥哥交了第一年的學費。
  • 花700多買鑽石鞋,19天掉4次鑽,男子:不是修鞋就是在修鞋路上
    花700多買鑽石鞋,19天掉4次鑽,男子:不是修鞋就是在修鞋路上鑽石對於女性朋友來說幾乎沒有任何的抵抗力,只要是喜歡的鑽石首飾或者是其他的配飾,都會想辦法購買,當然了這也是建立在自己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的。
  • 用錐子榔頭修鞋的範師傅
    在小區內買房後,擺攤在大門過道間修鞋。每天清晨,我在陽臺上就能看到他風雨無阻地從家裡推出三輪車,裝上修鞋工具、材料等趕在居民上班前出攤。他老伴在一旁幫忙。他的手藝純熟,修鞋質量好,周邊小區居民都喜歡找他修鞋。他從早忙到晚,中午飯菜都要老伴送來。他有一個兒子,從揚州中學高中畢業後入了伍,在部隊上了軍校、讀了研究生,現在在國外深造。
  • 修鞋、修表、配鑰匙……北京居民離不了的小修攤,該如何升級?
    修鞋、改衣服、修表、配鑰匙、修自行車……城市裡的各類小修攤,方便和服務著萬千居民。近日,天津市楊柳青鎮首批26個便民修車修鞋鋪投入使用,全部免費提供給經營者,引發關注。其實,近年來北京也在加速便民網點和便民服務綜合體等的建設工作,推進便民服務精細化發展,其中就包含引導和扶持維修等業態。便民小修攤現狀如何、怎樣更好發展呢?
  • 大學生修鞋生意清淡,農村大叔生意興隆,生意好後才知大叔在幫他
    終於他決定到街頭擺一個修鞋攤,之所以選擇修鞋,是因為他在大學時候,經常參加公益活動,學了一些修鞋技術。高山月在嫉妒和沮喪中度過了修鞋生涯的第一天,第二天依然如此,第三天終於有個男的坐在他的攤前,鞋裡的臭氣燻得他眼冒金花。高山月硬著頭皮給他張開口子的鞋縫上了,不料男人接過鞋,眼睛一瞪說:「你這也叫修鞋?你到底會不會修鞋?」
  • 修鞋師傅趙斌——穿著三件厚棉襖出攤兒
    本報記者 李聖哲 攝影報導昨天清晨7點半,趙斌像往常一樣在市區光榮路街頭擺起修鞋攤兒(上圖)。綠色的軍大衣、破舊的厚氈帽、露手指頭的線手套,這是68歲的修鞋師傅趙斌冬天出攤兒的必備「三件套」。這些天實在是太冷了,昨天出門前他在軍大衣裡又裹了兩層厚棉襖,一次性口罩裡又戴了一層加厚防寒口罩。
  • 身高1米3 衢州小夥深圳街頭修鞋卻受尊重
    2009年年初,一位在浙江義烏做生意的朋友開了輛豪車回家,並在閒談中告訴汪蘇明他3個月能掙40萬。這深深地刺激了汪蘇明,"我當時就想自己在家幹一輩子都沒法賺那麼多,我一定要去外面闖闖。"說走就走,彼時25歲的汪蘇明選中了同樣年輕的深圳,他覺得充滿活力的深圳能讓自己這樣的人施展拳腳。汪母和汪父都很不理解汪蘇明的選擇,也試圖阻止,但汪蘇明很堅持。
  • 異鄉奮鬥十年 殘疾「修鞋哥」回成都開皮鞋店創業助殘
    兒時右腿殘疾 少年學習修鞋手藝曾廣輝幼時因患小兒麻痺症造成右腿殘疾,行動不便。小學5年級他便輟學跟父母在樂山井研老家務農。「小時候經常被人笑話,還有人學我走路,說一個瘸子能做什麼。」曾廣輝說,那時的自己非常自卑,常常和母親一起偷偷掉眼淚。15歲時,母親覺得應該讓孩子學個手藝。
  • 戴大伯隔鐵欄修鞋20年 顧客修鞋像探監 成蟻族生活青春回憶
    20年顧客一批又一批,修鞋像探監的場景,成杭州城西文教區大學生、打工者蟻族生活青春回憶。 周建仕攝 原創圖文 禁止轉載,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圖釋世界》現在的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蒼老。他1997年,是小女兒剛出生的那一年。對於戴大伯特別印象深刻,因為當時還30出頭的戴大叔夫妻就是這一年,第一次從浙江仙居來到杭州,擺了這個小修鞋鋪,一擺就是20年。
  • 身高1米的他,修鞋供養女上大學,是世上最偉岸的父親!
    身高1米的他,修鞋供養女上大學,是世上最偉岸的父親! 他省吃儉用,靠修鞋把女孩養大。 如今女孩上了大學,準備讀研。 他在街頭擺攤繼續賺學費。
  • 靠修鞋月入2萬,鄭州90後小夥畢業後成修鞋匠,客源來自全國各地
    【90後小夥靠修鞋月入2萬】「在一個牆角上有個鞋攤兒,一位老頭坐在『馬扎兒』上,在為過往的行人和左右住戶們修補鞋子。」這是著名散文《修鞋匠》裡對於修鞋匠質樸的描述,大多數人對於修鞋匠的印象,也都是如此,而鄭州有一個大學畢業生,卻把成為修鞋匠當做了夢想。
  • 小時人物|古橋擺攤修鞋48年!沒想到,紹興這位橋婆婆這麼有故事
    當時,有不少人看中了這個風水寶地。為此,每天凌晨3點,俞珠囡就和妹妹俞珠美輪流起床「佔攤位」。有時擺一隻竹籃,有時放一塊布條。出人意料的是,修鞋生意每天居然能掙到五六元錢,這讓俞珠囡很滿足。當時,她丈夫一個月的工資才42元。
  • 北京這些老裁縫鋪加了新服務:一攬子滿足改衣修鞋等生活需求
    自從便民服務中心「匠心工坊」進駐超市後,劉女士再也沒有因為衣服不合身煩惱過,就算是穿舊的鞋子,在這兒加個鞋底、換個鞋跟,看起來就像新的一樣。這樣的規範化、連鎖化便民服務中心,正在越開越多。近日,老國企京工集團的連鎖便民店「京工1961」開進了通州,各式便民服務來到居民家門口。以前到街頭角落尋找裁縫鋪、修理鋪的居民,通過一家小店,就能一站式解決各類生活服務需求。
  • 一把手訪談丨關林街道:乘勢而上 振興跨越 積極融入副中心城市建設
    作為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區域,關林街道已經站在了高質量快速發展的主戰場,關林街道要發揮好自身「高鐵、地鐵、城軌」零接駁的區位優勢,把準定位主動挖掘關聖歷史文化、伊河溼地生態、服務業升級等資源,實現服務副中心建設與加快自身發展的有機統一。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