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700多買鑽石鞋,19天掉4次鑽,男子:不是修鞋就是在修鞋路上

2020-12-19 社會熱點匯

花700多買鑽石鞋,19天掉4次鑽,男子:不是修鞋就是在修鞋路上

鑽石對於女性朋友來說幾乎沒有任何的抵抗力,只要是喜歡的鑽石首飾或者是其他的配飾,都會想辦法購買,當然了這也是建立在自己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的。前幾天,長春市民汪先生夫婦在鞋城買了一雙帶鑽的鞋子,可是沒有穿幾天就出現了掉鑽的情況,雖說鞋店也對鞋子做了維修,可是在19天裡,這鑽掉得讓汪先生兩口子實在是沒辦法接受了,只想退鞋了事。

汪先生表示鞋子是上個月23號在紅太陽鞋城買的,花了729塊錢。哪知道買回來第二天鞋子就開始掉鑽,一直在維修,已經維修了三次了,算上這一次是第四次了。19天時間掉了四次鑽,每次都是不同的位置。頻繁掉鑽的情況,讓他的愛人無法接受。

汪先生表示當時在買這雙鞋的時候就是相中了鞋子上的鑽,如果說沒有這些鑽,這雙鞋子也不可能值700多塊錢,買來這雙鞋基本上沒怎麼穿過,不是在維修就是在維修的路上,只要一穿上就掉鑽。現在就想和商家協商退鞋或者是換一雙。而商家表示只能維修。

對於商家的回覆,汪先生不能接受。自己買的鞋是拿來穿的,而不是天天維修,說起來這也不合理。在汪先生買的這雙鞋的信譽卡上顯示「裝飾花,附件脫落的情況,不實行三包,只能維修」。那麼汪先生買的這雙鞋頻繁掉鑽,後續應該怎麼處理呢?

隨後汪先生再次來到了這家紅太陽鞋城,想要商家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對於汪先生的來意,商家也是知道的。商家表示他們已經向廠家要卡子了,本身作為服務行業,鞋子上的裝飾扣掉小鑽,店裡是可以直接免費維修的。另外,商家表示這個鑽屬於三包範圍內,但是不能退,只能維修。

對於商家的回覆,汪先生還是不能接受。汪先生表示能不能換位思考一下,同樣是買一雙鞋,卻不能穿而是天天維修,你們的心裡會怎麼想。你們說已經向廠家要卡子了,可是這都十幾天了,卡子還沒到嗎?這是不是也太費勁了。對於汪先生的不滿,商家表示因為情況有些特殊,可以給汪先生退鞋。

雖然不知道這七百多塊錢的鞋子上的鑽石值不值錢,但是作為配飾品,就有它半身的作品。就像是一件新衣服,而且還是品牌,結果還沒穿logo就出現問題,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是不能接受。就像汪先生說的那樣,當初購買的時候,就是看中了鞋子上的鑽石配飾,結果萬萬沒想到買了鞋子卻不能穿。

其實說起來還是鞋子本身的質量問題,如果廠家在做配飾的時候能夠想到鞋子穿在腳上,有時候會受到外力的影響,會導致鑽石的掉落,那就應該在設計的時候把鑽石鑲嵌的牢固一些,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認為這只是配飾那麼簡單。其實這雙鞋子的亮點也是在配飾上,如果配飾上的鑽石都掉了,這雙鞋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價值了,對於消費者來說也就根本不會穿了。

同樣,商家在處理這件事的時候也沒有設身處地地為消費者考慮,換位思考,如果是你買了這樣的鞋子,天天都掉鑽,你心裡好受嗎?先不說錢的事情,就說這樣掉鑽的鞋子穿出去,別人看到了會不會覺得尷尬。特殊情況特殊處理,有時候三包法的規定也是可以變通的,只有這樣,生意才能做得長久,口碑才會好,消費者才能認可。

相關焦點

  • 慕名趕來找他修鞋做鞋 他做的UGG款雪地靴暖著呢
    他做的UGG款雪地靴,暖著呢  浙江在線12月14日訊  李女士7年前花了一千多元買了雙尖頭皮鞋,穿過兩三次後,因為頭太尖穿著不舒服,就一直閒置在家。前幾天,兒子告訴她有家店鋪可以改鞋,同學去改過,效果挺好。於是她試著將鞋子拿過去,結果讓她很驚喜——「花了125塊錢,一點都看不出改過的痕跡。這鞋子我現在基本上天天穿。」
  • 新鞋舊鞋都換底,修鞋師傅發現的勤儉風
    5雙鞋中,最貴的一雙5000多元。趙紅妹說,這不是她「補過的最貴的新鞋」,今年8月份,她給一雙26000元的新鞋貼過底。磨削新鞋的底,可以方便上膠水。這家在上海靜安區康定路上的修鞋鋪並不起眼,但店主趙紅妹從跟著父親在弄堂口擺攤學生意開始已經營了39年。過去多的是修補舊鞋,但據趙紅妹說,這兩年顧客要為新鞋貼底的需求激增,到現在為新鞋貼底幾乎佔到每天工作量的一半。得益於良好的口碑和合理的價格,越來越多的年輕客人通過生活服務類網站和APP來找趙紅妹為自己的新鞋貼底。
  • 60後大媽靠修鞋供倆女兒讀完大學,還在縣城買地皮蓋起五層樓房
    安康嵐皋縣城的一條小巷裡,59歲的李永美已修了30年鞋,靠修鞋供2個女兒讀完大學,還在縣城買地皮蓋起5層樓房。李永美說,自己修鞋是被生活所迫。30年前,從事建築工作的老公在一起事故中雙腿粉碎性骨折,成了殘疾人,失去勞動能力,不能繼續掙錢養家。
  • 關林市場有4個免費修鞋點
    最近,關林市場一帶出現了4個便民修鞋點,每天為走進關林市場的消費者和附近的群眾義務修鞋,分文不取。 今年,關林商貿城工商所開展多項活動引導商戶誠信經營,並提出了一些體現誠信經營的具體設想,得到一些商戶和商家的積極響應。
  • 修拉鎖、修鞋 鄭州這些消失老行業現在咋樣了?
    「我兩年前在商場買了一件兩千多的羽絨服,最近拉鏈頭壞了,也不知道現在哪裡有得修?」家住鄭州的周女士感嘆到,記得小時候,縫縫補補的小攤並不難找,可如今商場扎堆、寫字樓林立,想找個縫縫補補的地兒倒不是件容易的事了。隨著社會日益發展,一些老行當逐漸從我們視線中消失。
  • 修鞋大叔立雙語招牌 只因想做外國遊客生意
    19日,滄白路人行道邊,卓師傅擦鞋掛出英文招牌。重慶晨報記者 楊新宇 攝  看,修鞋大叔的雙語招牌  晨報記者昨天在九尺坎小巷子裡找到攤主卓師傅。鄰居們笑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卓師傅就是補鞋行當裡的狀元。  卓師傅老家在長壽,十幾年前就在九尺坎擺攤補鞋、擦鞋。「好多領導愛在我這裡擦鞋,說我認真、態度好。」
  • 修鞋老人孫靖:默默捐款十幾載 只為還一筆「人情債」
    今年68歲的孫靖,4年前來到西安開了一家修鞋店。修鞋掙的是辛苦錢,老人除去基本的生活開銷外,既不花錢也不攢錢,而是全都捐了出去,只是為還一筆「人情債」。 孫靖開的這家修鞋店,在西安東門外的一個小巷子裡,在老人放修鞋釘子的抽屜裡,有大大小小10多張捐款收據、證書,其中日期最近的一張,是老人10月24號向西安市慈善會捐款1萬元。
  • 揭秘鋪子裡的修鞋手藝:補鞋為何要挑黃道吉日?
    撇開經濟因素,來修鞋的都是念舊的人。側翻的鞋子露出它的底,有後跟外側磨損的,那多半有點外八字,性格也外向的吧。內側磨損的,除了內八,應該行事保守謹慎。磨在腳掌的,想像那個行者,必定昂首挺胸,意氣風發。這樣想開去,一雙舊鞋端上來的就不單是裝在其中的腳,還有身材、面孔、心腸、生活、一種人生。   其間有人從旁經過,扔下一雙破損的鞋子,約定取的時日,匆忙離去。
  • 異鄉奮鬥十年 殘疾「修鞋哥」回成都開皮鞋店創業助殘
    經過多年發展,曾廣輝已經擁有40多家修鞋連鎖店,其中大部分由他的學徒獨立開設。此外,他還成立了愛心公益助殘團體。曾廣輝稱,十多年來,自己先後幫助了約千名殘疾人從事皮具美容崗位培訓,為大約300多名生活困難的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
  • 溫小光: 幫母親修鞋賺學費
    溫小光: 幫母親修鞋賺學費 ——溫小光畢業學校:雙城市鐵路中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他正在聚精會神地幫著以修鞋為生的媽媽銼鞋底。談到自己艱難求學的經歷,這個高個子男孩有些羞澀。他說,他的父母都是農民,三年前哥哥考上蘭州交通大學,在高興之餘,全家人都沉默了,哥哥每年幾千元的學費對於他們每年只有兩三千元收入的家庭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母親做出了驚人之舉,把家裡的房子賣了8000元錢,給哥哥交了第一年的學費。
  • 大學生修鞋生意清淡,農村大叔生意興隆,生意好後才知大叔在幫他
    高山月大學畢業後,滿以為能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沒想到街上像他這樣大學生一抓一大把,找了一個多月也沒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終於他決定到街頭擺一個修鞋攤,之所以選擇修鞋,是因為他在大學時候,經常參加公益活動,學了一些修鞋技術。
  • 磨刀、修鞋、配鑰匙、換拉鏈……
    經過中關村街道多方協調,解決磨刀、修鞋、換拉鏈這些生活中的小問題有了固定的去處,居民無需再走街串巷四處尋找。攤點設置:「四統一」標準規範管理修鎖、配鑰匙、修自行車、換拉鏈……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便民服務,在居民生活中卻必不可少。
  • 修鞋師傅趙斌——穿著三件厚棉襖出攤兒
    本報記者 李聖哲 攝影報導昨天清晨7點半,趙斌像往常一樣在市區光榮路街頭擺起修鞋攤兒(上圖)。綠色的軍大衣、破舊的厚氈帽、露手指頭的線手套,這是68歲的修鞋師傅趙斌冬天出攤兒的必備「三件套」。這些天實在是太冷了,昨天出門前他在軍大衣裡又裹了兩層厚棉襖,一次性口罩裡又戴了一層加厚防寒口罩。
  • 56歲阿姨街頭修鞋30年,收費從2元上漲到最高時50元,漲了25倍
    修鞋這種職業,在早些年還比較常見,但是最近這幾年卻少多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之前的人們都比較節儉,生活條件不是那麼好,所以基本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一年」。如果鞋子壞了,第一件事就是想著修理,而不是直接丟掉。
  • 網曝修鞋攤露天噴油漆 擔心漆霧影響學生健康
    對於網友反映的問題,附近一位報攤攤主表示,「修鞋的師傅很少給鞋噴漆,一年也噴不了幾次,而且噴漆時都對著箱子裡噴,是他多想了。」     網友發帖修鞋攤露天噴油漆?在早晚時段,很多孩子上學、放學經過,霧狀的油漆吸入眼睛或是呼吸道,先別說油漆致癌什麼的,就是引起哮喘、氣管炎之類的,也夠家長操心的。」     「不光是孩子,那露天修鞋攤所在位置是主要人行過道,很多老人在旁邊休息、曬太陽,我規勸攤主幾次都沒效果。提醒過往行人,尤其是帶孩子的家長多注意,當他舉起噴槍時及時躲避。」
  • 靠修鞋月入2萬,鄭州90後小夥畢業後成修鞋匠,客源來自全國各地
    類似這樣的修復工作,焦少華的工作室一個月能修200多雙。進入焦少華的工作室內,一股略顯刺鼻的塑料味兒撲面而來,略顯擁擠的工作室內,各種型號的新鞋配件和替換下來的舊鞋底凌亂的擺滿了房間,成立工作室至今,他修了近5000雙鞋,每個月的平均收入達到了20000多元。焦少華和修球鞋的緣分,還要從對於籃球的熱愛說起。
  • 小時人物|古橋擺攤修鞋48年!沒想到,紹興這位橋婆婆這麼有故事
    那年,她買來補鞋機、剪刀、錐子、鉗子、膠水等工具,在小江橋南邊的橋腳,一家叫作「勤豐南貨店」的屋簷下擺起修鞋攤,開始縫縫補補的生涯。和她一起修鞋的,還有她的妹妹。選擇那裡,是因為熱鬧。時過景遷,修鞋早就不再是一個賺錢活。現在,俞珠囡一天能賺二十元左右,少的時候只有十多元。這些年,俞珠囡主要的收入,就是丈夫去世後每個月1060元的撫恤金。
  • 免費傳手藝還管飯 修鞋老闆:好日子大家分享
    修鞋老闆打出招牌,免費傳授皮具護理的技能,還管飯。此外,凡是小孩子修鞋,從不收費。這背後有著怎樣溫暖的故事? 免費傳授皮具護理手藝還管飯 在西安市東門外東方星苑C座東邊的小巷子裡,有一家羲彤皮具護理店,走進門,鞋架上擺滿鞋,架子上掛著皮衣。最顯眼的是一張「敬告」海報,「轉過身,伸出手,拉一把徘徊在小康門外的貧困者!
  • 泉邊拉呱|菜市場修鞋的大妹子,真不甘心就這樣老去啊
    文|寧白我拎了一隻鞋去菜場。聽說菜場門口有位修鞋的大媽,活幹得好,收費也合理,妻子說,左鄰右舍的都願意去她那裡修鞋。攤位前,有位大伯正在讓大媽修拉鏈。「你把鞋放著,買完菜來取吧。」「大嫂,我不買菜,專門找你修鞋的,脫膠了,好弄,我等著就行。」「我有這麼老么?」她的話讓我有點呆住。我已經往小裡說了呀!她不願承認這個稱呼,大概是看到我比她大很多?看來,「小」得還不到位!
  • 用錐子榔頭修鞋的範師傅
    在小區內買房後,擺攤在大門過道間修鞋。每天清晨,我在陽臺上就能看到他風雨無阻地從家裡推出三輪車,裝上修鞋工具、材料等趕在居民上班前出攤。他老伴在一旁幫忙。他的手藝純熟,修鞋質量好,周邊小區居民都喜歡找他修鞋。他從早忙到晚,中午飯菜都要老伴送來。他有一個兒子,從揚州中學高中畢業後入了伍,在部隊上了軍校、讀了研究生,現在在國外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