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家庭博物館」捐獻水書古籍

2020-12-20 華龍網

 (通訊員 徐歡)近日,三都自治縣中和鎮三洞社區板告村民韋家貴的「水族家庭博物館」,向該縣檔案局捐贈一批水書古籍。這些文物包含音樂、婚假、起造等方面的書籍共計226件,具有研究和收藏價值。

水書是古代水族先民用類似甲骨文和金文記錄下來的一種古老文字,保存了大量的水族古代天文、曆法、氣象、民俗、宗教等知識,保留了遠古文明信息,成為一種獨特的珍貴文化遺產,被專家、學者譽為世界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是水族古老的文化典籍。「水書習俗」在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韋家貴的「水族家庭博物館」成立於2008年,館內收藏有大量水族群眾的生活用品、服裝、鞋、帽、銀飾配件、樂器、學習用具,還有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水族馬尾繡」和「水書」。韋家貴表示,由於家庭條件有限,很多水書無法長久保存,把水書捐給縣檔案館,才能讓水書得到更好保護,也能讓世界各地的人了解水族文化,傳承水族歷史。

相關焦點

  • 三都水族博物館 遊客體驗「水」文化魅力
    三都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擁有著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國慶中秋「雙節」期間,獨具特色的水族民族文化和歷史吸引了各地遊客來到水族博物館,體驗「水文化」的獨特魅力。走進水族博物館,映入眼帘的水族大銅鼓,浮雕中刻畫的圖案,都生動反映了水族群眾長久以來的生產方式和生活信仰。
  • 三都:水族文化博物館開館一年接待遊客11萬人
    貴州水族文化博物館是以展示中國水族歷史與文化為主題的民族類專題博物館,是水族文化發展的象徵和文化建設的重要標誌
  • 三都這對夫妻自建「家庭博物館」 只為保護民族文化
    走進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雪花湖社區「水族家庭博物館」,猶如打開時光的大門,一件件老物件,一本本舊書,讓人感受到水族文化的魅力,水書、牛角雕、農用工具、生活用品、服裝、鞋......各式各樣與水族文化相關的物件吸引著遊客們的目光,「館主」潘小艾興致勃勃地為遊客介紹著每一件寶貝。
  • 水族文化博物館八月初免費開放 位於三都堯人山生態旅遊度假區
    多彩貴州網訊   7月21日,記者從三都水族自治縣了解到,貴州水族文化博物館目前各項工作都已進入掃尾階段,所有工作將在8月初全部完工,預計8月8日黔南州建州60年慶典前免費向遊客開放。
  • 國家民委考核驗收組和互觀互檢組走進我州三都水族自治縣、都勻市
    國家民委考核驗收組和互觀互檢組走進我州三都水族自治縣、都勻市 發布時間:2018-10-20 15:51:03      來源:黔南日報 10
  • 三都中和鎮雪花湖安置點「水族馬尾繡一條街」開門迎客
    印象黔南網訊近日,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雪花湖社區移民安置點內人潮湧動,馬尾繡一條街上一家家商鋪已正式開門營業,一片熱鬧景象。記者走進中和鎮雪花湖社區易地移民安置點看到,中和鎮三洞馬尾繡協會和中和鎮三洞水書協會正在舉行入駐儀式,大家用水族歌舞表達著入駐「水族馬尾繡一條街」的喜悅。
  • 中國少數民族:水族
    貴州三都水族絕大部分的老人說祖先來自江西省(有的說是江西吉水等地),其文化是水書,一般認為sui為睢水,主要通過歷史上號稱"人流走廊"的江西省而轉向它地"駱越"區域。水書學者韋章炳《水書與水族歷史研究》介紹過調查:貴州三都縣百分之八十多的水族老人說祖先來自江西省(有的說是江西吉水等地),有的說與古代「駱越」有淵源關係,但是其文化是水書,根源上只能來自中原地帶,通過歷史上號稱「人流走廊」的江西省而轉向它地。
  • 電腦鍵盤 敲出「水書」
    專家開發出水族文字輸入系統,已收入400多個「水書」文字金黔在線訊 10月18日,記者從三都水族自治縣民宗局獲悉,一批長期從事水族文化研究、搶救和保護的專家學者攻克難題,開發出水族文字輸入系統,同時製作完成水族語言有聲詞典電子版。
  • 人權篇】三都水族特色菜:魚包韭菜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國際在線報導(記者尹曉通、盧昭成、羅歡):對於聚居在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為中心及其鄰近地區的水族人民,魚包韭菜是其最重要的祭祖菜餚。
  • 2020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事業單位招聘計劃取消或調整情況
    近期我們的事業單位報考熱度一直不減,那麼今天我們來看看2020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事業單位招聘計劃取消或調整情況,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報考情況!一、繳費比例不足3:1比例的職位,但達到1:1及以上比例的職位予以保留原招聘計劃;不足1:1比例的職位予以減少招聘計劃;無人繳費的職位予以取消招聘計劃。
  • 「微紀錄片」唱支山歌給黨聽:她把水族脫貧的故事「穿」到北京
    宋水仙正在展示她的馬尾繡工藝品馬尾入繡 一生入夢宋水仙所居住的貴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水族人有著自己的文化與信仰。多年來,宋水仙遍訪「水鄉」,收集了上萬件水族老物件兒,除了年代不一、樣式各異馬尾繡珍品,還包括「水書」作品、水族老銀飾、老銅鼓等。而這一舉動,完全出於熱愛。「收購來的老繡品越來越多,我想有一個展示和擺放他們的地方,讓我們的子孫後輩和外來的客人了解我們的水族文化。」
  • 中共三都水族自治縣委縣人民政府致全縣廣大教師的一封信
    長期以來,縣委、縣人民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將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位置,大力實施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在10個易地扶貧搬遷新建或改擴建了16所配套學校,有效解決了搬遷群眾子女入學的後顧之憂,以三都的教育脫貧有力地支撐了全州、全省扶貧工作取得決定性勝利;2018年,我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工作通過國家督導檢查評估認定,在全省30個受檢縣(市、區)中高位列於全省第四;2019年,縣民族中學順利通過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評估驗收
  • 水也有族,水還有文字?寰行山水間,民族風情向水而生
    04荔波-貴陽 貴州省南隅、黔南州東南,橫亙著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三都水族自治縣。三都縣被稱為「像鳳凰羽毛一樣美麗的地方」,縣境內山川秀麗,綠水環繞,民風古樸且熱情好客。水族是一個以「水」命名的民族,有殷人後裔說、百越(兩廣)源流說、江西遷來說、江南遷來說等說法。他們崇拜「水神」,喜以「魚」為圖騰。三都的水族遠古而神秘。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擁有了自己的語言、文字、服飾 、曆法、民族節日、歌舞、體育、生產及生活習俗。水族有自己的水歷,節日繁多且各具特色。
  • 三都水族自治縣2020年縣城學校面向基層學校遴選教師簡章
    為進一步優化縣城學校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我縣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根據《三都水族自治縣公開遴選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實施辦法》(三黨辦通〔2015〕1號)文件精神,經研究,決定面向全縣各鎮中小學、幼兒園以及三合街道行償小學、祥寨小學公開遴選縣城部分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為確保遴選工作順利進行,特制定《三都水族自治縣2020年縣城學校面向基層學校遴選教師簡章》(以下簡稱《遴選簡章》)。
  • 三都水族自治縣關於2020年特崗教師招聘筆試相關事宜的通知
    二、2020年7月31日14:30—18:00考生到三都民族中學熟悉考場。三、考生須同時持《準考證》、有效《居民身份證》、《體溫測量及身體健康狀況監測表及承諾書》原件(2020年7月17日至31日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人員需提供7天內合法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檢測報告)並佩戴口罩於2020年8月1日上午8:30之前到達三都民族中學。
  • 三都水族自治縣2020年招聘114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二、招聘計劃及職位本次計劃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14人,具體招聘職位詳見《三都水族自治縣2020年統一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位一覽表》(附件1)。四、發布招聘信息招聘公告、報名和資格審查、加分、筆試及後續相關招聘信息由縣公開招聘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過三都水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sandu.gov.cn)向社會公布。
  • 張加春:水族的節日長達49天 水書是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我想問一下,張加春代表,您剛才展示了水書,我覺得非常漂亮,我想請您談一下如何保護水族的民族文化。謝謝。    [張加春]你提出的這個問題也是我們關心的問題,有一句話說得好,越是民族的東西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也是大家越關心的。
  • 貴州民大圖書館3部水文古籍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有752部古籍入選,其中漢文古籍646部,少數民族文字古籍94部,其他文字古籍12部。入選的少數民族文字珍貴古籍涉及藏文、彝文、滿文、蒙古文、東巴文、水文等多個文種,其中水文古籍入選5部,分別來自貴州民族大學圖書館和荔波縣檔案館。貴州民大圖書館入選的水文古籍為清道光二年(1822)抄本《開時書》、清抄本《星宿演算》和清抄本《七元貪》。
  • 貴州這個農民家庭出了兩個博士生,兩個本科生
    今年,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中和村水族農民石文忠家,長女石莉芬考取中南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生,四子石昌蔣被東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工科試驗班錄取後,他們一家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成為了令人敬慕的「狀元戶」,被稱為「水族教育模範之家」。
  • 「扶貧故事繪」「公九臘哎太嘹仙」——貴州水族貧困戶汪凱先不忘...
    這個故事中的貧困戶汪凱先,家住珠江流域都柳江畔的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普安鎮普屯村(原燎原村)。每當親戚朋友關心地問起他兒子汪德主的病情時,汪凱先和妻子張傳菊都高興地說:「公九臘哎太嘹仙」(水語,意為「黨救我的兒子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