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讓你搞定「事實認識錯誤」

2021-02-13 至簡法考

來這裡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本文涉及大量的知識內容

建議閱讀時間

5分鐘


大家趁此機會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

當然,知識點也要仔細看喔~

在法考中,「事實認識錯誤」有多重要想必不需要我分析了

作為刑法重要的基礎理論

直接、間接涉及的分值 太!多!了!

導致無數學神學渣都拜倒在它的腳下

那什麼是「事實認識錯誤」?

萬能的小明出場了

小明他想要去偷一部手機回來,結果他偷了一隻手錶。

這就是事實認識錯誤

因為手機和手錶都是屬於盜竊罪的範圍,我們把這種沒有超出同一個罪名範圍的,叫做具體認識錯誤

如果小明想要偷一個手錶回來,但是他卻偷了一把槍。

這叫做抽象認識錯誤

因為盜竊罪和盜竊槍枝罪是兩種不同的罪名,超出了同一罪名範圍


來看一下專業術語的概念

             ↓

事實認識錯誤

行為人的認識內容與客觀構成事實不一致,就是事實認識錯誤。「認識錯誤理論所要解決的問題是,能否讓行為人對現實發生的結果承擔故意責任。」

具體事實認識錯誤

行為人所認識的事實與現實所發生的事實雖然不一致,但沒有超過同一犯罪構成的範圍,因而也稱為犯罪構成內的錯誤。

抽象事實認識錯誤

行為人所認識的事實與現實所發生的事實,分別屬於不同的犯罪構成。即行為人所認識的事實與所發生的事實跨越了不同的犯罪構成(不同犯罪構成間的錯誤)。

其中,具體事實認識錯誤分為

1.對象錯誤

行為人誤把甲對象當作乙對象加以侵害,而甲對象與乙對象體現相同的法益,行為人的認識內容與客觀事實仍然屬於同一犯罪構成的情況。就是犯罪時認錯了對象

例如:皇后娘娘想要殺紫薇,可是殺手認錯人,把金鎖殺了。

那麼這殺手該當何罪?

很簡單,因為紫薇和金鎖都是人

都屬於故意殺人罪的對象

不管殺手以為這個人是紫薇還是金鎖,他的主觀意識就是要把這個人給殺了,客觀上也確實把這個人給懟死了。那麼殺手對這個人構成了故意殺人罪的罪行。

2.打擊錯誤(方法錯誤)

殺手把石頭瞄準了紫薇,雖然沒有認錯人,可是扔偏了,砸中了金鎖。

對於這樣的情況,刑法上有兩種學說

具體符合說認為,行為人所認識的事實與實際發生的事實具體地相一致時,此時才成立故意犯罪。

即→殺手預想的是殺了紫薇,但實際上殺了金鎖。兩者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主體。所以殺手對紫薇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對金鎖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

法定符合說認為,行為人所認識的事實與實際發生的事實,只要在犯罪構成範圍內是一致的。就成立故意犯罪。

即→殺手預想的是殺了紫薇,但實際上殺了金鎖。雖然是兩個不同的主體,但兩者的性質是一樣的,都屬於故意殺人罪中的對象——人的生命權,所以在這故意殺人罪構成的範圍裡是一致的。

所以殺手對紫薇成立故意殺人未遂,對金鎖成立故意殺人罪的既遂。

在對象錯誤中,具體符合說與法定符合說的結論一致。即該錯誤不影響犯罪故意的認定,只成立故意犯罪一罪。

我國的刑法理論通說採取法定符合說。具體的事實認識錯誤主要討論對象錯誤、方法錯誤還有與因果關係錯誤。

(3)因果關係錯誤

①即結果的發生不是按照行為人對因果關係的發展所預見的進程來實現的情況。

事前故意。行為人誤認為第一個行為已經造成危害結果,出於其他目的實施了第二個行為,但實際上是第二個行為才導致預期的結果發生的情況。

殺手把金鎖殺了,誤以為金鎖已經死了,然後把金鎖拖到小黑樹林裡埋了。但此時金鎖並沒有死,而是這個殺手在掩埋她的過程中,造成了金鎖的死亡。

現在回來舉例說明「抽象事實認識錯誤」:

超出同一犯罪構成的對象錯誤

召喚小明~~~

小明把一隻兔子當成人宰了,故意殺人和殺狗不屬於同一犯罪構成。

處理原則:以法定符合說為標準判斷故意的成立,不能僅根據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或僅根據行為的客觀事實認定犯罪,而應在故意內容與客觀事實相符合的範圍內認定犯罪。

故意與認識錯誤認定中的

幾個特殊問題:

(1)發生在選擇性罪名內的錯誤,視為具體的事實錯誤,按照法定符合說處理,不影響故意的認定與既遂的成立。

(2)同一犯罪的不同加重構成要件之間的認識錯誤視為具體的事實認識,按照法定符合說處理,不影響故意的認定與加重法定刑的適用。

(3)同一犯罪的普通構成要件與加重構成要件之間的認識錯誤,按照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處理,只能認定為普通情形。

你都分清楚了嗎

趕緊趁熱打鐵做題目啦!

(點空白處查看答案)

「事實認識錯誤」——對象錯誤

Q1:甲意圖殺死乙,當其得知乙當晚在單位值班室值班時,即放火將值班室燒毀,其結果卻是將頂替乙值班的丙燒死。

請問怎麼判甲的罪?

①按照法定符合說,客觀上甲殺人,主觀上有殺人故意,在故意殺人罪範圍內主客觀一致,甲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直接故意)。②按照具體符合說,客觀上甲針對眼前這個特定的人實施了殺人行為,主觀上也有殺死眼前這個特定的人的故意,在殺死眼前這個特定的人的事實範圍內,甲的行為主客觀一致,甲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直接故意)。換言之,無論按照法定符合說還是具體符合說,甲對丙都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而對乙不成立犯罪,因為甲對乙不存在犯罪行為。

「事實認識錯誤」——打擊錯誤

Q2:甲意圖殺死乙,但未瞄準乙而打死了附近的丙。請問甲該怎麼判罪?

甲對乙不存在認識錯誤,總是成立故意殺人罪的未遂。對於丙的死亡,甲存在方法錯誤:按照法定符合說中的數故意說,甲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按照一故意說,甲可能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按照具體符合說,甲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甲的行為屬於想像競合犯。換言之,無論按照法定符合說還是具體符合說,甲對丙都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而對乙不成立犯罪,因為甲對乙不存在犯罪行為。



「事實認識錯誤」——因果關係錯誤

Q3:甲以殺人故意對乙實施了殺人行為,誤以為乙已死亡,遂實施了毀屍滅跡的行為。證據表明:乙死於毀屍滅跡行為。

那麼甲該如何判罪?

觀點①:甲的第一行為成立故意殺人未遂,第二行為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主張想像競合或數罪;該觀點尊重了案件客觀事實,但違反了社會的一般觀念:行為人以殺人的故意殺害了所要殺害的人,卻成立殺人未遂。觀點②:將甲的前後兩個行為視為一個行為,將支配行為的故意視為概括的故意,故只成立一個故意殺人既遂。這種觀點的處理結論合理,但有歪曲事實的嫌疑。觀點③:類似案件分兩種情形:如果甲在實施第二行為之際,對於死亡持未必的故意(或間接故意),則整體上成立一個故意殺人既遂;如果在實施第二行為之際,相信死亡結果已經發生則成立故意殺人未遂與過失致人死亡罪。該觀點存在疑問:客觀事實完全相同,只因行為人是否誤信結果發生,就決定是否將行為分割為兩個行為,缺乏理由。觀點④:甲造成乙休克的行為,具有導致乙死亡的可能性,屬於殺人的實行行為,而甲殺人後毀屍滅跡的行為具有通常性,不屬於異常的介入因素。甲的第一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係,只是客觀的因果發展進程與行為人預想的因果進程不一樣,這屬於因果關係。只是客觀的因果發展進程與行為人預想的因果進程不一樣,這屬於因果關係錯誤,而因果關係錯誤不影響故意的認定,即現實發生的結果與行為人意欲實現的結果完全一致,故應以故意殺人罪既遂論處。

至簡,一種更有效的法考過關方式。

相關焦點

  • 刑法中的事實認識錯誤
    事實認識錯誤分為具體的事實認識錯誤和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具體的認識錯誤是指在一個犯罪構成內的錯誤,抽象的認識錯誤是指不在一個犯罪構成內的錯誤。(一般來說,刑法中說的「具體的」就是不需要進行價值判斷的,直接就能看出來的,「抽象的」就是需要進行價值判斷的,需要「升華一下的」。)
  • 今天背一點(刑法中的認識錯誤、法律認識錯誤的概念、表現形式及評價、事實認識錯誤的概念、分類及評價、事實認識錯誤分類)
    刑法中的認識錯誤(2013年非法學辨析、2017年法學論述)一、刑法中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法律性質、後果和有關事實情況發生了誤解。種類:(1)法律認識錯誤(2)事實認識錯誤。二、法律認識錯誤的概念、表現形式及評價1.假想非罪。行為被法律規定為犯罪,而行為人誤認為不是犯罪。
  • 責任要件之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
    1、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所認識的事實與現實所發生的事實,分別屬於不同的犯罪構成。或者說,行為人所認識的事實與所發生的事實跨越了不同的犯罪構成,因而也被稱為不同犯罪構成間的錯誤。抽象的事實錯誤只有對象錯誤和打擊錯誤兩種,同樣採取法定符合說。
  • 從一則案例看刑法上的事實認識錯誤
    本案中黃某將梁某所有的財物誤認為是覃某的遺忘物而據為己有,屬於刑法上的認識錯誤,對該種行為如何定性,我們應結合犯罪主客觀方面來判斷。所謂刑法上的認識錯誤就是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在法律的意義或有關客觀事實情況的不正確的理解。包括事實認識錯誤和法律認識錯誤,事實的認識錯誤又分為具體的事實認識錯誤與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
  • 刑法乾貨之關於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
    關於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1)與上述具體的事實認識錯誤相比,不是重點內容,了解即可。(2)它是指行為人所認識的事實與現實所發生的事實,分別屬於不同的犯罪構成(屬不同種法益)。或者說,行為人所認識的事實與所發生的事實跨越了不同的犯罪構成,因而也被稱為不同犯罪構成間的錯誤。(3)抽象的事實錯誤只有對象錯誤和打擊錯誤兩種,同樣採取法定符合說。(4)關於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需要掌握三個案例:①A出於盜竊財物(輕罪)的故意實際上卻盜竊了槍枝(重罪),成立盜竊罪既遂。但若在發現是槍枝後仍予以私藏持有的,則另成立非法持有槍枝罪,並與盜竊罪實行數罪併罰。
  • 2021法碩備考:事實認識錯誤的幾種形式
    事實認識錯誤的分類   1、客體錯誤,指行為人預想侵犯的對象與實際侵犯的對象在法律性質上不同(分屬不同的犯罪構成)。   2、對象錯誤,指行為人預想侵犯的對象與行為人實際侵犯的對象在法律性質上是相同的(屬於同一構成要件)。
  • 一張圖搞不定介詞
    俗話說,一圖勝千言,圖片在某些領域的確比文字好使,但話也不能亂說,說什麼一張圖搞定介詞,這不是害人嗎。我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不少人為了騙點擊量,跑去當標題黨,並且在他(她)的內容裡「證明」了一張圖可以搞定介詞。我會在後續的課程中證明,他們都是錯的。英語學習亂象這麼多,為什麼單獨把介詞拎出來說事?因為亂象太多,不可能在一開始就全部展開來說。
  • 對客觀事實的認識錯誤超出「合理」範圍可構成重大誤解
    對客觀事實的認識錯誤超出「合理」範圍可構成重大誤解
  • 司考刑法:故意犯罪過程中事實認識錯誤的歸責
    (1)這種情形被稱為「對象錯誤」或「具體事實錯誤」。又稱法律性質相同的對象之間的錯誤,或者「同類對象錯誤」。   (2)判斷對象之間的法律性質是否相同的依據:是否屬於同一法律條文(罪狀或犯罪構成)的犯罪對象。如甲欲殺乙(人),因為誤認而殺了丙(人),乙、丙都屬於故意殺人罪條文中的犯罪對象「有生命的自然人」。屬於同一條文的對象,因此,屬於法律性質相同的對象錯誤。
  • 淺談刑法中的認識錯誤
    本文將從法律認識錯誤的基本含義入手,通過對其特徵的探討,分析國外目前對法律認識錯誤的處理態度,進一步認識法律認識錯誤這一刑法原理,以期更好地指導實務。  一、刑法上的認識錯誤之概述  我國刑法理論的通說認為,刑法上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的刑法性質、後果和有關事實情況的不正確認識,也就是行為人對自己實施的行為的法律意義或者事實情況發生的認識錯誤。
  • 一張圖搞定42種表情的英文表達!
    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張圖,搞定42種表情的英文說法!
  • 一張圖,讓你搞定複合過去時的助動詞
    今天我們用一張圖來搞定這個問題。複合過去時Le passé composé 複合過去時表示一種過去已經完成的動作。主要強調動作的結果和影響。在口語中,大部分時候代替簡單過去時。一個叫做E的小女孩,出生naître在1905年。一個叫做T的小男孩,來自venir裡爾。
  • 讀與思:淺論認識錯誤
    所謂的認識錯誤,在不同的教材中有不同的解釋,西北政法大學:刑法上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於自己行為的法律性質和事實情況的認識發生錯誤。中國政法大學:刑法上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的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不相符合。西南政法大學:刑法中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在法律上的評價或者對與自己的行為有關的事實情況的不正確認識。
  • 一張圖教你打包留學行李箱
    點擊閱讀上周文章一張圖搞定美國駕照 | 留學生必備收藏這次,我們來說另一件最讓大家頭疼的事,去美帝留學,到底應該帶些啥?!!!留學君帶你盤點那些你不得不帶的東西,那些過海關一定會被扣的東西,還有你帶了發現後悔的不要不要的東西!老乾媽、辣條、衛生巾……你真的都要帶齊麼?
  • 刑法中的認識錯誤探析
    (一)法律認識錯誤及刑事責任  法律認識錯誤,有學者稱之為「違法性錯誤」本文採納「法律認識錯誤」的說法,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在法律上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何種犯罪及刑事處罰存在不正確的認識。筆者認為,法律認識錯誤成立的前提是行為人對犯罪事實有正確的認識,但對事實在法律上的評價產生了誤解。
  • 2018山東事業單位統考公基備戰:刑法難點之事實認識錯誤
    2018山東事業單位統考公基備戰:刑法難點之事實認識錯誤 2018山東事業單位統考綜合類|教育類|衛生類課程|☆課程諮詢QQ 事實認識錯誤屬於刑法總則的知識點
  • 犯罪客體認識錯誤能否阻卻行為人對錯誤的事實承擔故意的罪責——黃X忠、郭X祥、黃X春洗錢案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 洗錢罪 客體認識錯誤 共同犯罪【學科課程】刑法總則【知 識 點】事實認識錯誤 客體錯誤 共同犯罪【教學目標】掌握事實認識錯誤的含義,明確《刑法》關於事實認識錯誤的分類。即行為人發生了認識錯誤。刑法上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法律性質、後果和有關的事實情況發生了誤解。認識錯誤可分為法律上的認識錯誤和事實上的認識錯誤。本案中的數名行為人的認識錯誤屬事實上的認識錯誤。 事實上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與自己行為有關的事實情況具有不正確的理解。對事實認識錯誤,理論通說的處理辦法系採取「法定符合說」。
  • 考眼力:不可思議,一張圖竟藏了20多個邏輯錯誤,你能找出來嗎?
    不知道你的眼力怎麼樣?來看看這張圖吧。下面這張圖第一眼看上去沒什麼問題,但仔細看的話,你就會發現裡面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很多眼力測試的圖,錯誤都只有1~2處,那些難度就太低了。所以這次專門找了這張圖,裡面藏了20多處的錯誤。想一想,一張小小的圖,竟藏了這麼多的錯誤。這位畫家可真是費盡心思啊。好了,話不多說,趕緊來看圖吧。仔細看看這張圖,你能找出多少個錯誤呢?
  • 一張思維導圖幫你快速搞定高中數學《直線與方程》
    本文,我們將這一章內容整理成了一張思維導圖,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快速搞定《直線與方程》的所有核心知識點。直線與方程思維導圖-高中數學思維導圖如果大家看到上面內容大綱後,能夠想起所有重要知識點,則可以略過後續內容。
  • 一張圖,三個步驟,7個清單,幫你輕鬆搞定時間管理!
    讀了《搞定》才恍然大悟,自己當初每天都有的「欠債」感,其實是因為自己一次次違背了內心的承諾。因此,艾倫把「有效地處理內心的承諾」作為本書的核心原則,它貫穿整個「GTD」管理系統,它最基本的一個方法或者說步驟就是「收集」。收集什麼?收集一切未竟之事。如何收集?把所有你要做想做而沒做的事都記錄並收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