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參與性和合作性。宗旨在改變學生消極、被動地學習為積極主動地學習,變「苦學」為「樂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這正是我們教者「永久的課題」!
心理學家卡普捷列夫曾說:「自主性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因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為它符合創造性的自我發展。離開自主性,就不能獲得發展和創新。」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實驗既可以讓學生理解所學物理理論,又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另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實驗對於物理教學來說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物理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下面就「如何巧妙利用物理小實驗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利用「小實驗」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應用科學,如果離開實驗,離開生活,那麼學生總會有「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的深刻體會,使一些學生對學習物理產生厭學、怕學情緒。而小實驗,可以讓學生體會親自動手、親自實踐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師有意識地組織和布織他們做一些小實驗、小製作,無疑是提高他們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的好方法。
這樣可以使學生從抑制狀態中解脫出來,主動學習。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利用一些隨手可做的小實驗來進行教學。如小實驗「紙鍋燒水」,學生做之前一定會想:「紙鍋」能將水燒開嗎?使學生體會到魔術般的神奇!又如一個較大的凸透鏡對著太陽光,在透鏡後面的亮點處,紙可被燒焦;上端封口透明的瓶內兩支長短不一樣燃燒蠟燭誰先熄滅的實驗結果,都會讓學生驚詫!
還有在學習之餘開展「製作針孔照相機」、「製作潛望鏡」、「製作溫度計」……小實驗小製作活動,當他們手捧自己的作品時,就會感到趣之所在,樂之所在。物理這門學科也會深深地吸引他們。再配合以「作品展覽和獎勵」活動,在製作時,他們一定力求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這就必然提高了其動腦,動手,自主學習的潛能!
二、利用「小實驗」構建自主學習和諧的物理課堂
如第一次接觸物理學科學生會對其產生一種神秘感,覺得物理難學,因此,在上第一節物理課時,教師可以多演示一些物理小實驗,如慣性實驗、「冷水」使熱水沸騰實驗、漏鬥吹桌球實驗……通過這些物理小實驗,消除學生對物理學科的恐懼感。實驗導入的主要任務是在學習者和新的學習課題之間建立起聯繫,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的,運用已有經驗和已學會的學習方法,促使學生進行新的思考。實驗導人新課是課堂教學的良好開端。
比如,用兩隻小試管和水做大氣壓存在的實驗......通過演示實驗,教師利用學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現象,喚起學生的強烈求知慾望;利用創造的神秘感,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和積極思考,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而創造一種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來導人新課,也會產生良好的課堂效果。通過物理小實驗,更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活躍課堂氣氛!
三、巧妙運用「小實驗」最直觀地證實或解釋一些物理現象
如:(1)使大小相同的力用手指和拳頭壓臉部,前者發生的痛感強,解釋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有關。
(2)使雷同的力用小刀的刀刃和刀背分別試切土豆塊、裁紙,理解壓強與受力面積的關係。
(3)用易拉罐製造簡樸的小孔成像試驗儀器,視察小孔成像的倒立的實像。
(4)在幾隻雷同的塑料瓶中裝上不同深度的水,而後用嘴對著瓶中吹氣,解釋聲音的音調跟頻率的關係。
四、開展「家庭」物理小實驗「學為所用」
家庭物理小實驗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好物理的願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加深理解和鞏固掌握所學的知識,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將課內和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物理文化素質等.
家庭物理小實驗是對學校學習(主要是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的有效補充.正確地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取器材,自主地開展實驗,能很好地實現課外鞏固和學為所用。我們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和工具以及從廢舊玩具上拆下的零件,自製各種各樣簡單的儀器,在家裡開展小實驗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在實驗整個環節中,學生觀察、操作都比較自由,容易觸發其創新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大小試管驗證大氣壓存在實驗,可以用口徑相近的易拉罐或用兩節粗細相近的竹筒也可做.這個實驗讓學生回家仿做,回家演示時,不少家長未必明白兩罐倒置後,水往下流內罐卻往上竄的奧秘.當家長帶幾分興趣向孩子問時,簡易家庭小實驗的教學空間,決不僅限於教「為什麼」,小傢伙會得意地做起家長的老師,還可延伸到課堂之外體現了「學為所用」.學生的說理能力在講解過程中也會有所提高!
五、巧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小實驗」,真正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只要我們善於發現,細心觀察,勤於思考,勇於實踐,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充分利用身邊可以利用的物品,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教具,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長久興趣,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動手、創新精神,並使學生有意識地將物理知識應用到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可以巧用」塑料瓶」做物理小實驗,巧用「氣球」做物理小實驗。
隨處可得的生活物品能做出許多的小實驗,同學們在學習中興趣一定很濃,比如在瓶吞雞蛋這個證明大氣壓的實驗中,如果把雞蛋換成氣球,將既經濟,又可以循環使用,學生也能夠親身實踐,增加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們說只有不斷地去思考,去摸索,才能挖掘出更好的實驗,提高我們物理實驗課堂的效率。
作為教師一定要放開手,讓學生靠自己的理解,獨立完成簡單的實驗。當一名學生「想學」、「願學」、「樂學」時,你所收穫的不僅僅是一名成績優秀的學生,而是一名善於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甚至還會改變生活的「小學者」!
隨著新一輪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開展,「物理小實驗」作為中學教學改革的突破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如何把這些設計合理、構思新穎的實驗與課本中的各類知識點進行有效銜接,通過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得原本單調枯燥的物理知識具體化。這是我們最終的目標,我們更會為此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