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如何激發學生創新潛能

2020-12-15 中國教育新聞網

時下中學物理課堂存在著機械灌輸、題海戰術等不良傾向,很多教師的課堂教學缺乏生活氣息,學生自主活動很少,致使學生不會活學活用,最終培養出的學生不會反思,不懂質疑,更無從談創新。為克服這些不良傾向,我在物理教學中開展項目化學習,讓學生圍繞項目活動,解決真實問題,在應用物理知識和解決問題中建構物理核心概念,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以項目化學習為切入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在「合理利用機械能」相關教學中,我設置了3個項目製作活動: 自製蹦床、樂高投石機、不用電的小車,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並開展投擲比賽和小車賽跑活動,從而檢測作品的質量和效果。在作品製作過程中,學生要應用問題解決、實驗、測試、系統分析等高階認知策略,方能達到項目要求。學生還可以在項目展示和反思中通過對比、分析等感悟到動能、勢能的因素以及它們之間相互轉化的規律。

項目化學習使教師的關注點從「怎樣教」轉變為引導學生「如何學」上,教師主要精力從知識的講解轉到項目學習的設計上,利用高階學習帶動低階學習,讓學生對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有更深的認識。在項目化學習中,學生從一開始就很清楚所學的知識是用來做什麼的,具體的知識和技能都被問題結構化、組織化在其中。這種組織知識的方式會對學生的學習動力產生極大的影響。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項目化學習奠定了學生心智自由的基礎。

中學物理課堂中有很多「小製作」,如土電話、小孔成像儀、不倒翁、浮沉子、電動機等,都蘊藏豐富的物理核心知識,可以作為項目化學習的設計素材,學生在製作和改進過程中可以將學習素養轉化為持續的創新實踐。

開展創新實踐還要依託各種展示平臺,讓學生有機會充分展示,自主發展。學校一年一度的科技節是學生「腦力競技運動會」,為孩子們提供展示科技才華的平臺。我還鼓勵學生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發明展、「明天小小科學家」等各種各樣的科技創新競技活動。讓學生通過展示交流,得到評委的鼓勵和幫助,發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鍛鍊自己的綜合素質。

    教師身體力行,引導學生創新興趣

在物理學習中,只有教師成為身體力行的創新示範者,學生創新的火苗才會被點燃。在教學中,我經常會遇到實驗器材操作不方便、實驗演示效果不理想、實驗器材缺乏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自己動手對實驗器材進行改進,不僅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還讓師生的創新成為學校的風尚,現在學校累計申請獲批專利76項,並在國內外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發明比賽上頻頻獲獎。

例如,在教學中我發現,原有的反射式色光混合演示器很難準確調整三原色的比例,混合後的顏色經常會變為灰色。而另外一種透射式色光混合演示器,可使三色光直接照到光屏上進行混合,但又存在不能連續調節並混合出特定顏色且耗能大、結構複雜等問題。這些缺憾激發了我改進實驗設施的欲望。我和學生找來紅、綠、藍三色「食人魚」LED燈作為光源,將它們排列成「品」字形,並設計分壓式光源驅動電路,調節電阻時,色光的強弱會變化,混合光的顏色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三色光通過各自光欄發出的光束在空間的分布是呈圓錐形的,調節內筒的光屏到光源的距離使其從近到遠逐漸改變時,單色圓形光斑的半徑會逐漸變大並部分重疊,交集處會從雙色混合直到三色混合,可以很容易地獲得包括白色在內的任何色光。學生和我一起設計改造這個實驗器材時興致非常高,該項目還申請了實用型專利。

激發學生自主創新的興趣無法一蹴而就,需要多種辦法跟進。除了教師引領示範外,我還改進了評價機制,採用教師示範、學生跟進的策略推進「創新實驗」。實踐中我不僅打破了課內課外的界限,還整合了校內校外的資源。學生可利用課外時間開展創新作品研究與製作,在課內展示交流;在物理課上學習基本原理和方法,到廣闊的社會大舞臺尋找實踐與應用的天地;在實驗室開展探究,設計各種簡易電動機,感悟磁場對電流的作用以及物理的神奇,到運動場上開發可調節訓練難度的引體向上裝置,到科研院所中開展風洞實驗。

學生們剛開始研究時,如蹣跚學步的嬰孩,會出現各種問題:創新作品較為粗糙,研究報告的格式不夠規範,文字表述不夠嚴謹,實驗設計存在瑕疵,推理過程前後矛盾,等等。這時教師不要一味指責和批評學生。教師應找到學生作品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和表揚,讓他們發現自己研究的價值,保持繼續研究的熱情。在表揚之餘當然也要委婉地指出他們的不足,不過提建議時口氣要儘量和藹,不要潑冷水而要點燃他們的創新激情。其實學生們的創新興趣恰似襁褓中的嬰兒,需要教師精心呵護與包容。

當然比賽獲獎不是開展創新活動的唯一目的。我希望學生們通過研究,找到發現的樂趣,感受攻克科學難題帶來的成就感,使他們把研究當作求得知識的一種手段,當作探索未知世界和滿足好奇心的一種方法。因此研究過程和比賽過程中,摒棄功利,保持自然的參賽心態十分重要。我的學生在丘成桐中學生物理競賽的前一天晚上還趕到中科院去聆聽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大衛·格羅斯的高端講座,並在會上主動提問交流。這是一種境界,更是優秀學生的特質。

    「養志」,為學生創新注入持續動力

偉大的創新需要經歷無數次失敗和挫折,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支撐。因此,培養學生創新素養,首先要「養志」,通過課堂內外的活動,讓學生樹立科學志向,再引導學生開闊視野、親身體驗;其次,要因材施教,我們為普通學生開展科普活動、宣傳競賽知識,對天資較高、對科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予以重點培養。

要培養國家棟梁式創新型人才,一定離不開科學報國的宏偉志向。學生前來參加創新活動,首先我向他們提的問題是:你為什麼要參加創新活動?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動機決定行動,沒有遠大的目標,創新很難有可持續性的動力。選擇參與創新活動,雖然長遠來看,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十分有利,可是短期來看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有時還會經歷很多次的失敗,功利心太重的學生,往往淺嘗輒止,無法堅持。如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科協主席獎、「明天小小科學家」一等獎、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30米望遠鏡專項獎二等獎的陳姚佳就是通過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逐漸成長起來的創新達人。她在廈門外國語學校先後參加了三次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第一次參賽,作品「多功能可攜式充電與照明裝置」順利通過層層選拔,獲得了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二等獎,但第二年「人體接通電話實驗探究」卻止步於福建省三等獎,連參加全國賽的資格都沒有。到了高二,她又滿腔熱情地投入了「雷射束照射鏡面圓柱的研究及應用」研究。其實,經歷挫折對學生來說並非壞事,像陳姚佳一樣,只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就會獲得更大的成功。最後一次,她研究得更加深入,用了近一年時間,研製出一種可準確控制離心率的光學圓錐曲線演示儀。更可貴的是,她沒有止步於此,開始逆向思考,最終發明出一種可以在線快速定量檢測圓柱表面粗糙度的儀器,並申報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

有科學志向的學生才會有不竭的動力。我指導的獲得首屆丘成桐中學生物理競賽金獎的學生陳鍇傑的理想是當一名像愛因斯坦一樣的物理學家。他現在是美國杜克大學的學生,研究領域為人工智慧。另一名學生賴文昕也是一名有理想和抱負的學生,他現在北京大學物理系就讀。初中階段他就開始通過網絡自學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課程。有了遠大的理想,孩子們就不會因為一些小挫折而抱怨或萎靡不振,而能堅持廣泛地涉獵科學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他們的潛能也能逐漸被挖掘出來,進而實現主動發展,從「小製作」走向「大發明」。

錢永昌 福建省特級教師,中學物理正高級教師,現任教於廈門外國語學校,入選第四批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主持的「以創新實驗和創客活動為載體,培育學生創新素養的實踐研究」項目獲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福建省特等獎。曾多次獲全國教學比賽一等獎。發表及獲獎論文40餘篇。曾獲福建省中學物理學科帶頭人、廈門市傑出教師、廈門市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20日第9版 

相關焦點

  • 如何巧妙利用物理小實驗,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妨來看看
    離開自主性,就不能獲得發展和創新。」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實驗既可以讓學生理解所學物理理論,又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另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實驗對於物理教學來說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寧波大學「探究式課程教學」模式激發學生潛能
    問題導向 多維互動 自主參與   寧波大學探究式課程激發學生潛能   近日,寧波大學信息學院教師王曉東參加了學校教務處舉辦的「教學午餐會」,他和十多位專家、教師一邊吃著午餐,一邊討論著相關教學改革工作。
  • 數學建模專家張利利專訪:學好數學建模,激發學生潛能-對教學老師的...
    本次希望通過對張利利老師的採訪,能夠讓數學老師逐步地將數學建模和數學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潛能,在數學建模活動中更好地體現和完成素質教育.記者:張老師,您好!現在很多學校已經專門開設了數學建模課程,但是聽說一般的數學老師在講授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問題,您了解嗎?張利利:幾位記者朋友好!
  • 數學建模專家張利利專訪2:學好數學建模,激發學生潛能-對教學老師...
    原標題:數學建模專家張利利專訪2:學好數學建模,激發學生潛能-對教學老師的時代新要求數學建模是數學學習的一種新的方式, 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感知數學知識如何去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課程的魅力.這對傳統的教師的教學方式帶來巨大的衝擊, 需要教師把傳統的知識搬運工角色轉為學生心智發展的助推師的角色.其次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問題.
  • 貴州大學明德學院「雲課堂」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潛能
    5月14日,記者從貴州大學明德學院獲悉,為進一步釋放全院師生創新創業潛能,幫助他們更好就業,明德學院創新打造在線項目協作平臺、產教融合資源整合平臺,5名雙創導師紛紛走上「雲課堂」進行項目「雲路演」,解讀雙創熱門課題,與學生深入交流,推動學校學生雙創項目精準挖掘與落地。
  • 101教育小苔思維丨大語文生態建設:激發每個學生的個性和潛能
    新課標強調,每一個學生,都應具有獨特的個性,教育應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意識到培養學生個性的重要性。101教育旗下大語文小苔思維,用創新性的教研和教學激發學生的個性和潛能,用科技和愛進行大語文生態建設。
  • 【教育雜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開始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教師通過理論知識教學和物理實驗教學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各種能力得到培養,從而為學生今後的發展奠定紮實基礎。為達成這一目標,需要推動初中物理教學改革,以便充分發揮物理這門自然科學學科的育人作用,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
  •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學習能力的培養以下內容值得一看
    學習興趣是指學生的心理愛好和學習活動追求的趨勢。在實踐中,興趣將極大地促進人類活動。一旦您對學習感興趣,您將充分發揮您的熱情和主動性。強烈的興趣將成為人們努力學習和勇於解決問題的強大動力。只有學生對物理感興趣時,他們才想學習,熱愛學習,學習好並充分利用物理。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 音樂窩電吉他教學體系,激發潛能,0基礎到專業水準的深入培養!
    如何讓學員在學習電吉他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專業的演奏駕馭能力、全面的音樂素質能力,是音樂教育機構教學的主攻方向。音樂窩一直秉持著「普及音樂、啟發思維、培養審美」的核心教育理念,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研團隊,目前已創新研發了民謠吉他、聲樂、尤克裡裡、少兒鋼琴、非洲鼓、爵士鼓、電吉他7大教學體系。
  • 如何激發初中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因此,物理教師應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一、上好序言第一課序言是八年級物理的前言,其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針對學生初學《物理》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的特點,結合學生身邊常見的物理現象提出相關的問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教師篇:通過KET/PET閱讀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為了幫助廣大教師、家長和考生加深對此次改版的理解,今天的文章專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量身打造,為您分析青少年英語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幫您了解如何利用2020新版A2 Key / B1 Preliminary考試的閱讀教學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您更加科學高效地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和複習備考。如何激發11歲+青少年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熱情?
  • 韓忠玉信心教育:漫談激發潛能的方法
    每個人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激發潛能,是提高自身整體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有效措施。學習成績並不代表全部,它只是學生素質的一個方面。一名綜合素質高的學生,贏得高考的機率也高。所以,老師的重要責任就是教學中注重因材施教,發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生潛能,激活學生奮發向上的「小宇宙」。
  •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開展
    物理學的學科發展離不開實驗的探索和創新研究。可以說物理這門學科離不開實驗,實驗的發展也意味著物理學科內容體系的發展。因此物理學的教育創新首先應體現在實驗教學的創新上,實驗創新應當在實驗資源的開發和實驗教育功能的發揮上進行,下面對設計實驗應遵循的原則和實驗教學應採取的模式提出一些看法進行探討。
  • 王新權:激發潛能,關注個性
    有誰能想到,這名有才藝的學生竟然患有自閉症。雖然在與同學交往中存在一定障礙,但在背唐詩宋詞方面他是班級佼佼者,在樂器、美術、書法等方面也才藝突出,多次獲班級人物、書畫之星等榮譽。在青島弘毅中學,這樣的逐夢少年,都被激發了發展潛能,實現著個性特長發展,享受著成功的喜悅。這離不開校長王新權在立校之初確立的「激發潛能、成就夢想」的辦學理念。
  • 利用多樣教學方法剖析不同形式的知識內容,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
    1.2 教學方法單調,缺乏創新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缺乏自主探究、互動合作的氣氛;對於學生自身發展方面,由於教學方法陳舊,遠遠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潛力和知識水平,不能準確把握學生自身理解力和學習心理,偏離了教學重心,教學效率非常低。
  • 上海青浦一中教學改革:最大程度激發師生潛能
    最大程度激發師生的潛能——上海市青浦一中推行教學改革實驗紀實   立定跳遠課怎麼上?不少學校的做法是,讓學生們在沙坑前排隊,再一個一個地練習。而在上海市青浦第一中學的操場上,記者卻看到體育教師讓學生分組在多個軟墊上練習。
  • 本科教育的真相:什麼樣的大學教學能夠最大激發人的潛能?
    正如線下教學一般,我們可以把一堂課分成更多小節,在其中插入提問和小練習以檢查學生們對內容的理解。錄播的方式給學生們進行網課學習提供了更靈活地選擇,教師們將大量學習任務下發給學生,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時間安排來完成學習。然而,缺少了講臺下積極的聽眾們,這可能意味著我們必須比過去更加有意識地思考如何激勵學生學習並為他們提供支持。
  • 「初中學生物理實驗能力提升及測試的探索及研究」研討會在東海中學召開
    12月24日,全縣初中學生物理實驗測試研討會在豐順縣東海中學召開,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初中學生物理實驗能力提升及測試的探索及研究」,參會的有物理教研員張小周老師、課題組成員、全縣各校九年級物理備課組長、東海中學物理老師一共30
  • 綜合素質評價: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
    評價對於學生發展來說,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更是如此。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如何實施、結果怎樣使用,對學校及教師來說是一個需要鑽研的課題。於是,如何以綜合素質評價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難題,也就成為育英學校教研的核心主題。教師在評什麼、為什麼評、怎麼評、什麼時間評等問題上進行了深入的實踐研究。目前,育英學校的基礎課程評價涉及17門學科,每門學科都不再只對期中期末考試進行評價,而是更加注重平時的過程性評價,所有學科過程性評價分值佔比在50%左右。
  • 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自學能力,是教育者對學生的一個要求,而這個要求在新課改之後就提出來的,同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要求教師在課堂中以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儘量滿足學生的需求,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讓學生激發藏在自己身體裡的潛能,幫助自己更好、更快的學習新知識,讓自己重新認識物理該學科,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