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班主任善用「南風效應」批評學生效果最顯著

2020-12-13 資深教師話教育

批評教育是挫折教育的一部分,如果運用得好,可以成為學生改正錯誤的契機,鍛鍊學生的抗挫能力。如果批評的手段不恰當,則會傷害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故意和班主任搞對立。

那麼,如何批評學生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呢?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南風效應」可以幫助人班主任批評學生時可獲得良好效果。那麼,什麼是「南風效應」呢?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拉封丹這則寓意深刻的寓言後來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概念,被稱之為「南風效應」、「南風法則」或「溫暖法則」等。

南風效應啟示我們,即使學生犯了錯,批評時也應該採取溫和的方式,而不是上去就暴風驟雨一頓批評,不講究時機和策略。

學生在違紀之後,往往有一個內疚、自責的時期,如果班主任能抓住這個時期進行「溫暖的批評」,效果一定好得多。批評首先要講究時機,學生剛剛闖禍之後不要立刻進行批評,因為他這時候可能還沒有來得及反思自己。這時候他要麼在想辦法逃避,要麼還在震驚和慌亂,要么正在想接下來的對策,短時間內他幾乎沒有時間自責。

所以批評學生至少要等違紀現象發生2兩小時之後,再進行批評教育,學生內心已經平靜下來,能在班主任的引導下反省自己的行為,進而內疚和自責,班主任再進行批評的時候,即使嚴厲一些,他也能夠體諒班主任的苦心,心服口服了。

除了要講究時機,還要根據「南風效應」講究以下批評策略:

一、由輕到重批評法

如果學生嚴重違紀,如打架鬥毆造成嚴重後果,批評時仍切記狂轟濫炸,要先從細枝末節入手,讓學生高度緊張的情緒完全放鬆之後,再循序漸進由次到主逐步深入到事件的核心,進行嚴厲批評。學生有了心理緩衝時間,就更容易接受老師的批評。

二、批評學生時儘量做到平等

有些班主任看到學生犯了錯誤,扣了本班的量化積分,影響了自己在學校領導心目中的形象,於是氣急敗壞,居高臨下地對學生一陣猛批。卻忽略了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犯錯誤自然是他們生活中的常態。

班主任批評學生時要有情感參與,批評之前要先和學生推心置腹的深談,像朋友一樣指出他們的不足,幫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出格之處,在他們在自己的引導下能學會自我反省,自發的改正錯誤。

相關焦點

  • 南風效應,用"溫暖"去戰勝"寒冷",差生的逆襲之錦囊妙計
    ,讓溫暖的批評像春雨一樣滋潤孩子幼稚的心靈,會使教育教學變得自然流暢,學生自然會因愛上自己的老師在接受老師的教育。北風為了達到讓行人脫衣的目的而拼命朝著他們吹風,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將他們的衣服脫下來。但它忽略了自己代表著寒冷,行人只會因感到寒冷而將衣服裹得更緊。相反,南風則巧妙地充分利用自身溫暖的力量,使得行人自覺脫下了外套。家庭教育中採用&34;、&34;之類&34;式教育方法 是不可取的。實行溫情教育,多點&34;式的表揚,培養孩子自覺向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教育孩子不能光靠罵,巧用"南風效應"效果好得多
    因為生活和工作的負擔,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沒什麼耐心。當孩子犯錯以後,他們大多喜歡採取吼孩子的方式。有人對&34;做過調查,結果表明:正面引導孩子的父母只佔總數20%左右;嚴肅批評,甚至體罰孩子的父母佔65%以上;15%的父母對孩子採取不理不睬,聽之任之的態度。
  • 教育心理學:家庭教育的五大效應你知道嗎?
    家長可能會有體會,有時讓孩子做作業,他磨磨蹭蹭不大愛做,原因可能是對某一項作業打怵,不大愛做。有一則寓言,講北風南風打賭,看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勁,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緊;南風徐徐,輕柔溫曖,使行人自覺地把大衣脫下。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他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使人的行為變為自覺。這種以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我們稱之為"南風效應"。對孩子「無條件積極關注」,其實就是使用了南風效應。
  • 【教育心理學】南風效應:寬容比懲罰更有效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是心理學十大定律之「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南風」法則或「溫暖」效應,源自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 親子教育中的心理學—南風效應:對小孩越吼越無效
    對待孩子犯得「錯誤」,有的家長總是大聲吼叫,但發現效果並不理想,孩子不僅不按大人的要求去做在兒童教育心理學上,有一個叫「南風效應」心理學現象。「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風力越大,裹得越緊。
  • 面對不聽話孩子有三大誤區,善用教育的智慧——四大心理學效應
    孩子不聽話,嚴加管教可以起到一時的效果,但根源還是要發掘孩子自主的力量,父母不可能一直看著孩子,因此放棄對孩子的控制,才能獲得更多的掌控權。著名的德西實驗中,AB兩組學生研究對象進行難題解答,第一階段兩組正常解題,第二階段,A組被告知答對一題能領到1美元,B組不添加這一條件。
  • 父母必讀的十大兒童教育心理學效應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 教育孩子最有用的四種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嗎?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每位家長都應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規律」的積極或消極影響,並趨利避害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只有讓家庭教育遵循一定科學的心理規律,教育的效果才能實現事半功倍,親子關係才會更加溫馨。心理規律一:超限效應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
  • 南風效應,溫暖的溝通法最得孩子心
    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相約比武,看誰能把路上行人的衣服脫掉。於是北風便大施淫威,猛掀路上行人的衣服,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把大衣裹得緊緊的。而南風則不同,它輕輕地吹,風和日麗,行人只覺得春暖身上,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北風和南風都是要使行人脫掉大衣,但由於態度和方法不同,結果大相逕庭。
  •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 澳瑞森 • 梅倫一個人的個性與成長經歷和接受的教育以及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繫。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更是深遠的。沒有人在世界上是一座孤島,在人際交往中,心理學將大有用處。心理問題已經成為現代人不能忽視的問題,無論是個人心理疏導、原生家庭教育、職場人際關係… 都應該嘗試運用心理學去介入及療愈。
  • 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
    心理問題已經成為現代人不能忽視的問題,無論是個人心理疏導、原生家庭教育、職場人際關係… 都應該嘗試運用心理學去介入及療愈。心理學不僅讓人更認識自己,更了解人性,更幫助人際交往有困惑的人。當你掛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幾天,一定會做出以下兩個選擇之一:一是把鳥籠扔掉,二是買一隻鳥回來放在鳥籠裡,這就是鳥籠效應。
  • 教育專家提醒:班主任可以用「瓦拉赫效應」轉化後進生,效果顯著
    後進生轉化工作是班主任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最讓人頭疼的事情。因為如今的孩子自小就沒有受到過什麼挫折教育,學習上不願吃苦,學習態度也不夠認真,轉化起來很難。但心理教育專家提醒我們:採用「瓦拉赫效應」來轉化後進生,成功率非常高。那麼什麼是「瓦拉赫效應」呢?
  • 家庭教育,最實用的五種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家據此對人類也進行了類似實驗,隨機在學校名單中選取幾名學生假定其智商高於其他學生,經一段周期後進行測試,結果假定聰明的學生果然在班級內名列前茅。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心理暗示」。生活中心理暗示時刻存在,包括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父母對孩子成長影響巨大,如經常給予孩子一些「愚笨、遲鈍」的暗示會產生負面心理影響,甚至影響其心理健康。
  • 這10個育兒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心理規律四南風效應「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 家庭教育應知的五個「心理學效應」
    家庭教育是一門「動心」的藝術,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會蒼白而無力。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每位家長都應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規律"的積極或消極影響,並趨利避害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從而科學地引導孩子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才。
  • 心理學效應有多少個?
    8.蝴蝶效應196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洛倫茲研究「長期天氣預報」問題時,出現了疑難問題:她在計算機上用一組簡化數據模擬天氣的演變,原本是想利用計算機的高速運算來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但是,事與願違,多次計算表明,初始條件的極微小差異,會導致錯誤的結論。
  • 班主任可以利用「反饋效應」提高學生自律性
    心理學上借用這一效應概念,用於說明學習者對自己學習結果的了解,而這種對結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強化作用,促進學習者更加努力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反饋效應」。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如果我們煞費苦心的為伴侶準備了一個驚喜,伴侶卻反應平平,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那麼以後你還會這麼費盡力氣地為他(她)準備驚喜嗎?
  • 每個父母都應該懂得的「南風效應」,不要再打罵孩子了!
    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相約比武,看誰能把路上行人的衣服脫掉。於是北風便大施淫威,猛掀路上行人的衣服,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把大衣裹得緊緊的。而南風則不同,它輕輕地吹,風和日麗,行人只覺得春暖,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北風和南風都是要使行人脫掉大衣,但由於態度和方法不同,結果大相逕庭。 這則就是「南風效應」寓言。
  • 對比效應
    以人為被試的研究也發現了這一強化對比效應。這一現象表明要對有機體進行有效的強化,既要考慮現行強化的強度,又要了解先行強化的水平。 股票市場案例比效應引爆連續飆升牛股2007年7月17日股指仍然出現了衝高回落的走勢,量能遲遲難以釋放,短期內震蕩依然是大盤乃至個股板塊的主基調。
  • 班主任怎樣批評學生?分清三類學生,因才施法效果好
    班主任老師的批評教育,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有傷害的,對學生的影響有多大、有多久?下面的故事給你答案。有的地方實行成功教育,我們老師片面的照搬照抄,對學生一味的誇獎表揚,有了缺點和錯誤也不批評指出。這種隱藏缺點、掩蓋矛盾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關鍵是批評教育學生要適度,要講方法,這恐怕就要考驗班主任的經驗和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