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可以利用「反饋效應」提高學生自律性

2020-12-13 資深教師話教育

人們為什麼都喜歡打麻將而不願坐下來讀書,小孩子們為什麼喜歡打遊戲?而一提到學習就愁眉苦臉?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這其實是「反饋效應」在起作用,因為打麻將一圈下來,立刻就能知道誰輸誰贏,打遊戲一局下來也能體會到勝利的喜悅和失敗的沮喪。實踐證明,人們對越快知道結果的事情越感興趣。

先給大家普及一下「反饋效應」的概念。反饋,原來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輸出電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輸入電路中以增強或減弱輸入訊號的效應。心理學上借用這一效應概念,用於說明學習者對自己學習結果的了解,而這種對結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強化作用,促進學習者更加努力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反饋效應」。

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如果我們煞費苦心的為伴侶準備了一個驚喜,伴侶卻反應平平,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那麼以後你還會這麼費盡力氣地為他(她)準備驚喜嗎?一定不會了,因為他(她)的反饋不及時,不正面,所以我們的積極性會受挫,然後再也提不起精神為他(她)做浪漫的事情了。

孩子考試得了第一名後興高採烈地回到家裡,如果我們家長不及時給出表揚語音或喜悅的表情等這樣的語言或情緒的反饋,孩子的興奮勁頭也會大打折扣,努力爭取第一的激情也會逐漸下降。可見「反饋效應」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把「反饋效應」運用在學生的學習上也效果顯著。

心理學家露西和亨利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反饋效應」心理實驗。把一個班的學生分成三組,每天學習後就進行測驗,測驗後分別給予不同的反饋。第一組,每天告知學習結果;第二組,每周告知一次學習結果;第三組,只測驗不告知學習結果。八周後將第一組和第三組的反饋方式對調,第二組反饋方式不變,實驗也進行八周。結果是,當反饋方式改變後,第三組的成績有突出的進步,第一組的學習成績逐漸下降,第二組的成績穩定上升。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學生如果能及時知道自己的學習成績,有助於強化其學習積極性,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能不能及時反饋,也能決定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反饋成績越及時,學生學習積極性越強,成績提高得就越快;反之,教師反饋成績越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差,成績就會下降。

明白了這個道理,請各位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對學生的成績作出評價,不管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學生知道了自己努力的結果,會進一步促使他們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以獲取更好的結果。

那麼,我們班主任能不能利用「反饋效應」這一心理實驗成果,為班級管理服務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班主任應該在以下工作中充分利用「反饋效應」成果,培養學生的自律性,學生人人都遵守紀律了,班主任的工作負擔就減輕了。

一、一定要制定小組量化考核表

開學之初要制定班級量化考核表,同時還要制定小組量化考核表,關於這一觀點,筆者已經在本專欄前幾篇文章裡介紹過了,在這裡就不再贅述,各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向上翻看。

小組量化考核表最好是以一周為單位時間(太長了,反饋會不及時),每生每周100積分,然後根據加分和扣分制度進行統計計算,周五離校時,班主任做一周總結。對每一位學生的一周積分情況進行總結,班主任要根據積分點評每一位學生的表現,並與上周積分進行對比,給每位學生中肯的有針對性的評語。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中的「反饋效應」能幫助班主任減輕管理負擔,速來了解
    心理學上借用這一效應概念,用於說明學習者對自己學習結果的了解,而這種對結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強化作用,促進學習者更加努力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反饋效應」。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如果我們煞費苦心的為伴侶準備了一個驚喜,伴侶卻反應平平,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那麼以後你還會這麼費盡力氣地為他(她)準備驚喜嗎?
  • 利用屏播反饋提高個性化學習效率
    本文介紹了使用屏播視頻給學生提供反饋的方法,藉此提高反饋質量、學習效率和老師的工作滿意度。傳統文字反饋存在很多缺陷,如不夠及時、具體,也未必能促進學習者自主改進學習進程。屏播反饋具有認知和情感等多方面優勢。本文建議教師在教學工具中,加入屏播反饋。本文為屏播反饋提供了一些典範做法,讓他們可以提供豐富、及時、有效的反饋,以便學生可以根據這些反饋,採取行動,改進當下和未來的作業。
  • 爸媽掌握這4個心理學效應,輕鬆提高孩子自律性
    可以作為幫助孩子提高寫作業效率的參考,大家可以回顧一下。那麼今天,我們再來聊聊4個很有意義的心理學效應,對於培養孩子的自律非常有幫助。在這個實驗中,實驗者告訴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一顆糖果,但是只要他們願意選擇等待一段時間直到實驗者返回房間,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兩個獎勵。
  • 對於脾氣暴躁的學生,班主任最好用「霍桑效應」進行轉化
    學生情緒失控給班主任對著幹,要這樣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班主任工作中一定經常見到學生情緒失控的場面,如與同學大打出手,不服說教、衝動地頂撞老師,甚至做出極端的行為。出現這種現象後多數班主任們往往會火冒三丈,採取言語呵斥甚至動手拍打等不當的處理方式。厲聲呵斥、以暴制暴,班主任靠權威來壓制學生的怒火,學生表面上看上去學生是被馴服了,而結果則可能會在事後造成學生因為內心的壓抑、不良情緒沒得到及時的釋放而突然爆發,造成更可怕的後果。那麼處理這種局面,我們班主任要採取怎樣適當的方法與手段呢?
  • 學習進步的關鍵——培養學生的自律性
    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是第一位的,作為學生最有資本炫耀的也就是自己的學習成績了。學霸永遠是榜樣。那麼怎麼才能自己走很大的進步呢?我覺得,培養學生的學習自律性是關鍵。專心致志投入學習學生在校學習是獲取知識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學校安排課程表時都會有相應的自習課,那麼自習課時自律性好,就能有效地解決課堂知識問題,時間充分利用了;但有些學生自律性很差
  •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班主任善用「南風效應」批評學生效果最顯著
    批評教育是挫折教育的一部分,如果運用得好,可以成為學生改正錯誤的契機,鍛鍊學生的抗挫能力。如果批評的手段不恰當,則會傷害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故意和班主任搞對立。那麼,如何批評學生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呢?
  • 培養學生學習的自律性,注意四點!
    學生宅家學習,老師鞭長莫及,心有餘而力不足;家長愛莫能助,干著急使不上勁兒。如何提高學生的自律性?應該注意以下四點:1、一天該做的事情按輕重緩急排好序,從最重要的事情開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天天有個計劃,讓孩子對自己的事情有一個全面的把控,知道什麼事情必須做,什麼事情可以快速做完。先做最重要的事,把控好時間。學習方面,可以對重要科目排序,把不擅長的,比較繁瑣的作業放在前面,因為越到後面越難,越沒有耐心,先難後易,會激發自信心。
  • 教育專家提醒:班主任可以用「瓦拉赫效應」轉化後進生,效果顯著
    後進生轉化工作是班主任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最讓人頭疼的事情。因為如今的孩子自小就沒有受到過什麼挫折教育,學習上不願吃苦,學習態度也不夠認真,轉化起來很難。但心理教育專家提醒我們:採用「瓦拉赫效應」來轉化後進生,成功率非常高。那麼什麼是「瓦拉赫效應」呢?
  • 線上學習,班主任如何幫助學生變得更自覺?我用了這4種方法
    我們也是一樣,自從3月2日線上學習至今,已經開展了將近兩個月,班級當中就是會有個別學生不自覺開展線上學習,缺交作業,積極性和自律性很差。即使是多次與家長,學生溝通,還是沒有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以前在學校還好,可以進行一個面對面的教育引導,可是現在是在線上 ,屏幕那邊的學生他們在做什麼,我們無法獲悉,不學習或者不交作業的話,我們很多的老師,只能夠深深嘆息。
  • 2020最難高考年,高三班主任直言:這兩類學生很「危險」,要重視
    高考作為國內最公平的考試,任何學生都無法懂歪腦筋,想壞心思。尤其對於家境一般的學生來說,這可以稱得上一次改變命運的考試,也正是因為如此,寒門學子願意為之苦讀十年。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出現,擾亂了全國高三考生的複習計劃,給他們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 焦躁的班主任,你想把親子關係引向何方?
    01很多班主任想到一個「妙招」,進行網上考試。學習習慣好的學生也擔心考不好面上不好過,不願意考試;有些學生以網上考試有水分為由,直接拒絕考試,你奈我何?家長急得熱鍋上的螞蟻,紛紛求助於班主任,畢竟班主任在學生面前有威嚴。
  • 初三班主任直言:這幾類學生中考可能會失敗,平時成績好也是假象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裡最重要的管理者,班主任有著豐富的帶班經驗,特別是有一些初三的班主任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這樣的老師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都會非常了解,而且對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班主任有一些看法還是非常精準的。每年中考之前,班主任都會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做一個摸底,摸底考試的時候,可能有一些學生的成績是非常好的,但是班主任卻直言,有幾類考生中考可能會失敗,平時成績再好也是假象。
  • 羅森塔爾效應:想讓學生成績提高,老師要做到這兩個字
    類似的,在學校教育中,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很多幼兒園的兒童或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在做遊戲時,經常模仿老師的語氣或行為來管理和指揮同伴;在學校的班級管理中,老師們也經常說,「有什麼樣的班主任就會帶出什麼樣的學生」,調侃班主任對所在班級學生的引導作用。老師的期望、對事情所採取的態度、個人的行為以及個性品質對學生都會產生無形的影響。
  • 高考推遲一個月,讓這三類學生賺翻了!高三班主任:確實如此!
    這個消息給不少高三學生帶去了希望,之前因為疫情而被影響的複習終於有了彌補的機會。當然,並不是所有考生都認為推遲考試是個好消息,有幾家歡喜也有幾家憂。學生之間考試成績的差異並不是由智商決定的,而是由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決定的。所以,高考推遲一個月將會對以下三類學生最有利,高三班主任稱:確實如此,受益最大的將是他們!
  • 在家上網課,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 本文可以給大家一些新的思路: 要想在家上網課有效果,需要兼具以下四方面要素:孩子的自律性、課堂的吸引力、老師的責任心、家長的監督力。原因有二: 第一,課堂吸引力和老師責任心在學校教育中顯得更為重要,而在家上課老師總有種鞭長莫及的無力感,總感覺學生在屏幕那頭竊喜——你倒是鑽出來打我呀~打我呀。。。 呃呃呃,等到為師瘦成一道閃電吧,我就可以鑽出來收拾你了。
  • 讚美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讓孩子更優秀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效應,叫「皮格馬利翁效應」。他講到老師對學生報以什麼樣的期待,將會影響著學生的成績,如果老師很看中某個學生,並多次鼓勵他,那麼這個孩子的成績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後來孩子壓力大,在學校的時候哭了,班主任看到後就問原因。班主任非常耐心說:「你不用擔心太多,好好學,老師也會教你的,老師很看好你,覺得你做題目非常的仔細。就是現在有些知識點,你沒有掌握好而已。」
  • 反饋效應——你的沉默,會讓老闆很不安
    反饋原來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輸出電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輸入電路中,以增強或減弱輸入訊號的效應。心理學借用這一概念,以說明學習者對自己學習結果的了解,而這種對結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強化作用,促進了學習者更加努力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這一心理現象稱做&34;。反饋效應可以指導企業管理和學習工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定理。
  • 開學後要不要利用周末補課?家長焦慮,老師苦笑,學生忐忑不安
    得知開學信息後,學生與家長們都歡呼雀躍,畢竟盼星星盼月亮兩個多月後終於見到開學的曙光了,紛紛在官微下留言,有的同學表示很開心,終於等到了;有的同學表達了對同學、班主任、科任老師們的想念;而每一條回復下都被點讚了上千次,可見家長學生們那無比激動的心情了。上海:「周末不補課!」
  • 給學生貼上「正面標籤」,班主任工作越幹越輕鬆
    由於種種原因,我今年被安排擔任一個普通班的班主任,這是一個被「特意」組合的班級,全年級不良習慣最多的學生都在這裡,領導們的用意很明顯: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行。面對眾多「劣跡斑斑」的學生,我該怎樣帶好這樣的班級呢?思索再三,我決定試著運用教育心理學中的「標籤效應」來轉化這幫孩子們。
  • 掌握三種效應,孩子不提高都難
    班主任問他:「你是否過度依賴電子設備,是不是一會兒刷抖音,一會兒聊天,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實操,你是否積極參與學習了?是被動還是主動呢?無監管,學生不自覺去玩手機,導致了學習成績下滑。學生成績未達到預期,班主任結合學生的實際問題提出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