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老年生活,享受幸福人生,我們專注於中老年人的情感和健康問題,大家可以點擊右下方的訂閱按鈕免費訂閱我們的頻道,希望我們的影片能給您帶來一些幫助與啟示。人生有一種智慧叫換個角度。我始終認為人一定要懂一點心理學,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不管你從事什麼職業,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就一定避免不了跟人打交道,而人際關係的好壞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你生活的幸福程度。學點心理學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明白如何與別人更好的相處,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你看透你自己。所以,今天為大家推薦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根據人的社會學和心理學,幫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從而解決生活的難題。有人說,決定人生上限的不是智商,而是看問題的角度,人天生就是社會性動物,它的思想行為或多或少會被他人或社會所影響,而且人不是完全客觀的,會傾向於積極的描述和評價,自己做出帶有自立色彩的判斷。戴維邁爾斯在社會心理學中這樣說道。所以,真正聰明的人不應該被思維所局限,遇到問題時,試著換個角度就能看到不同的風景,遇到不同的可能,人生也越來越成熟完整。就像戴維邁爾斯所說,一旦思維得到擴展,思想就再也不會回到原本那個狹小的領域了。根據戴維邁爾斯的觀點,人往往是通過與他人的比較產生的差異來認識自己,但在比較過程中仍會潛在地認為自己比別人好,比如公司效益提升,領導會認為是自己的決策正確,領導有方,效益下滑則會抱怨經濟不景氣,或是員工不努力,沒有全身心的投入。
工作不順利不會歸因於自己能力欠缺,而是傾向於倒黴,運氣不佳或工作本身難度很大等客觀原因。最常見的是在婚姻生活中,夫妻吵架大多指責對方的不是婚姻破裂,責任肯定在對方,即使是因為自己過錯,離婚也是歸罪於對方才導致了過錯發生。這種自我美化的感覺心理學稱之為自我服務偏差,把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努力而否定自己的失敗,負有責任,以有利於自身的方式進行自我知覺。恰如人們常說的責任都是別人的功勞,全是自己的。在與他人比較時,自我服務偏差還會把自己放在更高位置上。不管是能力顏值,還是性格,技能等等,都會認為自己要高於平均水平。網上有一個全國性調查,在一個百分制的量表上,你會給自己的道德和價值打多少分呢?結果顯示,50%的人給自己打分,在九十分或九十分以上,只有11%的人給自己打分。在74或74分以下。你會給自己打多少分呢?相信這個分數一定不會太低。正如美國心理學家戴夫巴裡所說,無論年齡,性別,信仰,經濟地位和種族有多麼的不同,有一件東西是所有人都有的,那就是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相信我們比普通人還要強。這種高於平均分的心理,讓人盲目自信樂觀,明知有潛在的危險也視而不見,相信自己能倖免於難,而不採取明智的預防措施。比如過度吸菸,熬夜,酒後駕駛紅燈,強行忽視高利率,超前消費,把安全帶滿不在乎的丟到一旁等等。
但危機真正到來,只能夠坐以待斃。社會心理學認為,換個角度看,自己正確地評價自己,能把人從自我服務偏差中拯救出來,學會居安思危,進行有效應對。比如成熟的股票經營者不高估自己的盈利能力,一味追求最高點,而是明智的設置止盈點,實現利潤穩定增長。獲得世界盃女排大賽十一連勝的中國姑娘不盲目樂觀成功了,他們不沾沾自喜實力了,再躬身自問,最終捧起排壇三大賽事十個冠軍獎盃。所以啊,換個角度方能識得廬山真面目。看到不一樣的自己,既不高估,也不盲目樂觀,而是懷抱最好的希望,做好最壞的打算。即使陽光明媚,也會預備颶風的到來。有一種成熟叫換個角度看自己。偏見在生活中是最常見的,甚至可以說無處不在,地域,種族,性別,年齡,學歷,外貌,體重的都是偏見的寄生之地。心理學家羅斯巴特和比樂做過一個實驗,讓兩組學生同開一張容,我想想一個坐著的中年男子沒有特殊表情,只是側面平靜的看著前方。A組學生被告知這是一個狂熱的納粹分子,B組學生則被告知這是反納粹運動的地下領導者,並勇敢地拯救了數以千計的猶太人。結果I組很自然的將它評價為冷酷無情。B組則認為他充滿了熱情和慈善。同樣的圖片卻得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只因他們形成了先入為主的觀念。社會心理學認為,先入為主的信念一旦形成,它會影響你的其他相關信息的知覺,而且很難改變。
即使有相反的證據與信息出現也往往視而不見。最直接的表現是貼標籤行為,也就是常說的刻板影響。百種概括固定的看法當作他人應有的特徵,而忽略了個體差異。美國心理學家戈登爾伯特在偏見的本質這本書當中說,標籤的作用猶如一個拉響了汽笛,它讓我們對所有平時能感知到的細微差異,充耳不聞。曾經有這樣一個測試,一個公安局長正跟一個老人聊天,突然一個小孩急衝衝的跑過來,對公安局長說,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了。老人問這孩子是你什麼人?公安局長說,這是我兒子。那這兩個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長是什麼關係呢?在一百位測試人當中,只有兩人答對,答案很簡單,公安局長是個女性吵架的兩個人,分別是她的丈夫和父親。很多人答錯的原因在於存在性別刻板影響,把女性與撫育特質相關聯,而把男性與領袖特質相關聯,本能的把女性排除在某些工作崗位之外。雖然人人都不喜歡偏見,可人人都會有偏見,也正因為這種性別刻板影響,把女性和男性的人生限令了,幼兒園老師,保姆,月嫂等工作被認為首選女性,而說道警察探員首先映入腦海的是男性。要減少偏見,最好的辦法是跳出思維定勢,多角度,甚至從相反的角度看人看事,換個角度看別人,不輕易給人貼標籤,才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而且千人千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故事都獨一無二,所以懂得放下自己的偏見,才能看到全部的人生真相。
知乎上曾經有一個很熱的回答,年薪五萬和五十萬的人差別在哪?有一個高贊回答是最大的差別是行動力和執行力。舉個例子,同事李姐生完孩子之後,為了催奶使勁吃高蛋白食品,足足胖了二十斤。可孩子斷奶不到三個月,她恢復了苗條玲瓏,從裡到外都煥發出的青春活力。同事以為她吃了特效減肥藥,可是李姐笑著說,多運動健身就可以了。有人詫異的問,你每天上班回家要帶孩子怎麼堅持啊?李姐調皮的甩來甩馬尾說,只要想到辦法總會有的。原來,李姐每天早起半小時練瑜伽,肚皮舞,柔力球等等,中間午休在辦公室跳半小時健身操,晚飯後和老公一起散步半小時,天天堅持身材自然恢復的快呀。她沒有像平常一樣,其中進行大量運動,而是分成三小段,每一段戰士都不長,所以比較容易做到,目標自然容易達成。李姐的成功正是巧妙的運用了心理學中的登門檻效應,擺件費時費力,又比較高難的要求分解成較小的容易完成的目標。猶如登門檻一樣,一節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夠更順利的登上高處。換個角度行動改變才是關鍵。正如希臘哲學家IP課題圖說,要想養成某種習慣,那就去付諸行動。要不想養成某種習慣,那就避而遠之,要想改變一個習慣,那就做點別的事情來取代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嘴巴裡說著嚮往,腦子裡盯著計劃,身體卻很誠實的偷懶,捨不得改變自己絲毫,然後日子就這麼一天天的在嚮往中虛度。
河有兩岸,人有多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生,所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換個角度領略的是不同的風景,感受的是不同的心境。你的角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就像一片落葉,有人看到的是零落成泥碾作塵的悽涼,換個角度卻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成全。人生就是這樣,換個角度就是給自己換一個高度越成功的人,越懂得變換角度,人生之路越走越寬。願親愛的你用更廣闊的視野,去實現自己人生將會更開闊,用更博大的胸懷去了解它,人生命將會更豁達。本期節目就分享到這裡,如果您覺得這個影片不錯的話,請給我們點讚轉發。同時在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您的看法,關注老年生活,享受幸福人生。還沒有訂閱我們的朋友一定要記得訂閱哦,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