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可謂是省心的不少,幼兒園開學了兩個月,孩子也習慣了幼兒園裡的學習與生活,和老師同學們也相處得還不錯。但是孩子卻在學校帶回來了一個讓家長們覺得很"匪夷所思"的東西。
朋友小芸,孩子今年剛進幼兒園,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還不錯,前幾天從幼兒園拿來一張「家庭調查表」讓小芸填寫。小芸填寫後突然發現,這張表除了一些基本信息外,還填寫家庭住址、職業、收入等。
小芸覺得很不可思議,於是在群裡問了老師,其他的家長也紛紛發言,引起了家長們的討論。
加入家庭的基本信息是理所當然的,為什麼幼兒園要收集父母的職業和收入呢?不可思議的是,知道了那個之後會有什麼好事嗎?還是說,幼兒園根據信息區別對待孩子?
「家庭調查表」是另一種行動嗎?
其實有很多家長填寫,這張表要求填寫個人信息,比如家庭住址、家庭環境、面積、收入等,家長們疑慮也很正常。
如果少寫的話,幼兒園的老師就會害怕在經濟情況和家長的職業收入等方面歧視孩子。如果寫得太多,就會害怕幼兒園變相地賺取家長的錢。
但是,從好的方面考慮,也許幼兒園需要這些問題的答案,在了解家庭情況的基礎上教育孩子。例如,富裕家庭的孩子可能會教育他們,讓他們回想起甜蜜的道理。家庭不富裕的孩子,也許會教育他們讓自己變得強大。
對於這樣的問題,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自己又該如何做呢?
1、首先要教育孩子保護自己和家庭的隱私。
首先,家長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保護好自己家庭的隱私。這樣的話,即使是遇到困難的人,也能保護自己和家庭。對於損害自己和家庭的事情,有一個想法是必要的。
2、什麼事情都不行的話,可以向幼兒園反饋。
教育機構見到了這種行為,但家長們從自己考慮決定吧,當然,家長們也可以電話或幼兒園的溝通理解清楚,幼兒園的用意和制定合理,如果不合理的幼兒園,說明了原因後,也可以決定的。
3、孩子有自己判斷事物的能力和平等的思想。
這樣的公共教育機構,家長們一定要教會孩子們自主判斷的能力,多溝通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
並且遇到這種可能會區別對待的事情時,要教育孩子們時刻保持人人平等的想法,不要因為家庭經濟的差異而優越或自卑等,尊重別人很重要,尊重自己更重要。
幼兒園是讓孩子成長的地方,但是也是孩子適應社會的第一關,家長們不僅要把好關,更要從中教育好孩子,並且對於這種行為要多留一個心眼,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