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改成兩餐,是有害還是有益健康?知情人士給出答案

2020-12-17 騰訊網

古時候大家都是很早起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個日落而息可真的就是日落而息,也就是太陽差不多下山,大家回家洗洗就睡了,因為也沒什麼更好的娛樂方式,體力活多,幹了一天也累了。但現在不同了,別說太陽下山了,有時候月亮都掛起來了加班的人可能都還沒回家吃飯,更多的是在外有不少活動的朋友,K歌、聚餐、電影,在家有電視劇,有手機,能在晚上11點前睡下的人可還真不多。

個人認為現代生活還是吃好三餐更好。

有活動就會有能量的消耗,古人如果早餐一頓、午餐一頓,下午五六點回到家差不多就休息了,在傍晚到晚上對能量的消耗也較小,不吃飯可能身體也不會過度地感覺到飢餓感。胃的排空速度差不多是4~5小時,腸的排空是6小時以上,如果中午12點左右吃飯後,我們的能量消耗還得持續到大晚上啊,我們到了晚餐還不吃的話,這胃也空空,腸也空空,可還真是胃腸都要提意見了。所以有了適當吃點下午茶的說法,我們可以備一些堅果、水果,下午4、5點有些飢餓的時候可以適當墊一下肚子,能避免過度飢餓後在晚餐的暴飲暴食。雖然晚上我們的代謝會減緩一些,活動也沒白天那麼積極,不過這生理和身體活動的能量消耗是一直持續的,還是應當適當吃點晚飯。

當然,這個還得因人而異,有些朋友家裡人就是習慣一日兩餐的方式,他們可能不會早餐吃得太早,也不會把午餐就正正好好放在12點左右,而是下午三四點吃一頓,這樣一天兩餐堅持了很長時間。養成了這樣的習慣,胃腸也有這樣的習慣,身體消耗能量的方式也已經適應了,如果沒出現什麼營養缺乏的症狀,也沒有必要得改去一日三餐的方式。我們吃一日三餐是為了讓腸胃時刻保持不過度飢餓的狀態,也是為了讓身體時刻有能量的供應,一句話就是「怎麼舒服怎麼來」,如果你覺得一天吃兩頓自己更舒服,那也沒什麼問題。

像這樣已經常年兩餐的朋友我們就不提了。但有不少朋友是刻意去一天吃兩頓,最常見的就是減肥的人群,大家普遍認為,不吃晚飯減肥是很有效的,實際上還真和想像中可能不一樣,一天兩餐到底有什麼不利之處?

由於飲食餐次的減少,一餐中我們可能會攝入更多食物、熱量,更容易暴飲暴食。暴食帶來的不利之處最明顯的就是會對餐後血糖影響更大,對於高血糖、糖尿病患者來說並沒有好處。

度的飢餓感讓我們很難堅持,一些嘴饞的朋友或許在晚上會因為飢餓來一頓宵夜,這樣不僅對腸胃不利,也可能攝入更多熱量,還可能由於消化問題影響睡眠。

兩餐可能會因為兩餐之間的飢餓感增加額外熱量的攝入,比如吃更多零食,水果,堅果,實際上這些食物的熱量不低啊,或許比吃一頓正餐還要高不少,這樣的話反倒會引起肥胖。

只能說,如果能堅持兩餐吃下來身體不缺乏營養,還能保證健康的朋友是很有自律的朋友,也是能堅持毅力強的朋友。在這裡如果說是健康的飲食方式,本來反倒還推薦「一日多餐」「少食多餐」,每一頓少吃一些,一天可多吃1~2餐,特別對於三高患者來說,這樣的方式還挺有利的,最重要的是一餐不吃多了,對餐後血糖血脂控制有益,對於一些有胃病,吃多了會脹氣、不適的朋友來說,也是權衡營養的更好方式。少食多餐對減肥的人群也有效,我們每餐得到了適當滿足感,不至於太餓,也不至於太飽,更容易控制食慾,只要保證總熱量的攝入,多吃幾餐沒什麼問題。

相關焦點

  • 一日吃兩餐有害還是有益呢?看看大廚如何分析
    我是一個70後,小時候家裡就經歷過兩頓飯,那時候只要休息的時候,家裡基本都是兩頓飯。因為那時候糧食比較匱乏,吃糧要靠供應。我上學以後,家裡的生活開始好轉,不過有時周末還是以兩頓飯為主。因為早上起來的晚,所以午餐和早餐並做一頓吃了。
  • 吃豬肺對身體健康是「有害」還是「有益」?專家告訴你答案
    在中國的食補裡有一句老話就是吃啥補啥,很多人在平時都喜歡吃豬肺,並且將豬肺做成湯來喝,可是吃豬肺對身體健康是「有害」還是「有益」?專家告訴你答案。專家告訴我們,吃豬肺對身體既是有益又是有害,豬肺的營養價值很高,經常吃豬肺能治肺虛咳嗽,具有補肺的功用。
  • 中國人「一日三餐」古來有之?「一日兩餐」在中國古代延續數千年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一日三餐」的概念深入人心,並且以為自古以來都是這樣,但是在古代其實是「一日兩餐」的,沒錯,就是「一日兩餐」!。其實一日三餐的這個生活習慣歷史並不長,最多不過100多年的歷史。直到清朝晚期,才開始形成一日三餐。在此之前,中國人一直是一日兩餐。
  • 一天吃兩餐還是三餐?哪種方式更健康?
    隨著近幾年各類養生概念的興起,很多人開始推崇一日兩餐的飲食方式,各種新奇的飲食習慣概念開始進入大眾視線,但不管是將一日三餐集中在8小時內的「8小時飲食法",還是和僧人一樣的「過午不食」。這些論其本質,都是在倡導每天只吃兩頓飯。
  • 做菜時放豬油有害還是有益?答案出乎意料
    現代人的生活是越來越富足,想比幾十年的人,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溫飽根本不是問題,現代人的追求越來越高,吃喝玩樂一樣都不能馬虎,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去外面飯店或小餐館吃東西,覺得自己做不出飯店的味道,但是又擔心外面賣的不乾淨,不衛生,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自己親手製作美食,小編也會每天為大家奉送上關於做菜的烹飪技巧和美食資訊
  • 吃出健康!中小學生一日三餐營養食譜請拿好
    吃出健康!那麼,為孩子準備餐食應該遵循哪些原則?三餐怎麼吃才能保證營養健康?05能量平衡,維持健康體重疫情期間更要關注自己的體重,不主張節食減肥,也要避免體重快速增長,可根據自身體重的變化,適當調整食物的攝入量和身體活動量。只有吃動兩平衡,才能促進身心健康。
  • 長年吃辣椒,對身體有害還是有益?告訴你答案,做錯的人要趕快改
    那麼,這裡就有人會問了,經常吃辣椒到底好不好,會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必要的影響?告訴你答案,做錯的應該儘快改掉。長期吃辣椒,究竟好不好?對身體有益還是有害?告訴你答案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看,辣味究竟是個什麼味。其實,辣味就是一種痛覺。
  • 一日三餐,一日兩餐,哪種方法更科學?
    這個習俗據說是一直流傳到宋朝時期才改變,然而翻閱史料,我們會發現即使是宋朝,也不過是經常出現一日兩餐的說法,換句話說,一日三餐在宋朝時期是不怎麼普及的,當然了,你要是說官宦之家,那就多種多樣了,他們即便是夜夜笙歌,每天都飲酒作樂,也是常有的事情,跟正常的健康作息就沒有關係了,再來說說我國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清朝,通過乾隆皇帝,我們可以知道,皇上的膳食是一日三餐的
  • 無糖口香糖對牙齒有益還是有害
    原標題:無糖口香糖對牙齒有益還是有害 那麼,無糖口香糖會不會也對牙齒有害呢?   包包   不對啊,怎麼我一直覺得無糖口香糖是對牙齒有益呢?到底以後還能不能愉快地嚼無糖口香糖了?還是讓我們聽聽北大口腔醫院特診科醫生徐明明怎麼說。   徐明明   無糖口香糖是用甜味劑(如木糖醇、阿斯巴甜等)代替了蔗糖的口香糖。
  • 生活歷史冷知識,什麼時候開始一日三餐?為什麼不是兩餐或四餐?
    從這樣的記述中來看,在春秋戰國時代(西元前770至西元前221)已經確立了一日三餐的觀念了。但這與當時一般人的生活習慣似乎有些出入。據1980年代以前出土的木簡上記載,殷商時代(西元前1750至西元前1020年)普通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餐。用餐的時間也因地區不同而有些時差,大致上是早上7點到9點吃第一餐,下午3點到5點吃第二餐。
  • 「一日三餐」的由來,古代一天幾餐卻是由身份決定的
    民以食為天,現代我們一日三餐,可是你知道一日三餐的由來嗎?早期的人們一天的進餐並不是三餐,古代一天幾餐是卻由身份決定的。兩餐制其實是一種普遍的世界性情形。古代近東、希臘、印度的普通人一般也只吃兩頓。早上勞作,正式吃飯一般要到「晌午」。供神的食物為一日兩餐,是當時美索不達米亞常見的做法。在古希臘,荷馬著作裡沒有人一日三餐,都只吃兩頓飯。
  • 三文魚到底有沒有寄生蟲,經常吃對健康有益還是有害?告訴你答案
    對健康是好是壞?三文魚到底有沒有寄生蟲?對於年輕人,食用三文魚的吃法更多的是喜歡生吃,對於這種吃法,如果是冷藏有保證的話,也就是在冰箱零下18℃存放,且放置的時間能夠達到1天半的時間,安全性可能會大一些。
  • 「少吃多餐」減肥法不如「一日三餐」
    當前位置:首頁 >> 天下新聞●國際 2010.09.27 星期一 「少吃多餐」減肥法不如「一日三餐」   新華社專電 不少人相信
  • 雞蛋是有益身體的還是有害健康?
    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講,大家還是不用太過於擔心,自己經常吃的雞蛋,裡面存在的膽固醇,會對自己的血管產生影響,一般情況下,食物中的膽固醇,對血管健康產生的影響,基本都是比較小地,有專家表示,一個雞蛋含有的膽固醇,大約是在220毫克左右,這個膽固醇含量,對於健康人群來講
  • 一天到底該吃兩頓還是三頓?營養專家: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也有一些人提出,每天只吃兩頓飯是跟著古人的飲食作息來養生保健;還有人提出疑問,兩頓飯都很豐盛,其他時候也沒覺得餓,這樣對健康有害嗎?長此以往,不但難以獲得健康,更會招來疾病。特殊情況「因人制宜」「相比每天吃兩頓還是吃三頓,我們更應關注吃什麼、怎麼吃、什麼時間吃。」範志紅強調,如「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多吃全穀物食物,吃夠蔬菜水果等習慣,對健康更為重要。
  • 一日三餐vs少吃多餐
    正確的減肥方法不是不吃飯或者每天只吃一頓飯,健康又有效的減肥方法是少吃多餐,那麼少吃多餐是什麼意思?少吃多餐有什麼好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少吃多餐是什麼意思少吃多餐就是指每餐不要吃太飽,把原本一天三餐的食物分為多餐攝入,這樣能有效防止暴飲暴食。
  • 一天只吃兩頓,現代的「一日三餐」始於何時呢?
    古人最初一天只吃兩頓飯,現代的「一日三餐」始於何時呢?追求健康飲食的人們,總結出了一個順口溜,叫「早上吃飽、中午吃好、晚上吃少」。這說明,「一日三餐」是現代人的飲食常態。漢代以後,一日兩餐逐漸變為三餐或四餐。並且,三餐開始有了早、中、晚飯的分稱。早飯,漢代稱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後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點心之稱。《能改齋漫錄》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為點心,自唐時已有此語。」至今,我國許多地區仍稱早飯為早點。午飯,古人曾稱之為「中飯」或「過中」。
  • 一日三餐,可從我記事起,我們農村一直是兩餐
    常言說:一日三餐,但在我們農村中,從我記事起,就是一日兩餐。延續到現在,大多數村中的人家,都還是一天兩餐。在六.七十年代,我們農村中,生活條件還特別差,一天兩餐都還吃個半飽。但正餐還是一天兩頓飯,中午和晚上。可是大多數人有了乾糧.響午之說。早上去地裡去幹活,拿些饅頭.油餅.礦泉水飲料之類,在地頭吃,這叫乾糧。下午去地裡幹活,拿的也差不多是這些東西,但叫響午。在我們農村,有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早晨起來先要喝罐罐茶,喝完了才能去幹活,不喝茶就不去幹活。
  • 生活在古代的人一天吃幾餐,一日三餐這種說法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生活在秦王朝時期的人們,一天只能夠吃兩餐,而且這還是對於生活在秦王朝時期的貴族人家門而言。到了漢王朝時期,對於普通的老百姓們來說,一天吃兩餐。對於一些官位比較低下的官員們來說,也是一天吃兩餐飯。對於生活在漢王朝時期的貴族人們而言,一天可以吃上三餐。而且在漢王朝時期,已經普通實行了一日三餐制度,也就是從這個時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逐漸有了早餐,中餐,晚餐這樣的說法。
  • 一日三餐怎麼吃出健康?八大飲食建議請收好
    也許對於許多人而言吃多吃少和吃什麼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因此「飲食結構合理」和「營養均衡」方面常常被很多人忽視那麼一日三餐怎麼吃才能滿足人體每日所需的營養呢?⭐ 適量主食:每日5~8兩,米麵為主,每日粗雜糧佔主食的1/3。⭐ 多食蔬菜:每日1斤左右,注意選擇深綠色蔬菜和紅色蔬菜;每天中等大小水果1~2個,不能以加工的果汁飲料代替水果。⭐ 適量肉類:每天魚蝦1~2兩,瘦豬(或者牛、羊肉)1兩~1兩半,雞鴨肉可以去外皮後替換豬肉。煮雞蛋清1個。每周雞蛋黃不超過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