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生育成本,直接影響她們的生育觀嗎?現代社會女性為啥生娃

2020-12-16 黃衣心理

如今,隨著全面二胎的開放,很多媽媽都想再要一個孩子。有研究表明,如今很多女性的生育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雖然傳統的重男輕女的思想依舊存在,但是更多的則是希望家裡有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兒女雙全成為生育意願的主旋律。

說起這件事情,其實也會涉及到一個生育觀的問題。很多的媽媽都希望自己兒女雙全,這也是傳統的觀念的轉變。我們姑且不說這種生育觀念是否正確,今天想和大家討論的問題就是生育觀到底有多重要。

現實生活中,女性的生育觀各不相同

我們發現,其實生育觀很難歸類劃分,更多的是存在顯著的個體差異性。原先我們更多的是看到男女的生育觀上的差別,但是實際上女性內部也有各種各樣的生育觀。因此,要想正確的認識生育觀的問題,就應該超越性別二元對立的觀點,關注每個個體的差異,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做到了以人為本。

從生活中的案例我們來聊起吧!身邊有兩個同事,他們的生育觀就完全不同,一個同事的生育觀比較古典。因為這個同事家第一胎是個小女孩。但是,傳統的觀念根深蒂固,這位同事希望在二胎開放之後生一個孩子。有的時候我們會問起為什麼想要一個男孩,她說她自己也說不出來,因為傳統的觀念中就覺得應該有一個男孩,更多的可以傳宗接代,延續血脈。

另外一個同事則不是這樣。另外一個同事覺得男孩和女孩都無所謂。因此,生孩子的時候也沒有特意地從各種細節去發現自己的孩子是男還是女孩。相對於上個同事來說這位同事的心理壓力就會少了很多。因為生男生女都一樣,心理上對女孩沒有牴觸,自然壓力也就會降低很少。

從身邊的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每個女性的生育觀其實都是不同的。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也就是在偏僻的鄉村中,很多女性因為有了一個兒子而在村裡的地位提升,而有些不是那麼幸運的女性則因為家裡沒有男孩而遭到各種各樣的冷嘲熱諷。這也就說明了其實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每個人的觀念都是不同的。而究其原因,更多的是社會的建構和文化的影響。這也是社會心理學致力於解決的解釋的問題。

樹立正確的生育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為什麼說生育觀正確是非常重要的呢?其實,我們可以來看看,社會上普遍的女性其實都沒有自主自覺地樹立正確的生育觀,因此他們就不知道自己的生育意義到底在哪裡。好像生孩子不是自己的事情,更多的是為了丈夫傳宗接代,因此也就更加喜歡男孩子。

如今,隨著女權主義的覺醒,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女性都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前些年說的男孩危機實際上受到了很多女性主義者的抨擊,因為他們認為雖然男孩在學業上成績不佳,但是實際上社會給男孩的機會是要多於女性的。這就告訴我們,如今的社會對女性來說根本算不上是公平。很多女性求職包括就業都會困難重重,需要比男生優秀很多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很多女性在受到的教育和文化社會的影響中都普遍認為自己生孩子是為了丈夫,或者是認為生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到了該生育的年紀就應該這樣去做。其實,這就是缺乏自覺地生育觀的典型代表。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孩子出生了,其實更多的是要犧牲自己的很多東西,包括時間,金錢甚至事業去養育孩子。

看到過很多媽媽生了孩子之後都要放棄自己的工作,也有處在事業上升期的女性不得已辭職。其實,這種現象是非常令人悲哀的。因為男性更多地被賦予了養家餬口的重任, 而女性更多的是被賦予了很多照顧孩子,照顧家庭的重任,因此,相對於男性來說,女性犧牲的事業上的資源會更加多。加上生活壓力,很多媽媽產後抑鬱,其實也就是這個道理,一時間無法進行角色的轉換,導致心理上出現了問題。

正確的生育觀是你明白了生育的意義

在如今的社會,男性參與的照顧孩子的時間是比較少的,但是這並不能完全歸咎於男性的懶惰,因為他們也同樣是傳統的觀念和性別刻板印象的受害者。我們要做的就是明確自己的生育意義。

一方面,我們應該去權衡自己的生育成本。這種成本不僅僅包括生理上的成本,還包括經濟上的還有心理上的。在心理上的成本其實更加重要。因為要懷胎十月,心裡的轉變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十月之後,也要生產,要上手術臺,需要克服壓力。類似的其實還有很多,這些在生育之前都是需要考慮的,也是需要權衡的。

另外,也有經濟上的成本,包括自己的事業和工作,這些也需要考慮進去。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探索自己的生育意義。我們應該知道自己的目的,不應該把生育看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當我們有了生育的能力以及權衡了利弊之後,一定要記得問問自己這種生育的願望是自己想要的嗎?養兒防老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但是如今隨著社會保障的完善,這種需要就會減低很多。更多的是考慮自己的意願,從自身出發而不是從客觀的經濟或者養老出發。

其實,生育並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尤其是對女性來說。我們再生育的時候一定要深思熟慮,並且樹立合理的生育觀念,這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孩子和家庭的保護。那麼,大家對此還有什麼好的觀點和看法嗎?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今天你被催生了嗎?現代女性的生育觀你懂嗎?
    「多大了,結婚了嗎?」「結婚多久了?有孩子了嗎?」這些問題對於年輕女性一點都不陌生吧!婚姻,孕育對於我們來說只因為「年齡到了」便要提上日程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現代女性關於生育觀的那些事兒。而孕育一個生命對於一位女性意味著太多太多。因為當今社會女性不只是扮演著「妻子」的角色,又有多少女性在家庭與事業中兩難?
  • 3.4億人熱議「正確生育觀」,女性為自己生娃,到底有多重要?
    看到有3.4億人正在網上熱議這件事情,我們就知道現在生育觀真的存在問題了,要說這個事情的起源是一個短視頻,一個女性用很快的語速,並且很激進的觀點清晰地說出了很多女性對生育的不滿。她是圍繞這個話題說起來的,因為在她看來女性一定是要為自己生孩子,這一切才值得,她從女性生育成本的把問題作為第一個話題說起來。這第一個就直擊了我們的心靈,她列舉出了很多例子就是女性生產後會出現一些不可逆的犧牲。
  • 女性最佳生育年齡在29歲以下?有研究證明,這個年齡生娃更聰明
    為啥女性在30歲生娃孩子會更優秀呢?這時候的女性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事業也小有成就,對於科學生娃、科學備孕這件事會做的更在意更仔細,因此胎兒的孕期環境比較好,自然更健康聰明。其次,30歲左右女性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情商也會更高,情緒會更穩定,加上思想成熟,能夠更好的處理孕期問題,為寶寶提供更安穩的孕期環境。
  • 女性的生育成本有多高?奚夢瑤談生娃後的感受,孕媽真的很辛苦
    由於女性生理的特殊情況,生兒育女,大多數需要女性來承擔。她們除了工作,還要負責孕育,由於女性犧牲更多,一些覺悟的女性,選擇了不婚不育,不想讓自己過得那麼辛苦,不生不養反而可以過上有質量的生活。而孕育呢?生育成本要了半條命,養育孩子又要耗上一生的時間。
  • 恐育與凍卵,社會情緒傳播對女性生育選擇的影響有多大?
    社交媒體、健康傳播對她們的生育選擇施加的影響有多大?北京論壇健康傳播分論壇討論如何疏解。恐婚恐育卻又推崇「凍卵」,顯示了當代女性面臨的生育困境,同時她們的生育選擇又無時無刻不被社會話語傳播所影響。在2020年11月7日舉辦的北京論壇(2020)健康傳播分論壇暨第三屆「醫療、人文與媒介:『健康中國』與健康傳播國際研討會」上,有關社交媒體、健康傳播對女性生育選擇的影響成為熱門話題之一。
  • 生不生孩子與「母豬」何幹?女性們生育自由更值得被尊重
    關於女性的價值再次被網友拿來討論,而一直以來的生育觀就是大家討論的重點。今天美小護在這裡只是針對這一話題,來跟各位聊聊。不論你生來是為了體現自身價值,還是將生育認定為你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只要自己覺得幸福就好。關於生孩子這件事,我們不應該道德綁架,當然了,「母豬」也是有作為「母豬」的快樂的,她們擁有精靈寶寶們的快樂,沒有孩子的家庭也想像不到~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成為「孔雀」,大多數的普通人,更希望自己成為「母親」。
  • 朋友圈生了娃的女性,為啥那麼多去做微商的?
    因此,看到一個又一個曾經事業優秀的好友,生娃後投入了微商事業。我們心裡不禁會為她們感到不值:為了一點點錢,毀掉自己多年來建立人脈和人設,做微商的魔力有這麼大?平衡事業和家庭,比你想像中艱難對於很多做微商的女性來說,在承擔育兒的壓力下,職業上的選擇真的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多。
  • 不結婚也能生娃?法國單身女性或將實現生育夢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亮】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去年競選期間承諾將醫學輔助生育技術(即女性實施人工授精生育)的適用人群擴展到所有有需要的女性。如今,他的這個承諾有望兌現了。據《費加羅報》25日報導,法國國家倫理諮詢委員會本周二宣布,單身女性及女同性戀群體也有權享受醫學輔助生育技術。該提案一旦通過將意味著結婚並不是生育下一代的必由之路。法國倫理諮詢委員會主席戴爾弗萊西認為,現代社會的生育觀正發生改變。
  • 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 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生育意願?
    低生育率堪憂 女性為什麼不願生娃?作者:郭晉暉985名校畢業、在金融企業工作的丁逸走上了一條與她母親完全不同的路:結婚時,她和丈夫決定不生孩子,組建丁克家庭。遠在四川瀘州鄉下的王蓉生完兩個女兒之後,雖然婆家還想讓她繼續生個男娃,但她下定決心不生了。「即使國家放開三胎也不生了。
  • 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多少?過早過晚都不好,30歲生娃剛剛好
    晚婚晚育不僅是一種現象,它同樣帶來了對於女性生育方面的思考:由於女性身體的生理性變化,生育時間早晚勢必會對女性的生育造成影響。一些專家將女性的25~29歲認為是女性生育的黃金年齡階段。而在最近的一次研究中證實,我們關於女性最佳生育年齡的認識可能發生了誤差,在這個年齡生娃寶寶的智商可能會更高。20歲和30歲生娃有啥區別?
  • 夫妻不願生,女性成突破口?再不生,生娃人都沒了
    所以,我國當然「急了」,放開二胎就是改變生育政策的第一步。可是,如今的現狀卻是,沒多少國人願意生。就算是放開二胎之後,各地都修改了當地的生育政策,但是目前依舊沒有多少人願意多生娃。而之前也有數據顯示,如果想要做到我國的人口不萎縮,每個婦女至少要生育2.1個孩子。很顯然,生2個是「最低標準」。
  • 教育追求還是生育本能? 女性讀博+生娃遭遇窘途
    不過此番參與女博生生育問題探討的,不只是在讀博期間生娃的女性,還有博士生導師、男博士生、女博士生的丈夫,以及和本議題沒有直接聯繫的旁觀者。他們思考的維度非常豐富,大家認為這事關「權利」「平等」「歧視」「公平」「承諾」「聲譽」「標準」……  但到底為什麼讀博期間生娃會被視作一種尷尬的選擇?正在美國讀教育學博士的盈依覺得,這本質上關乎「觀念」。
  • 低生育率堪憂 女性為什麼不願生娃?
    雖然是否已經跌入「低生育陷阱」還沒有定論,但生育率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已被廣泛認可。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撰文指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的生育意願?生育成本居高不下、生育年齡延遲、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喪失機會成本、自我意識甦醒等都是原因。
  • 「女性的生育成本」引熱議: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不想生孩子?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女性真的去考慮生育成本這回事,對於很多人來說,結婚生子好像是一件很自然而然的事。沒有人告訴未婚女性生孩子到底要承擔多少,也很少有男性會懂得一個女人到底要為生育犧牲多少。在很多男性看來,女性的生育成本甚至是可以被忽略的,因為他們覺得反正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
  • 現代女性生小孩的意願越來越低?「高質量的丁克勝過低質量生活」
    不可否認,確實有一部分人在努力拼二胎,但與此同時還有一批人並沒有生小孩的打算,而且這個隊伍還在逐漸壯大,別說二胎了,越來越多的女性生小孩的願望並不強烈。那麼,為啥當代女性生小孩的意願越來越低?隨著現代女性用實力證明自己,她們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躋身於各大行業的奮鬥女青年越來越多,在某些領域中女性同胞的能力甚至要比男性更勝一籌,而這些有能力者往往事業心都很強,不想過早因為孩子失去了來之不易的工作上升期。
  • 3億人熱議「正確生育觀」:女人要為自己生孩子,真是時代的進步?
    最近,「正確的生育觀」又上了熱搜,引起3.4億網友的圍觀。一位博主就「女人為什麼要為自己生孩子」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在視頻中,她詳細講解了女性的生育成本、雄性基因生育觀以及婚姻制度的產生等問題。別永遠拿生理特點說事第一點,是女性生育的成本,包括生理成本和社會成本,結論就是,女性生娃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比如十級陣痛、產後抑鬱等等,男性不能代女性承擔,而生娃之後的女性也會遭受很多職場歧視,有很多實在沒辦法,只能退居二線。
  • 女人不生娃,生命就不完整?生育依舊是女性邁不過去的坎
    但是我們今天討論的議題是針對女人不生娃,生命就不完整。針對於想要孩子的女性來說,前提就是得找到一個男人作為丈夫,然後才能有孩子。所以,得找到一個好男人。可惜,好男人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法律保障每個女性的生育權,說到底,生不生孩子是女性自己的事情,也大可不必上升到道德層面。
  • 女性生娃越來越晚成趨勢,但4種女性要趁早,越拖越難生!
    隨著時代發展,大部分女性從家裡走了出來,成為了社會中的重要力量,她們有事業、有成就,可回到家中,卻缺少了孩子帶來的生活氣息。人們常說,你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就像這些成功女人,總在背後消磨著自己的身心、時間、和健康。
  • 播種網:不想生?生不出?中國適齡女性心理畫像
    作為一個用戶量持續增長的大型女性孕育服務主題社區,在每天新增數十萬的用戶發回帖中,體現出越來越多帶有中國特色的女性「生育焦慮」。 據了解,播種網目前用戶總量已達到2000餘萬,幾乎都是25-40歲的生育適齡女性,並沉澱集聚了全中國最為精準、在垂直領域內規模最為龐大的重度用戶群體。
  • 女性最佳生育年齡在29歲以下?有研究證明,這個年齡生育娃更聰明
    但親戚們卻開始各種花樣催生,「快生娃吧,過了35生娃就不聰明啦。」過了35歲生出的娃真就不聰明了?那到底什麼時候生娃最適合呢?生娃是越早越好嗎?當然不是了。不同年齡段生娃,對孩子的來說真的存在很大差異。1)18-24歲這個年齡段生娃其實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小媽媽」。這時候生娃的唯一好處就是雙方身體條件好,精力充沛,生娃也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