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尹傳東
「謝謝,謝謝新橋醫院的全體醫護人員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讓我重獲新生!」。9月10日上午,患有終末期心臟疾病的李先生在接受心臟移植術後,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順利闖過了感染、排異和營養等關鍵環節,身體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康復出院。
47歲的李先生,原本是一個健壯的漢子。三年前,他開始出現心悸、氣喘、胸悶等症狀,經過心臟彩超等檢查提示他的心臟比正常人大2倍,但左心室的射血分數僅為正常人的1/3,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
同時李先生還被查出患有輸尿管結石、腎積水等疾病。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逐漸加重,在當地醫院反覆住院治療都不見好轉,且有逐漸加重的趨勢。4個月前,李華出現頭暈、憋悶症狀,甚至無法行走,連平躺著睡覺都非常困難。醫生這時告訴他,他的擴心病已發展到終末期,心臟肌肉本身收縮功能出現了無法逆轉的改變,心力衰竭,心臟移植是他能活下來的唯一辦法。
病情變化隨時可能危及生命,但心臟移植需要有合適的心臟供體,可等到合適的供體談何容易!李先生在得知去年底新橋醫院成功實施了重慶市首例OPO心臟移植手術後,一邊在該院心血管外科靠藥物維持著生命,一邊焦急的等待著心臟供體的消息。
幸運的是,一個月前,他終於等來了合適的移植心臟,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接到報告,重慶某醫院一名病危患者家屬願意捐獻患者器官。經過對捐獻者嚴格的臨床評估和腦死亡判定,確認其符合捐贈條件。在重慶市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協調員的全程見證下,按照國家人體器官捐獻的法規要求,醫院將捐獻器官信息錄入COTRS系統(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進行器官自動分配。終於,在新橋醫院心血管外科資源庫裡,李先生成功匹配。
匹配成功後,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心臟移植領導小組立即啟動醫院心臟移植工作預案,經多個科室多次討論,最終確定了 「取心」、「傳心」和「植心」手術和保障方案,確保手術成功開展。7月30日下午5時,在武漢協和醫院的幫助下,新橋醫院心血管外科成功將心臟移植進患者的胸腔。「在醫院和社會各界的通力配合下,在2小時50分內,我們就將供體心臟移植到受體的體內,從而大大減少了心臟冷缺血時間。」據新橋醫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馬瑞彥介紹,由於心臟冷缺血時間不到3個小時,心功能比較好,術後心臟很快自動復跳,心跳血壓等都很滿意。
經過術後一個多月康復治療,李先生身體的各項機能迅速恢復,順利帶著這顆凝聚著無數人愛心、善心和關心的健康心臟康復出院,重新踏上人生新旅程。
據了解,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作為國家衛健委批准的、重慶市唯一一家具有心臟移植資質的醫院,於2018年12月15日,該院心血管外科心臟移植團隊在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獲取一枚心臟,成功實施重慶市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後,又於2019年7月30日,將一顆23歲的「鮮活」心臟移植到患擴張型心肌病患者李先生體內,這也是通過OPO獲取心臟,在重慶開展的第二例心臟移植手術。此手術的成功,標誌著重慶心臟大血管外科治療和多學科聯合診療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重慶在終末期心臟疾病或重度心臟創傷的治療保障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更多的患者受惠於此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