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108將身上,少說有三個不解之謎,熟讀原著也不一定明白

2020-12-20 希望的燈不熄滅

一般而言,一篇文章能夠更加吸引讀者,作者往往會設置一些懸念,讓讀者在深入思考文章的同時,對其原因產生好奇,這也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提高了文章的質量,是許多作者經常採用的方法之一,這些懸念一般作者都會解開。但是也有一些作者故意在文章中留下一些疑問,給讀者留下了很多分析和思考的空間,比如在《水滸傳》中,就有很多懸而未決的謎題。

水滸的價值毋庸置疑,無數後人分析其內涵和意義,足以體現其可貴。假如仔細觀察水滸的內容,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有許多神奇的東西,梁山好漢們是天上的魔君,失手被放走了,這個背景本身就有些荒誕,所以水滸有一些無法解釋的事情也是說的過去,但這三件事都很難說清楚。

作為梁山的統帥,這宋江自然是不會出兵打仗的。《水滸》中的宋江謀略、機智,很會與人交往,善於琢磨別人的心思,但武功卻不行。儘管說身為領袖不需要太高的武藝,主要是會謀略,拉攏人心,但是宋江的武藝還是讓人有點著迷。在清風寨中,宋江摸到的繩索外面放著一個鈴鐺,幾個小兵過來直接把宋江給逮住了,宋江並沒有反抗。即使出了門好不容易才出來,又被人措不及防地捉住了,可見宋江的武功確實不是很好。

但是你要說宋江什麼功夫都不會,也說不過去,畢竟宋江可是有孔明和孔亮兩個徒弟的,如果這兩個徒弟只是為了攀緣而去拜宋江做師傅的話,可宋江收徒的時候明確表示自己要教這兩個徒弟功夫,所以宋江應該有些功底。看看孔明孔亮的功夫也能知道多少宋江的功力,這兩位徒弟的功力並不算高,但他兩人也都有一點功力,在戰場上還是有所建樹的,那也可以推測宋江的功力應該還算過得去,但原著中幾乎沒有宋江出手的場面。

那兩個徒弟最有可能是為了依附宋江而做出這個選擇的,宋江當老大,肯定會有很多人來靠攏的,孔明孔亮為了學功夫而拜宋江為師,這是說不過去,也不可能,但是如果是為了利,那就不太好說了。

他也是梁山中最神秘的人物之一,他的來歷背景作者都不說,只是提到了下公孫勝的家鄉,而且公孫勝又是習道人,師徒羅真人可是名不虛傳,可以說公孫勝的實力是深不可測的。另外,公孫勝又超然於世,不慕榮華富貴,在江湖上獨樹一幟,但在劫取他的生辰綱時,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與平時無欲無求的他大不相同。此外,公孫勝通曉法術,原著中也多次介紹公孫勝施法的情節,基本上都是成功回溯,不免讓人深感其厲害。

原來公孫勝會對生辰綱感興趣,已是十分奇怪了,可他又和眾人費盡心機,才把生辰綱給取回來,連正人君子的手段都沒有,這就更難解釋了。假如要生辰綱,公孫勝就不能直接施法,又何必如此來周折,苦幹呢?而且公孫勝本身是因為生辰綱才來的,也是肩負著使命的,自然會對生辰綱有所顧慮。這個公孫勝畢竟是師出有名的,自然不會貪戀這種東西,所以他應該不遺餘力,

在原著中也提到過幾次九天玄女與宋江的關係,宋江曾說這九天玄女給了他一卷,這卷只能和天機星一起看,他還在九天玄女那裡吃著棗子和酒,然後這九天玄女又給了他一卷,可最後卻被賜毒酒殺了,這是很難解釋的。因此看九天玄女這件事本應是宋江編出來的,若九天玄女肯幫宋江,那宋江也不會那麼麻煩先上梁山最後招安。

相關焦點

  • 遵化籍美術師蔣繁有畫出68米水滸108將長卷(圖)
    遵化籍美術師蔣繁有畫出68米水滸108將長捲圖為蔣繁有在展示部分《水滸傳》108將長卷。「除了『大鬧天宮』,我還花3角5分錢買了『劈山救母』4扇屏,回家後,我捨不得貼,珍藏著,一有時間就拿出來照著畫。」蔣繁有說,那時候沒有畫紙,他就用糊窗戶換下來的廢紙,用剪子剪成小塊,在上面畫畫。  小時候課業少,同學們寫完作業後都三五成群地去玩耍,蔣繁有卻將業餘時間都用在了繪畫上。對他來說,畫畫就是一種享受。「剛學畫時,我什麼都畫,花鳥、人物,只要看到別人的作品,我都要臨摹。
  • 「水滸」題材遊戲為什麼這麼少丨觸樂
    有許多長久存在的現象,因為習以為常反而很少被提起,比如:「為什麼市面上『水滸』題材的遊戲這麼少?」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說「水滸」題材遊戲少,僅憑印象沒有說服力。在國內最常用的搜尋引擎中以「水滸遊戲」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結果找到373萬個頁面。雖然絕大多數是頁遊、手遊的重複性信息,但一個7位數著實也不能算小了。那麼同等條件下搜索「三國遊戲」,結果是多少呢?2350萬個。
  • 塑造梁山好漢新形象 情侶手繪Q版「水滸108將」
    塑造梁山好漢新形象  情侶手繪Q版「水滸108將」  手持兩斧、怒髮衝冠的黑旋風李逵,渾身肌肉的「相撲運動員」焦挺,一頭紅髮、紫黑闊臉的劉唐……近日,一組漫畫版的《梁山好漢》在人人網熱傳,因作者創造的108位綠林豪傑不僅傳神有味兒,間或誇張、喜感的造型,惹得網友直呼「有趣
  • 為什麼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原因很簡單
    金聖歎先生曾經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水滸教人造反,三國教人謀略。下文說的水滸和三國說的都是原著,不是電視劇裡的水滸和原著,要知道電視版的水滸和三國在劇情描寫很多地方都不一樣,最為致命的的是,電視拍出來要像人們展示這個世界的美好,大家要相信人性本善,每個人作惡都是迫不得已,可真實的水滸中,那可純粹是光怪陸離的深刻揭露,比如西門慶潘金蓮這段,遠非電視上那麼簡單,原著中的套路是:約出來——共度歡樂時光
  • 金聖歎所說的「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究竟是什麼意思?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文學史上流傳甚廣的話,相信大家都曾經聽過。這句話據傳是我國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金聖歎所說。話中的「三國」、「水滸」是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對於這兩部傳世的名著,歷代的文學評論家在做點評時也曾高度評價過這兩部作品的文學價值和藝術成就。
  • 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
    民間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此文不表其他,專門就這一句話來談一談我的看法,為什麼人們常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呢?這其中到底有何特殊的寓意呢?  人的一生離不開三個重要的階段:少年,中年,老年。放眼當下的廣大民眾,我們的一生在這三個階段做著怎樣的事情呢?
  • 水滸108將僅1位頂尖高手,8位當世一流高手,其餘都不足掛齒
    《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雖然有傳言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不過還是低估了大家對名著的喜愛和嚮往。《水滸傳》的戰爭場面雖然沒有《三國演義》的宏大,可正是因為它的貼近生活,才讓我們倍感親切。很多人就像水滸中的好漢一樣,基本上都是小人物出身,在生活中總會路見不平,基於自身的能力限制,所以會對梁山108將的本事和武藝產生嚮往。然而,《水滸傳》中卻只有一位頂級高手,八位一流高手,其餘人都不值一提。
  • 為何108將徵方臘時減員嚴重?他們的結局是悲劇嗎?
    招安之後,梁山108將開始了南徵北戰。起初,他們還算順利,無論是徵討遼國,還是剿滅王慶和田虎,好漢們都沒有折損,頂多身受重傷而已。然而,從徵討方臘開始,108將從無戰死的神話,就此被打破。起初是宋萬、焦挺和九尾龜等副將,最後連張清、董平和秦明等正將也都戰死。
  • 外國畫家畫水滸108將,你看畫的怎麼樣?
    中國古代關於水滸人物的畫譜、插圖屢見不鮮,僅在明代和清代就有十種左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一直以來都是畫家們所津津樂道的題材,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 俗話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是什麼意思?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自古有之,在我上中學的,歷史老師還告訴我們一句話: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做為中國古代小說的最傑出代表,有"四大名著"之稱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為什麼不讓特定年齡的人看呢?
  • 耗時兩年 創作線塑作品《水滸》108將
    《水滸》108將線塑作品展。徐挺在進行線塑創作。 ■攝影 全媒體記者 陸燕青這108塊石頭是我精心挑選出來的,歷經2年才製作成了這套作品。」在日前舉辦的慈谿畫院第十七屆畫師作品年展上,徐挺的線塑作品《水滸》 108將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賞。
  • 男子花千元網上集齊水滸108將卡片:還有乾脆麵味
    如今,最年輕的「80後」也已經有27歲了,他們當中大多數已成家立業,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可能是因為「80後」人群從小就比較孤獨,內向性格居多。和現在孩子們身邊的遙控智能玩具來說,陪伴他們童年的只有那些相對比較簡陋甚至是手工製成的玩意兒。
  • 四個方面分析「梁山108將排名」
    說水滸,就不能不說梁山108將。而說到108將,就不能不說他們的排名。水滸之所以能在士大夫和民間流行,並且流傳後世數百年不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108位梁山好漢有綽號、星號和排名。那麼,108將的排名是怎麼來的呢?在水滸第七十一回,宋江等人正在進行羅天大醮。
  • 水滸108將裡面最讓人聽著逆天的綽號,實際上啥也不是
    而水滸中的英雄好漢們也一定都耳熟能詳。什麼豹子頭林衝、玉麒麟盧俊義等等,無不令人神往。但是實際上水滸的好漢們可以說是三教九流全都有,不僅僅有好漢,還有很多市井小民、普通農民,這就很令人納悶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2020版足壇水滸108將(最終章):梅西齊祖壓軸 108人大名單出爐
    到本篇為止,梁山的108將就都盤點完了,本篇將介紹排名前兩位的好漢對應的是誰,以及地煞星裡被略過的三個綽號。此外,本篇將列出「2020版足壇水滸108將的大名單」 大家可以品評一下有哪些待修改和添加之處,目前來看,「翻江蜃」和「出洞蛟」這兩個綽號賦予阿尤兄弟略顯不妥。閒言少敘,我們來揭曉大名單。
  • 能在蓮子上彩繪水滸108將,真牛!
    該工藝系侯氏家族於清朝後期1871年,現傳承人的太祖父侯原德主持賞制,傳給曾祖父侯允和,又相繼傳給祖父侯延欽,父親侯家林,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傳給現傳承人侯慶佩,至今一百多年的歷史,現已形成十多個品類。
  • 梁山好漢「108將」當中,很多人都有原型,這一人尤為傳奇
    當然,每部作品都或多或少存在的利弊,對此有些人覺得小時候的影視劇是經典之作,有些人則不這麼認為說這些作品穿幫鏡頭漏洞百出,還拿出來年年播放,跟原著不符,讓原作者知道後,恐怕「棺材板都壓不住了」。但無論怎麼說,這些影視作品畢竟不能代表原作。只是導演跟編劇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的二次創作。
  • 曲解原著的半成品
    有諸多優勢的水滸傳為何播放量墊底、評價最低,甚至可以說最不受原著黨的喜歡,筆者認為有以下這幾個原因。劇情殘缺、人物不全央視版水滸傳由於資金不足以及各種限制,拍攝的故事嚴重不全,108將出場不到一半,一些龍套沒出場也就算了,梁山五虎這麼重要角色才出了三個,其中一個關勝根本沒拍攝相關劇情,臺詞僅有最後封官時的一句「臣領旨謝恩」,造型也很敷衍,等於沒有。
  •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古典名著中的文字描述著怎樣的人性道理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句話是金聖歎的評語,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我們要先分析一下當時的背景。金聖歎是清朝人,為人孤傲,率性而為,個人主義,能文善詩,以才子自居,狂放不羈。因此才會說出「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樣的點評。
  • 為什麼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
    人一旦到了一定歲數,就會自然的有一種看破人生的感覺,喜歡教育一下後生。但是看了三國以後,突然明白這裡面太多的陰謀詭計了,就跟老版《三國演義》主題曲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想得多了,難免老淚縱橫,不利於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