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惠州,一幼兒園監控畫面顯示,老師疑似逼迫孩子吃辣椒醬。對此幼兒園負責人表示,當時老師是想讓孩子快點吃完飯,但其行為確實不當;目前涉事的3名老師已被開除,孩子也送到醫院進行檢查。家長已報警處理。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對此幼兒園負責人表示,當時老師是想讓孩子快點吃完飯,但其行為確實不當。
當幼師確實是需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耐心,包容心,聽好多幼師說工資低,辛苦,而且不被理解,每天要守一堆熊孩子,更甚者還要管拉屎拉尿,普通人家裡可能一兩個就已經崩潰了,完了還要應付性格各樣的家長,動不動就要被各種投訴。
近年來,幼兒園虐待學生事件屢屢發生,有些簡直令人髮指,2019年5月,江西南昌一幼兒園老師給多名學生灌風油精,還讓學生自己打手100下,不響不準停;2020年陝西渭南一幼兒園多名學生在上學期間被老師拿針扎;2020年11月,吉林長春一幼兒園學生被其老師孤立,並對這名學生又掐又打,身上多處淤青且伴有紅腫。這些事件歷歷在目,還是仍然有部分教師屢教不改,沒有師德,用暴力解決事情,這樣的人怎麼配為人師表?
但是既然是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應該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類似事件的發生值得我們反思:
為何幼師總出問題?
1、二胎開放人口增加,但是幼兒從業人員從業水平層次不齊
在需求滿足階段,大量剛需需要被滿足,這裡的剛需是解放家長的時間。
這個階段開園即有生源,但是從業人員素養普遍跟不上變化,少數人能做事前反應,但大多數人只能做事後反應,且跟上得慢、成長得慢,這當然跟底子有關。
與此同時,大大小小的資本湧進來,這種缺乏行業底層能力素養作為基石的整合,好比「早產」。
在整體人員素養亟待提升的階段,這無疑會增加從業人員的負擔,增長風險,但是行業現實裡沒有保溫箱,這一點是亂象滋生的土壤。
2、行業底層困境,教育是公益還是一門生意
教育思維和「生意」思維(民辦)/「政治」思維(公辦)的衝突。「生意」思維、「政治」思維(更注重對領導負責對形象負責而不是對幼兒負責的辦園思維)帶來眾多的急功近利、短視、形式主義,與「幼兒利益至上」的行業底層原則相違背。
這個困境,所有從業者都身在其中。,不管是否意識到,對這個問題的取捨、選擇,每天都在發生。
3、幼教薪水低,高素質人才不願意入行
哪個幼師不是帶得了孩子,寫得了教案,做得了環創,編得了舞蹈,甚至有的幼師還要在幼兒園擔負起招生的工作。不少幼師都笑稱自己是個「高級全能技工」。但是在這樣的自嘲背後,是幼教人的無奈與辛酸。她們大多拿著1份微薄的工資,幹著10多個職業!
不過相信幼教行業隨著幼教制度的日益規範完善會越來越好
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本專科為主體的幼兒園教師培養體系,本專科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規模達到20萬人以上;建立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機制,健全培訓課程標準,分層分類培訓150萬名左右幼兒園園長、教師。
中央財政繼續安排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研究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等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的政策。地方各級政府要健全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機制。
各地要認真落實公辦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政策,統籌工資收入政策、經費支出渠道,確保教師工資及時足額發放、同工同酬。民辦園要參照當地公辦園教師工資收入水平,合理確定相應教師的工資收入。同時,各地要及時補充公辦園教職工,嚴禁「有編不補」、長期使用代課教師。
我們也呼籲所有家長,一定要平時多和自己的孩子保持溝通交流,及時關注孩子的變化,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