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晚清時期清朝的實際掌權人。不過慈禧的風光也僅僅局限於國內,要是外國人一來,慈禧就只好夾著尾巴到處逃竄了。鹹豐帝時期,清朝日漸衰落,甚至幾度被外國聯軍打到京城。如果不是中國太過龐大,不好控制,可能清朝早就易主了。
鹹豐帝時期,由於鴉片紛爭導致國家爭端,1860年,英法聯軍直逼京城,鹹豐皇帝為了保命,只好到這慈禧等一眾嬪妃逃往熱河躲避。但為了說出去好聽,就稱此逃亡為「北狩」。這次逃亡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清朝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的籤訂。還有萬國之園「圓明園」被毀,和無數國寶被英法聯軍搬運一空。
鹹豐帝駕崩後,同治帝即位,此時慈禧作為聖母皇太后可以名正言順的幹政,從此開始了垂簾聽政的生涯。但是好景不長,1900年7月,八國聯軍再次入侵京城,慈禧太后為了保命被迫再次出逃。同樣為了掩飾,慈禧太后趁這次出逃為「西狩」。不過這一次八國聯軍來得突然,慈禧也沒有準備,再加上一大家子人需要花銷,大家的吃飯問題都得不到解決。
就這樣,慈禧和光緒帝以及妃子僕人們浩浩湯湯的在大街上遊蕩,過得卻是飢一餐飽一餐的生活。過往的官員都不知道這次慈禧還能不能再回宮,於是也都是保持觀望的狀態,任憑慈禧太后再怎麼惱火也都置之不理。
情況到了懷來縣才有所好轉,懷來縣的縣令吳永是曾國藩的孫女婿,受家風的影響,吳永還是比較忠心的。他好吃好喝的招待慈禧太后和光緒帝,但縣令也不是富豪,沒有多餘的銀子給慈禧一行人。慈禧也並沒有怪罪吳永。後來回宮後,慈禧提拔吳永為廣東道臺,成為了一名高官。
因為慈禧帶出來的人太多,日子還是非常難熬的。或許是命不該絕,慈谿一路來到了喬家大院。山西喬家是當時全國數一數二的商人「大戶人家」。慈禧一路上也聽說了不少喬家的故事,所以她決定向喬家借錢,並且一開口就是10萬兩白銀。
10萬兩白銀對於慈禧就是毛毛雨,畢竟她先前吃一頓飯就有100道上好的菜餚了。而10萬白銀對於喬家卻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事情已經到了這個份上了,慈禧已經開口借錢,若是自己不借,慈禧日後回宮就是滅頂之災。若是借了,以當時的形勢很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經過再三思索,喬家家主還是決定借這10萬兩,而慈禧到此時也依然保持王室的高傲姿態說到:你要什麼賞賜?喬家家主思索片刻後說「我只要四個字」。這四個字就是「福種琅嬛」,隨後慈禧命下人筆墨伺候,親手寫下了這四個字,而這四個字日後一隻掛在喬家大院的大門上,直到現在都沒有取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