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有個嘗膳官,他除了有試毒的職責,還有一個少人知道的作用

2020-12-22 歷史店

慈禧太后位高權重,皇帝都要看她的臉色行事。可她卻更加怕死。慈禧太后為了保證「人身安全」,為了防止中毒,甚至設置了一個嘗膳官,可是嘗膳官的後代解密:「當年我爺爺,不是嘗毒,只是為了檢驗菜品的溫度是否適宜入口。」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慈禧真的很怕死,我們看到慈禧的生活用具,就會發現這位老佛爺真是謹慎。她的湯匙、碗碟有不少是用銀子製作。為何用銀子?我們都知道,劇毒的砒霜含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遇到銀子會發生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故此,慈禧還製造了大量的試毒銀牌。在銀色的微妙變化中,分辨檢驗菜餚中是否含毒。

何為試毒銀牌?試毒銀牌的銀子相對於銀制餐具來說,更靈活一些。工匠用要經過特殊的加工銀子,製作出一條一條的形狀,然後再讓太監試毒。不過試毒銀牌是一次性的,在沾上湯汁和油水之後,再試驗第二道菜就不那麼靈敏了。若慈禧真的頓頓吃上滿漢全席,那就要製作出上百條試毒銀牌,如果想要第二次使用,就需要重新擦拭,復新,去除油汙。但這兩道關卡確實保證了慈禧的食品安全。

然而做到這個地步,慈禧仍然不放心。慈禧為了吃飯的時候更加安心,又設置一個嘗膳官。畢竟,試毒銀牌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嘗膳官的任務,就是試吃菜餚,看看是否有毒。若是這些毒能夠經過銀器的重重考驗,可一旦進了嘗膳官的嘴裡,嘗膳官就會首先中毒身亡,為隨後用膳的慈禧預警。

慈禧垂簾聽政,每餐之菜式都在百種左右。只要太監一聲「傳膳」,浩浩蕩蕩的太監隊伍,便立即抬著膳桌和食盒魚貫而入。歷史記載中,慈禧的時代,有一位姓厲的嘗膳官,他的任務就是嘗吃皇宮裡的這些膳食,慈禧吃的每一道菜,都要經他品嘗。

有一個問題出來了,嘗膳官真的是為試毒而存在的嗎?這個問題無論是查閱歷史資料,還是翻閱更多的書籍,都得不到準確的答案。其實大家可以直接從這個嘗膳官後代的口中,得到最終的正確答案。因為這個姓厲的嘗膳官,在清朝滅亡後出宮,開了一個菜館,後來,他把許多宮廷菜配方和做法教給了兒子,然後又傳給了孫子厲先生。他曾經親口告訴自己的子嗣,他的任務不是試毒,而是試溫度,掌握菜品的溫度是否適宜入口,防止燙到了太后。

為何嘗膳官不是試毒呢,因為御膳房防毒的設施千千萬,想要在慈禧太后的膳食中下毒,簡直比登天下海都難。

嘗膳官無毒可辨,他不能閒著,故此,他的任務就轉變為嘗試菜品的溫度,燙不燙也要專人品嘗嗎?這真的是事實,厲嘗膳官告訴後人說:「這可不是小事。」

因為哪道菜燙了慈禧,慈禧只要一時不痛快,她就有一千個辦法,讓誰一輩子不痛快。

我們從厲嘗膳官的話中,完全可以知道慈禧的生活是多麼的奢侈。她一頓飯耗費的銀兩,夠平民百姓一年的生活費了。最後,她吃飯的溫度,竟然還需要找專用「專人」能為自己把關,簡直窮奢極欲遇到了極點。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馮豆豆

相關焦點

  • 能有幾道菜?
    也不像民間普通的百姓一樣,一日三餐,根據皇帝的胃口以及飯量還有祖制所規定的,清朝的皇帝一般是一日兩餐,分為早膳和晚膳,晚膳的時間一般是中午12點到下午2點,這屬於正餐,一天兩頓肯定有時候會餓,所以還會有專門的小吃,這個小吃時間不固定,需要隨叫隨到,御膳房也是屬於隨時待命的狀態。
  • 別羨慕皇帝,你吃的可能比他好
    皇帝想吃飯了,吩咐一聲:「傳膳!」御前太監便將命令傳給守在養心殿的太監,後面的小太監一聲一聲傳下去,一直傳到御膳房的太監總管那邊,然後小太監們抬著膳桌,捧著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排著隊浩浩蕩蕩的送到養心殿來。 器皿下面會有一個盛有熱水的銀器,以免食物在送膳途中冷掉。
  • 慈禧貪圖享樂,一頓晚膳要100個菜,曾為一道菜斬掉100名廚子!
    慈禧太后大家早有耳聞,作為晚清統治階級的代表,據史記記載,早年的慈禧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政治代表。15歲入宮選秀女,作為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慈禧從眾多秀女中脫穎而出,這使得鹹豐皇帝對其愛賞有加。他的欲望全部花在享受生活上面給清朝的軍隊造成嚴重的負擔。國庫全部拿來給她消遣娛樂。慈禧對吃這一方面還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很多業內人士讀過慈禧的簡史都知道,她的一頓晚膳相當於普通百姓一年的稅,民間早就對她的種種事跡有所記載,從民間選拔神廚高手為其研究美食。慈禧也是親自把關,對於食物的食材和新鮮程度更是不能有差錯,就連光緒帝的櫥子也沒法跟慈禧的御廚相提並論。
  • 「武則天她媽在欽州」挨批了,「慈禧她爸在鎮江死了」卻沒人知道
    一周前,《武則天她媽在欽州》火了,起因是廣西靈山縣宣布成立了一個歷史文化研究組,名字叫《武則天她媽在欽州》。估計如果沒有武則天她媽,諾大的中國應該沒有幾個人知道還有一個縣叫「靈山」,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靈山的這幾位大仙,一下子就讓全國人民都知道,劉三姐的故鄉廣西,還有這樣的一個武則天她媽的縣。
  • 傳膳!故宮開起火鍋店,還原慈禧的口味,每晚限量30鍋,價格人均…
    首推慈禧鍾愛的萬壽菊花鍋!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早膳第一個菜是燕窩紅白鴨子南鮮熱鍋,晚膳第一個菜,是燕窩鴨子熱鍋;正月十七日,早膳第一個是菜燕窩肥雞魚膾,晚膳第一個菜是野雞熱鍋;正月十八日,早膳第一個菜是炒雞大炒肉燉酸菜熱鍋,晚膳第一個菜是蓮子八寶鴨子熱鍋。
  • 這兩人是慈禧的救命恩人,一個深受信任官大勢大,一個被逼自盡
    慈禧是清朝有史以來權勢最大的太后,能做到這一點,除了她自己有本事外,肯定還需要許多人的幫助。在這些過程中,甚至有些人還救了慈禧的性命,說一句有恩於慈禧也不為過。按理說對於有恩之人都會有所回報,但是榮祿與趙舒翹這兩個慈禧的恩人,卻是有著不一樣的結局。
  • 慈禧的宮廷私生活,奢侈是真的,風流是假的,但有一次她動過心思
    也就是說,作為森嚴深宮中的一個寡婦,慈禧太后所能享受到的生活其實是十分可憐的,除了權力帶來的奢侈,她幾乎一無所有,甚至排解寂寞的方式也少得可憐。至於晚清民初民間流傳的關於慈禧太后的種種風流軼事,基本都是無稽之談,為的只是詆毀這個不得人心的獨裁婦人,外加一些嘲笑譏諷罷了。
  • 李鴻章第一次見到慈禧,用了8個字評價了慈禧,足見其眼光有多毒
    李鴻章,中國近代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有人說他是「賣國賊」,還有人說他是「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更是視他為「再造玄黃之人」。總之是褒貶之一,但是李鴻章確實是一個牛人,在他第一次見慈禧太后的時候,只用了短短8個字評價了她,後來竟然全部驗證,足見李鴻章的眼光有多毒。那麼,李鴻章第一次見慈禧時,到底用了哪8個字來評價她呢?
  • 乾清門侍衛臨終解密,慈禧太后的葬禮上有你不知道的9個秘密
    富察建功(以下簡稱富察)曾經在紫禁城當過大內侍衛,慈禧太后去世,他作為大內侍衛裡的精英,曾經被選入「慈禧遺體」保衛「小組」, 實施晝夜兩班不間斷的護衛工作,慈禧太后的梓宮奉安普陀峪定東陵期間,富察曾經騎著馬一路持扈,富察還曾經走進過定東陵地宮,總之一句話,他對慈禧太后葬禮的整個過程所知甚詳,後來他在臨終的時候
  • 皇宮一個月的吃飯開銷,就需要上萬兩白銀,他們究竟吃的是什麼?
    比如說,在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在位的時候,皇帝的早膳依然有十幾種菜品,而且,這些菜品還不帶重複的。根據歷史文獻和一些資料的記錄,清朝皇帝每個月肉要用上六百多斤,雞鴨至少六十隻。而且,還分了不同類型的雞鴨,比如說:肥雞和菜雞。另外,太后和後宮的妃嬪們所用的肉也不會少到哪裡去。
  • 慈禧太后真的每一頓飯要吃100道菜嗎?
    民間都傳慈禧太后驕奢淫逸,她是清政府滅亡,中國遭受百年屈辱史的罪魁禍首。民間有各種吐槽慈禧的段子,但是這些都是考證過的嗎?慈禧太后真的奢淫無度嗎?她真的每頓飯都要吃100道菜嗎?小編幫大家搜集到了如下證據:證據一:據清代宮廷有《膳底檔》記載:清宮正餐的排場,是一個逐步遞增的過程。乾隆朝初期,每一餐大概18品(清代菜品的量詞用「品」,而用「道」。「道」作為量詞指「一套」菜品。)乾隆晚年大概40-50品。然後孝欽顯皇后,即慈禧太后的時期,大概每餐100品上下,這是事實。
  • 劉永福舊居門邊有兩個字,一個是慈禧賜的,另一個很多人不認識
    在中國近代史上,劉永福是一個寫入歷史教科書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非常傳奇,當了十幾年的匪,然後又當了幾十年的官。在劉永福舊居大門兩邊,各寫有一個大字,右邊那個大字很好認,是一個「福」字,這是遠在北京的慈禧太后賜給劉永福的。慈禧太后這個老女人,一生苦練毛筆字,卻只寫一個字,就是「福」。
  • 魅閨坊傳承中華千年文明 重推七魅養生國膳
    現代西方醫療科技的發展,雖然帶給人們快捷和便利,對疾病快速起效,但往往也只是治病而無法起到養護生命的作用,甚至容易帶來副作用。魅閨坊轉而發現,中國古代就有許多長壽的人,年老之時照樣鶴髮童顏,及至著名的宮廷女性如呂稚、武則天、慈禧太后、太平公主等,都有獨特的養生美容方法,使他們在年老的時候,容顏依舊、精力充沛。
  • 慈禧的玉藕有什麼用途和寓意?
    慈禧確實是有一個玉藕,而且這個玉藕也是慈禧經常把玩的東西。要說慈禧的寶物有很多,為何她對這個玉藕情有獨鍾呢?說到這個,就不得不說慈禧的愛美了,我們都知道慈禧是一個十分愛打扮的人,她更喜歡照相,事實上慈禧的照片,應該比那個時代的任何一個人的都要多。可見,她是多麼的愛美的一個人。據說為了讓自己顯得更年輕一些,更美一些,她一般都是喝人奶。古代的時候,人奶就是有養顏美容的功能。
  • 故宮小廚房美食榜:他們用什麼拴住慈禧的胃?
    當然,無論是哪種方式,都只能作為膳房飲食的補充,膳房的菜品還是每天照常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即便是一口不吃,也不能停工,尤其是有小廚房的後宮主位,常常就是膳房做一份,小廚房做一份,膳房那份往往就全部賞給別人了。在清宮裡,只有極少數地位高、資歷深的人才有實力設置小廚房,我們現在能明確知道有小廚房的人,有慈禧太后、同治帝的孝哲毅皇后、淑慎皇貴妃,還有小朝廷時期的端康皇貴妃(光緒的瑾妃)。
  • 北京老字號:乾隆愛吃稻香村、都一處,慈禧愛嘗天福號、全素齋
    進去一嘗,燒賣特別好吃,乾隆爺便和店主聊了起來。 乾隆爺問店主小店的名字是什麼,店主說還沒有名字。 乾隆爺因為此時整個京城只有他一家店鋪還開著,所以為其取名「都一處」。
  • 慈禧喝人奶吃珍珠粉,這才是美容泰鬥啊!
    你就想想看現在洗個牛奶浴都是件很奢侈的事兒了,當時慈禧泡個人奶澡得要多少的人奶才夠~心疼那會兒出生的小寶寶們,都沒母乳喝了。愛美的慈谿 這麼折騰,作用還是顯而易見的!當年擔任慈禧御前女官的德齡曾經說過,有一次看到老年的慈禧沐浴,皮膚是「宛如少女般的身材,肉色出奇的鮮嫩,白得毫無半點斑痕,看起來十分的柔滑…」!